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推进校企融合,培养现代高技能人才,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此背景下,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把握现代学徒制规律,制订明确发展目标,明确实施的条件,实现了以制度保障,探索出了一条基于校中厂平台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模式。在实践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显著。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目标;保障;实施
作者简介:单艳芬,女,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32-0012-03
2010年,中央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此为契机依据教育部关于《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精神,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主动推进校企融合,研究高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常州市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发现许多企业人才需求表现为,具有精湛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企业文化等,但这些往往是学校化职业教育难以培养的素质。通过对市场需求、学校教育与学徒制各自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引入学徒制的主要元素,形成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培养手段。
一、把握现代学徒制规律,制订明确发展目标
学校组织了相应的课题组,专题研究现代学徒制在各国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相关制度的细节。在此基础上,决定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先后组织校内外教育、劳动、企业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制订了具体目标:(1)大力开展校内工厂建设,形成有效的学徒制合作平台;(2)健全相关制度,形成一整套现代学徒制规范运行文件;(3)以试点为基础,不断探索现代学徒制内在规律,为相关经验推广做好理论与实践准备;(4)逐步推进,争取在短时间内使学徒数量增加到20~30名。
二、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确保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
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通过引企入校,搭建校中厂平台,实现了校企对接。通过严格界定学徒身份、制订合作企业的进入与退出机制等,确保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
(一)广泛调研,确立企业遴选机制
学校规划出3000平方米场所,围绕“教学、生产、科研、文化”开展校企合作,引进中小规模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过充分企业调研,确定了引企入校合作企业遴选标准,最终选择了常州航天创胜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企业重新做了工商注册登记,地址就是学校。
(二)整合校企资源,确立校企互聘管理制度
双方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实施校企人员互聘,管理层实现融通。主任参加公司会议,经常到企业车间了解企业生产情况、行业走向和发展趋势,调整专业方向,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企业的部分决策,对公司资源具有一定的支配权。公司老总参加系部党政会议,参与系部管理,对系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提出真知灼见。
(三)开展契约型师徒结对,建立有刘国钧高职校特色的师徒制度
企业派出生产副总,与有意向现代学徒制的学生签订协议、进行培养。(见表1)徒弟跟随师傅参与日常工作,师傅演示、指导、修正。同时,学校派出教师进行全程跟踪,帮助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企业的前期介入,既解决了实习、生产性实训的问题,也考察了集训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做到人才择优。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企业的好感,而且储备了后备人才。
(四)引入企业绩效考核原则,建立校企双主体学业评价制度
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与运行机制。[1]由于学生兼具学徒的身份,学校和企业必须为其量身打造特殊的评价制度。企业较倾向于评价结果,即绩效考核,学校更倾向于过程性评价。笔者所在系部将学校考评和企业考核方式相融合,构建互补性的评价体系。即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其中,实践操作考核要由企业相关负责人亲自把关,使学生的考核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合理,符合生产实际。学生毕业时,不仅可以拿到学校的毕业证书,还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成为顺利上岗的“入场券”。
(五)开展全方位合作,形成校企战略合作框架
学校深入研究并发现校企的利益联结点,形成校企合作的内生机制,从而实现校企双方的战略合作。通过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学生在与企业师傅、同事的相处中,逐渐形成了对企业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对学生了解行业、市场,及时掌握最近资讯都有很大的帮助,知道自己该做、该获得、该提升的是什么。在合作过程中,企业收获的不仅是有形的利益,更是一批认同企业理念、有较高职业技能的员工或准员工,校企在人力资源共育共享方面形成了利益共同点。
三、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条件保障
(一)政策保障
学校数控专业作为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在大量的调研、研讨、企业遴选等工作以后,校企双方充分沟通,共同制定并签署学徒制实习协议,以指导和规范学徒实习过程。
(二)企业保障
学校选择的常州航天创胜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属于民营企业,灵活性较大;该企业规模适中,双方具有可合作的意愿和空间;技术力量强,专业对口,对学校来说有合作价值;另外,与该企业有过前期合作,双方已经建立了信任关系。
