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钢结构具有自重轻、跨度大、施工速度快、可循环利用等优点,钢结构厂房在很多领域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混凝土厂房,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钢结构厂房的施工,具有制作、拼装工程量大和需要大型起重吊装设备的特点,且钢构件复杂繁多,施工单位需要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和现场组织才能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因此,研究钢结构厂房的施工技术和质量保证措施,是钢结构厂房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厂房;钢结构;施工质量;技术
一、钢结构厂房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一)影响厂房钢结构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厂房钢结构的施工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一般来说,影响其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人为因素。这是对厂房钢结构施工质量影响最大的核心因素,因为人员是施工作业的重要载体,若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比较差,施工环节管理不善又缺少科学配合,那么在钢结构的制作、安装工序中就容易产生很多影响重大的质量问题。
2、材料因素。指的是厂房钢结构施工中所使用各项材料的质量因素,主要包括钢材、焊条、焊剂、高强螺栓、涂料等。例如钢材理化性能不符合标准、有害物含量过多、预拉力不足、出现夹层、撕裂等质量缺陷,这些都是影响厂房结构安全的关键因素。
3、环境因素。受外界自然环境与市场环境的双重影响,钢结构厂房施工复杂程度和难度不断提升,施工场地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均会对厂房钢结构的施工造成影响。例如焊接材料受潮后就不能施焊,日照将使钢柱测量偏移、倾斜等等。
(二)厂房钢结构施工的质量通病
工程建设过程中,在施工环节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通病,而且这些质量通病量大面广,成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根据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厂房钢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主要有:构件外形尺寸偏差、位移;钢板、型钢变形;切割加工面粗糙、缺棱;构件表面有毛刺、铁锈;焊缝夹渣、气孔、咬边、未焊透、焊缝表面凸起或波纹粗等问题。
二、钢结构厂房施工技术要点
(一)钢结构制作要点
1、在进行钢结构制作前,需根据设计图绘制制作详图和零件图,制作详图必须全面、准确地体现和符合设计意图,并经审核后方可制作,确保安全可靠和便于生产加工。
2、放样和下料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切割余量及焊接收缩余量,螺栓孔的精度、孔距及孔壁粗糙度的允许偏差均应符合规范要求,对组装焊接后的成品要进行变形矫正,达到规范要求。
3、除锈需采取喷砂除锈方法,并按规定进行喷锌、涂漆,喷锌、涂漆后采用漆膜测厚仪进行检测。
(二)钢结构吊装要点
厂房钢结构施工的构件数量一般较多,再加上工程建设施工规模的因素,一般都在室外进行施工,吊装作业应重点关注以下环节:
1、钢结构吊装之前,应将起重机械作业区域填平压实,以保证能承受吊车吊装最大件时的压力。
2、吊装前,需对每个拼装位置的焊缝进行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吊装;起吊前要对吊点及其钢丝绳等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可靠。
3、钢屋架拼装时,必须严格控制好其整体直线度、平面度以及拱度等参数;所有的连接螺栓必须先用手拧紧,最终用力矩扳手拧紧。
(三)钢结构焊接要点
1、对于焊接方法、参数、顺序及焊工操作等需严格按焊接工艺进行控制,焊接过程中要有专人对工艺参数进行检测和记录。
2、双面坡口应先焊大坡口侧焊缝,后焊小坡口侧焊缝;厚度大于25mm的钢板点焊时必须局部预热,预热温度≥80℃。
3、多道连续施焊时,每道焊缝的接头应相互错开100mm以上,并应及时清理焊渣、表面飞溅物及焊接缺陷后方可再次施焊。
4、凡在坡口表面和边缘经检测发现并确认的表面裂纹均需打磨消除,对深度小于3mm的裂纹可不进行补焊,大于3mm的原则上应进行补焊修复。
三、提升厂房钢结构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
(一)加强对施工图纸的审核和交底
1、施工图纸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指导纲领,也是施工人员的行为规范。在正式施工开始前,我们必须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审核,尤其是重点部位的尺寸、厂房基本结构等内容,确保后期的施工质量。当发现图纸中存在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反馈,并且采取解决策略。
2、施工前,所有参加的人员都必须接受技术交底,熟悉施工操作步骤、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安全注意措施,以确保每个施工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操作中贯彻实施。
