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唐西市像一块磁石一样地吸引我。对于我来说,那几乎成了我天天都要朝拜的麦加圣城。
鸡血石
有好些日子了,我一有空,便身不由己朝大唐西市国际古玩城跑。大唐西市像一块磁石一样地吸引我。对于我来说,那几乎成了我天天都要朝拜的麦加圣城。
我喜欢这个地方,这是西安最有魅力的地方。有人说,不到西安,不算来过中国。现在得加一句了,不到大唐西市,不算来过西安。
我喜欢那停泊在大唐西市门前的古船:遣隋使号。这条古船把我载进了时光遂道。一走进大唐西市,你会觉得你像是走进了盛唐长安,你在与盛唐长安对话。
我徜徉在大唐西市,这是中国最大的古玩市场。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件瓷器,每一块玉佩、每一枚钱币、每一件古董都会说话。大唐西市是一卷竹简,一卷我一生都读不完的,记载着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竹简,够我皓首穷经地读一辈子的。
来得多了,我发现,吸引我的不只是那些柜台里的商品。大唐西市所有的商人都是儒商,每一个商人都有一肚子的学问,而且那学问不是用来纸上谈兵的。我真不知道,在大唐西市天天有多少戏在上演?很可能,每天发生的每一笔交易,都是这部无穷无尽的长篇电视剧中的新的一集?
那天,我站在一间奇石店的厨窗外欣赏石头,我一站到那里,便再也挪不开步了。店里站着一位婷婷玉立的玉女。她正在给一位客人讲解一块美丽的鸡血石。
她说,相传,古代有一种鸟,叫“鸟狮”,又称凤鸟,生性好斗。一天,觅食飞过玉岩山,见一凰正在孵蛋,顿生恶念,向其发起攻击。凰被咬断了腿。凤闻讯赶到,一场恶战,打败了“鸟狮”。凤凰虽然胜利了,但凰的鲜血染红了整个玉岩山,遂成了光泽莹透如美玉的鸡血石。
她接着说,据考证,鸡血石的开采始于明代,全盛于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将其作为皇帝宝玺的章料。您便可知鸡血石有多珍贵了,它是石中之王呀。
我忽然想起了我的家中有方石印,很可能是鸡血石的。我匆匆回家,翻箱倒柜地找,整整的三天,几乎在我己经绝望的时候,找到了。我想起来了,那是个曾与我相爱过的女孩送给我的。她见我喜欢舞文弄墨,送我的。她说,你把它磨了吧,给自己刻个闲章。
我很喜欢那块色泽美艳的石头,便一定要找到一位大篆刻家为我动刀,可一直没碰到,便搁下了。至于那女孩,我们分手了,早已不知所终。
我兴冲冲地拿了那方沉甸甸的大石章,来到大唐西市,想让玉女为我看看,这是不是块鸡血石。
不想,她看了,竟惊呆了。问我:这方鸡血石章,您是从哪得到的?我如实相告。
她拿出张名片给我,说交个朋友吧。我看看名片,她叫常明丽。我喜出望外了。我看得出来,她非常喜欢这方鸡血石章。而且,不是一般的喜欢。我赶快递上我的名片,这样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她竟接着说:我能请您今晚到我家做客吗?
我激动得说话的声音都变腔了,我结结巴巴地说:好呀,我一定来。
她家住在书院门,那是座现今西安己所剩无几的古色古韵的四合院的老宅子。院子里居然有株古槐,少说也有三百年了。院里搭有紫藤缠绕的凉棚,一树的紫藤开了,香气袭人。她在等我,一位白发鹤颜的老人坐在开满了花的紫藤下,她对我说,这是我爷爷,常公丹。您的那方鸡血石章上刻的,便是他的名字。
我如遭雷殛!
天哪,天底下,居然有如此奇遇!我拿出那方鸡血石章,上面刻的真的是“常公丹印”四个字!这么说,他无可置疑地是这方鸡血石章的主人。
玉女对我说:您再看看,这方鸡血石章的石体上有首诗:青柳寄语公丹,我知秦地艰难,你在长安娶个玉女,我去广汉嫁个南蛮。
她把放大镜递给我。我细细地看,没错儿,一字不差,字迹秀美飘逸。
玉女说:这首诗记载了我爷和我奶铭心刻骨的恋情。我奶奶叫张青柳,我爷爷叫常公丹,这是我奶给我爷的绝情诗。文革中我家被抄家,奶奶被遣送回原藉,奶奶回到广州乡下后没多久便一病不起,哀哀怨怨地走了。我爷带着我爸,一辈子没有再娶,这方鸡血石章不知去向。我爷爷说,你在大唐西市,若碰到这方章,一定要为我赎回来。
她那双美眸怨怨哀哀地央求我:您能割爱吗?
