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普高(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日渐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造成了现阶段职高生的整体素质下滑,学生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问题,可以说现在的职高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关键词: 学习 个性心理 交际取向 评价模式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学习问题
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而职校生的身心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但是由于在中学阶段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等方面的缺失或不足,职高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
2.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职校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
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不会学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4.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5.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教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二)个性心理问题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职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
1.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一些职校生抱着混世度日的心态打发人生,甘愿沉沦,听天由命。
2.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现在的职较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由于缺乏集体生活的磨练,职校生社会生活经验比较少,社会认知方式不够合理,往往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分不清哪些是对的或错的,哪些事情对自己人生发展来讲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在目前又是次要的。面对快速多变、纷繁复杂的社会,可以说职校生比同龄优势群体的学生显得更加困惑和无所适从。
3.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不理想,不少职校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职校生,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是教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是家长眼中“没希望”的一代,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是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可以说,与普高生相比,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4.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从当前职校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孺、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些职校生可以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骗、敲诈或偷盗,“边缘性人格”、“双重人格”、“物化人格”等并不少见,反社会性、分裂性、戏剧性等人格障碍倾向在一些职校生言行举止中也有明显表现。
(三)人际交往取向的问题
1、社会性交往萎缩。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在以学业好坏为标志的学校、社会里,他们自然就是笨孩子、傻学生,座位是在教室的后排,上课没有被提问的机会,根本没有参加学习竞赛的可能。有些教师和同学都懒得与他们打交道,一些家长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他们来往相处。进入职业学校后,一些职校生对正常的社会交往仍然心存疑虑,总是怕这怕那,尤其是担心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因而不愿意与过去熟悉的人打交道,不愿意暴露自己职校生的身份,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性交往,甚至希望自己与世隔绝。
2.异性交往上的行为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醒,职校生已经逐步度过了异性疏远期,而走进了异性接近期。他们渴望与异性多接触交往,和异性谈话交流会觉得十分高兴,和异性在一起活动感到特别兴奋、愉快。他们渴望有能够亲近的异性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异性交往关系。由于情感的冲动性,不少职校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能理智对待自己朦胧的情愫,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因而职校生早恋现象比较普遍,由此而引发的职校生品德心理问题和性行为过错等违纪现象比较多见。
3.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由于初中阶段不良的师生关系,经常被教师忽视、排斥、指责,一些职校生对职业学校的教师自然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或压抑感,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怀疑老师会与自己有意过不去,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教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出现逆反行为,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
针对以上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职高学生真可谓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不论是来自自己还是他人,不论是来自内界还是外界,不论是来自学校还是社会,他们处处都是“后有追兵,前有堵截”,形势不容乐观。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想,职高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很好的补充部分,它的存在是有理由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抱着“以人为本”的态度,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地去看待它里面的学生呢?因此要改变社会、学校、个人对于职高生的看法,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二、现状解决对策
(一)学生评价模式的改变
学生的评价一直以来都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最直观、最根本的依据。学习好了评价就高,反之则不然。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它不仅要求的是学生的文化成绩,更主要的是看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把评价模式“职教化”,即职业教育评价既要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教学评价的普遍性;科学、客观及公正;联系行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另外,我们不能单从某个方面看问题,不能让学生评价单一化,而是应该让评价“综合化”。也就是说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结果,更要注意对其学习过程及进步程度的评价。对有的专业既要涉及学生的书面与口头表达方面的评价,也要注意对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最后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于一个学生不能通过一次或两次考试就给他定性了,评价过程要“常态化”。也就是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通过给予每个学生多次评价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得到肯定与激励,并且教师应用日常评价的多次结果,以保证对学生评价的真实、准确和全面性。
(二)学生心理辅导的强化
2002年8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应该说,职校学习时期是职校生的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心理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核心和中介。所以在对职高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加入更多的心理辅导的内容,比如学校一定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和课堂,对于学生遇到的困惑和疑难进行及时的疏导和指正。
(三)学生自主定位的确定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对于目前的形势和自己的问题一定要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并做出相应的反思,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定位的过程中关键一步是要有目标,不管是近期目标还是长久目标一定要切合本人实际,千万不可好高骛远。另外在确立目标的基础上要根据本人实际,严格要求自己,循序渐进,慢慢向目标靠近,直到达到目标或超越目标。
综上所述,职校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因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他有一丝的进步那也是值得我们去肯定和挖掘的。当然作为“当事人”的“你们”就更加要善待自己,为自己、家人、社会去努力向上!
