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色、生态、和谐,打造“跨小”校园品牌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塘实验小学创办于1912年,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现有校本部和虹桥两个校区。高浜校区占地2.47万m2,现有24个班级,学生1186人,教师67人。虹桥校区正在原地彻底翻建,建筑面积达到2.4万m2,建成后学校将可容纳48个班,2000多名学生。自2012年,跨塘实小成为园区第二批“达标升级”学校。近三年来,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着眼于学校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打造“生态教育“,实现了“十二五”跨越式发展。
  “一体”,是指通过统筹学科发展与队伍建设,统筹教学立校、科技兴校与人才强校,深化教学改革,驱动内涵发展,提高育人质量,构建生态教育。“两翼”,是指高浜校区全面开展吴文化特色教育,从校园环境到吴文化校本教材,从特色课程到专项活动,从校内校外到国内国外,跨塘实小演绎了吴文化特色办学的别样精彩。虹桥校区则着眼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夯实和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进智慧教育进程,力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一、体验现代科技,完善软硬环境
  1.打造现代化“硬”环境,体验现代科技的灵动和魅力
  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的建设是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基础,它关系到教学效果、设备设施的管理和应用效益等;是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走向全面智能化、智慧化的重要措施和保证。学校在“切实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特色发展为抓手,虹桥新校建设为助推,聚焦智慧课堂,实施“三个一”工程,全面推进虹桥校区的信息化硬件建设。
  第一,打造一间未来教室。未来教室将彻底颠覆学生、家长对教室的想象。未来教室是一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的物化,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室的高端形态。未来教室以电子双板课堂教学平台为核心,结合电子书包、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课堂直录播系统等,以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在虹桥校区已经基本完成了课堂直录播系统的微格教室,而电子双板、电子书包等成为跨小学子平时日常学习的基本装备。
  第二,安装一块电子交互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将电子白板连接到计算机,并利用投影机将计算机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在专门的应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协作会议或教学环境。利用特定的定位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可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可以对文件进行编辑、注释、保存等在计算机上利用键盘及鼠标可以实现的任何操作。在跨实小虹桥校区所有的普通教室和专业教室均采用短焦投影仪,投影仪带有红外线交互系统,集合相关软件,全面实现交互白板教学。
  第三,成立一个虚拟仿真电台。在跨小有一个虚拟仿真校园广播电视台,学校利用摄影棚中的一小部分空间搭配蓝色背景,加上两支摄影灯光,把人物的全身、半身、胸上景拍下,就可以制作出豪华大场景的合成效果,无需为不同的节目搭建不同的演播室或场景,还可以与非线性编辑系统结合使用,将虚拟演播的节目直接输出到非线性编辑系统中进行编辑播出,并可将编辑结果记录到网络共享存储器中,实现演播资源共享。
  2.营造现代化“软”环境,感受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乐趣
  随着园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学校借力园区的优质资源,以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来增强教育的软实力,加速了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第一,借力“云资源”,打造精品课堂。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15年,要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于是园区教育云资源库应运而生。这里集合了园区优秀教师制作课件所需要的图片、影音、参考资料、考题等一系列资源。作为园区教育的一份子以课例研究为切入口,借助园区教育的云资源,通过校园网、班级博客、视频点播直播系统等载体,全面构建学校智慧校园的软环境的建设。
  第二,开设“大讲堂”,促进教师成长。教育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跨塘实小要利用“跨小大讲堂”,邀请各类专家、名师或者各科教学的能手为全体教师进行各级各类讲座,如先进教室、数字教师、未来教育、双板教学等,加强新媒体、新技术的培训和在教育教学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鼓励教师参与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尝试与研究,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
  二、奠定吴文化视角,坚持内涵发展道路
  在学校的发展道路问题上,跨塘实小始终相信坚持内涵建设至关重要,因而努力转变发展理念,积极实现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从形态塑造转向功能提升,从内部循环转向与社会联动发展,从“建大楼”模式转向“出大家”模式,走创新型、质量型、特色型发展道路,在吴文化特色教育的道路上取得了骄人成绩。
  1.营造吴文化环境,融入书香园林的秀美和典雅
  从2006年开始,学校在高浜校区就开始实施“吴文化书香校园环境”创设工程,努力让校园成为美不胜收的“苏州园林”,成为至美吴文化的环境和物质再现,成为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的吴文化教育的大课堂。走进现在的跨塘实小,校园布局严谨有序,分区流线层次分明,长廊漏窗移步换景,绿化小品和谐统一,楼榭亭台参差错落自成一体,建筑群体廊连檐接融会贯通,更有竹林摇曳、芭蕉繁茂顿生无穷雅趣。古色古香、韵味浓郁的苏州园林一般的校园,让人留连忘返,都说风景这边独好。
  3.开发吴文化课程,感悟吴地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吴文化博大精深,是学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源泉,只有对吴文化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才能真正谈得上热爱和传承。为此,学校通过实践探索,开发了吴文化校本课程教材《吴文化一百课》《寻访世遗精华:苏州园林》《苏艺三编》等,尝试在各学科中有机渗透吴文化,并以开设吴文化专题兴趣课程为支撑进行课题研究。如今,跨小每个孩子都能掌握至少一门吴文化技能,学校也成为园区唯一一家“苏州市未成年人昆曲传播基地”。学校还原创编制了适合小学生的“昆曲操”,集昆曲武生、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让每一个学生在运动中感受昆曲的无穷韵味。   3.开展吴文化活动,感受人间天堂的灵秀和幸福