您说,我能拒绝吗?
她急切地问:您有工商行的卡吗?
我当时并不明白她为什么会作此问,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我几乎是不加思索地把我的工商行的卡拿出来给了她。我很奇怪,我怎么不加思索?她看了看,把卡又还给了我。
她说,我知道,我有点不讲道理,横刀夺爱了。可面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的请求,您说,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办?你开个价吧。
我说,这样吧,这方鸡血石章原本就是你爷爷的。完璧归赵吧。送给您,咱们交个朋友。
她送我出来,天已经黑了。分手之际,她拥抱了我,我幸福得全身颤抖。她喃喃地说:哥,你真好。
第二天,我收到条短信,工商行的通知,20万元到账。我生气了,发了条短信给她,小妹您没把我当哥!
壶里乾坤
冯伯一辈子没干过别的,收了一辈子破烂,人称“破烂冯”。他到底叫什么名字,几乎没人知道了。
早些年,他拉着个破架子车,游街串巷,收废铜烂铁啤酒瓶,干那“酒干倘卖无”的营生,后来被收编了,进了一家收购站,当了个库房保管。说是个库房保管,废品收购站有什么库房?还是个“破烂冯”。
他识字不多。话不多,是那号一棍子打不出个响屁的人。
他穷,他一辈子似乎没穿过第二件衣服,一年四季老是一身说灰不灰,說黑不黑,说蓝不蓝,说单不单,说夹不夹,说棉不棉,脏兮兮的黑衣服,跟要饭的差不了多少。他住的那就不叫房子,是个搭在垃圾台旁的,四面透风的,用废弃的包装箱木条钉起来的破棚子。后来,他住的地方城中村改造,他的烂棚棚拆了,垃圾台改成了一座收费公厕,公厕里有间工具室,他便住在那里。 穷到这份儿上,没法再穷了。
他一辈子没结婚,自然也没子女,老光棍一条。他老了,连拉着架子车游街串巷,想喊几声“酒干倘卖无”都喊不出来了。常常柱着根棍站在路边,呆呆地看光景,他老了,委实地老了。连路都快走不动了。
我住的地方和他很近,常在路边见,十来年了,谁见谁都脸熟,可从没说过话。
有天,我家的门铃响了,我打开门,发现站在门口的居然是他。破烂冯!我的惊讶可想而知。他问我:您是魏老师吗?
我说:是呀。有事吗?
他说:我拣到个钱包,是您的吗?
说着,他从口袋里抖抖索索地拿出个牛皮钱包。我一看,真是我的钱包!我大吃一惊。这钱包我丢了有些日子了。我早把这事忘了,钱包里零七碎八的东西不少,可也没有什么特重要的东西,丢了便丢了吧。想不到,有人会登门送回来。
他问:您打开看看,没少什么吧?
我拉开一看,钱包的夹层里居然还有一千多块钱!一个穷得和要饭吃的相差无几的人,居然会把我丢的钱包送上门来,里面的一千多块钱竟全然未动,说给你听你信吗?可这是真的。我当即把那钱拿出一半给老头儿,老头儿死活不要,我让他进家坐,他摇摇头,走了。
看着老头艰难的一步一瘸的背影,我感動得想哭。
此后的许多天,我常在想这事。思绪万千,心潮难平。
有天夜晚,我回家的路上,路过那座公厕,住人的小屋里有灯,我敲门,门开了,他的惊讶和他来我家时的惊讶相差无几。我更惊讶的是,他的屋里,没有开灯,点着半根蜡烛。很黑。我奇怪地问:没停电呀。
他说,灯泡坏了,抽屉里有些人家扔掉的蜡烛。能点一阵子,我便点了。
一只灯泡一块钱,破烂冯没钱买。我的鼻子酸酸的。
再看看破烂冯的屋里,不要说没有电视,连桌椅板凳都没有,几只反扣的木条箱,便是仅有的家具,现在居然还有这么穷的人,我的心很疼。
可我再看那半根蜡烛下面的蜡台,形状很奇怪,再一细看,像个什么物件。我问:这是什么?他说:蜡台。
可我越看越不对。这是个物件。反扣着,我拿起来看,上面糊满了灰尘和蜡泪,什么也看不清。我问:你这东西从哪来的?
