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筛选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高的番茄杂交子1代。[方法]通过番茄杂种子1代的栽培,观测各组合的田间生长情况,对各组合果实营养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分子标记等方法对其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杂交子1代TW002和TW008果实品质较优,在加工、运输、贮藏方面具有优势;与TW002相比,TW008的果实商品率更高、营养品质更好。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检测结果表明,Ty-1中TW001、TW004、TW008和TW010为抗病材料,而TW003、TW005、TW006、TW009为杂合材料,TW002、TW007为感病材料;Ty-2中均为感病材料;Ty-3中TW001、TW002、TW004、TW007、TW009为抗病杂合材料,TW003、TW005、TW006、TW008和TW010为感病纯合材料。[结论]该研究可为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材料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分子标记;杂交子1代;选择;营养品质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29-0014-03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为双子叶植物纲茄科 (Solanaeeae)番茄属(Lycopersion)植物。番茄营养丰富,富含人们正常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等[1]。番茄黄化曲叶病是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irus,TYLCV) 引起的,该病毒主要通过烟粉虱(Bemisia tobaci)传染给番茄[2]。该病传播迅速、范围广、危害程度严重、持续久,严重影响番茄的品质和产量。目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使用抗性品种和农药。长期使用农药易出现农药残留、土壤板结、环境污染、毒素积累等问题,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以及环境的保护,因此现在多采用综合生物防治的方法来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3]。1994 年,国外学者研究发现智利番茄是最好的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资源[4]。Vidavsky等[5]从番茄中发现抗黄化曲叶病毒基因。Zamir等[6]利用RFLP标记,首次将番茄抗黄化曲叶病的基因定位在6号染色体上(位于着丝粒端),并将其命名为Ty-1,且RFLP标记方法也被应用于Ty-1的抗病辅助育种中。Hanson等[7] 以野生多毛番茄为材料,利用RFLP标记将番茄抗黄化曲叶病的基因定位在了11号染色体的长臂终端上,并将其命名为Ty-2,该方法也被应用于Ty-2的抗病辅助育种中。Ji等[8]以智利番茄为材料,利用RAPD标记确定了抗性位点在第6号染色体上,并将抗性基因命名为Ty-3和Ty-3a。目前,我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危害日趋严重,且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材料品种较少。基于此,笔者以番茄杂交子1代为研究对象展开试验,观测不同组合材料的田间生长情况、农艺性状表现,利用分子标记等方法对其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进行鉴定,以期筛选出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高的番茄杂交子1代,为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材料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的杂交子1代按TW001~TW010进行编号。这10份材料均由广西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番茄课题组提供;对照组(CK)为当前市场上种植面积较为广泛的“艾比利”品种。
1.2 果实营养品质测定项目和方法 每个小区随机抽取3个第2穗外观较好的番茄果实,重复3次,取平均值。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手持折光仪测定[9];可滴定酸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GB10474-89)测定[10];抗坏血酸含量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11];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12];番茄红素含量采用萃取比色法测定;计算糖酸比(可溶性糖与可滴定酸的比值);利用隶属函数[13]判定果实综合品质,其基本原理是根据评价的标准来构造多个隶属函数,然而每一个评价指标在各个隶属函数的对应程度不同,通过模糊计算,可以得到综合指标对各个隶属函数的数值得分影响。
1.3 番茄抗性基因的检测
1.3.1 试剂和仪器。试剂:2×CTAB(pH 8.0)、NaCl、 EDAB、Tris-d(pH 8.0)、氯仿、异丙醇、醋酸钠、琼脂粉、液氮、无水乙醇、TE缓冲液、dNTP、TEA溶液、Taq DNA聚合酶、MgCl2、BUFFER、6×Loading Buffer、染色碱、2 000 DNA Marker、MIX酶、nuclear free water。仪器:研钵、水浴锅、振荡机、移液枪、点样板、冰箱、磨样机、Sigma1冷冻离心机、ABI 2720 PCR仪、Q5000型核酸蛋白仪、君意JY600C型电泳仪、微波炉、ChemiDoc MP型凝胶成像系统。
1.3.2 DNA的提取。采用改良的CTAB法对番茄材料基因组的DNA进行提取。
