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课堂导学模式再认识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q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可见,学习就是一个“以质疑始、以释疑终”的过程,其关键就是如何在“疑”字上下工夫。
  本学期,本人所在学校大力推进“三疑”课堂导学模式——它以“疑”为核心,以“质疑、探疑、解疑”为主线,历经“尝试探疑、合作探疑、深层探疑和拓展迁移”等步骤,通过问题的驱动及教师的“引导”,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终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本人结合《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的教学情况,就如何实施“三疑”课堂导学模式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因材施教,引导质疑
  质疑,即提出疑问。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质疑作为思之始,学之端,可谓“三疑”之首,是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并存在于课堂的各个环节之中,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质疑也应是学生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提出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
  学生对未知的探究一般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他们常常借助已有知识对未知进行猜测、试验、推理。在《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中,通过前测发现:受2、5倍数特征影响,学生很难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于是将3的倍数在百数表中的探索放到了课前,课上就直接展示学生的探索结果(板书):
  生1:3的倍数是奇数。
  生2:个位上是3、6、9数。
  生3:我不同意,你看30是3的倍数但不是奇数。
  生4:第二个也不对,45是3的倍数,但个位上的数字是5;而16、19个位上是6、9但不是3的倍数。
  生5:我全部看了一下,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1、2、3、4、5、6、7、8、9、0,它不具有特征。
  师:我们回头看看,刚才我们是从个位观察3的倍数的特征,没有发现规律,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生1:个位上没有什么规律,十位上会不会有?
  生2:十位也没有什么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有道理,那现在你们有什么困惑?
  生1:3的倍数到底有没有特征,有什么特征?
  生2:3的倍数的特征和什么有关系?
  以学生的原有的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利用刚学完的“2、5的倍数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给出百数表让学生自主探索,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将“2、5倍数的特征”迁移到解决“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上,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交流研讨,引导探疑
  探疑,即探索、探讨问题。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在数学活动中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中,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探究,去发现,重新创造有关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索或合作研讨,说出各自的心得或疑惑,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双向、多向交流,产生效应,共同进步。在本节课中学生在质疑环节提出了两个核心问题3的倍数到底有没有特征,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和什么有关系?在探疑环节就要这两个核心问题。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今天的探索之旅。
  1.活动要求:
  ①请你从0~9这10个数字中任选3个数字组成3位数。
  ②用你组成的3位数除以3,看是否能整除。
  ③做好保密工作不能让老师看见你组的数是什么?
  学生完成活动后。
  2.师:虽然老师并不知道你组的数是什么,但只要你告诉我你用什么数字组的数,我不用计算就知道它是不是3的倍数。不信?试试看。
  生1:我用的1、5、6。
  师:用2、6、7组数的同学听好了,你们组的数都是三的倍数。猜对没?(对了)
  生2:我用的是2、6、9。
  师:用2、6、9组数的同学听好了,你们组的数都不是三的倍数。猜对没?(对了)
  生3:我用的是3、5、7。
  师:用3、5、7组数的同学听好了,你们组的数都是三的倍数。猜对没?(对了)还有吗?
  生4:我用的是0、4、5。
  师:用0、4、5组数的同学听好了,你们组的数都是三的倍数。猜对没?
  3.学生自主探究。
  生:(我发现了!)
  师:有同学说他发现了,你呢?你发现老师使用的什么秘密武器吗?
  4.学生合作探究
  请你独立探究的发现或疑惑在小组内探讨探讨。
  5.得出结论
  生1:我们发现1+5+6=12,3+5+7=15,0+4+5=9这些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由这些数字组成的数就是3的倍数,2+6+9=17这些个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由这些数字所组的数就不是3的倍数。
  生2:我们发现,一个数各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生3:我们看的是3位数,对所有数都行吗?