他想了半天,说,收破烂收来的,是个铜的。他用手敲敲,果然是金属声,只是因为上面糊满了污垢,声音发木。他说,这东西有些年头了,那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有人把这些四旧物件朝护城河里扔。我说,那是铜呀。能支援国家建设,卖给我吧。我花了八毛钱,二斤铜吧。扔了一麻袋,就剩了这一件。您知道吗,城河里有多少金条金砖?唉。
我再看,越看越不对。这是个物件。
他看我有兴趣,说,您喜欢,送给您吧。他拿了只杯子,反过来,将蜡烛用蜡泪焊在上面。我走的时候,偷偷将我钱包里的一千多块钱,压在了他的枕头下面。不是买他的东西,他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块废铜烂铁,这一千多块钱是他送还我的钱包里的钱。
我把那只蜡台拿了回来,光清除那上面厚厚的污垢便花了整整一个礼拜。然后,我把它拍成照片,拿到大唐西市的一位古董商那里,他看了一眼说,这是其仲饮壶呀。
我问:值钱吗?
他说:价值连城。国家一级文物。西周中期,也就是公元前885到前771时期的文物,快三千年了,全中国就一件残品,在上海博物馆。
我问:若拿到市场上呢?您估估。
他说:上亿。可国家一级文物不许卖呀,可以捐献,捐献给国家吧,少说也能奖励个三四千万呢。
我不动声色,找到了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在第六七页上,看到了这样的记载:
其仲饮壶:西周中期,高12.3厘米,口长8.4厘米,口宽6.8厘米,重1.31千克,降盖直椽,口微敛,鼓腹下垂,圄足外侈,盖顶有圄形把手,口沿下有长曲啄鸟纹,两鸟之间有一兽首,腹饰变形卷体曾纹,圄足饰蛇纹。盖及器腹设缕雕棱脊。衬底雷纹精致,盖器同铭各四行十四字。
我一一比对,纹丝不差。
我想告诉“破烂冯”,他的苦日子熬到头了。可当我兴冲冲地抱着他的古董,来到他的住处时,他的门头挂着一个的被风吹坏的花圈,一地飘落的花瓣。
鸡血石
有好些日子了,我一有空,便身不由己朝大唐西市国际古玩城跑。大唐西市像一块磁石一样地吸引我。对于我来说,那几乎成了我天天都要朝拜的麦加圣城。
我喜欢这个地方,这是西安最有魅力的地方。有人说,不到西安,不算来过中国。现在得加一句了,不到大唐西市,不算来过西安。
我喜欢那停泊在大唐西市门前的古船:遣隋使号。这条古船把我载进了时光遂道。一走进大唐西市,你会觉得你像是走进了盛唐长安,你在与盛唐长安对话。
我徜徉在大唐西市,这是中国最大的古玩市场。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件瓷器,每一块玉佩、每一枚钱币、每一件古董都会说话。大唐西市是一卷竹简,一卷我一生都读不完的,记载着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竹简,够我皓首穷经地读一辈子的。
来得多了,我发现,吸引我的不只是那些柜台里的商品。大唐西市所有的商人都是儒商,每一个商人都有一肚子的学问,而且那学问不是用来纸上谈兵的。我真不知道,在大唐西市天天有多少戏在上演?很可能,每天发生的每一笔交易,都是这部无穷无尽的长篇电视剧中的新的一集?
