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其烷烃异构研究进展

来源 :化工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min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具有两种催化活性中心,适用于提高烷烃异构等复杂反应的催化效率.本文基于金属中心进行加氢/脱氢反应、酸中心进行碳链异构化的反应机理认识,尝试总结了若干典型前沿研究案例与策略,以期为研发高效烷烃异构催化剂提供科学参考.在调控双功能中心接近性方面,文章介绍了金属、分子筛、黏合剂这三者的空间分布控制策略,指出两种功能中心之间合适的距离有利于烯烃中间体扩散;在提高酸中心的利用率方面,介绍了微孔-介孔结构或较短扩散距离的多级孔分子筛,指出这种强化扩散传质有助于抑制烯烃中间体的裂解副反应;在提高金属中心的利用率方面,介绍了贵金属高分散负载方法,简述了采用轻过渡金属来降低或替代Pt等贵金属使用.着眼未来,文章提出还需进一步研究工业催化剂成型过程中的双功能中心接近性、提高酸中心和金属中心利用率、降低贵金属等催化剂成本.
其他文献
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煤制天然气项目实现清洁能源供给。然而现有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存在能耗大、CO2排放高、生产成本缺少竞争力的问题。本文从煤制天然气能量系统出发,通过全局能量集成实现煤制天然气项目的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煤化工示范项目特点,提出了煤制天然气过程全厂能量系统集成优化策略:建立了煤制天然气各单元过程模型,对全流程的物流和能流展开了详细的模拟计算;利用夹点技术对全厂内各单元过程的能量系统展开了用能分析;利用全局温焓曲线对全厂能量系统进行了分析,揭示出全厂能量利用效率低是由
煤炭与生物质共热解是实现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共热解可改善煤炭单独热解产生的污染问题和生物质单独利用时能源密度低、季节性供应不平衡的问题,不仅能提高煤炭转化效率,还能获得更高品质油品。本文从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和共热解过程中组分间相互作用等方面出发,对近期国内外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了生物质种类、热解工艺参数和热解反应器的类型对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的影响规律以及煤与生物质在共热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过程,即半焦与挥发分间的相互作用、挥发分间的相互作用、生物质中碱金属对共
乙醇制氢具有环保、清洁、可持续等优点,其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催化剂.相较于贵金属催化剂而言,Ni与Co基催化剂因其具有成本低且活性高的优点,近年来在乙醇催化制氢中逐渐成为
近年来,随着有关铜基催化剂价态、晶面、微观形态等结构化因素对其催化性能影响的研究不断深入,铜基催化剂电化学还原CO2高选择性制备高附加值多碳(CO2+)产物取得长足进展。本文系统综述了近五年来结构化铜基催化剂电化学还原CO2生成CO2+产物的研究报道,并分析总结了铜基催化剂表面混合价态、高活性晶面和丰富晶界的存在,以及富含限域空间的形态学结构(纳米线阵列、纳米树突和纳米多孔结构等)的构建与其电化学还原CO2<
将生物质平台分子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HMF)高效、绿色地催化转化为更高附加值的2,5-呋喃二甲酸(2,5-furandicarboxylic acid,FDCA)已经成为目前生物质能源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碱性载体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用于HMF无碱氧化为FDCA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综述了水滑石、羟基磷灰石、碳材料、金属氧化物等不同载体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用于HMF无碱氧化为FDCA的最新进展,详细介绍了各类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催化反应参数及催化活性,
蜡沉积物性质对原油管道清管方案的制定有重要影响,是原油流动保障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管道蜡沉积物径向特性的研究成果,对当前实验研究手段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从蜡沉积物组成、析蜡特性、宏观形态与微观结构、力学特性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对管道蜡沉积物径向性质的认识与结论,分析了其内在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评述了蜡分子扩散系数及径向含蜡量分布预测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存在缺陷;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加快研发更加精确的机械取样装置,深入研究沉积物微观结构特性对宏观流变性的影响机理并建立二者之间的定量关
沸腾床加氢未转化油(UCO)作为焦化原料制备低硫石油焦具有显著优势,本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UCO焦化产物收率和性质的预测模型,剖析UCO和渣油焦化规律差异。结果表明,UCO焦化过程中,焦炭收率和液体产品收率可表示成残炭(CCR)的单变量线性函数,液体产品硫含量为UCO中硫含量的单变量线性函数,而焦炭中硫含量为UCO原料硫含量和残炭的双变量函数。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各项指标相对误差的平均误差小于2.0%。与渣油焦化相比,UCO焦化过程焦炭中硫占比较高,基本保持在60%左右,同时UCO生焦倾向更高。基于多元
聚苯胺具有独特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近年来随着燃料电池的发展成为双极板防护的重要材料。然而,聚苯胺涂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温强酸的工作环境中长期耐蚀性仍无法满足要求,限制了该材料的规模应用。本文综述了聚苯胺基涂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通过掺杂和共聚改性的聚苯胺涂层、引入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材料制备的聚苯胺基复合涂层;分析了各类典型涂层的电化学测试性能结果,总结了聚苯胺基复合涂层的耐蚀机理。最后总结了聚苯胺基涂层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统一测试标准对材料
MoS2是一类典型的后石墨烯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一类新型光电催化剂,有关其催化活性位点的构效关系和反应机理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MoS2的结构特性和活性位点分布,重点归纳分析了近年来有关MoS2活性位点的构筑方法,包括利用降低维度、晶相调控、特殊形貌设计和非晶化等方法对MoS2本体进行改造,以及采用原子掺杂、缺陷工程的方式对MoS2进行协同修饰
为揭示非水平表面上微小蒸发液滴的传热传质特性,本文在准稳态模型的假设下构造三维液滴模型,综合考虑了蒸气扩散、蒸发冷却以及气相域中的自然对流这3种传输机理,对水平以及竖直基底上液滴的蒸发过程进行数值研究。通过分析气液界面上温度分布、蒸发通量分布及总蒸发率的变化,重点探究了基底过热度以及重力的改变对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平基底上温度的对称分布不同,竖直基底上气液界面温度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且非对称性随基底过热度的升高而增强,最低温度点不再位于液滴顶点,而向一侧偏移。此外,水平基底上气液界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