(二)加强对进场材料的检验
所有进场钢材必须由供应部门提供合格证明及有关技术文件,材料到货后应进行外观和尺寸检查,如有变形严重和尺寸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应予以退货;确认材质正确无误后,方可使用。
(三)加强对制作工艺的控制
1、在钢结构制作时,所有构件放样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制作和安装焊接收缩余量及切割、刨边等加工余量,防止构件外形偏差。
2、下料应采用半自动精密切割,防止切割面有夹渣、分层、缺棱等现象,并采用磨光机清渣和打磨,防止加工面粗糙和钢材表面有焊渣、铁锈等现象。
3、部件在组立前应采用千斤顶及火焰矫正其变形,并达到符合控制偏差范围内;接触毛面应无毛刺、污物和杂物,以保证构件的组装紧密结合。
(四)加强对焊缝工艺的控制和质量检测
焊接质量是影响钢结构厂房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也是钢结构稳定性的坚实保障。特别是在钢结构中柱施工当中,如果焊接施工方法不合理,中柱很容易出现变形,带来结构性危险。焊接的方式主要常用的为对接焊接和端板焊接,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点:
1、焊条使用前须烘干,用钢丝刷和布清理干净,必要时用火焰烤,减少弧长,防止焊接时出现气孔。
2、在焊接过程中引弧板和母材之间应该焊接牢固,部分未在工厂焊接好引弧板运输到现场的构件应先将引弧板焊到母材上,表面的清潔程度应该和坡口表面相一致。
3、保持焊缝清洁是非常重要的,在每道焊缝完成后,需要将焊渣及时清理干净,防止其产生不利影响。焊接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气孔、未焊满、夹渣等状况,必须采取全方位的处理措施,对各种质量缺陷进行处理,记录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4、当钢结构焊接工作完成后,需要引入超声波探伤检测对焊接质量进行检测,执行标准一般为:一级焊缝100%探伤,二级焊缝20%探伤。
四、结语:
为实现对钢结构厂房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施工单位应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原则,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重点做好质量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加强巡回检查、监督,发现施工质量问题或施工工艺不合格的,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让每项工程的施工始终都处在受控状态中,为其后期使用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邹彦德.试论工业厂房钢结构质量控制[J].施工技术,2017,46(S2):474-475.
[2]樊萍.工业厂房钢结构施工工艺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24):85.
[3]贾增利,孙玉茹.工业厂房钢结构安装技术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0):289.
关键词:厂房;钢结构;施工质量;技术
一、钢结构厂房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一)影响厂房钢结构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厂房钢结构的施工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一般来说,影响其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人为因素。这是对厂房钢结构施工质量影响最大的核心因素,因为人员是施工作业的重要载体,若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比较差,施工环节管理不善又缺少科学配合,那么在钢结构的制作、安装工序中就容易产生很多影响重大的质量问题。
2、材料因素。指的是厂房钢结构施工中所使用各项材料的质量因素,主要包括钢材、焊条、焊剂、高强螺栓、涂料等。例如钢材理化性能不符合标准、有害物含量过多、预拉力不足、出现夹层、撕裂等质量缺陷,这些都是影响厂房结构安全的关键因素。
3、环境因素。受外界自然环境与市场环境的双重影响,钢结构厂房施工复杂程度和难度不断提升,施工场地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均会对厂房钢结构的施工造成影响。例如焊接材料受潮后就不能施焊,日照将使钢柱测量偏移、倾斜等等。
(二)厂房钢结构施工的质量通病
工程建设过程中,在施工环节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通病,而且这些质量通病量大面广,成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根据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厂房钢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主要有:构件外形尺寸偏差、位移;钢板、型钢变形;切割加工面粗糙、缺棱;构件表面有毛刺、铁锈;焊缝夹渣、气孔、咬边、未焊透、焊缝表面凸起或波纹粗等问题。
二、钢结构厂房施工技术要点
(一)钢结构制作要点
1、在进行钢结构制作前,需根据设计图绘制制作详图和零件图,制作详图必须全面、准确地体现和符合设计意图,并经审核后方可制作,确保安全可靠和便于生产加工。
