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河考古是以黄河为标靶的考古工作与研究,主要利用考古材料和使用考古学方法对人类出现以来黄河自身的变迁及其与人类的互动进行研究,因此可以说是传统考古、黄河历史和地质考古的交叉学科.黄河考古的主要课题有黄河下游的河道与堤防、黄河航运与津渡及黄河泛滥的文化遗存等.
【机 构】
: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市475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考古是以黄河为标靶的考古工作与研究,主要利用考古材料和使用考古学方法对人类出现以来黄河自身的变迁及其与人类的互动进行研究,因此可以说是传统考古、黄河历史和地质考古的交叉学科.黄河考古的主要课题有黄河下游的河道与堤防、黄河航运与津渡及黄河泛滥的文化遗存等.
其他文献
2017年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高平西李门遗址进行了系统调查.遗址地处丹河东岸二级阶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保存状况较好,时代从仰韶文化中期一直延续至西汉早期.本文主要选择其中7处典型单位进行简要介绍,以期补充学界对晋东南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及其与周边地区相互关系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雄伟气魄、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站在时代前沿,以历史的眼光、世界的视野,从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论述.首先,从个人、社会、国家和人类四个层面,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其次,从各个方面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最后,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在理路、基本原则和现实路径.习近平关于中华优
鹤壁集瓷窑遗址于2012年9月进行了一次发掘,共清理瓷窑1座和灰坑4座,出土瓷器、制坯工具和窑具共3000多件.本次发掘为鹤壁集瓷窑的研究提供了一批新的材料.
古江国是春秋时期的小国,是江姓的起源地.周公东征之后,江、黄等国南迁至淮河流域,西周晚期成为周王室承认的封土.公元前623年,被楚国所灭.本文通过对正阳涂店遗址和临淮城遗址调查分析,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认为临淮城遗址更符合文献记载的江国故城.
本文通过对荥阳博物馆近年收藏的几件毛国青铜器进行简要介绍和铭文释读,并与三门峡虢季墓等墓葬出土的同类器进行类比,初步推测这几件器物的年代为春秋早期.该批青铜器或与周王室东迁雒邑的历史有关,为研究毛国的历史、地望提供了新的资料.
武太出身官宦家庭,唐武周时期曾担任过皇帝近侍及唐昌县令等职务.其墓葬发现于陕西西安高陵区,发掘出土的墓志对于武太生平职位、唐代职官体系及爵位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唐代墓志述志主生平,言其功绩,有重要的历史、地理、文化价值,然其多简俗字、讹别字,给志文释读造成不少困难.本文选择其中的七个疑难字进行考释,或补原释文之缺,或正原释文之误,以期为石刻材料的正确释读和科学整理提供思路,且为汉字发展史研究提供资料.
李静训墓是一座体现了特殊葬仪的隋代贵族墓,本文从遗存堆积状态、墓志、墓主身世等方面对考古遗存进行了重新解读.首先根据考古遗存复原了葬仪的过程,认为下葬时没有举行通行的墓内祭祀礼仪,因此墓室空间形态极为特殊,呈封闭式的椁墓结构;其次,根据墓志信息和墓上建筑遗存,认为有意模拟了佛教舍利瘗埋之法,此与墓主的特殊身世和隋代的舍利瘗埋活动有关.此外,李静训的石棺形制和画像内容也较为特殊,源自于北朝的房形石椁,又是唐代殿堂式石椁的前身,呈现出北朝和唐代之间高等级葬具的过渡形态.
本文通过对江汉地区二里头第三、四期遗存的分析,认为这一阶段中原文化对江汉地区的扩张存在不同的影响路线.汉水中、上游与江汉西部地区的文化面貌呈现出了典型的二里头文化的特征,反映出二里头文化经南阳盆地,沿汉水流域而下的进发路线.江汉东部地区以盘龙城遗址为代表,则体现出了与下七垣文化和南关外下层的密切联系,可能是中原文化通过信阳地区,过桐柏山向南楔入的结果.中原文化在江汉地区所见两条线路并进的扩张态势,之后为二里岗阶段该区域的文化格局奠定基础.
本文从种属与数量、测量尺寸、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骨骼发现率、骨表痕迹与异常等方面对庙底沟遗址庙底沟文化时期的动物遗存进行了分析.这一时期先民的肉食资源获取方式属于“开发型”,饲养家猪为主,偶尔也狩猎野猪、鹿科动物、鸟类,捕捞软体动物和鱼类.针对不同的动物,先民采取不同的利用策略.结合以往研究发现庙底沟文化在动物资源利用方面有较强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