四、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成效
现代学徒制在学校的推进过程中,按照学习、实践、完善、提高的思路,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
(一)利用双方资源组建教学团队
企业领导与系部领导互发聘书,参与对方的相关决策,维护各自的核心利益,全方位的深度利用双方的资源,从根本解决校企合作“校中厂”的协调问题。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人力资源、设备场地互通共融,形成了学校骨干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为一体的教学团队。
(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
以校中厂为依托,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使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通过完成真正的生产任务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树立起生产的观念,熟知工作过程,实现学校到企业的顺利过渡。学生可趁周末至车间实习,及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边上课、边“上班”的校园生活让学生有一种“半工半读”的感觉,逐步形成企业工作过程的概念。
(三)学徒制试点的学生技能明显增强
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获得教育部组织的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国赛一、二等奖共7个,省赛一、二、三等奖共26个;在第二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中获得两项状元。其中,参加校中厂现代学徒制试点学习的学生获奖率高达81.8%。学校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高技能人才摇篮奖”,被常州市政府表彰为“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
(四)学徒制为企业培养满意人才
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蒋辰言、董东等同学自2011年6月开始进入校中厂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因学习刻苦,在电气、机械的综合能力测试中表现较强,实习期过后,均通过了学校和公司的考核,成为公司正式员工,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
五、体会与思考
两年来的实践表明,推行现代学徒制是可行并且有效的,当然也有一些地方还需要完善。
(一)校企的制度落差影响学徒制的深入开展
学校的作息时间相对固定,而企业存在加班情况,这样必然与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存在冲突。为此,学校应加强领导,深化协调与沟通,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保证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学徒流动影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企业培养学徒是基于长远战略考虑,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但有些青年学徒受挫或压力太大时就想跳槽,使企业承受“劳而无获”的损失,造成企业的顾虑,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忠诚度的教育,明确权责,帮助学生制定好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2014(1).
[责任编辑 秦 涛]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目标;保障;实施
作者简介:单艳芬,女,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32-0012-03
2010年,中央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此为契机依据教育部关于《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精神,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主动推进校企融合,研究高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常州市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发现许多企业人才需求表现为,具有精湛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企业文化等,但这些往往是学校化职业教育难以培养的素质。通过对市场需求、学校教育与学徒制各自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引入学徒制的主要元素,形成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培养手段。
一、把握现代学徒制规律,制订明确发展目标
学校组织了相应的课题组,专题研究现代学徒制在各国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相关制度的细节。在此基础上,决定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先后组织校内外教育、劳动、企业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制订了具体目标:(1)大力开展校内工厂建设,形成有效的学徒制合作平台;(2)健全相关制度,形成一整套现代学徒制规范运行文件;(3)以试点为基础,不断探索现代学徒制内在规律,为相关经验推广做好理论与实践准备;(4)逐步推进,争取在短时间内使学徒数量增加到20~30名。
二、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确保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
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通过引企入校,搭建校中厂平台,实现了校企对接。通过严格界定学徒身份、制订合作企业的进入与退出机制等,确保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
(一)广泛调研,确立企业遴选机制
学校规划出3000平方米场所,围绕“教学、生产、科研、文化”开展校企合作,引进中小规模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过充分企业调研,确定了引企入校合作企业遴选标准,最终选择了常州航天创胜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企业重新做了工商注册登记,地址就是学校。
(二)整合校企资源,确立校企互聘管理制度
