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基于工作负荷的基础上,对地铁行车调度工作在负荷时的时域进行评估,并通过评估结果总结出相关配置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工作负荷;地铁行车调度;配置策略
1 工作负荷的概述
工作负荷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体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它主要是为了检测和评价人体系统的负荷情况,然后通过负荷情况调整人体最佳的工作负荷状态。工作负荷根据工作类型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体力工作负荷和心理工作负荷两大类它与人们的工作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即当工作负荷较高或较低时,人的工作绩效多处于较低的水平。当工作负荷较低时,人的大脑的兴奋值也相对较低,人体对外界传输的信号接受能力就会较弱,容易出現工作上的失误和遗漏。这种情况,人们把它评定为工作低负荷状态;当工作负荷较高时,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也达到了极限水平,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且由于剩余工作能力的消耗,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应对突发事件,这种情况容易引发工作事故,危害工作人员人身安全,这种情况被称为工作超负荷。
2 地铁行车调度工作人员负荷时域评估体系分析
通过对某地地铁1号线和2号线控制中心的行车调度的24小时全面监控分析,我们记录下了完整的地铁行车调度白班和夜班的所有任务执行情况,我们以每15分钟为基本的时间片单位,将一天24小时分为连续的288个小的时间片,然后以建立的负荷模型为基础来判断评估地铁行车调度工作的负荷数值,最后再将各小时内包含的所有时间片进行累计得出地铁行车调度的全天工作负荷评估结果,具体数据如上图所示。
根据图上数据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在24小时内,其行车调度的工作负荷出现较大的波动,并清楚地凸显施工登记、早高峰和晚高峰3 个工作负荷峰值,以及施工监控、下午非高峰和晚上非高峰3个低谷。
在地铁车辆的早高峰过后到11点整这一时间段段内,行车调度的工作负荷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一时期,调度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地铁运行图上的安排,组织故障列车到制定地点进行维修,并启动列车替开方案来保证地铁车辆运行的正常。在11点到16点之间,行车调度的负荷状态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上。这是因为在这一时间段内,地铁正线线路的地铁车辆运行较少,任务量较为稳定。在16点过后,地铁车辆相继出库展开运行,轨道线路上的车辆再次增多,行车调度工作量也逐步增多,直到晚高峰阶段时达到该时段内的峰值。当晚高峰过后,地铁运行车辆陆续减少,调度工作的负荷量也逐渐下降,在这之后便一直维持在低负荷的状态。在22点以后,在线列车又逐步返回车库,行车调度按照相关计划将开展夜间的施工准备工作。由于这一阶段的工作缺少相应的设备帮助,需要工作人员耗费大量的脑力负荷来完成工作,因此这一段时间的工作负荷增长较快。在0点之后,行车调度开始对夜间施工进行监控,地铁线路的工作人员将通过通讯设备开始向行车调度申请作业,行车调度将根据施工计划、日期、时间以及施工地点来发布施工许可。在这一时间段内,由于通讯频繁,行车调度人员需要再三确认信息,所消耗的脑力资源达到顶峰,导致行车调度工作负荷水平快速提高。在1点到2点之间,各方面的工作已经步入正轨,行车调度的工作较为轻松,其工作负荷也就相对较低。在2点之后虽然施工已经接近了尾声,但是行车调度依然需要进行相关的监控和电话接听工作,其工作负荷也将有所降低。在4点之后,行车调度的工作内容强度和难度都会有所降低,工作负荷将处于被容易接受的合理水平。
3 工作负荷的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配置策略分析
通过以上时间段的工作负荷情况分析,我们可以再结合相关计算公式,就可以对行车调度工作的负荷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做出合理的配置方案或提出相应的配置建议。
我们以地铁1号线在国庆节期间的运营数据为例,并提取该地铁线路平时在早高峰期间客流变化率和在线列车数等数据,结合相关公式得出地铁1号线在早高峰的时候需要4名行车调度。通过上图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基于配置公式配置的4人编制行车调度中,4名调度的平均负荷低于标准负荷(0. 8)水平,在此负荷下调度工作负荷较小,对于及时、正确发布相关调度命令,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在3人编制的调度中,3名调度的平均工作负荷接近或超过高负荷(0. 9)水平,长时间在该负荷下会疲劳,带来安全隐患。按照DORATASK的方法,4人编制的行车调度还有较大的工作负荷余量用于解决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这对保障地铁的正常运营具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4 总结
地铁行车调度关系着地铁的正常运行,因此要在行车调度工作人员的负荷范围内,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以此来提高地铁车辆运行的效率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霍云峰.基于任务分析法的地铁调度工作负荷模型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4).
