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现状及其审美需求

来源 :中华建设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huguiyu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景观是指具有景观标识作用的建筑,具有观景与景观的双重身份,有着与环境、文化结合紧密,生态节能,造型优美等多种特征。建筑景观的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建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建筑、规划、景观等多方面知识进行良好的结合,充分运用整体性、文化性等原则来进行设计,使建筑景观与周围环境和文化氛围相协调,并在视觉上融为一体,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设计出具有代表文化品位与特色的景观建筑。
  【关键词】建筑景观设计;审美需求;民族化特征
  【Abstract】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the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rol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ith a dual identity and landscape viewing, with the environment, culture tightly, eco-energy saving, sleek and many other features.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design involves science, art, and many other aspect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they are inseparable and mutually reinforcing, in the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design process, you need to architecture, planning, landscape and many other good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make full use integrity, cultural principles to the design, the building and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in harmony, and in the visual integration, to fully tap its culture, desig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presentative cultural taste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Key words】Architectural landscape design;Aesthetic needs;Nationalization
  1. 前言
  (1)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步伐也日趋加快,随着建筑景观设计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景观的审美与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气候、地理等自然因素不同,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特征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但在近些年的城市建设中,千篇一律的建筑形式大规模的出现使得城市中的建筑普遍缺乏形式美、文化底蕴以及艺术性,其中存在的问题大致概括为:建筑景观的个体与城市景观的整体不协调;因大规模城市建筑的建造使得建筑的形式过于简单,布局单一、雷同,缺乏特色;没有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历史文脉;没有发扬民俗风情以及体现出城市的民族性特征;没有合理的运用本地域的建筑材料进行设计等。
  (2)从以上我国建筑景观设计的现状中存在的弊端可以看出,进一步分析导致这些弊端产生的原因,可以引导我们正确地探索我国建筑景观设计的新思路。城市建设者应结合未来建筑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重视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景观的结合点,不断探索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结合方式。我们必须继承与发展我国传统的艺术审美精神,将民族地域性运用于城市的建筑景观建设中,创作出表达城市独特民族风情的建筑设计理念,更好地指导我国的建筑景观设计。
  2. 城市建筑景观的审美需求
  建筑美的艺术本质是建筑美最丰富的本质。建筑的造型,可借助新技术、新材料的优势,在建筑的部件,如门,窗,檐口等处推陈出新,在细部与结构上显示个性化的魅力。建筑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其美的造型必须遵循其结构规律的审美特征,如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协调,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局部与整体等,这些结构规律的审美特征是建筑作为一门艺术构成自身美的主要途径,建筑艺术只要遵循这些形式.美的规律,就可以达到自己的艺术目的,形成自己的美。
  2.1城市建筑的形式美。
  (1)建筑美的艺术本质建筑的美在形式,建筑的形式美原则必须遵循的审美特征,如均衡、稳定、对比、韵律、比例、尺度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建筑形式千差万别,尽管人们的审美观各不相同,但这些建筑美的规律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建筑创作历史发展中的总结出来的,也是普遍被人们接受的,在建筑设计中应遵循这些建筑美学的基本规律,从而创造出符合美的规律的建筑造型。违背建筑美的形式规律,不遵守建筑美的形式规范,那就会直接破坏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美的形象。
  (2)在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加入审美艺术元素,使城市景观赋予新的视觉特征与审美特征,成为现代城市景观的发展趋势。正是建筑的这些丰富多彩的美的形态以及给予人的多种多样的审美感受,以最明快的方式,反应了建筑美的精神性实用本质,也显示了建筑作为一种艺术的空间生命活力。城市景观的营造受到文化艺术、历史传统等诸多方面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和影响。任何一座城市在提升景观艺术性时,都应该传承历史、立足现代、展望未来,在自己城市景观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形象更具特色。
  2.2城市建筑的文化性。建筑是人类物质文化发展史中最生动的表现者和承载者,其深刻地记载着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发展史。在中国封建时代,中国古典建筑寺庙宫殿中凝聚了文化的形象,所以说一个时代有什么样形态的文化,就必然形成什么样的建筑格局,具有什么样的建筑美。同时建筑在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中显示一定时代的文化形态,显示出一定文化历史风貌和精神魅力。地域的文化特点是决定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文化历史政治宗教时刻都影响着城市开放空间以及景观的形成,城市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其历史形成的文化特点和传统都直接或间接的在城市开放空间中有所体现。
  3. 城市建筑的民族性特征
  (1)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也有它的民族性与民族色彩。建筑民族性的形成是受民族文化影响的结果,不同环境下不同民族的建筑以及这些建筑的风格都与一定环境的作用密不
  可分,再加上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各民族根据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所建造的建筑,经过长期的生活与审美习惯的陶冶,最终被固定成了一定的民族形式,从而使建筑具有民族性。
  (2)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高速发展和建筑物质实用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与革新,建筑艺术的民族性特征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建筑已渐渐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性固有品格,由此一个新的课题就被历史性的提出来了,民族性特征,对建筑艺术来说还有没有价值?现代化的新型材料和技术手段的大范围运用,使现今的建筑呈现出很明显的趋同倾向,由于受外来流行思潮以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我国建筑作品正呈现一派西化趋势,从设计到理念西洋化,指出了当今建筑发展中的一种倾向,并提出了与我们所要论述的建筑的民族性问题密切相关的课题。的确,在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建筑设计,几乎不约而同的向着模式化标准化行进,一座座高食入云的摩天大楼和现代风采的别聖,千篇一律的体型使它们尽显现代化风采的同时,自然失去了自己的民族风格。我们己经难以辨认这些建筑的文脉与民族归宿了,都只具有现代品格,而并不具有各自的民族风格,特别是整体造型方面它们都隔断了自己民族的文脉,而趋向于现代化。
  (3)如果从建筑的艺术品格来看,审美需求以及民族文化心理是建筑必须考虑的问题,建筑艺术寻找到自己民族的文脉与精华,这是建筑艺术的最本质的要求,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使建筑充满艺术活力的需要。建筑艺术的整体性与统一性的审美原则,当然要求建筑艺术与周围的环境相辅相成,而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建筑风格的民族化。本文所要强调的就是探索一条中国建筑设计的新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创立一种新的中国本土建筑风格,找到正确的民族化道路,使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与风格。
  参考文献
  [1]刘中树,认识你自己——关于现代建筑西化与民族化问题的思考[J],建筑与文化,2005,(03).