  师:有道理,我也怀疑是不是对所有的数都行。
  生4:试一下就知道了。
  6.验证结论
  ①在百数表里验证一、二位数是否成立
  ②任写一个更大的数,一人用计算器,一人用刚刚的结论判断其是否是3的倍数。
  三、总结梳理,引导解疑
  解疑即解疑释惑。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最优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知识。”解疑就是运用一些方法考察学生是否明白了知识、方法、道理,学会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了能力,懂得了道理。
  1.完成第7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1题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和交流。
  2.总结方法:学生从回顾整节课的思考过程中悟出了“观察——猜测——验证”是学习研究的一种好方法。
  从本课看,学生在“质疑、探疑、解疑”的过程中,一改过去被动接收的学习方式,而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得新知、解决问题,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和更为活跃的思维投入学习。这就使课堂由“静”变“动”,由“教”变“学”,展示了“三疑”课堂的“以学生质疑始,以释疑而终”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摘 要:进入新时期,我国的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育领域也不断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尤其是在家庭教育领域。如何更好地开展当下的家庭教育,我们可以从法国大教育家卢梭的教育思想中汲取经验,获得启发。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家庭教育  翻开西方教育史,教育领域出现了大批鸿儒巨匠,他们的教育思想发人深思、震铄古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法国大教育家卢梭是教育研究者不能忽视的一个重
期刊
摘 要: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匹配是研究生教育专业化和专业化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对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型、应用型的培养方向,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探讨英国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准入机制匹配的基础上,总结其特点与模式,希冀对完善我国专业学位教育提供借鉴与经验。  关键词:职业资格;准入;法律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匹配是研究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现阶段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一次教研课和平时上课实例提出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教师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篇阅读和理解能力,从而初步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篇教学;话题;情景;阅读技巧;竞争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篇教学是培养学生从整体上
期刊
【策划人语】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推进。如何确保中小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如何考察中小学校依法依规办学,规范办学行为?如何评价中小学校是否树立公平的教育观和正确的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衡量中小学校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亟须建立一套体现科
期刊
科学的教育评价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促进师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激励作用。但目前的评价制度已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程,无法适应广大师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只有大力更新评价观念,积极完善评价制度,严格贯彻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与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相适应,才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随
期刊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教育法律基本健全、各项政策逐步完善,为依法治教提供了法律依据;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关注与参与也达到了空前广泛的程度,这些都有力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但是,由于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时难以适应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基础教育规模迅速扩展的形势,又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造成学校发
期刊
摘 要: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图书馆要加强内涵建设,特别是文献资源建设。以山西工商学院图书馆为例,分析了馆藏文献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今后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转变馆藏采购理念,加强学科专业图书采购,提高采访人员能力,加大电子资源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发展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山西工商学院2011年4月7日经国家教育部审核批准,
期刊
为推进成都华区红花学校《“三疑”问题导学课堂模式》和大邑县北街小学《“121”情趣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促进两校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城乡教育互动交流质量,4月29日红花学校和北街小学,在大邑县北街小学举行了“聚焦课堂教学,促进研究融合——北街小学和红花学校数学同课异构活动”。成华区教育局和进修校领导张英、唐浩、李晓静、吕守藩,大邑县教育局领导全程参与该项活动。  在为期一天的活动中,通过“选
期刊
门源地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拔3900多米的达坂山下。远近闻名的“百里花海”旁边,就是孔庆菊所在的门源县第二中学。学校不大,但在门源山区却很有名气,与这名气一起被人们传播和称颂的,就是这里的语文教研组组长孔庆菊老师。  孔庆菊,一位农家出身的中学藏族女教师,为了当地各民族的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在青海省最北端的祁连大山中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了20多个春秋。一个个家境困难的孩子,在“孔妈妈”的资助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渗透着中国人的哲理和智慧。孕育了中华民族勇于奋斗、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凝结成中国特有的国民性,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创造激情。  东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苏轼的一生,虽然命运多舛,但成就众多。特别是在他谪居黄州期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可以说是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930年前,黄冈人民的热情和淳朴,给了他厚爱和灵感,使他在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