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面临的压力和“高储蓄两难”进行分析,指出我国长期“双顺差”导致央行大量非自主性基础货币投放,由于我国出口创汇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故客观上导致我国的货币政策对东部倾斜。文章结合发达国家地区间协调发展经验,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角度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提出了建议措施。
【机 构】
:
重庆大学行政与贸易学院,重庆市4000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面临的压力和“高储蓄两难”进行分析,指出我国长期“双顺差”导致央行大量非自主性基础货币投放,由于我国出口创汇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故客观上导致我国的货币政策对东部倾斜。文章结合发达国家地区间协调发展经验,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角度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提出了建议措施。
其他文献
本文在“金融深化”理论衍生出的“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概念指引下,以宜昌辖内县(市)实际为例,对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情况表明,在县域经济发展条件、环境、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县域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的发展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因此,必须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同发展阶段性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金融发展战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这样才能有效拓展县域金融深度和宽度,并以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我国企业的境外上市经过了三次高潮,这些企业大多分布在能源石化、公用基础实施、电信网络等具有一定的垄断优势和竞争力的行业中。境外上市趋势的强化,原因主要在于国内的证券市场与国外的相比,在上市周期、资本市场层次的多样性与市场本身的灵活性、资本市场的开放度与认知度等方面均有很大差距。面对境外证券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与压力,现阶段最主要的应是调整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同时,从战略上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引进更多的优质上市资源应是当务之急。
本文通过对浙江丽水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现状、意义和难点的分析,借鉴其他省、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经验,认为规范发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必须要在建立林权流转平台、风险控制平台、政策扶持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审慎选择合理的信贷模式,研究制定出相应的信贷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才能实现风险防范与业务拓展并重,使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真正成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本文论述了金融生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区域金融生态建设中的障碍与困境,并从政府、社会、金融内部各个层面提出了建设良好金融生态的政策建议。
一个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保持和增强其自身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目前,处于股份制改造和实行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嬗变进程中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辨析其与世界一流商业银行的差距,找出制约其盈利水平提高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措施,尽力、尽快提高其盈利能力,才能达到最终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商业银行的愿景。
文章通过对宜昌久悬账户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当前久悬账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久悬账户管理的若干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建立存在的问题,认为有效推进我国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建立和发展仅仅依靠人民银行一家来建设是不现实的,必须在完善法规,转换思路,改进采集方式和方法上寻求新途径,同时还应在环境支撑、信用文化建设方面加大力度。
防范和化解国库资金风险是国库工作的重心。随着国库清算渠道的增多,国库部门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所面临的风险来源更为广泛,隐蔽性也更强,防范资金风险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但是国库资金风险从产生到显现再到发生资金损失存在一个过程,因此,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国库资金风险评估、预警体系,可及早得到预警信号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风险化解在萌芽阶段。本文从风险评估的一般理论入手,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尝试构建国库资金风险评估及风险预警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研究表明,只有在生产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和农民有足够收入的基础上,才能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政府引导下,农民自愿发展建设起来的新农村,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所在。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助推作用。
通过对近年江西省县域金融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发现县域金融机构资金外流趋势加剧,认为改变这种现状实现资金的回流则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设计不同的方案,才能达到资金投入当地的帕累托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