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农业经济发展趋势
农业经济发展与否的关键有三个,其一是通过对本国农业经济现状的调查研究,确定整个农业经济发展的走向;其二是要大胆地进行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经济大幅度、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其三是要靠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
就农业经济发展道路而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初是依靠和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采用的是以“大包干”责任制为代表的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思考和创新的呼声,从理论界到新闻界、到农民自己、再到现在的中央决策层,可以说是“仙乐飘飘处处闻”。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农业经济目前的发展态势已经充分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胜利完成了历史交付的使命,农业经济发展的舞台应该上演农业产业化合奏曲了。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综观美、日、德、以色列等国的农业发展经验,农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那么,结合中国国情,应该以什么样的农业组织方式和生产经营模式来实现农业产业化呢?
发展道路和具体组织经营模式合并在一起,就是事物的发展趋势。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就是以制度创新寻求一种具体形式多样的能够大力推动和帮助农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进而有效推进中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崭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二、农业为主地区农村人口素质的现状
那么,制度创新也好,引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好,要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贯彻这种发展趋势,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课题组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人、依靠农民、依靠农村人口。因此,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就在于农村人口素质的大幅度提高。
为此,《以农业为主地区农村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做了一个调查, 本次调研以平顶山市为调查对象,调查范围为卫东区和平顶山市郏县李口乡,具体走访的有李口乡张店东村、张店南村、郭楼村、老昝庄村和平顶山市卫东区下辖的东高皇乡的观上村、小店村、上徐村,东环路街道的吴寨村,东工人镇街道的吕庄村、赵庄村。
据调查: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口占了全部人口总数的56%,接近六成,而高中、中专或中等职业学校学历层次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9%,不到两成,大专层次的占16%,本科层次占9%,研究生层次的没有。这说明,当前,我国农村人口虽然已经基本扫除了文盲和半文盲,但农村人口的总体文化水平依然不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不容乐观。
另外,农村人口的思维模式,也就是对待市场、对待开放、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性思考还处于比较令人担忧的传统的惯常思维模式阶段,因此,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国内陆以农业为主地区(比如河南省)的农村人口这种传统思维模式和以这种思维模式为基础的综合素质现状,对比前文粗浅地提到的一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相去甚远,令人忧虑。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对农村人口素质的要求及对策
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结合中国国情以及农业为主地区农村人口素质,笔者认为,中国农业发展趋势对农业为主地区农村人口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人口应当具有较高的思想意识素质。只有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思想意识素质,才能进一步促使农村人口摆脱旧的传统陈腐思想的束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眼界,开拓市場,自发继而自觉地推动中国农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农村人口应当具有一定的能促使其面临问题作出科学决策的文化素质。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一条,“木桶原理”就会发生作用,想提高农村人口其他方面的素质也会变得异常困难。
再次,农村人口应当具有一定的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科技素质。这是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的重点。科技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技意识,一方面是农业实用科技,这样,农业产业化所倡导的专业化生产、形成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等目标就会在农村人口整体科技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得以快步实现。
最后,农村人口应当对“农业产业化”具有一定的认知素质。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的调查中,选择“不知道,根本没听说过”一项的接近6成,这说明在农村人口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口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农业产业化,还有接近4成的农村人口仅仅是“听说过,具体不是很了解”,如果是这样,我们依靠谁去建设农业产业化呢?所以,大力提高农村人口对“农业产业化”的认知素质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上几点即是农业经济发展趋势亦即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对农村人口素质提出的要求。针对农村人口综合素质需要着重提高的这些方面,笔者以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强化分工,明确职责,划定任务归属机构。
第二,以村为主,强调并硬化村级政权在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利用现有的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和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在乡村文化室、广场或者田间地头举办各种培训、宣讲、科技课堂或农民夜大等文化科技活动,以提高农村人口思想意识素质为龙头,以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为主,以提高农村人口科技素质为重点,以提高农村人口对“农业产业化”的认知素质为目标,大力推动农村人口综合素质快速整体推进。
总括地看,农业为主地区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农业为主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速度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瓶颈,如果解决不好,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一定会受到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的最终落实、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落实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步伐都将会变得缓慢而艰难。
〔本文系2009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项目《以农业为主地区农村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B321)〕
(张鸿韬,1972年生,河南周口人,周口师范学院政法系党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农业经济发展与否的关键有三个,其一是通过对本国农业经济现状的调查研究,确定整个农业经济发展的走向;其二是要大胆地进行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经济大幅度、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其三是要靠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
就农业经济发展道路而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初是依靠和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采用的是以“大包干”责任制为代表的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思考和创新的呼声,从理论界到新闻界、到农民自己、再到现在的中央决策层,可以说是“仙乐飘飘处处闻”。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农业经济目前的发展态势已经充分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胜利完成了历史交付的使命,农业经济发展的舞台应该上演农业产业化合奏曲了。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综观美、日、德、以色列等国的农业发展经验,农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那么,结合中国国情,应该以什么样的农业组织方式和生产经营模式来实现农业产业化呢?
