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评估妇女在产后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后是否能够取到预期的效果,本文选取了A医院的妇女30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150例,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没有接受盆底肌康复训练,而实验组则完成了系统盆底肌训练;在训练三个月后进行随访可知,进行系统盆底肌康复训练的实验组,其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只进行一般康复训练的对照组。由此,表明妇女在产后接受盆底肌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其盆底肌,实现盆底功能快速恢复。
关键词: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临床上盆底功能障碍是妇女常见的一种产后不适症,是因为产后盆底的支撑结构受到损伤,表现出子宫脱垂、不同程度的尿失禁。据研究表明,很多妇女在产后通常会通过系统性的盆底康复训练来改善产后引起的盆底功能障碍性失调,以此减少产后不时症的发生。基于此,本文主要评估妇女在产后经过特殊的盆骨肌康复训练后是否能够取得期望的效果,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产后妇女常见的盆底肌康复训练
产妇盆底肌康复训练的常见方法包括盆底肌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等。盆底肌训练即借助护理器械,改变盆底肌功能退化的现状。其中利用电刺激疗法进行产妇盆底肌康复训练的原理,是通过电刺激诱发盆底肌肉发生被动性的收缩,激活盆底肌相关活性因子,提高其细胞的收缩能力[1]。另外,能够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减少和预防盆底肌肌肉堆积有害物质的现状,以此能够增加盆底肌的细胞代谢,最终使其细胞的感受性得到激活,促进其盆底肌神经和细胞功能恢复正常。
2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训练效果解析
2.1资料与方法
本文筛选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到本院待产的初产妇,其年龄聚集在26岁到33岁。平均年龄为29.3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为38.9周,均为单胎应妊娠。选择无胃感染、急性或慢性疾病,且无任何妊娠相关的合并症和其他相关疾病,符合以上条件的产妇共有300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身体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的产妇给予的干预方法,即给予卫生及健康教育,包括排便、增加腹压的运动,拒绝饮酒、或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食物,进行一般康复训练。实验组则是先评估其盆底肌功能,其中包括阴道收缩压、盆底肌大小等,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制定盆底肌训练过程,包括肛门收缩舒张运动:单次舒张时间为三秒,每次时间持续20分钟。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包括伸缩腿、上身仰卧以及双脚并紧一一完成训练。此后观察其训练效果,在产后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进行随访并检查,分别检查各产妇的盆底肌肌肉张力,将其分为0~5级。在随访过程当中会为孕妇提供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有无盆腔器官脱垂,采用的是 pop1-Q平分;有无尿失禁、性生活是否满意等。同时,借助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T检验和卡方检验,若P值小于0.05,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2结果呈现
2.2.1产后三个月盆底肌肌肉张力对比
如下表1所示,经过不同康复训练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盆底肌肉张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实验组的盆底肌力超过三级的比例大于对照组,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卡方值等于31.013,P<0.01。
2.2.2产后三个月其他指标对比
比较产后经过不同康复训练的产妇是否在盆腔脏器脱垂以及尿失禁、性生活层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发现实验组产妇在盆腔脏器脱垂以及尿失禁比例相远远小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即P<0.05,详见下表2所示。
2.3讨论分析
女性的骨盆是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的,其盆底的支撑系统是由盆底的肌肉群和韧带筋组成,其包括子宫、子宫附件、直场和膀胱[3]。除此之外,女性的正常盆地支撑系统还包括阴道、排尿排便系统,妊娠时产妇的盆腔会随着婴儿重量体积的增大承受更大的压力,在分娩时胎儿会通过肠道对盆腔产生直接机械性的压迫,使得盆底的神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由此影响女性盆腔支撑结构的功能。由此,对女性生产后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电刺激法能刺激神经细胞,增加其兴奋性,提高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使产妇在不疼痛的前提之下得到最好的训练[4]。
本文在评估妇女盆底肌功能改变的前提之下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辅助电刺激疗法,发现女性盆底肌恢复的效果。其实验组的盆底肌肌力超过三级的大于对照组,且较少出现盆腔脏器脱垂以及尿失禁,性生活满意程度也会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其盆底肌肌力,预防产妇日后出现平地功能障碍,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容.针对性护理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影响[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08):69-70.
[2]闫丽,高弋涵.护理干预对产妇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后盆底功能及子宫脱垂的改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3):152-154.
[3]卢海波.产后早期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对盆底功能的改善作用[J].现代实用医学,2020,32(01):132-134.
