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源龙船村发现抗战对联诗歌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笔者从六里龙船村一村民老宅中发现数首创作于抗战时的诗歌联句。作者姓莫,是十二集团军的一名团副,他与部分军队将士就驻扎在六里涂屋(今官渡镇龙船村)下围楼。
  1939年冬,日寇侵犯粤北,中国军队与日寇在下河洞、浦昌一带展开浴血奋战,牺牲了许多抗日将士。部队在事后列出了一本“抗日将士阵亡录”,莫团副或许是该书录的撰写人之一。在书录中,他写下一些充满抗日救国情怀的诗文,并将此书录赠送给下围楼的屋主。屋主叫涂丽川,是当地一富豪,也是个文人,其家藏书很多。
  屋主的儿子涂梦岐对书录中莫团副的数首诗联爱不释手,曾多次转抄到古代小说中,但难逃文革“破旧立新”之浩劫。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涂梦岐把诗联再默写到一本16开本杂志的页首空白处。现摘录如下:
  “悼抗日阵亡将士”长联:
  为正义而战,为和平而战,战到倭寇覆灭,战到中华复兴,此际才消先烈恨;
  从津沪着想,从南浔着想,想起袍泽牺牲,想起河山破碎,几时能息我心愁。
  除长联外,還有二首诗,一首写在书左边缘空白处:
  河里水,黄又黄,东洋鬼子太猖狂。昨天烧了三华镇,今天又烧周陂乡。逼着青年挡炮火,逼着老年运军粮。炮火打死丢山坑,运粮累死丟路旁。这样活着有什么用呀?拿起刀枪干一场。
  另一首写在书页脚的空白处:
  东洋鬼子野心狂,奸污妇女抢钱粮;占我们的田地,烧我们的村庄;杀我们的同胞,炸我们的工厂。我们要拿起斧头镰刀,举起炸弹钢枪。一齐杀上前去,把日本强盗都杀光。我们是健全的壮丁,满身有紫色光芒。我们要打东洋,打退东洋保家乡,子孙万代有福享。
  在那个充满战火年代里,此充满抗日爱国的诗联,犹如一声声号角,唤起不愿做亡国奴的国人去与日寇作殊死搏斗,去保卫家国和同胞。通过品读此诗联,可看到作者当时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强烈爱国情怀。
其他文献
钟德成,出生在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西约村贫穷山沟里的家庭,靠自己一双勤劳的手,打出了一片自己的天下,现任韶关市德成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曲江区工商联主席、韶关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他眷恋故土,情系家乡,多年来先后多次捐款,用于家乡桥梁、道路、供水、助学、村容村貌改造以及孝老爱亲等公益事业建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建设发展。  说起钟德成,正在都陂村休闲健身广场上散步的68 岁村民钟连清打开了话匣子:
期刊
在龙川,说起“育茗公司”,许多百姓都会称赞,说起“魏育文”,大家更是竖起大拇指。“育茗公司”,全称广东育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集投资、开发、经营水力发电、矿业、房地产、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2010年跻身广东省企业500强。魏育文,则是这家企业的掌舵人。龙川人民熟悉魏育文,并不是因为他是资产数十亿的企业老板,而是18年来,魏育文和育茗公司持续不断的公益行为,始终坚持以人
期刊
十多年来,《源流》杂志在茂名市的发行量年年持续增长,当突破2000份以后,增加的难度确实很大了。但是,我们知难而进,多措并举,巩固老订户,发动新订户,攻克空白点,实现了征订数量年年有突破,2017年的征订数达到2455份。在全国发行的一千多种杂志中,《源流》在茂名地区是征订户最稳定、发行量最大且年年有增长的杂志之一。我们的做法是:  提高认识,添增工作动力  《源流》是广东省所有刊物中专门以宣传老
期刊
洪潮滚滚起珠江,  奔流不息永向前。  开放改革四十载,  国强民富喜开颜。  寻得一条宽广路,  创新发展力争先。  習总南巡来指引,  万众快马又加鞭。
期刊
新起的楼房  与我曾被愁苦扭曲的脊柱  一道在大地挺立起来  希望的綠叶与芬香的玫瑰  交相嬉笑在楼边的阳台  并非日子富了故作如此铺排  也不是进了平原就将旅途的坎坷忘怀  而是这幢泥砖旧屋啊  实在容不下一家人日趋拥挤的欢快  当追求的羽翼从蛛网上挣开  当生活的彩虹代替了贫穷的阴霾  当每个日子都坚固得混凝土一般实实在在  于是我建起了这幢崭新的楼台  二零一八年国庆节  我将敬请东方的太阳
期刊
我们一见钟情  没有见面的时候  我知道  你是一首诗  但是不是写给我的  我有很大的困惑  我能不能读懂、欣赏  也存在极大的未知  见面了  我们一见钟情  每一个字  甚至一些诘屈聱牙的句子  和笔误的标点  都是优美的  流入我的血脉  叩动我的神经  在生命的竖琴  共鸣  港湾  水的曲线把你流动成大海  我的船停泊在你的港湾  波浪是跳跃的五线谱  弹奏我七彩的琴弦  点着一船渔火
期刊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广东省的改革开发进入高潮,珠江三角洲开始富裕起来,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取经的络绎不绝,国家领导人和中央部门负责人前来考察的也不少。他们参观的路线离不开珠三角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等市,走过一圈之后就得出“东南西北中,发财来广东”的结论。但是,殊不知广东省还有一大片山区。他们参观的足迹还没有踏上这些贫困地方,难怪他们认为广东已经富得“流油”。  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的林
期刊
在龙川县黄石镇长洲村,有一座很不起眼的房屋,名字叫暗塘。暗塘,既是这座房子的名字,也是这个地点的名字,后来这个生产队也叫“暗塘队”。“文化大革命”时期,生产队曾改名为“光明队”,但这个房子仍称暗塘。  暗塘屋的背后,是一片小竹林,穿过小竹林,就是长满松树和杉树,郁郁葱葱的金山岭。房屋的前面,是一片平整的农田,再往前,就是波光粼粼、蜿蜒流向西南方的东江河。  暗塘屋是一座粤北山区常见的两进两出回字形
期刊
长桥凌波似巨龙,  腾云飞驰跨三地。  万千旅客试首行,  喜泪涟涟赞奇迹。  九载艰辛克万难,  世界一流寰宇惊。  悠悠青史圓梦桥,  歌吟再不叹伶仃!
期刊
从画家到收藏家,到书法家,然后成为书法老师。  从繁华都市到山野乡村,似乎,都是没有关联的事情,但在李世雄的身上却有了和谐的演绎。  也许,与满园春色无关,更与熙熙名利无关,情怀与梦想,在一滴墨色中,直抵精神家园。他放弃了广州的所有,回到了故乡的小山村:从化鳌头镇。  于是,一个叫大雅之堂的工作室,就在村庄的稻田边挂起了牌子。他教孩子们书法,绘画。从开始的几个人,到现在几十个孩子,小村的日子,渐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