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记者从入门到成为一名成熟的记者,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本文作者从自己的经验感悟出发,论述了比较学习法对记者的功效:师法强者,事半功倍。
【关键词】新闻 记者 比较学习法
新闻有学,新闻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实践学,对记者尤甚。同一个新闻事件,同一个新闻人物,不同的记者采访后,报道方式不同,风格各异,效果也大不一样。有的作品让受众喜闻乐见,有的平淡无奇,枯燥无味,形同“八股文”。新闻记者需要不断地充电,补充经济、社会、科学、政治知识,以及新闻采访、写作、摄影、编辑等等新闻专业知识,努力实现从记者到成熟的记者,再到“名记者”的转变。记者的学习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本人从事新闻工作16年,深深感到记者在学习中,必须巧用、善用比较学习法,这样可以师法强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较“经典”,向大师取经
与其他科学相比较,新闻学出现的时间并不长,新闻学形成学科的时间就更短。但新闻学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历经数年,新闻史上出现了成百上千的“名记者”“名编辑”,出现了无数堪称经典范文的新闻作品。这些“经典”给后来的记者提供了采访的方法、写作的方式。记者在学习中,不可忽略这一“富矿”,要反复地研读、琢磨,会获益匪浅。
2010年9月,笔者采访了永州市粮食局退休职工蒋孔吉,他8年扶助4个贫困村脱贫致富。几天的相处,4个村庄的实地查看,群众的访谈,蒋孔吉8年的足迹逐渐被还原,他的事迹和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但是蒋孔吉的事迹毕竟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而是执着的坚持和奉献。如何在作品中还原人物,让读者见到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蒋孔吉?动笔之前,笔者又翻读一遍“经典”,寻找凸显人物的报道方法。蒋孔吉让人感动的是什么?是他的精神。正如他在日记中写道,“工作是有年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没有年限的。为党工作是幸福的,为人民服务是快乐的,我要把这种幸福和快乐延续到生命的终点。”这种精神是我们的主旋律,但也正在缺失。笔者仔细研读经典后,找到了适合的表现手法,学习郭梅尼的通讯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及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内心精神,展现人物的灵魂。这篇名为《扎根大地不老松——记市粮食局驻东安县溪源村工作队队长蒋孔吉》见报后,赢得了读者的赞扬。有读者通过论坛评论说通过通讯看见了蒋孔吉,看见了高尚与无私。普通的人生,只要有信仰和坚持,也可以创造出奇迹。记者笔下的蒋孔吉不是面目模糊,僵硬和模式化的先进人物,而是一个内心有坚持,外在却很随缘的老好人。这篇稿件被评为2010年度湖南省地州市报好新闻一等奖。蒋孔吉本人也入选了2011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二、与其他媒体、其他记者比较,找出自己的优缺点
当前是信息社会,一条有价值的新闻,往往不会只有一家媒体,一个记者前来采访。各媒体侧重点不同,各记者采访途径和写作风格不同,往往对同一事件的描述也大有差异。这种时候,运用比较学习法,对记者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非常有利。
2010年9月10日下午,湖南永州祁阳路段发生一起车祸,一辆QQ车翻入路边水塘,一家5口生命危在旦夕。危急时刻,路过的中国银行祁阳支行行长蒋军林跳下水塘实施营救,救活3人。笔者获悉这一消息后,立马赶往祁阳,采访与蒋军林同行的同事、事发现场、出勤民警、还在住院治疗的获救人员,并采访了蒋军林本人。9月13日,《蒋军林:水塘里的救援》刊发在《永州日报》上。笔者也成为采访蒋军林救人事件的第一位记者,但不是采写稿件最好最成功的记者。尽管稿件最终获得了2010年度湖南省地市州报好新闻一等奖。但笔者在看了中央台和湖南日报社对蒋军林的采访后,惭愧不已。觉得自己的采访功夫和组织稿件的功力与那些记者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较稿件的过程是一次极好的学习过程,让笔者获益不少。
“没有亲眼目睹事故发生,现场也没有其他人,仅仅是瞥见马路对面浑浊水塘中露出的两个小车轮,似乎还在转动——是刚落水的,还是以前的事故?是疾驰而过少管闲事,还是紧急停车查看究竟?
