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之前,动物界就已经具备了管理的某些基本形式。狼有头狼,牛有头牛,雁有头雁。有了一个权力中心之后,群体内部的协调成本会降到最低,群体行动效率会大幅度提升。
每个群体都需要一个核心人物。但实际上,我们都生活在弱点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们又都生活在自我设想之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愿和想法。如何让众人心服口服地放弃自己的意愿,而去接受和服从他人的带领,这确实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问题。
如果有一天,你一不小心站到了前排,而你的身后恰是一群并不信服你的人,你该怎么办?
杀鸡还是杀猴
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击齐国的阿、甄之地,而燕国入侵河上,齐国的军队吃了败仗。危急时刻,晏婴向齐景公推荐了司马穰苴,说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于是景公召见了穰苴,然后景公被他的才能折服,决定任命他为将军,带兵迎击燕、晋的军队。
得到景公认可后,穰苴并没有得意忘形,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部队中的权威问题。他很诚恳地对齐景公说:“我出身卑贱,您把我从乡下提拔上来,让我的职位在大夫之上,这个时候,士卒难以接纳我,百姓不信任我,我实在是人微权轻。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希望您能派一个地位比较高的宠臣来做我的监军。”景公很高兴地答应了,派了庄贾做监军。
景公哪里知道,这其实是穰苴的一个计策。想想看,一个乡下的农民,突然被国君提拔成三军统帅。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下属信服,特别是让那些有权有势有功的将领信服,这是穰苴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庄贾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已经变成了司马穰苴的一颗棋子,性命难保。
司马穰苴与庄贾约定:“明日日中在辕门相会。”第二天,穰苴提前到达,并让手下人把计时的沙漏准备好。这哪里是计时,分明是在给还蒙在鼓里的庄贾催命。庄贾平日骄纵惯了,一旦身为监军,那就更加不可一世,他想既然自己是监军,大将军自然要让自己三分,迟到一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亲朋好友来送他,他就和众人喝开了小酒,一直到傍晚才来到军中。穰苴质问他:“你为什么迟到?”庄贾轻描淡写地说:“亲戚和同事来送我,所以耽误了一下。”
穰苴慷慨陈词道:“作为一个将领,接受了任务就要忘记自己的家,执行军法就要忘记感情,冲锋陷阵就要忘记个人安危。现在情况危急,大敌压境,你怎么敢随随便便就因为个人的事情而耽误军务呢?”于是召来管军法的人将庄贾斩首示众。
景公派遣使者来救庄贾,车马奔驰进入军中。穰苴威严地问管军法的人:“在军中跑马,按军法该如何处置?”管军法的军官回报说:“当斩。”穰苴说:“君王的使者不可杀。”于是就把使者的马夫斩了,还杀掉马车左边的马,砍掉左边的立木。此举一出,三军震撼,再没有人敢瞧不起新任统帅司马穰苴了。
有人把这个手段称为杀鸡儆猴。其实,到底是不是杀鸡做猴,还是值得探讨的。我们不妨把这个例子放大来考虑。假如有个新来的领导要给一群大象当头领,为了震慑这些大家伙,这位新领导威风凛凛的从地上抓过一只蚂蚁,然后当着这群大象的面把蚂蚁狠狠捻死了。这样会不会起到震慑的效果呢?当然不会。不但不会起到震慑效果,大象还会嘲笑他的软弱;相反,如果给一群蚂蚁当头领,上来就当众捻死一头大象,那么蚂蚁一定会格外信服领导的威严。所以,我们应该捻死大象给蚂蚁看,只有处罚了有分量的人,才能起到震慑的效果,回过头来看,一般来说鸡是比猴子小的,所以如果真的想取得管理的效果,更好的方法恐怕是杀猴给鸡看。这个策略叫作“罚上立威”。
罚下不能立威。新官上任当天就把门口看自行车的保安给骂哭了,这根本起不到树立威信的作用,相反只会引来大家嘲笑。只有处罚有足够分量的对象,才能有成效。威信威信,有威还要有信、如何树立信用呢?秦同的商鞅变法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
这个策略叫作“赏小取信”,人们的心理是这样的:大家都觉得,大成绩、大事业得到回报是理所应当的,领导者奖励大成绩、大贡献,本身就期理成章。所以这种奖励对群众的影响不大,起到的宣传示范作用也不大:而小事情就不一样了,小事情不起眼,容易忘记、忽略,只要在忽略的环节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就一定能取得大家的关注,从一起到足够的示范作用,让群众信服。
权力符号增加权威性
所谓“权力符号”,就是借助一些外显的、容易被周围人认知的表面信息来获得更多深层次的认同。一般来说,常用的权力符号包括物质符号、行为符号、信息符号、关系符号。物质符号主要包括服装、随身物品、汽车、住房等。行为符号主要包括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模式等。信息符号主要包括专家知识、关键信息、特殊决窍等。关系符号主要包括头衔、社会地位、特殊的人际关系等。
(1)头衔。头衔既是最难也是最容易得到的权威象征。一方面,要得到一个名副其实的头衔,通常需要多年的努力;另一方面,一个没有付出任何努力的人,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以获得人们的尊重也易如反掌。
