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势浩大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出于一时的“义愤”和担心继续持有美欧国债面临损失,而不予深思抛售其国债,那就极有可能推迟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一极的战略实现。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市场信心脆弱,抛售美欧国债只能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大中国投资损失。
  
  8月,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23个交易日中,11次创下汇改以来新高:从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6.4442一举升至8月31目的6.3867,升值幅度为0.86%。以2005年7月宣布汇改时的汇率8.11计算,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达27%。2011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达约3.7%。
  人民币短期内的快速升高,首先和美国释放的重头消息有关。标普调降美国主权评级,一度导致美元走低,8月中旬的美联储议息会议抛出“2年内维持超低利率”和“可能会推出OE3”两大利空美元的消息,也使得货币政策选择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输入性通胀。中国已经公布的7月CPI数据为6.596,创37个月新高,而此前大部分机构观点还乐观预计CPI将于6月见顶。在未来一段时间,抗通胀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性问题。适度抬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以从控制外汇规模和进口资源产品两方面帮助缓解通胀。人民币升值后,央行用以对冲源源不断的外汇增量而投放的基础货币就会减少,这可以从流动性层面缓解通胀压力。此外,人民币升值了,进口资源产品的相对价格就会降低,这也可以缓解国内通胀。减少进口成本意义重大,因为中国进口种类繁多的消费品、设备和原材料。事实上,中国每年的进口总额达到大约1.4万亿美元,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4096。由此可见,在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加至较高水平,接下来只能加息的情况下,抵御通胀,人民币升值是不得不升的原因。
  其次,国际市场看好人民币未来升值的潜力在于根本上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的本质原因。中国具有全球第一的GDP增速,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比美国更有活力。与中国经济基本面形成对比的是美国经济的不景气。除了前面提及的美联储议息会议抛出的“2年内维持超低利率”和“可能会推出QE3”两大信息对美元利空外,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美国经济复苏步履蹒跚,都是推高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增长势头和去年以来紧缩的货币政策,都使得中国的债券收益率更高,这也使得中国资产对海外投资者更具吸引力,因此海外资产仍会通过官方或非官方的渠道持续进入中国,间接起到推高人民币的作用。
  与加息政策相比,人民币升值也会更广泛和更有效地缓解需求压力。随着中国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加国内消费,尤其是家庭消费的计划,显得愈发重要,“十二五”规划关于民生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让家庭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要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家庭消费增长与现有的出口水平交汇,肯定会使现有的产能紧张,从而导致国产商品的价格快速增长。要为消费支出的增长腾出空间,就必须允许人民币升值并减少出口。
  依然有不少专家坚持认为,人民币升值将会打击中国的出口。但是,现在也应当看到,中国的出口行业对于人民币升值已更加具有适应能力。人民币升值从市场角度倒逼出口企业转型,淘汰低端产品和企业,推升高端产品和企业,正在促使出口企业由低端向高端的“脱胎换骨”蜕变。人民币升值的节奏和幅度适当,是不会影响出口企业发展与成长的。海关总署8月10目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贸易顺差达314.9亿美元,创下近30个月的新高,其中出口规模仍然刷新了历史纪录。这为人民币升值创造了条件,也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如果说,以上这些都是人民币升值的内因的话,人民币的确也面临着外部压力而“被升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个多月前公布了对中国的2011年第四条款磋商报告。报告重申了该组织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立场,即“人民币汇率仍显著低于与中期基本面相一致水平”,还称以三种方法计算得出人民币汇率低估幅度,分别是396、17%和23%,并再度督促人民币升值。这项评估主要依赖三个方面:一是外汇储备的增速;二是经常账户的盈余;三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高级顾问奈杰尔·查克此前也表示,虽然人民币名义汇率在过去一年相对美元有所升值,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即中国相对所有贸易伙伴的实际汇率水平,经通胀因素调整后实际上是贬值了。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6.31,环比下降1.63%,去年6月,该指数为119.03。同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12.07,环比贬值1.51%。