千钧一发间,中国银行永州市祁阳县支行行长蒋军林做出的选择是:紧急刹车,自己一个箭步从2米高的路基上跳进水塘救人。”
——这是2010年12月6日湖南日报《中国银行祁阳支行行长蒋军林水塘中勇救5人》,稿件的开头一段,一上来就紧紧吸引了读者,扣人心弦。比较之下,笔者的稿件开篇就显得平淡无奇了。“9月10日下午3点30分,中国银行祁阳支行湘M24168小车从祁阳前往冷水滩。行驶到322国道116公里处,司机蒋茂松放慢了车速,“前面水塘里可能翻了一台车!”“停,停车!”行长蒋军林喊道。
下车一看,一辆红色的小车屁股翻转现出水面,车轱辘还在转动,水面搅动出层层波浪。“车里可能还有人。”蒋军林迅速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水面浑浊,看不清水里情形。水塘有多深,车里又有几个人,情况怎么样?一无所知。“救人要紧!我下去,你在堤岸上接应。还有,记得报警!”他踢掉鞋子,跳入水中。”
此外,湖南日报的记者通过“生死之间,奋不顾身的一跳”、“无悔抉择,救人哪能瞻前顾后”、“本色人生,平凡人的不平凡”三个小标题串联全文,不仅仅记录了蒋军林救人事件,还描述了蒋军林此人,展露了他的精神世界,揭示他救人绝非一时之举,而是多年为人的一贯承袭。文后的“记者手记”《人性的力量》“不一定是救人英雄牺牲了才让人感动。在这起救人事件中,身为银行行长的蒋军林,当机立断、见义勇为,展现了人性中最本真的力量,也带来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结局。……孟子说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人性本善,每个人都向前迈出一小步,对整个社会来说,就将前进一大步。”更是点睛之笔,揭示了小事件中蕴藏的大道理。彰显了主旋律,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击节赞叹。
三、编前与编后相比较,从阅评中比较作品的得失
一篇新闻稿件出炉要经过采访、写作、编辑的过程,刊发后还有可能得到新闻阅评员的点评,积聚了群众的智慧。编辑是对新闻稿件的“二次创作”。一篇稿件经过编辑之手,稿件有些什么变化,有哪些删减和结构的调整,记者可以从刊发稿与原稿的比较中学到怎样精炼稿件,怎样提炼报道主题……笔者还喜欢研究编辑对整个版面的处理,从他们对新闻所刊发版面来看出这条新闻的价值。
新闻阅评是对新闻宣传准确、及时、有效的评论。新闻阅评员大部分是由离退休新闻工作者和专家组成。新闻阅评会对近期媒体的舆论导向、重大报道、舆论监督、热点引导、法律法规、宣传艺术、技术要则、报道注意、名牌栏目和板块等进行点评。这种点评有时会具体到一篇稿件。仔细琢磨新闻阅评员的点评,哪怕是对其他媒体宣传栏目、节目板块、其他稿件的点评,对记者确定采访报道方向和提升采访技巧,写作方法也都大有裨益。
(作者:永州日报社记者)
责编:周蕾
【关键词】新闻 记者 比较学习法
新闻有学,新闻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实践学,对记者尤甚。同一个新闻事件,同一个新闻人物,不同的记者采访后,报道方式不同,风格各异,效果也大不一样。有的作品让受众喜闻乐见,有的平淡无奇,枯燥无味,形同“八股文”。新闻记者需要不断地充电,补充经济、社会、科学、政治知识,以及新闻采访、写作、摄影、编辑等等新闻专业知识,努力实现从记者到成熟的记者,再到“名记者”的转变。记者的学习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本人从事新闻工作16年,深深感到记者在学习中,必须巧用、善用比较学习法,这样可以师法强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较“经典”,向大师取经
与其他科学相比较,新闻学出现的时间并不长,新闻学形成学科的时间就更短。但新闻学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历经数年,新闻史上出现了成百上千的“名记者”“名编辑”,出现了无数堪称经典范文的新闻作品。这些“经典”给后来的记者提供了采访的方法、写作的方式。记者在学习中,不可忽略这一“富矿”,要反复地研读、琢磨,会获益匪浅。
2010年9月,笔者采访了永州市粮食局退休职工蒋孔吉,他8年扶助4个贫困村脱贫致富。几天的相处,4个村庄的实地查看,群众的访谈,蒋孔吉8年的足迹逐渐被还原,他的事迹和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但是蒋孔吉的事迹毕竟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而是执着的坚持和奉献。如何在作品中还原人物,让读者见到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蒋孔吉?动笔之前,笔者又翻读一遍“经典”,寻找凸显人物的报道方法。蒋孔吉让人感动的是什么?是他的精神。正如他在日记中写道,“工作是有年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没有年限的。为党工作是幸福的,为人民服务是快乐的,我要把这种幸福和快乐延续到生命的终点。”这种精神是我们的主旋律,但也正在缺失。