1.3.3 PCR反应体系。①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1参照华中农业大学番茄课题组开发的双重SNP标记[14];反应体系20 μL:2.0 μL的10× Buffer with Mg2+,0.4 μL的dNTPs(2.5 mM),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100 μmol/L)各0.2 μL,1.0 μL的DNA 模板(200 ng/μL),0.2 U的Taq DNA聚合酶,ddH2O 补足20 μL。PCR反应程序: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1 min,58 ℃复性,1 min,72 ℃延伸,1 min,35个循环;最后72 ℃延伸10 min,4 ℃保持。②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2、Ty-3参照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供引物程序进行检测。反应体系10 μL: 5 μL的2×Go Taq Green Master Mix,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各0.25 μL,3.50 μL的灭菌ddH2O,1.00 μL的DNA模板(1 000 ng/μL)。PCR反应程序:94 ℃预变性4 min;94 ℃变性,40 s,55 ℃复性,40 s,72 ℃延伸,1 min 30 s,32个循环;最后72 ℃延伸8 min,16 ℃保存。 1.3.4 PCR及酶切产物检测。PCR产物及酶切产物在1.5%的琼脂糖凝胶上 220 V 恒压电泳15 min,结果采用2 000 DNA Marker染色,ChemiDoc MP型凝胶成像系统拍照。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7以及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番茄果实品质比较 由表1可知,TW001~TW010番茄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6.05%~7.64%,其中TW008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7.64%,TW003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为6.05%,TW001与TW007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杂交子1代之间差异显著;番茄果实中的可滴定酸含量在327.89~657.55 mg/100 g,其中TW004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657.55 mg/100 g, TW001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327.89 mg/100 g,TW001与TW004、TW007之间均差异显著,其他材料间均差异不显著;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在24.72~46.79 mg/100 g,其中TW008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最高(为46.79 mg/100 g),TW003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最低(为24.72 mg/100 g),TW001、TW003、TW005、TW007、TW008、TW010、CK之间均差异显著,TW002与TW006之间差异不显著;番茄果实中抗坏血酸含量在13.35~31.72 mg/100 g,其中TW008果实中抗坏血酸含量最高,TW003果实中抗坏血酸含量最低,10个杂交子1代材料中除TW010外,其余材料之间均差异显著;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在297.66~526.80 mg/100 g,其中TW002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TW006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最低,这10个杂交子1代材料之间均差异显著;番茄果实中糖酸比在0.49~1.22,其中TW001果实中糖酸比最高, TW007果实中糖酸比最低,这10个杂交子1代材料之间均差异显著。根据隶属函数值可知,TW008得分最高,说明其番茄果实品质最好,TW001、TW002、TW004、TW005、TW007、TW008、TW009和TW010的数值均高于CK,因此,这8个材料均可在广西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2.2 抗性鉴定分析
2.2.1 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1检测结果。Ty-1基因的双重SNP标记可检测出抗病纯合、抗病杂合、感病纯合材料,当纯合抗病材料经过PCR电泳过后,会出现1条965 bp的条带,杂合抗性材料会出现965 bp和1 343 bp 2条DNA带,而纯合感病材料会出现1条1 434 bp的条带。由图1可知,TW001、TW004、TW008和TW010为抗病材料,而TW003、TW005、TW006、TW009为杂合材料,TW002、TW007为感病材料。
2.2.2 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2检测结果。含有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2的材料可扩增出300 bp的条带,不含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2的感病材料则扩增出600 bp的条带。由图2可知,所有的材料均为感病材料。
2.2.3 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3检测结果。含有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3的材料可扩增出500 bp的条带,不含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3的材料可扩增出320 bp的条带。由图3可知,TW001、TW002、TW004、TW007、TW009为抗病杂合材料,TW003、TW005、TW006、TW008和TW010为感病纯合材料。
3 结论与讨论
(1)该试验结果表明,杂交子1代TW002和TW008的可滴定酸、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含量均较高,其口味、风味、甜酸比、酸碱度等较优,更有益于贮藏,在加工、运输方面均有优势,与TW002相比,TW008的果实商品率更高、营养品质更好。与对照品种“艾比利”相比,10个杂交子1代中有8个得分高于“艾比利”,尤其是TW008,适合大面积推广。
(2)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检测结果表明,Ty-1中TW001、TW004、TW008和TW010为抗病材料,而TW003、TW005、TW006、TW009为杂合材料,TW002、TW007为感病材料;Ty-2中均为感病材料;Ty-3中TW001、TW002、TW004、TW007、TW009为抗病杂合材料,TW003、TW005、TW006、TW008和TW010为感病纯合材料。TW001、TW004为纯合体且抗Ty-1和Ty-3,可作为亲本材料;TW003、TW005、TW006、TW009均为杂合材料,需继续纯化;TW002、TW007材料经济性状一般,但感Ty-1、抗Ty-3。TW008感病但经济性状好,可作母本,TW010感病又无性状,应该淘汰。
参考文献
[1]
程智慧.园艺学概论[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83-188.