  大家都知道,汇率反映的是两种货币的相对价格,所以关于汇率的理论也是围绕着货币的种种相关因素展开的,如利率、货币的购买力、货币的供给、资产的相对价格等。但基本所有汇率理论最大的问题都是实用性缺乏,它们大多只适用于理论层面,对于现实中的汇率预测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中国在继续改善汇率形成机制方面已经取得进展,不同意根据未来经常账户的不确定预测,来评估币值低估程度。中国强调人民币汇率正在向均衡水平靠拢,并预期这一过程在中期内将持续下去。关于均衡汇率,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用来测算。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角度来看,即外币流入一个国家的规模和这个国家购买外币的需求基本平衡,这样汇率就基本稳定。如果进来的钱远远大于出去的钱,汇率就面临升值的压力。从中国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国际贸易的收支是不平衡的。在当前的汇率下,中国的出口企业仍相对具有优势,但通过出口获得美元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用美元再去国际市场上进行购买。所以,人民币的升值过程会是动态的,不断自我调节的,其目标发展方向应当是“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据此可以判断,只要对外收支大幅盈余不改变,未来几年内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势头也不会改变。
  也有用购买力平价理论来判断的。用增长率即两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差异来判断的,用两个国家生产率增长差异来判断的,还有用实际有效汇率和历史平均值的差异来判断,即现在比过去十年要高多少低多少。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道理,也有它的弊端,有些不太适用于中国目前的情况,比较而言,还是用国际收支平衡的方式比较好。这也是国际组织和多数政府判断一个国家汇率是否接近均衡的主要标准。中国也公开提出了,我们不追求贸易顺差,中长期要走向平衡等等,由此可见,平衡已经成为宏观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多层面的。首先是对贸易顺差的影响。有学者在近期的研究中,假设人民币每年保持396的升值幅度,加上其它结构性的变化,比如人口老化带来的劳动力下降、工资成本上升和养老金改革、医疗改革、资源价值体系改革等因素加在一起,中国的贸易顺差在五年之内可以降到零,这可以说是对经济的重大影响。从更深的层面来分析,削减顺差是中国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标志。对于中国而言,减顺差一般伴随中国出口增速下降,这样有利于中国结构调整,使得中国经济更多的由消费来拉动;即便是国际经济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中国也能减少因为过度依赖出口而出现国内经济大幅度波动的情况。
  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有限,则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不大,依然在可控范围内。但是,中长期积累起来的效果还是会很大的。升值过不过头,关键是看对人民币有没有高估。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会上升,但另一方面,如果劳动生产率上升,就有可能化解升值幅度。比如,从2005年至今,人民币升了20~30%,但是中国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仍然很大。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民币升值不算偏大,否则应该是有大量的贸易逆差才成立,而现在却不是这种情况,所以升值是否影响经济和就业,还需要用实际的数据来说话。看升值影响大不大,具体要用实践检验,要看国家有关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等情况。
  外汇市场不仅是所有资本市场中最大的市场,而且是最特殊的市场。市场有其与理论并不相同的逻辑。外汇市场极其复杂但又极为简单,它的唯一目标是逐利。市场永远是实用主义;资金总是流向盈利预期大的国家,而逃离可能会有损失的国家。所以现实中,市场对汇率的判断都是基于对资金流向的判断和假设。现实市场中利差对汇率的影响,就是资金流向高利率货币,流出低利率货币,其自然结果是高利率货币升值。如果人民币在短期内被急速推高,就要警惕国际炒家的推波助澜。
其他文献
<正>去年4月,参加了我校语文教研组的一次观课活动。现结合教师授课情况,随授课进度与大家探讨。本次教师授课的是八年级上册《周庄水韵》。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一)教师播
会议
前不久,微博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幢豪华别墅,70%的面积都是空闲的;一屋子衣物用品,70%是闲置没用的
现阶段,我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诸多矛盾与挑战,需要探索影响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因素和提升路径。为探究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核心影响因素及其背后的复杂
春节长假,对许多爱热闹的人来说无疑是如鱼得水,或走亲访友或外出旅游,尽情享受人间喧嚣!而有人则选择给自己一个独处的机会,让心灵安息。
疲劳过程中材料的温度升高主要是由能量耗散引起的,可以据此来对材料或构件的疲劳性能进行评估.试验过程中热边界条件的变化可能会使得评估结果变得不可信,文中利用能量耗散
脑瘫康复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在早期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高压氧(HBO)治疗使效果显著,但由于HBO疗程长,代价大,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导致部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