双方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实施校企人员互聘,管理层实现融通。主任参加公司会议,经常到企业车间了解企业生产情况、行业走向和发展趋势,调整专业方向,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企业的部分决策,对公司资源具有一定的支配权。公司老总参加系部党政会议,参与系部管理,对系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提出真知灼见。
(三)开展契约型师徒结对,建立有刘国钧高职校特色的师徒制度
企业派出生产副总,与有意向现代学徒制的学生签订协议、进行培养。(见表1)徒弟跟随师傅参与日常工作,师傅演示、指导、修正。同时,学校派出教师进行全程跟踪,帮助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企业的前期介入,既解决了实习、生产性实训的问题,也考察了集训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做到人才择优。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企业的好感,而且储备了后备人才。
(四)引入企业绩效考核原则,建立校企双主体学业评价制度
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与运行机制。[1]由于学生兼具学徒的身份,学校和企业必须为其量身打造特殊的评价制度。企业较倾向于评价结果,即绩效考核,学校更倾向于过程性评价。笔者所在系部将学校考评和企业考核方式相融合,构建互补性的评价体系。即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其中,实践操作考核要由企业相关负责人亲自把关,使学生的考核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合理,符合生产实际。学生毕业时,不仅可以拿到学校的毕业证书,还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成为顺利上岗的“入场券”。
(五)开展全方位合作,形成校企战略合作框架
学校深入研究并发现校企的利益联结点,形成校企合作的内生机制,从而实现校企双方的战略合作。通过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学生在与企业师傅、同事的相处中,逐渐形成了对企业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对学生了解行业、市场,及时掌握最近资讯都有很大的帮助,知道自己该做、该获得、该提升的是什么。在合作过程中,企业收获的不仅是有形的利益,更是一批认同企业理念、有较高职业技能的员工或准员工,校企在人力资源共育共享方面形成了利益共同点。
三、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条件保障
(一)政策保障
学校数控专业作为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在大量的调研、研讨、企业遴选等工作以后,校企双方充分沟通,共同制定并签署学徒制实习协议,以指导和规范学徒实习过程。
(二)企业保障
学校选择的常州航天创胜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属于民营企业,灵活性较大;该企业规模适中,双方具有可合作的意愿和空间;技术力量强,专业对口,对学校来说有合作价值;另外,与该企业有过前期合作,双方已经建立了信任关系。
四、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成效
现代学徒制在学校的推进过程中,按照学习、实践、完善、提高的思路,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
(一)利用双方资源组建教学团队
企业领导与系部领导互发聘书,参与对方的相关决策,维护各自的核心利益,全方位的深度利用双方的资源,从根本解决校企合作“校中厂”的协调问题。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人力资源、设备场地互通共融,形成了学校骨干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为一体的教学团队。
(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
以校中厂为依托,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使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通过完成真正的生产任务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树立起生产的观念,熟知工作过程,实现学校到企业的顺利过渡。学生可趁周末至车间实习,及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边上课、边“上班”的校园生活让学生有一种“半工半读”的感觉,逐步形成企业工作过程的概念。
(三)学徒制试点的学生技能明显增强
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获得教育部组织的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国赛一、二等奖共7个,省赛一、二、三等奖共26个;在第二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中获得两项状元。其中,参加校中厂现代学徒制试点学习的学生获奖率高达81.8%。学校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高技能人才摇篮奖”,被常州市政府表彰为“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
(四)学徒制为企业培养满意人才
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蒋辰言、董东等同学自2011年6月开始进入校中厂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因学习刻苦,在电气、机械的综合能力测试中表现较强,实习期过后,均通过了学校和公司的考核,成为公司正式员工,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
五、体会与思考
两年来的实践表明,推行现代学徒制是可行并且有效的,当然也有一些地方还需要完善。
(一)校企的制度落差影响学徒制的深入开展
学校的作息时间相对固定,而企业存在加班情况,这样必然与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存在冲突。为此,学校应加强领导,深化协调与沟通,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保证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学徒流动影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企业培养学徒是基于长远战略考虑,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但有些青年学徒受挫或压力太大时就想跳槽,使企业承受“劳而无获”的损失,造成企业的顾虑,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忠诚度的教育,明确权责,帮助学生制定好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2014(1).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