[2] 张嬿.基于任务分析的地铁行车调度工作负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作者单位: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工作负荷;地铁行车调度;配置策略
1 工作负荷的概述
工作负荷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体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它主要是为了检测和评价人体系统的负荷情况,然后通过负荷情况调整人体最佳的工作负荷状态。工作负荷根据工作类型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体力工作负荷和心理工作负荷两大类它与人们的工作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即当工作负荷较高或较低时,人的工作绩效多处于较低的水平。当工作负荷较低时,人的大脑的兴奋值也相对较低,人体对外界传输的信号接受能力就会较弱,容易出現工作上的失误和遗漏。这种情况,人们把它评定为工作低负荷状态;当工作负荷较高时,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也达到了极限水平,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且由于剩余工作能力的消耗,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应对突发事件,这种情况容易引发工作事故,危害工作人员人身安全,这种情况被称为工作超负荷。
2 地铁行车调度工作人员负荷时域评估体系分析
通过对某地地铁1号线和2号线控制中心的行车调度的24小时全面监控分析,我们记录下了完整的地铁行车调度白班和夜班的所有任务执行情况,我们以每15分钟为基本的时间片单位,将一天24小时分为连续的288个小的时间片,然后以建立的负荷模型为基础来判断评估地铁行车调度工作的负荷数值,最后再将各小时内包含的所有时间片进行累计得出地铁行车调度的全天工作负荷评估结果,具体数据如上图所示。
根据图上数据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在24小时内,其行车调度的工作负荷出现较大的波动,并清楚地凸显施工登记、早高峰和晚高峰3 个工作负荷峰值,以及施工监控、下午非高峰和晚上非高峰3个低谷。
在地铁车辆的早高峰过后到11点整这一时间段段内,行车调度的工作负荷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一时期,调度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地铁运行图上的安排,组织故障列车到制定地点进行维修,并启动列车替开方案来保证地铁车辆运行的正常。在11点到16点之间,行车调度的负荷状态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上。这是因为在这一时间段内,地铁正线线路的地铁车辆运行较少,任务量较为稳定。在16点过后,地铁车辆相继出库展开运行,轨道线路上的车辆再次增多,行车调度工作量也逐步增多,直到晚高峰阶段时达到该时段内的峰值。当晚高峰过后,地铁运行车辆陆续减少,调度工作的负荷量也逐渐下降,在这之后便一直维持在低负荷的状态。在22点以后,在线列车又逐步返回车库,行车调度按照相关计划将开展夜间的施工准备工作。由于这一阶段的工作缺少相应的设备帮助,需要工作人员耗费大量的脑力负荷来完成工作,因此这一段时间的工作负荷增长较快。在0点之后,行车调度开始对夜间施工进行监控,地铁线路的工作人员将通过通讯设备开始向行车调度申请作业,行车调度将根据施工计划、日期、时间以及施工地点来发布施工许可。在这一时间段内,由于通讯频繁,行车调度人员需要再三确认信息,所消耗的脑力资源达到顶峰,导致行车调度工作负荷水平快速提高。在1点到2点之间,各方面的工作已经步入正轨,行车调度的工作较为轻松,其工作负荷也就相对较低。在2点之后虽然施工已经接近了尾声,但是行车调度依然需要进行相关的监控和电话接听工作,其工作负荷也将有所降低。在4点之后,行车调度的工作内容强度和难度都会有所降低,工作负荷将处于被容易接受的合理水平。
3 工作负荷的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配置策略分析
通过以上时间段的工作负荷情况分析,我们可以再结合相关计算公式,就可以对行车调度工作的负荷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做出合理的配置方案或提出相应的配置建议。
我们以地铁1号线在国庆节期间的运营数据为例,并提取该地铁线路平时在早高峰期间客流变化率和在线列车数等数据,结合相关公式得出地铁1号线在早高峰的时候需要4名行车调度。通过上图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基于配置公式配置的4人编制行车调度中,4名调度的平均负荷低于标准负荷(0. 8)水平,在此负荷下调度工作负荷较小,对于及时、正确发布相关调度命令,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在3人编制的调度中,3名调度的平均工作负荷接近或超过高负荷(0. 9)水平,长时间在该负荷下会疲劳,带来安全隐患。按照DORATASK的方法,4人编制的行车调度还有较大的工作负荷余量用于解决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这对保障地铁的正常运营具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4 总结
地铁行车调度关系着地铁的正常运行,因此要在行车调度工作人员的负荷范围内,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以此来提高地铁车辆运行的效率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霍云峰.基于任务分析法的地铁调度工作负荷模型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4).
[2] 张嬿.基于任务分析的地铁行车调度工作负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作者单位: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