关键词: 学习 个性心理 交际取向 评价模式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学习问题
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而职校生的身心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但是由于在中学阶段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等方面的缺失或不足,职高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
2.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职校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
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不会学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4.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自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5.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教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二)个性心理问题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职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
1.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一些职校生抱着混世度日的心态打发人生,甘愿沉沦,听天由命。
2.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现在的职较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由于缺乏集体生活的磨练,职校生社会生活经验比较少,社会认知方式不够合理,往往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分不清哪些是对的或错的,哪些事情对自己人生发展来讲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在目前又是次要的。面对快速多变、纷繁复杂的社会,可以说职校生比同龄优势群体的学生显得更加困惑和无所适从。
3.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不理想,不少职校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职校生,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是教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是家长眼中“没希望”的一代,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是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可以说,与普高生相比,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4.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从当前职校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孺、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些职校生可以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骗、敲诈或偷盗,“边缘性人格”、“双重人格”、“物化人格”等并不少见,反社会性、分裂性、戏剧性等人格障碍倾向在一些职校生言行举止中也有明显表现。
(三)人际交往取向的问题
1、社会性交往萎缩。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在以学业好坏为标志的学校、社会里,他们自然就是笨孩子、傻学生,座位是在教室的后排,上课没有被提问的机会,根本没有参加学习竞赛的可能。有些教师和同学都懒得与他们打交道,一些家长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他们来往相处。进入职业学校后,一些职校生对正常的社会交往仍然心存疑虑,总是怕这怕那,尤其是担心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因而不愿意与过去熟悉的人打交道,不愿意暴露自己职校生的身份,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性交往,甚至希望自己与世隔绝。
2.异性交往上的行为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醒,职校生已经逐步度过了异性疏远期,而走进了异性接近期。他们渴望与异性多接触交往,和异性谈话交流会觉得十分高兴,和异性在一起活动感到特别兴奋、愉快。他们渴望有能够亲近的异性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异性交往关系。由于情感的冲动性,不少职校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能理智对待自己朦胧的情愫,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因而职校生早恋现象比较普遍,由此而引发的职校生品德心理问题和性行为过错等违纪现象比较多见。
3.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由于初中阶段不良的师生关系,经常被教师忽视、排斥、指责,一些职校生对职业学校的教师自然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或压抑感,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怀疑老师会与自己有意过不去,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教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出现逆反行为,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
针对以上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职高学生真可谓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不论是来自自己还是他人,不论是来自内界还是外界,不论是来自学校还是社会,他们处处都是“后有追兵,前有堵截”,形势不容乐观。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想,职高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很好的补充部分,它的存在是有理由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抱着“以人为本”的态度,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地去看待它里面的学生呢?因此要改变社会、学校、个人对于职高生的看法,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二、现状解决对策
(一)学生评价模式的改变
学生的评价一直以来都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最直观、最根本的依据。学习好了评价就高,反之则不然。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它不仅要求的是学生的文化成绩,更主要的是看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把评价模式“职教化”,即职业教育评价既要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教学评价的普遍性;科学、客观及公正;联系行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另外,我们不能单从某个方面看问题,不能让学生评价单一化,而是应该让评价“综合化”。也就是说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结果,更要注意对其学习过程及进步程度的评价。对有的专业既要涉及学生的书面与口头表达方面的评价,也要注意对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最后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于一个学生不能通过一次或两次考试就给他定性了,评价过程要“常态化”。也就是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通过给予每个学生多次评价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得到肯定与激励,并且教师应用日常评价的多次结果,以保证对学生评价的真实、准确和全面性。
(二)学生心理辅导的强化
2002年8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应该说,职校学习时期是职校生的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心理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核心和中介。所以在对职高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加入更多的心理辅导的内容,比如学校一定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和课堂,对于学生遇到的困惑和疑难进行及时的疏导和指正。
(三)学生自主定位的确定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对于目前的形势和自己的问题一定要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并做出相应的反思,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定位的过程中关键一步是要有目标,不管是近期目标还是长久目标一定要切合本人实际,千万不可好高骛远。另外在确立目标的基础上要根据本人实际,严格要求自己,循序渐进,慢慢向目标靠近,直到达到目标或超越目标。
综上所述,职校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因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他有一丝的进步那也是值得我们去肯定和挖掘的。当然作为“当事人”的“你们”就更加要善待自己,为自己、家人、社会去努力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