[2] PENG J Y,ZHAN L B,DONG F Q,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for separating chemical compounds from Spiranthes aus-tralis (R.Brown) Lindl roots[J].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08,59(3):262-269.
[3] 丁雪玲.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生物防治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4] MICHELSON I,ZAMIR D,CZOSNEK H.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of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 in a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breeding line containing the L.chilense TYLCV tolerance gene Ty-1[J].Phytopathology,1994,84(9): 928-933. [5] VIDAVSKY F,CZOSNEK H.Tomato breeding lines resistant and tolerant to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issued from Lycopersicon hirsutum[J].Phytopathology,1998,88(9):910-914.
[6] ZAMIR D,EKSTEIN-MICHELSON I,ZAKAY Y,et al.Mapping and introgression of a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olerance gene,Ty-1[J].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4,88(2):141-146.
[7] HANSON P M,BERNACCHI D,GREEN S,et al.Mapping of a wild tomato introgression associated with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resistance in a cultivated tomato lin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2000,125(1):15-20.
[8] JI Y F, SCOTT J W,SCHUSTER D J, et al.Molecular mapping of Ty-4, a new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resistance locus on chromosome 3 of tomato[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2009,134(2):281-288.
[9] 罗颖.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关系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0.
[10] 李玲,李娘辉,蒋素梅,等.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8-59.
[11]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1:130,134-138.
[12] 毕颖,刘燕,张平,等.蒽酮比色法测定大豆乳清废水中总糖含量[J]. 大豆通报,2006(3):24-25.
[13] 韩瑞宏,卢欣石,高桂娟,等.紫花苜蓿抗旱性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田[J].草地学报,2006,14(2):142-146.
[14] 葛乃蓬,崔龙,李汉霞,等.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基因Ty-1的双重SNP标记的开发[J].园艺学报,2014,41(8):1583-1590.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分子标记;杂交子1代;选择;营养品质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29-0014-03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为双子叶植物纲茄科 (Solanaeeae)番茄属(Lycopersion)植物。番茄营养丰富,富含人们正常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等[1]。番茄黄化曲叶病是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irus,TYLCV) 引起的,该病毒主要通过烟粉虱(Bemisia tobaci)传染给番茄[2]。该病传播迅速、范围广、危害程度严重、持续久,严重影响番茄的品质和产量。目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使用抗性品种和农药。长期使用农药易出现农药残留、土壤板结、环境污染、毒素积累等问题,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以及环境的保护,因此现在多采用综合生物防治的方法来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3]。1994 年,国外学者研究发现智利番茄是最好的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资源[4]。Vidavsky等[5]从番茄中发现抗黄化曲叶病毒基因。Zamir等[6]利用RFLP标记,首次将番茄抗黄化曲叶病的基因定位在6号染色体上(位于着丝粒端),并将其命名为Ty-1,且RFLP标记方法也被应用于Ty-1的抗病辅助育种中。Hanson等[7] 以野生多毛番茄为材料,利用RFLP标记将番茄抗黄化曲叶病的基因定位在了11号染色体的长臂终端上,并将其命名为Ty-2,该方法也被应用于Ty-2的抗病辅助育种中。Ji等[8]以智利番茄为材料,利用RAPD标记确定了抗性位点在第6号染色体上,并将抗性基因命名为Ty-3和Ty-3a。目前,我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危害日趋严重,且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材料品种较少。基于此,笔者以番茄杂交子1代为研究对象展开试验,观测不同组合材料的田间生长情况、农艺性状表现,利用分子标记等方法对其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进行鉴定,以期筛选出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高的番茄杂交子1代,为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材料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的杂交子1代按TW001~TW010进行编号。这10份材料均由广西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番茄课题组提供;对照组(CK)为当前市场上种植面积较为广泛的“艾比利”品种。
