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_Ch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多年的教师经历,对如今中职生的心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以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问题;自暴自弃;对策;联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100
  多年的职业教育生涯,让笔者总觉得当今中职生存在着:个性偏差、厌学、心理逆反严重等问题,甚至有的中职生逐渐误入歧途。细细想来造成中职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自家庭环境、自身因素、教育方法和社会影响。
  一、造成中职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 家庭影响。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巨大。(1)家长文化素质较低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有些家庭教育孩子时比较粗暴,这样的家庭使孩子形成胆小、孤僻、自卑的心理;有些家长则大包大揽型,什么问题都替孩子做决定,使孩子形成强烈的依赖性、使孩子变得没有进取心。(2)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之间存在问题上的分歧,双方关系紧张,容易发生激烈的冲撞和矛盾,使得学生出现问题后不愿与父母沟通,在心理上与父母产生代沟,缺少温暖和爱,性格畸变形成差异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3)家庭贫困。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经济方面,使子女的教育处于放任状态,子女长时间处于压抑状态导致某些情感、情绪障碍,甚至出现其他问题行为。(4)独生子的现状,导致溺爱造成的危害严重,有的孩子是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这种家庭因为隔代教育溺爱孩子,造成子女任性、自私的不良心理,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主性、意志薄弱。
  2. 自身因素。当前中职生处于心理转换的时期,因此,在生长发育和心理成熟方面存在一些交叉点。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职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明显特点:(1)不平衡性。青年初期的他们正处在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的时期。这阶段,他们的生理日益发展走向成熟,但是心理却发展缓慢落后于生理的发展速度,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没有成熟,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有着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2)交往能力差。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缺乏必要的情感沟通,特别是在同学之间,缺乏人际沟通的技能技巧,没有协作的观念,缺乏分享的意识,没有谦让的习惯。无论是快乐、忧伤、烦恼都不愿意向别人倾诉,独自闷在心里,长此以往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3)学习没有兴趣。大多数中职生初中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已经落下,现在对学习也不存在自我动机和愿望,基本上都是因为其他人的要求而被动进行的学习,所以再接触到书本时就会产生明显的厌烦心理。
  3. 学校教育不当。虽然是中职学校但普遍存在以普教方式管理职教的情况,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4. 社会影响。社会上种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以及人们对中职生的偏见,使得中职生出现了许多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他们看到许多同龄人过早的进入社会就业挣钱,也使在校生产生心理负担,导致无心学习。
  二、解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对策
  1. 学校方面
  (1)以德育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人格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应符合当前德育的大方向,完善每个学生的人格素养。目前有的学校将工作重点放在少数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上,建立心理咨询室,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主动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建立起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拓教育效果的前瞻性,有的放矢的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2)发挥班主任、各教师的引导职能
  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应准确了解、把握学生心理障碍度,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有的放矢地进行纠正。大部分中职生在都有过后进生经历,平时经常遭受嘲讽和讥笑,自卑心很强,同时又渴望被关怀,因此,班主任应对他们特别关爱,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和他们交朋友,帮他们树立信心。各教师也要掌握心理学知识,要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学生。
  (3)針对性地展开心理教育
  ①高一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根据新的环境特点快速地调整个人行为,培养乐观思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之中。高二人际交往教育,激发他们主动树立良好心理品质,克服交往障碍,提高交往艺术,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乐观豁达,积极进取。高三岗前导向教育,大多数学生临近毕业会出现心理焦虑和心理危机,加强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向工作。
  ②心理健康教育以活动课为主,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心理学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的以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教育,方式方法应多样化、灵活化。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和娱乐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使中职生在健康、活泼、向上的氛围中,思想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陶冶,意志得到磨练,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感。
  ③心理健康教育应体现职教特色,打好进入职场的心理基础。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增强自身素质、积极参与竞争的观念。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等个性特点,结合社会需要和有关职业信息,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在职业选择时,尽量要考虑所选职业和岗位与自己气质特点的适应性。
  2. 家庭教育
  积极调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家访活动,引导学生家长认识子女、教育子女应当承担的责任,督促家长积极主动地改变以前错误的教育方式,做好榜样教育。另一方面动员家长积极地配合学校做好工作,家庭与学校相互结合,实现学生心理健康良性教育目的。
  总而言之,中职生们的心理现状应引起学校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形成联合教育模式,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整个社会都关注的全方位的工作,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清徐县职业教育中心 030400)
其他文献
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导致了系统短路容量和短路电流急剧增加,这就使得开关设备的成本急剧增加,甚至无法选型。通过改造电力网络结构限制短路电流的费用极其昂贵,而通过改变系统运行方式和并联常规限流电抗器来限制短路电流又容易造成电力系统运行不稳定。在这种形势下,电力系统短路电流限制装置应运而生并得到不断发展,其中尤以超导限流器(SCFCL)最为理想。当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限流器表现为低阻抗,对电力系统运行无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水果是我国食品经济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但在运输消费过程中,易发生采后病害;尤其是在温暖湿热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采后水果易感染各种各样病原菌,同时伴随着真菌毒素污染,对人
谐振原理的耐压试验是目前进行各种耐压试验的主要手段。为了规范试验工作,必须在试验前要根据试验设备和被试设备编写试验方案。但实际工作中方案编写计算量大,且无法灵活的变换接线方式。本论文针对该问题研制了可视化的谐振耐压试验仿真系统。首先采用 Microsoft Visual Basic 和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数据库,研制开发了可视化耐压试验仿真系统,功能包括耐压试验回路实
电力系统中,通常利用接地极导体等接地材料使电力设备和大地连通,将故障电流疏导到大地,以保障设备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接地极导体深埋在地下,不可避免地会遭受腐蚀,一般有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微生物腐蚀等,同时,入地电流也会对接地极导体的腐蚀产生影响,极大地影响电流向大地的疏导。本文针对接地体导体的电流溢散特性及其对接地体导体的在土壤中的腐蚀影响展开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人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与扩增的条件十分苛刻,其中饲养层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研究者普遍采用小鼠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以支持人胚胎干细胞的体
学位
经济要发展,电力须现行。随着电力需求的迅速增长,配电网覆盖面不断延伸,网络规格趋向复杂化。在配电网运行中,无功功率左右着电网电能质量和电力系统稳定,经由优良的无功补偿技术达成合格电压下的无功动态平衡不但是配网安全运行的保障,也是智能配网建设的方向。当前,无功补偿追求的目标是多方协同的,不但要求实时性好、响应迅捷,还要求补偿准确、不导致电压振荡等。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基于可控半导体器件而运作,可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讨论的热点,化石能源的紧缺和温室效应的加剧使得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的步伐加快。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易利用的特点。但是,当新能源发电以集群的方式接入电网时,其随机性强,波动性大,将会对系统的调频、调压、调峰、电压稳定、网络重构等各方面造成影响。本文基于现有研究,考虑新能源并网后给系统结构和运行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了含新能源发电
甲硫氨酰氨肽酶是一类负责剪切新生蛋白N端甲硫氨酸的蛋白酶,对于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和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非常重要作用.人源Ⅱ型甲硫氨酰氨肽酶已被证明是抗肿瘤血管生
摘要: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文复习课是十分枯燥而乏味的,这就宛如运动员在跑道上一圈一圈地、机械地跑,然后就产生了类似于运动中的“高原反应”。学生也好,教师也好,都会感觉到十分疲惫,那么,我们是否就应该否定这种“机械教学法”呢?我们能否避免或缓解这种教学中的“高原反应呢”?本文对此作了简要探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原反应”;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