发展道路和具体组织经营模式合并在一起,就是事物的发展趋势。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就是以制度创新寻求一种具体形式多样的能够大力推动和帮助农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进而有效推进中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崭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二、农业为主地区农村人口素质的现状
那么,制度创新也好,引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好,要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贯彻这种发展趋势,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课题组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人、依靠农民、依靠农村人口。因此,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就在于农村人口素质的大幅度提高。
为此,《以农业为主地区农村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做了一个调查, 本次调研以平顶山市为调查对象,调查范围为卫东区和平顶山市郏县李口乡,具体走访的有李口乡张店东村、张店南村、郭楼村、老昝庄村和平顶山市卫东区下辖的东高皇乡的观上村、小店村、上徐村,东环路街道的吴寨村,东工人镇街道的吕庄村、赵庄村。
据调查: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口占了全部人口总数的56%,接近六成,而高中、中专或中等职业学校学历层次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9%,不到两成,大专层次的占16%,本科层次占9%,研究生层次的没有。这说明,当前,我国农村人口虽然已经基本扫除了文盲和半文盲,但农村人口的总体文化水平依然不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不容乐观。
另外,农村人口的思维模式,也就是对待市场、对待开放、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性思考还处于比较令人担忧的传统的惯常思维模式阶段,因此,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国内陆以农业为主地区(比如河南省)的农村人口这种传统思维模式和以这种思维模式为基础的综合素质现状,对比前文粗浅地提到的一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相去甚远,令人忧虑。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对农村人口素质的要求及对策
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结合中国国情以及农业为主地区农村人口素质,笔者认为,中国农业发展趋势对农业为主地区农村人口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人口应当具有较高的思想意识素质。只有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思想意识素质,才能进一步促使农村人口摆脱旧的传统陈腐思想的束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眼界,开拓市場,自发继而自觉地推动中国农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农村人口应当具有一定的能促使其面临问题作出科学决策的文化素质。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一条,“木桶原理”就会发生作用,想提高农村人口其他方面的素质也会变得异常困难。
再次,农村人口应当具有一定的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科技素质。这是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的重点。科技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技意识,一方面是农业实用科技,这样,农业产业化所倡导的专业化生产、形成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等目标就会在农村人口整体科技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得以快步实现。
最后,农村人口应当对“农业产业化”具有一定的认知素质。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的调查中,选择“不知道,根本没听说过”一项的接近6成,这说明在农村人口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口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农业产业化,还有接近4成的农村人口仅仅是“听说过,具体不是很了解”,如果是这样,我们依靠谁去建设农业产业化呢?所以,大力提高农村人口对“农业产业化”的认知素质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上几点即是农业经济发展趋势亦即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对农村人口素质提出的要求。针对农村人口综合素质需要着重提高的这些方面,笔者以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强化分工,明确职责,划定任务归属机构。
第二,以村为主,强调并硬化村级政权在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利用现有的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和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在乡村文化室、广场或者田间地头举办各种培训、宣讲、科技课堂或农民夜大等文化科技活动,以提高农村人口思想意识素质为龙头,以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为主,以提高农村人口科技素质为重点,以提高农村人口对“农业产业化”的认知素质为目标,大力推动农村人口综合素质快速整体推进。
总括地看,农业为主地区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农业为主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速度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瓶颈,如果解决不好,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一定会受到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的最终落实、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落实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步伐都将会变得缓慢而艰难。
〔本文系2009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项目《以农业为主地区农村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B321)〕
(张鸿韬,1972年生,河南周口人,周口师范学院政法系党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