1.2 果实营养品质测定项目和方法 每个小区随机抽取3个第2穗外观较好的番茄果实,重复3次,取平均值。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手持折光仪测定[9];可滴定酸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GB10474-89)测定[10];抗坏血酸含量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11];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12];番茄红素含量采用萃取比色法测定;计算糖酸比(可溶性糖与可滴定酸的比值);利用隶属函数[13]判定果实综合品质,其基本原理是根据评价的标准来构造多个隶属函数,然而每一个评价指标在各个隶属函数的对应程度不同,通过模糊计算,可以得到综合指标对各个隶属函数的数值得分影响。
1.3 番茄抗性基因的检测
1.3.1 试剂和仪器。试剂:2×CTAB(pH 8.0)、NaCl、 EDAB、Tris-d(pH 8.0)、氯仿、异丙醇、醋酸钠、琼脂粉、液氮、无水乙醇、TE缓冲液、dNTP、TEA溶液、Taq DNA聚合酶、MgCl2、BUFFER、6×Loading Buffer、染色碱、2 000 DNA Marker、MIX酶、nuclear free water。仪器:研钵、水浴锅、振荡机、移液枪、点样板、冰箱、磨样机、Sigma1冷冻离心机、ABI 2720 PCR仪、Q5000型核酸蛋白仪、君意JY600C型电泳仪、微波炉、ChemiDoc MP型凝胶成像系统。
1.3.2 DNA的提取。采用改良的CTAB法对番茄材料基因组的DNA进行提取。
1.3.3 PCR反应体系。①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1参照华中农业大学番茄课题组开发的双重SNP标记[14];反应体系20 μL:2.0 μL的10× Buffer with Mg2+,0.4 μL的dNTPs(2.5 mM),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100 μmol/L)各0.2 μL,1.0 μL的DNA 模板(200 ng/μL),0.2 U的Taq DNA聚合酶,ddH2O 补足20 μL。PCR反应程序: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1 min,58 ℃复性,1 min,72 ℃延伸,1 min,35个循环;最后72 ℃延伸10 min,4 ℃保持。②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2、Ty-3参照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供引物程序进行检测。反应体系10 μL: 5 μL的2×Go Taq Green Master Mix,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各0.25 μL,3.50 μL的灭菌ddH2O,1.00 μL的DNA模板(1 000 ng/μL)。PCR反应程序:94 ℃预变性4 min;94 ℃变性,40 s,55 ℃复性,40 s,72 ℃延伸,1 min 30 s,32个循环;最后72 ℃延伸8 min,16 ℃保存。 1.3.4 PCR及酶切产物检测。PCR产物及酶切产物在1.5%的琼脂糖凝胶上 220 V 恒压电泳15 min,结果采用2 000 DNA Marker染色,ChemiDoc MP型凝胶成像系统拍照。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7以及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番茄果实品质比较 由表1可知,TW001~TW010番茄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6.05%~7.64%,其中TW008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7.64%,TW003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为6.05%,TW001与TW007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杂交子1代之间差异显著;番茄果实中的可滴定酸含量在327.89~657.55 mg/100 g,其中TW004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657.55 mg/100 g, TW001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327.89 mg/100 g,TW001与TW004、TW007之间均差异显著,其他材料间均差异不显著;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在24.72~46.79 mg/100 g,其中TW008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最高(为46.79 mg/100 g),TW003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最低(为24.72 mg/100 g),TW001、TW003、TW005、TW007、TW008、TW010、CK之间均差异显著,TW002与TW006之间差异不显著;番茄果实中抗坏血酸含量在13.35~31.72 mg/100 g,其中TW008果实中抗坏血酸含量最高,TW003果实中抗坏血酸含量最低,10个杂交子1代材料中除TW010外,其余材料之间均差异显著;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在297.66~526.80 mg/100 g,其中TW002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TW006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最低,这10个杂交子1代材料之间均差异显著;番茄果实中糖酸比在0.49~1.22,其中TW001果实中糖酸比最高, TW007果实中糖酸比最低,这10个杂交子1代材料之间均差异显著。根据隶属函数值可知,TW008得分最高,说明其番茄果实品质最好,TW001、TW002、TW004、TW005、TW007、TW008、TW009和TW010的数值均高于CK,因此,这8个材料均可在广西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2.2 抗性鉴定分析
2.2.1 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1检测结果。Ty-1基因的双重SNP标记可检测出抗病纯合、抗病杂合、感病纯合材料,当纯合抗病材料经过PCR电泳过后,会出现1条965 bp的条带,杂合抗性材料会出现965 bp和1 343 bp 2条DNA带,而纯合感病材料会出现1条1 434 bp的条带。由图1可知,TW001、TW004、TW008和TW010为抗病材料,而TW003、TW005、TW006、TW009为杂合材料,TW002、TW007为感病材料。
