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主流政治意识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w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意识是指一定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以及政治信仰,而在社会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的政治意识就是主流政治意识.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贯穿到教学中,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高校在“大思政”的格局下,要对政治宣传加大力度,培养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并对他们的主流政治意识教育进一步加强.本文从大学生主流政治意识的内涵入手进行分析,指出“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认同的必要性,对“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主流政治意识形成机制采取的对策做出详细阐述.
其他文献
新时代“枫桥经验”具有基本性内涵、核心性内涵、延展性内涵等内容.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新时代“枫桥经验”具有社会治理理念维度的示范性意义、社会治理格局维度的示范性意义、社会治理模式维度的示范性意义.基于此,需要以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实效化、以制度供给推动社会治理实效化、以多元主体联合推动社会治理实效化、以再组织化推动社会治理实效化、以信息技术推动社会治理实效化,进而不断彰显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价值.
党性教育可以说是全体共产党人的“心学”.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根据党内 自身情况,全面开展了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不仅成功培养了一大批思想纯洁、作风优良、经得起考验的干部,为党的发展壮大、抗战胜利和新中国建立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此外,在干部教育方面也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深入探讨延安时期加强干部党性教育的历史实践和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工作及新进党员的引导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引价值.
基层政府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其职能在整个政府职能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层政府部门的职责任务越来越重,但长期困扰其工作开展的财政预算与编制管理问题一直都是存在的,为此导致了近年来非在编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非在编人员能够有效的补充基层政府的用人缺口,并有效缓解地方的就业压力,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的非在编人员在管理体制、考核机制、福利待遇、培训提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规范性,致使这一群体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和频繁流动的倾向.为此,基层政府要想提升其服务能力、推进基层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推行的宗教政策是我国现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滥觞.本文通过对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推行的宗教政策进行分析,整理中国共产党发展初期宗教政策发展演变过程,探寻早期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土地上的宗教内容认识及其宗教信仰自由原则和政教分离原则的萌芽.同时,还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行中宗教政策中所出现的左倾性错误以及改正过程、结果进行分析,以做到学史明理.最后还可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观察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大政策方向和民族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