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治疗肩关节习惯性前脱位合并肩关节盂明显骨缺损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治疗年轻患者肩关节习惯性前脱位合并肩关节盂明显骨缺损的早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共收治的37例肩关节习惯性前脱位合并明显骨缺损患者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左侧18例,右侧19例;平均年龄25.4岁(18~36岁)。术前行双侧肩关节三维CT扫描,测量计算患侧肩盂骨缺损面积。所有患者均行全镜下Latarjet手术加关节囊修补。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Rowe评分、Walch-Duplay评分、肩关节主观评价(SSV)评分,同时末次随访时采用CT三维重建评估植骨块的位置和吸收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6~36个月),均未出现再脱位。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前屈上举、体侧外旋、内旋、外展90°外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we评分、Walch-Duplay评分、SSV评分术前分别为(42.2±5.6)分、(31.5±8.0)分、63.9%±6.1%,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1.1±3.3)分、(92.6±3.7)分、79.3%±5.0%,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T三维重建检查发现2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骨吸收;23例患者在术后6~12个月恢复到伤前运动水平。

结论

对于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骨缺损的年轻患者,采用全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加关节囊修复能较好、较快地恢复肩关节的稳定性,早期疗效好。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伽马刀与显微外科手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TN)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复发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5例MVD术后复发TN患者进入研究,其中接受伽马刀治疗患者40例,接受二次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25例。采用美国Barrow神经研究所(BNI)提出的疼痛分级评价患者术后疗效及随访3年后疗效,Ⅰ~Ⅲ级定义为疼痛缓解。结果伽玛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脑轴全面全程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和发展,并可能是AD患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tau病理和慢性炎症的重要源头。本文现从胃肠道层面、脑内炎症层面和肠道菌群层面探讨其在AD防治中的可能靶点及应用前景。
目的使用MRI分析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韧带损伤的发生率,结合CT上的骨折形态确定患者膝关节脱位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并有术前X线、CT和MRI的30例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22~75岁,平均45.4岁。根据正位X线片判断是否发生膝关节脱位将其分为无脱位组和脱位组。在CT上
混合现实技术是继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之后出现的全新数字全息影像技术。近年来,医学混合现实技术发展迅速,为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新的临床诊疗模式。对于创伤骨科复杂多变的损伤情况,混合现实技术打破了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提供了全新的个体化三维立体视觉呈现方式,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本文对混合现实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在Rozansky Ⅲ、Ⅳ型痛性跟距骨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武汉市第四医院足踝外科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治疗的14例痛性跟距骨桥患者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19~42岁(平均30.2岁)。获得全足CT扫描,以健侧为模板镜像标识切除骨桥部分并设计出3D定位截骨导板,在截骨导板引导下切除跟距骨桥病灶。记录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
目的探究治疗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9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并完整随访的16例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61岁(40~77岁)。12例原始损伤伴有肩关节脱位。原始移位的大结节骨折未及时手术治疗者8例,初次手术治疗大结节骨折未有效复位者4例,手术治疗后大结节骨折再次移位者4例。2例向前方移位
目的探讨使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行骨搬运技术治疗肱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治疗的9例肱骨大段骨缺损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21~41岁,平均29岁。缺损原因:外伤导致缺损2例,慢性骨髓炎6例,骨肿瘤1例。骨缺损长度4.2~9.0 cm,平均5.9 cm。手术安置单边外固定支架,术后7~10 d定期调整外固定支架行骨搬运,逐步恢复肱骨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联合微创接骨板技术(MI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技术体会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3月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人民医院骨科采用PHILOS钢板联合MIPO技术治疗的3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19例;年龄45~80岁,平均61.0岁。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透视确认骨折复位后,于肩峰下方做小切口,肩袖附着点留置骨科缝线,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外侧入路治疗外展嵌插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的经三角肌外侧入路治疗的36例外展嵌插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26例;左侧20例,右侧16例;年龄38~85岁,平均65.6岁;按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2例,四部分骨折14例。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根据患者术后1年的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