2、放样和下料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切割余量及焊接收缩余量,螺栓孔的精度、孔距及孔壁粗糙度的允许偏差均应符合规范要求,对组装焊接后的成品要进行变形矫正,达到规范要求。
3、除锈需采取喷砂除锈方法,并按规定进行喷锌、涂漆,喷锌、涂漆后采用漆膜测厚仪进行检测。
(二)钢结构吊装要点
厂房钢结构施工的构件数量一般较多,再加上工程建设施工规模的因素,一般都在室外进行施工,吊装作业应重点关注以下环节:
1、钢结构吊装之前,应将起重机械作业区域填平压实,以保证能承受吊车吊装最大件时的压力。
2、吊装前,需对每个拼装位置的焊缝进行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吊装;起吊前要对吊点及其钢丝绳等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可靠。
3、钢屋架拼装时,必须严格控制好其整体直线度、平面度以及拱度等参数;所有的连接螺栓必须先用手拧紧,最终用力矩扳手拧紧。
(三)钢结构焊接要点
1、对于焊接方法、参数、顺序及焊工操作等需严格按焊接工艺进行控制,焊接过程中要有专人对工艺参数进行检测和记录。
2、双面坡口应先焊大坡口侧焊缝,后焊小坡口侧焊缝;厚度大于25mm的钢板点焊时必须局部预热,预热温度≥80℃。
3、多道连续施焊时,每道焊缝的接头应相互错开100mm以上,并应及时清理焊渣、表面飞溅物及焊接缺陷后方可再次施焊。
4、凡在坡口表面和边缘经检测发现并确认的表面裂纹均需打磨消除,对深度小于3mm的裂纹可不进行补焊,大于3mm的原则上应进行补焊修复。
三、提升厂房钢结构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
(一)加强对施工图纸的审核和交底
1、施工图纸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指导纲领,也是施工人员的行为规范。在正式施工开始前,我们必须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审核,尤其是重点部位的尺寸、厂房基本结构等内容,确保后期的施工质量。当发现图纸中存在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反馈,并且采取解决策略。
2、施工前,所有参加的人员都必须接受技术交底,熟悉施工操作步骤、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安全注意措施,以确保每个施工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操作中贯彻实施。
(二)加强对进场材料的检验
所有进场钢材必须由供应部门提供合格证明及有关技术文件,材料到货后应进行外观和尺寸检查,如有变形严重和尺寸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应予以退货;确认材质正确无误后,方可使用。
(三)加强对制作工艺的控制
1、在钢结构制作时,所有构件放样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制作和安装焊接收缩余量及切割、刨边等加工余量,防止构件外形偏差。
2、下料应采用半自动精密切割,防止切割面有夹渣、分层、缺棱等现象,并采用磨光机清渣和打磨,防止加工面粗糙和钢材表面有焊渣、铁锈等现象。
3、部件在组立前应采用千斤顶及火焰矫正其变形,并达到符合控制偏差范围内;接触毛面应无毛刺、污物和杂物,以保证构件的组装紧密结合。
(四)加强对焊缝工艺的控制和质量检测
焊接质量是影响钢结构厂房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也是钢结构稳定性的坚实保障。特别是在钢结构中柱施工当中,如果焊接施工方法不合理,中柱很容易出现变形,带来结构性危险。焊接的方式主要常用的为对接焊接和端板焊接,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点:
1、焊条使用前须烘干,用钢丝刷和布清理干净,必要时用火焰烤,减少弧长,防止焊接时出现气孔。
2、在焊接过程中引弧板和母材之间应该焊接牢固,部分未在工厂焊接好引弧板运输到现场的构件应先将引弧板焊到母材上,表面的清潔程度应该和坡口表面相一致。
3、保持焊缝清洁是非常重要的,在每道焊缝完成后,需要将焊渣及时清理干净,防止其产生不利影响。焊接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气孔、未焊满、夹渣等状况,必须采取全方位的处理措施,对各种质量缺陷进行处理,记录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4、当钢结构焊接工作完成后,需要引入超声波探伤检测对焊接质量进行检测,执行标准一般为:一级焊缝100%探伤,二级焊缝20%探伤。
四、结语:
为实现对钢结构厂房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施工单位应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原则,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重点做好质量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加强巡回检查、监督,发现施工质量问题或施工工艺不合格的,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让每项工程的施工始终都处在受控状态中,为其后期使用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邹彦德.试论工业厂房钢结构质量控制[J].施工技术,2017,46(S2):474-475.
[2]樊萍.工业厂房钢结构施工工艺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24):85.
[3]贾增利,孙玉茹.工业厂房钢结构安装技术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