[4]李海虹.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对初产妇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作用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7):4028-4031.
作者简介:黄练达(1988年11月-),女,壮族,籍贯:武鸣,大专,职稱:护师,研究方向: 盆底康复。
关键词: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临床上盆底功能障碍是妇女常见的一种产后不适症,是因为产后盆底的支撑结构受到损伤,表现出子宫脱垂、不同程度的尿失禁。据研究表明,很多妇女在产后通常会通过系统性的盆底康复训练来改善产后引起的盆底功能障碍性失调,以此减少产后不时症的发生。基于此,本文主要评估妇女在产后经过特殊的盆骨肌康复训练后是否能够取得期望的效果,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产后妇女常见的盆底肌康复训练
产妇盆底肌康复训练的常见方法包括盆底肌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等。盆底肌训练即借助护理器械,改变盆底肌功能退化的现状。其中利用电刺激疗法进行产妇盆底肌康复训练的原理,是通过电刺激诱发盆底肌肉发生被动性的收缩,激活盆底肌相关活性因子,提高其细胞的收缩能力[1]。另外,能够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减少和预防盆底肌肌肉堆积有害物质的现状,以此能够增加盆底肌的细胞代谢,最终使其细胞的感受性得到激活,促进其盆底肌神经和细胞功能恢复正常。
2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训练效果解析
2.1资料与方法
本文筛选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到本院待产的初产妇,其年龄聚集在26岁到33岁。平均年龄为29.3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为38.9周,均为单胎应妊娠。选择无胃感染、急性或慢性疾病,且无任何妊娠相关的合并症和其他相关疾病,符合以上条件的产妇共有300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身体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的产妇给予的干预方法,即给予卫生及健康教育,包括排便、增加腹压的运动,拒绝饮酒、或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食物,进行一般康复训练。实验组则是先评估其盆底肌功能,其中包括阴道收缩压、盆底肌大小等,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制定盆底肌训练过程,包括肛门收缩舒张运动:单次舒张时间为三秒,每次时间持续20分钟。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包括伸缩腿、上身仰卧以及双脚并紧一一完成训练。此后观察其训练效果,在产后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进行随访并检查,分别检查各产妇的盆底肌肌肉张力,将其分为0~5级。在随访过程当中会为孕妇提供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有无盆腔器官脱垂,采用的是 pop1-Q平分;有无尿失禁、性生活是否满意等。同时,借助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T检验和卡方检验,若P值小于0.05,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2结果呈现
2.2.1产后三个月盆底肌肌肉张力对比
如下表1所示,经过不同康复训练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盆底肌肉张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实验组的盆底肌力超过三级的比例大于对照组,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卡方值等于31.013,P<0.01。
2.2.2产后三个月其他指标对比
比较产后经过不同康复训练的产妇是否在盆腔脏器脱垂以及尿失禁、性生活层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发现实验组产妇在盆腔脏器脱垂以及尿失禁比例相远远小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即P<0.05,详见下表2所示。
2.3讨论分析
女性的骨盆是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的,其盆底的支撑系统是由盆底的肌肉群和韧带筋组成,其包括子宫、子宫附件、直场和膀胱[3]。除此之外,女性的正常盆地支撑系统还包括阴道、排尿排便系统,妊娠时产妇的盆腔会随着婴儿重量体积的增大承受更大的压力,在分娩时胎儿会通过肠道对盆腔产生直接机械性的压迫,使得盆底的神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由此影响女性盆腔支撑结构的功能。由此,对女性生产后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电刺激法能刺激神经细胞,增加其兴奋性,提高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使产妇在不疼痛的前提之下得到最好的训练[4]。
本文在评估妇女盆底肌功能改变的前提之下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辅助电刺激疗法,发现女性盆底肌恢复的效果。其实验组的盆底肌肌力超过三级的大于对照组,且较少出现盆腔脏器脱垂以及尿失禁,性生活满意程度也会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其盆底肌肌力,预防产妇日后出现平地功能障碍,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容.针对性护理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影响[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08):69-70.
[2]闫丽,高弋涵.护理干预对产妇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后盆底功能及子宫脱垂的改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3):152-154.
[3]卢海波.产后早期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对盆底功能的改善作用[J].现代实用医学,2020,32(01):132-134.
[4]李海虹.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对初产妇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作用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7):4028-4031.
作者简介:黄练达(1988年11月-),女,壮族,籍贯:武鸣,大专,职稱:护师,研究方向: 盆底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