2.2.2 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2检测结果。含有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2的材料可扩增出300 bp的条带,不含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2的感病材料则扩增出600 bp的条带。由图2可知,所有的材料均为感病材料。
2.2.3 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3检测结果。含有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3的材料可扩增出500 bp的条带,不含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3的材料可扩增出320 bp的条带。由图3可知,TW001、TW002、TW004、TW007、TW009为抗病杂合材料,TW003、TW005、TW006、TW008和TW010为感病纯合材料。
3 结论与讨论
(1)该试验结果表明,杂交子1代TW002和TW008的可滴定酸、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含量均较高,其口味、风味、甜酸比、酸碱度等较优,更有益于贮藏,在加工、运输方面均有优势,与TW002相比,TW008的果实商品率更高、营养品质更好。与对照品种“艾比利”相比,10个杂交子1代中有8个得分高于“艾比利”,尤其是TW008,适合大面积推广。
(2)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检测结果表明,Ty-1中TW001、TW004、TW008和TW010为抗病材料,而TW003、TW005、TW006、TW009为杂合材料,TW002、TW007为感病材料;Ty-2中均为感病材料;Ty-3中TW001、TW002、TW004、TW007、TW009为抗病杂合材料,TW003、TW005、TW006、TW008和TW010为感病纯合材料。TW001、TW004为纯合体且抗Ty-1和Ty-3,可作为亲本材料;TW003、TW005、TW006、TW009均为杂合材料,需继续纯化;TW002、TW007材料经济性状一般,但感Ty-1、抗Ty-3。TW008感病但经济性状好,可作母本,TW010感病又无性状,应该淘汰。
参考文献
[1]
程智慧.园艺学概论[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83-188.
[2] PENG J Y,ZHAN L B,DONG F Q,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for separating chemical compounds from Spiranthes aus-tralis (R.Brown) Lindl roots[J].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08,59(3):262-269.
[3] 丁雪玲.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生物防治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4] MICHELSON I,ZAMIR D,CZOSNEK H.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of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 in a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breeding line containing the L.chilense TYLCV tolerance gene Ty-1[J].Phytopathology,1994,84(9): 928-933. [5] VIDAVSKY F,CZOSNEK H.Tomato breeding lines resistant and tolerant to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issued from Lycopersicon hirsutum[J].Phytopathology,1998,88(9):910-914.
[6] ZAMIR D,EKSTEIN-MICHELSON I,ZAKAY Y,et al.Mapping and introgression of a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olerance gene,Ty-1[J].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4,88(2):141-146.
[7] HANSON P M,BERNACCHI D,GREEN S,et al.Mapping of a wild tomato introgression associated with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resistance in a cultivated tomato lin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2000,125(1):15-20.
[8] JI Y F, SCOTT J W,SCHUSTER D J, et al.Molecular mapping of Ty-4, a new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resistance locus on chromosome 3 of tomato[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2009,134(2):281-288.
[9] 罗颖.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关系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0.
[10] 李玲,李娘辉,蒋素梅,等.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8-59.
[11]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1:130,134-138.
[12] 毕颖,刘燕,张平,等.蒽酮比色法测定大豆乳清废水中总糖含量[J]. 大豆通报,2006(3):24-25.
[13] 韩瑞宏,卢欣石,高桂娟,等.紫花苜蓿抗旱性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田[J].草地学报,2006,14(2):142-146.
[14] 葛乃蓬,崔龙,李汉霞,等.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基因Ty-1的双重SNP标记的开发[J].园艺学报,2014,41(8):1583-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