那天,我站在一间奇石店的厨窗外欣赏石头,我一站到那里,便再也挪不开步了。店里站着一位婷婷玉立的玉女。她正在给一位客人讲解一块美丽的鸡血石。
她说,相传,古代有一种鸟,叫“鸟狮”,又称凤鸟,生性好斗。一天,觅食飞过玉岩山,见一凰正在孵蛋,顿生恶念,向其发起攻击。凰被咬断了腿。凤闻讯赶到,一场恶战,打败了“鸟狮”。凤凰虽然胜利了,但凰的鲜血染红了整个玉岩山,遂成了光泽莹透如美玉的鸡血石。
她接着说,据考证,鸡血石的开采始于明代,全盛于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将其作为皇帝宝玺的章料。您便可知鸡血石有多珍贵了,它是石中之王呀。
我忽然想起了我的家中有方石印,很可能是鸡血石的。我匆匆回家,翻箱倒柜地找,整整的三天,几乎在我己经绝望的时候,找到了。我想起来了,那是个曾与我相爱过的女孩送给我的。她见我喜欢舞文弄墨,送我的。她说,你把它磨了吧,给自己刻个闲章。
我很喜欢那块色泽美艳的石头,便一定要找到一位大篆刻家为我动刀,可一直没碰到,便搁下了。至于那女孩,我们分手了,早已不知所终。
我兴冲冲地拿了那方沉甸甸的大石章,来到大唐西市,想让玉女为我看看,这是不是块鸡血石。
不想,她看了,竟惊呆了。问我:这方鸡血石章,您是从哪得到的?我如实相告。
她拿出张名片给我,说交个朋友吧。我看看名片,她叫常明丽。我喜出望外了。我看得出来,她非常喜欢这方鸡血石章。而且,不是一般的喜欢。我赶快递上我的名片,这样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她竟接着说:我能请您今晚到我家做客吗?
我激动得说话的声音都变腔了,我结结巴巴地说:好呀,我一定来。
她家住在书院门,那是座现今西安己所剩无几的古色古韵的四合院的老宅子。院子里居然有株古槐,少说也有三百年了。院里搭有紫藤缠绕的凉棚,一树的紫藤开了,香气袭人。她在等我,一位白发鹤颜的老人坐在开满了花的紫藤下,她对我说,这是我爷爷,常公丹。您的那方鸡血石章上刻的,便是他的名字。
我如遭雷殛!
天哪,天底下,居然有如此奇遇!我拿出那方鸡血石章,上面刻的真的是“常公丹印”四个字!这么说,他无可置疑地是这方鸡血石章的主人。
玉女对我说:您再看看,这方鸡血石章的石体上有首诗:青柳寄语公丹,我知秦地艰难,你在长安娶个玉女,我去广汉嫁个南蛮。
她把放大镜递给我。我细细地看,没错儿,一字不差,字迹秀美飘逸。
玉女说:这首诗记载了我爷和我奶铭心刻骨的恋情。我奶奶叫张青柳,我爷爷叫常公丹,这是我奶给我爷的绝情诗。文革中我家被抄家,奶奶被遣送回原藉,奶奶回到广州乡下后没多久便一病不起,哀哀怨怨地走了。我爷带着我爸,一辈子没有再娶,这方鸡血石章不知去向。我爷爷说,你在大唐西市,若碰到这方章,一定要为我赎回来。
她那双美眸怨怨哀哀地央求我:您能割爱吗?
您说,我能拒绝吗?
她急切地问:您有工商行的卡吗?
我当时并不明白她为什么会作此问,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我几乎是不加思索地把我的工商行的卡拿出来给了她。我很奇怪,我怎么不加思索?她看了看,把卡又还给了我。
她说,我知道,我有点不讲道理,横刀夺爱了。可面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的请求,您说,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办?你开个价吧。
我说,这样吧,这方鸡血石章原本就是你爷爷的。完璧归赵吧。送给您,咱们交个朋友。
她送我出来,天已经黑了。分手之际,她拥抱了我,我幸福得全身颤抖。她喃喃地说:哥,你真好。
第二天,我收到条短信,工商行的通知,20万元到账。我生气了,发了条短信给她,小妹您没把我当哥!
壶里乾坤
冯伯一辈子没干过别的,收了一辈子破烂,人称“破烂冯”。他到底叫什么名字,几乎没人知道了。
早些年,他拉着个破架子车,游街串巷,收废铜烂铁啤酒瓶,干那“酒干倘卖无”的营生,后来被收编了,进了一家收购站,当了个库房保管。说是个库房保管,废品收购站有什么库房?还是个“破烂冯”。
他识字不多。话不多,是那号一棍子打不出个响屁的人。
他穷,他一辈子似乎没穿过第二件衣服,一年四季老是一身说灰不灰,說黑不黑,说蓝不蓝,说单不单,说夹不夹,说棉不棉,脏兮兮的黑衣服,跟要饭的差不了多少。他住的那就不叫房子,是个搭在垃圾台旁的,四面透风的,用废弃的包装箱木条钉起来的破棚子。后来,他住的地方城中村改造,他的烂棚棚拆了,垃圾台改成了一座收费公厕,公厕里有间工具室,他便住在那里。 穷到这份儿上,没法再穷了。
他一辈子没结婚,自然也没子女,老光棍一条。他老了,连拉着架子车游街串巷,想喊几声“酒干倘卖无”都喊不出来了。常常柱着根棍站在路边,呆呆地看光景,他老了,委实地老了。连路都快走不动了。
我住的地方和他很近,常在路边见,十来年了,谁见谁都脸熟,可从没说过话。
有天,我家的门铃响了,我打开门,发现站在门口的居然是他。破烂冯!我的惊讶可想而知。他问我:您是魏老师吗?