笔者仔细研读经典后,找到了适合的表现手法,学习郭梅尼的通讯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及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内心精神,展现人物的灵魂。这篇名为《扎根大地不老松——记市粮食局驻东安县溪源村工作队队长蒋孔吉》见报后,赢得了读者的赞扬。有读者通过论坛评论说通过通讯看见了蒋孔吉,看见了高尚与无私。普通的人生,只要有信仰和坚持,也可以创造出奇迹。记者笔下的蒋孔吉不是面目模糊,僵硬和模式化的先进人物,而是一个内心有坚持,外在却很随缘的老好人。这篇稿件被评为2010年度湖南省地州市报好新闻一等奖。蒋孔吉本人也入选了2011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二、与其他媒体、其他记者比较,找出自己的优缺点
当前是信息社会,一条有价值的新闻,往往不会只有一家媒体,一个记者前来采访。各媒体侧重点不同,各记者采访途径和写作风格不同,往往对同一事件的描述也大有差异。这种时候,运用比较学习法,对记者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非常有利。
2010年9月10日下午,湖南永州祁阳路段发生一起车祸,一辆QQ车翻入路边水塘,一家5口生命危在旦夕。危急时刻,路过的中国银行祁阳支行行长蒋军林跳下水塘实施营救,救活3人。笔者获悉这一消息后,立马赶往祁阳,采访与蒋军林同行的同事、事发现场、出勤民警、还在住院治疗的获救人员,并采访了蒋军林本人。9月13日,《蒋军林:水塘里的救援》刊发在《永州日报》上。笔者也成为采访蒋军林救人事件的第一位记者,但不是采写稿件最好最成功的记者。尽管稿件最终获得了2010年度湖南省地市州报好新闻一等奖。但笔者在看了中央台和湖南日报社对蒋军林的采访后,惭愧不已。觉得自己的采访功夫和组织稿件的功力与那些记者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较稿件的过程是一次极好的学习过程,让笔者获益不少。
“没有亲眼目睹事故发生,现场也没有其他人,仅仅是瞥见马路对面浑浊水塘中露出的两个小车轮,似乎还在转动——是刚落水的,还是以前的事故?是疾驰而过少管闲事,还是紧急停车查看究竟?
千钧一发间,中国银行永州市祁阳县支行行长蒋军林做出的选择是:紧急刹车,自己一个箭步从2米高的路基上跳进水塘救人。”
——这是2010年12月6日湖南日报《中国银行祁阳支行行长蒋军林水塘中勇救5人》,稿件的开头一段,一上来就紧紧吸引了读者,扣人心弦。比较之下,笔者的稿件开篇就显得平淡无奇了。“9月10日下午3点30分,中国银行祁阳支行湘M24168小车从祁阳前往冷水滩。行驶到322国道116公里处,司机蒋茂松放慢了车速,“前面水塘里可能翻了一台车!”“停,停车!”行长蒋军林喊道。
下车一看,一辆红色的小车屁股翻转现出水面,车轱辘还在转动,水面搅动出层层波浪。“车里可能还有人。”蒋军林迅速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水面浑浊,看不清水里情形。水塘有多深,车里又有几个人,情况怎么样?一无所知。“救人要紧!我下去,你在堤岸上接应。还有,记得报警!”他踢掉鞋子,跳入水中。”
此外,湖南日报的记者通过“生死之间,奋不顾身的一跳”、“无悔抉择,救人哪能瞻前顾后”、“本色人生,平凡人的不平凡”三个小标题串联全文,不仅仅记录了蒋军林救人事件,还描述了蒋军林此人,展露了他的精神世界,揭示他救人绝非一时之举,而是多年为人的一贯承袭。文后的“记者手记”《人性的力量》“不一定是救人英雄牺牲了才让人感动。在这起救人事件中,身为银行行长的蒋军林,当机立断、见义勇为,展现了人性中最本真的力量,也带来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结局。……孟子说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人性本善,每个人都向前迈出一小步,对整个社会来说,就将前进一大步。”更是点睛之笔,揭示了小事件中蕴藏的大道理。彰显了主旋律,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击节赞叹。
三、编前与编后相比较,从阅评中比较作品的得失
一篇新闻稿件出炉要经过采访、写作、编辑的过程,刊发后还有可能得到新闻阅评员的点评,积聚了群众的智慧。编辑是对新闻稿件的“二次创作”。一篇稿件经过编辑之手,稿件有些什么变化,有哪些删减和结构的调整,记者可以从刊发稿与原稿的比较中学到怎样精炼稿件,怎样提炼报道主题……笔者还喜欢研究编辑对整个版面的处理,从他们对新闻所刊发版面来看出这条新闻的价值。
新闻阅评是对新闻宣传准确、及时、有效的评论。新闻阅评员大部分是由离退休新闻工作者和专家组成。新闻阅评会对近期媒体的舆论导向、重大报道、舆论监督、热点引导、法律法规、宣传艺术、技术要则、报道注意、名牌栏目和板块等进行点评。这种点评有时会具体到一篇稿件。仔细琢磨新闻阅评员的点评,哪怕是对其他媒体宣传栏目、节目板块、其他稿件的点评,对记者确定采访报道方向和提升采访技巧,写作方法也都大有裨益。
(作者:永州日报社记者)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