  [2]李宁,解析贝聿铭作品中的中国元素[J],建筑与结构设计,2010,05.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实施,监测系统及时准确测报雨情,软件平台及时报警,防汛值班人员根据实际,及时发布内部预警,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启动防御预案,相关险情镇、村迅速反应,充分发挥了山洪防治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  【关键词】莱西市概况;完善预案;注重项目运行  【Abstract】Non-engineering measures to combat by torrential disa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口增长,建筑也变得越来越高,于是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性问题便成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首要问题。由于框架结构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及坚固耐用,所以被应用于各类工程中,但由于施工现场作业工序繁多,具体操作难度较大,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现象的普遍存在,致使一些质量问题长期延续下来。本文在探讨当前建筑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从钢筋工程、模板施工以及混凝土工程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以
期刊
【摘要】分析了我国砌块建筑施工方面与国外应用成熟国家所存在的差距及原因,并提出了我国多层砌块建筑在结构设计时也按照配筋砌体进行计算,从而在保证结构安全度的前提下降低建筑成本,并采用合适的块形和施工方法提高建筑质量。  【关键词】砌块的块形;灰缝控制  【Abstract】Analysis our country carve a piec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spect
期刊
【摘要】富沥青混凝土(FAC, 即Full asphaltAC)是一种粗集料和沥青用量较多,并添加适量细集料以填充骨架空隙成为一种与SMA类似的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论文以FAC-13为例,采用马歇尔试验进行了FAC-13配合比设计,得到了FAC-13的级配和最佳油石比范围;对比了FAC-13与SMA-13的高温性能、水稳定性能以及疲劳性能,结果表明,FAC-13各项路用性能与SMA接近,但造价却
期刊
【摘要】城市地铁大多修建在周边建筑较为密集的区域,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南昌市首次进行地铁建设,无相关经验,因此选取赣江东岸的中山西路站作为实验站,在施工的同时结合工程建设,对深基坑施工对地面变形特点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既保证了实验站的顺利施工,还为下一步的南昌市地铁设计、施工积累了相关经验。  【关键词】地铁车站;深基坑;地面变形特点  Study on Ground Defor
期刊
【摘要】在黄河堤防工程上,传统的生物防护措施主要是柳树,黄河防浪林主要采用旱柳,但自2010年起,旱柳遭受天牛虫害严重,工作人员通过药物治疗不理想,故通过分析讨论旱柳、垂柳受天牛虫危害的差异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觉得对旱柳进行嫁接垂柳的方式进行品种改良。通过实践证明,改良后的树种结合了垂柳、旱柳两树种的优点,对提高树株抗病虫害能力、延长树株生长年限、改善工程面貌、增加黄河防汛鲜树枝储备量、增强防浪效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建工程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如何加强土建工程的施工管理是土建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施工管理中应用流水施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土建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值得在土建工程中推广。本文就流水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此为我国土建工程的施工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流水施工;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应用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
期刊
【摘要】土地资源是有限的,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建设,城市可用于建筑的土地越来越稀缺,因此为了合理利用土地,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高层建筑大都是住宅楼,住着千千万万的居民,因此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安全,笔者从进一步加强质量的角度出发,结合在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Land resources are l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我公司市政景观铺装施工实例,属于创优项目,特别针对市政配套工程中石材铺装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了提高小区室外景观铺装质量的控制要点。  【关键词】工程概述;质量问题;质量控制措施  Quality municipal landscape stone pavement engineering control measures  Tao Yong-jun  (Jiangsu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某公路施工实例,该公路采取沥青混凝土面层,针对此提出其施工工艺,从沥青摊铺、压实等环节来提出沥青面层的施工技术,旨在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指导。  【关键词】公路施工;沥青面层;沥青摊铺;沥青压实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sphalt pavement is put forward from asphalt pavin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