我说:是呀。有事吗?
他说:我拣到个钱包,是您的吗?
说着,他从口袋里抖抖索索地拿出个牛皮钱包。我一看,真是我的钱包!我大吃一惊。这钱包我丢了有些日子了。我早把这事忘了,钱包里零七碎八的东西不少,可也没有什么特重要的东西,丢了便丢了吧。想不到,有人会登门送回来。
他问:您打开看看,没少什么吧?
我拉开一看,钱包的夹层里居然还有一千多块钱!一个穷得和要饭吃的相差无几的人,居然会把我丢的钱包送上门来,里面的一千多块钱竟全然未动,说给你听你信吗?可这是真的。我当即把那钱拿出一半给老头儿,老头儿死活不要,我让他进家坐,他摇摇头,走了。
看着老头艰难的一步一瘸的背影,我感動得想哭。
此后的许多天,我常在想这事。思绪万千,心潮难平。
有天夜晚,我回家的路上,路过那座公厕,住人的小屋里有灯,我敲门,门开了,他的惊讶和他来我家时的惊讶相差无几。我更惊讶的是,他的屋里,没有开灯,点着半根蜡烛。很黑。我奇怪地问:没停电呀。
他说,灯泡坏了,抽屉里有些人家扔掉的蜡烛。能点一阵子,我便点了。
一只灯泡一块钱,破烂冯没钱买。我的鼻子酸酸的。
再看看破烂冯的屋里,不要说没有电视,连桌椅板凳都没有,几只反扣的木条箱,便是仅有的家具,现在居然还有这么穷的人,我的心很疼。
可我再看那半根蜡烛下面的蜡台,形状很奇怪,再一细看,像个什么物件。我问:这是什么?他说:蜡台。
可我越看越不对。这是个物件。反扣着,我拿起来看,上面糊满了灰尘和蜡泪,什么也看不清。我问:你这东西从哪来的?
他想了半天,说,收破烂收来的,是个铜的。他用手敲敲,果然是金属声,只是因为上面糊满了污垢,声音发木。他说,这东西有些年头了,那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有人把这些四旧物件朝护城河里扔。我说,那是铜呀。能支援国家建设,卖给我吧。我花了八毛钱,二斤铜吧。扔了一麻袋,就剩了这一件。您知道吗,城河里有多少金条金砖?唉。
我再看,越看越不对。这是个物件。
他看我有兴趣,说,您喜欢,送给您吧。他拿了只杯子,反过来,将蜡烛用蜡泪焊在上面。我走的时候,偷偷将我钱包里的一千多块钱,压在了他的枕头下面。不是买他的东西,他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块废铜烂铁,这一千多块钱是他送还我的钱包里的钱。
我把那只蜡台拿了回来,光清除那上面厚厚的污垢便花了整整一个礼拜。然后,我把它拍成照片,拿到大唐西市的一位古董商那里,他看了一眼说,这是其仲饮壶呀。
我问:值钱吗?
他说:价值连城。国家一级文物。西周中期,也就是公元前885到前771时期的文物,快三千年了,全中国就一件残品,在上海博物馆。
我问:若拿到市场上呢?您估估。
他说:上亿。可国家一级文物不许卖呀,可以捐献,捐献给国家吧,少说也能奖励个三四千万呢。
我不动声色,找到了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在第六七页上,看到了这样的记载:
其仲饮壶:西周中期,高12.3厘米,口长8.4厘米,口宽6.8厘米,重1.31千克,降盖直椽,口微敛,鼓腹下垂,圄足外侈,盖顶有圄形把手,口沿下有长曲啄鸟纹,两鸟之间有一兽首,腹饰变形卷体曾纹,圄足饰蛇纹。盖及器腹设缕雕棱脊。衬底雷纹精致,盖器同铭各四行十四字。
我一一比对,纹丝不差。
我想告诉“破烂冯”,他的苦日子熬到头了。可当我兴冲冲地抱着他的古董,来到他的住处时,他的门头挂着一个的被风吹坏的花圈,一地飘落的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