  要让学生真正领悟吴文化的精髓,还必须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好强的特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己去探究。为此学校将吴文化教育资源逐步延伸为弘扬吴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各类学校主题活动,“吴文化”艺术节、世遗文化节、“吴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党工团的“拓视野、品吴韵”活动、少先队的“吴文化100问”广播专栏、校际间的“吴文化”互访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快乐、教师的进步,我们的孩子会创造了,会求知了,会学习了;我们的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理念越来越明了了,教师不被教材的内容所束缚,能结合季节和环境的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这对学校课程改革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将新课程的理论真实地体现了出来。
  三、构建生态校园,营造和谐校园文化
  在整体硬件构建中,学校积极贯彻生态校园的理念,以现代技术为手段开展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和有效管理,积极构建具有高环境亲和性、 低环境冲击性、节能实用性、舒适健康性、和谐共生性等特点的生态校园,重视在校园建筑景观风格的和谐、校园的安全与舒适、校园人文和谐、校园内人与环境的关系、校园能源的利用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各个方面的建设。
  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学校力争营造以人本理念为核心的和谐校园文化。学校是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社会发展的人才泵和思想库,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更好发挥,有利于学校自身的改革、发展与稳定。跨塘实小以“三风”建设为核心,努力营造和谐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三风”即校风、教风、学风。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学校努力营造一种向上、进取、浓雅的学习气氛,培育富有本校特色、催人奋进的校园精神,用校园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师生;教师通过讲座报告、参与学生的文化活动并加以指导,以优良的校风和积极的态度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心理素质,切实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作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跨塘实小的生态教育收获了累累果实。跨小的每位学生已从当初的零基础发展到如今均能掌握一样或多样技能。学生在各级比赛、展演中屡获佳绩,成绩骄人。教师也屡屡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获奖,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在全国NOC网络教研团队竞赛中学校派出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团队更是同时问鼎大赛的最高奖——创新大奖。学校也先后获得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苏州市现代化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等荣誉称号。如今跨小已在“坚持一套管理体制,建设两个特色校区”的进程中画出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相信全体跨小人定会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继往开来,开拓创新,让生态教育向着美丽进发……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新教师走上了工作岗位。目前,我校专任教师近150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超过10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多;近五年来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55人,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科学实验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科学实验课堂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这让很多教师对科学实验课堂是爱恨有加。首先,学生对科学实验课不重视,压根就没有将实验室当成主要课堂,只是来玩玩而已。实验课堂呈现一种虚假繁荣现象,做实验的不如看热闹的多,忽视了自身实验技能的训练,最后就随便看看别人的实验成果,实验报告也是随便抄抄了事;其次,上课前后秩序很乱。比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教师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能说会唱,电视广告、流行歌曲模仿得惟妙惟肖,就是学数学不开窍,学什么,什么不会。”面对这种情况,其实作为家长更应该思考:如何
“精彩源于生活”,因此,在新课改下,科学教育应与生活紧密联系,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科学,了解科学,并在头脑中形成科学与世界紧密联系的清晰概念。那么,在科学课堂上实施生
研究了400℃等温硫化条件下纯Fe膜反应形成FeS2薄膜的组织结构转变过程,等温1h时,Fe膜中即已发现FeS2结晶。随着温时间的延长,FeS2晶体尺寸及数量显著增加,当等温时间超过10h后,FeS2结晶速率便不再明显增加,如果
学校规范管理,是一项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为主旨的组织活动,具有教育性、服务性,而且具有文化性、创造性等显著特性。我们必须探索以规范管理促进内涵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坚持育人为本,打造普法教育特色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完善法制教育的组织机制。学校法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部署创建实施工作。确定办公室、教务处、教育处、团委、警务室、工会等部门负责人和各年级主任分工负责
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教育改革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中小学教学管理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管理和教育模式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主导者,需要具备先进的思想意识,对事物有准确判断,各项决策与学校发展实际相一致,实行个性化管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成长。  一、小学校长实行个性化管理的作用  1.可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现代化在不断地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模式中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现在,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能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合起来,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发挥
今年2月份,我被组织任命到熊集镇杜岗小学任教,这是一个偏远的农村教学点,由于当地老百姓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非常强烈,“优质”生源流失非常严重,昔日热闹非凡、规模宏大的村小,如今生源越来越少,只剩下一、二两个年级共9名学生。一说到村小教学点,从社会到家长,普遍存在的意识就是: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知识陈旧、观念滞后、课堂技能传统单一。这是客观事实,可就是这样的一支队伍,曾经是他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