人们一方面会对一个具有权威头衔的人一味肓从,另一方面也会对缺乏头衔的人机械地加以抵制。心理学家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例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出若干由著名大学的知名作者写的论文,把作者的名字和工作单位改为不知名的个人和单位,然后再把这些文章重新投给那些以前发表过这些义章的期刊。结果,进入正常评审程序的文章90%都被退了稿。
(2)衣着。社会心理学家证实,要拒绝以权威的衣着包装起来的人的确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有一个“比克曼实验”,就是让一个男青年住街上向过路人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要求(比如捡起一个被丢弃的纸袋,或者站在公共汽车停车站牌的反面等)。这个提出要求的男青年有时穿着普通的衣服,有时则穿着安全人员的制服。结果当他穿着安全人员的制服时,答应他请求的人要多得多。
在很多情况下,身穿剪裁合身的西服也能提升人的威信。在一个实验中,研究者让一个31岁的男人在若干个地方违反交通信号穿过马路。在一半时间中,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服,系着领带;而在另一半时间中,他穿着T恤衫。研究者们从远处观察,统计路边等着过马路的人中跟随他穿过马路的人数。结果发现,当他穿西装时,跟在他身后穿过马路的人数,是他穿T恤衫时的三倍半。 (3)外部标志。实验证明,如果一辆旧的经济型在红灯变成绿灯后没有马上启动,后面的司机就会马上按喇叭,而且大多数按了不止一次;而如果前面停着的是一辆崭新的豪华车,后面的司机却愿意等久一点——50%的司机都恭恭敬敬地在后面等候,碰都没有碰一下喇叭,直到它终于开动起来。
(4)信息。信息符号分为三类:一是关键知识,有关完成组织任务的关键知识是一种典型的权力符号,特别是当别人无法掌握这些知识的时候,其符号意义就更加显著。显露这种符号就可以帮助领导者树立和强化自己在下属心目中的权威印象;二是特殊关系,主要是特殊的人脉资源,比如和上级、一些关键人物、一些能对组织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人具有特殊的关系,展示这种关系也可以起到增加威信的作用;三是内幕消息,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之前、之后或者发生过程中,提供一些内幕消息,特别是一些别人无法得到的内幕消息,能起到很明显的强化权力符号的作用。
我们随机访问了五十位在国企或外企中做管理工作的干部,他们在企业工作多年之后又继续攻读MBA学位,通过了解他们对信息符号的想法,我们得到了一些很典型的例子:
某公用一位部门经理的丈夫是一个大企业的副总,总公司每年都和那家企业有很大的生意往来。所以这位部门经理在公司中的地位和说话的分量明显比同级别的人要高,大家对她的意见也都很重视、经常会有人私下向她发出邀请,借助一些社交活动,希望了解她先生所在公司的近况。她也会在一些规模小但级别比较高的会议上偶尔透露一些丈夫公司的内幕消息。因此,大家都觉得她是一个有特殊背景、很得领导赏识的权威人物。
参加MBA学习的学员谈起自己的教授,喜欢用的词汇常常是“信息量比较大”、“眼界很开阔”、“有很多消息”、“更了解这个行业”等,与那些不爱使用信息权力符号的教授相比,善于使用这些符号的教授更受学员的肯定。
在商务谈判中,有些管理者为了增加自己的说服力,往往会提前准备一些内幕消息,或者联系一些有特殊关系背景的人,以此作为本方在谈判过程中使用的符号,使对手更信服自己。
所有参加访谈的人都认为,有一些关系背景,了解一些关键信息,可以使自己在下属或者上级面前更有发言的底气。
学会温柔一刀
朋友聊天时问我:“三国里的谋略,你最喜欢哪个?”我特别喜欢的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京剧有出戏叫《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说的就是这段故事。这里有一个很棒的领导策略。
制严语宽其实诸葛亮跟马谡的关系很不一般:马谡的亲哥哥马良是诸葛亮的老乡兼同学,后来马良在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时候,战死在乱军中,死得很惨。作为马良的至交,诸葛亮从工作到生活对马谡都格外照顾,两个人感情很亲密,而且马谡也很有才华,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擒孟获、定南中的策略就是马谡给出的。就是这样一个既有感情又有才华的学生,真的要杀,当然是很心疼的。
在马谡的哀求下,诸葛亮眼泪下来了,他对马谡说:“幼常,我们感情这么好,我真的不忍心杀你啊!可是军令状在此,不是我要杀你,是制度要杀你,我没办法啊!你的身后事,就不用担心了。你家人我来照顾,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你就放心吧!”说完泪流满面把马谡给杀了。
“挥泪斩马谡”很绝,绝就绝在“挥泪”两个宁上。诸葛亮杀完马谡之后收到了两个效果:一方面,全军肃然,大家明白了不能办错事,制度无情啊!另一方面,大家都说:“丞相真是好人啊,真关心下属!”杀了一个人。还能让别人念他的好,这就叫“掉眼泪杀人”。
是真的舍不得杀吗?其实不是。赤壁之战,华容道关羽拦曹操,关羽也立下了军令状,但是他放走了曹操,结果呢,关羽不是照样没事,别说杀,连打都没打,也就是训斥了几句而已。所以可见军令状不是理由,还是诸葛亮真想杀。既然真想杀,还哭什么?这就是奥妙。一定要哭!杀是真心,哭也是真心。
越下狠手的时候就越要掉眼泪,这叫作“用温柔的手段做冷酷的事情”。这样做既强化了制度的权威,教育了众人,也树立了自己的形象,笼络了人心。这才是真正的高水平!
先严后宽人性有一个基本的特征:由坏人好易,由好人坏难。比如穷人富了比较容易承受,富人穷了却很难承受。管理也是一样,一开始严厉些,以后慢慢变得宽和了,这就好比由穷人寓,人人会称赞领导的仁德;相反,如果一开始宽厚,以后越来越严厉,就好比由富人穷,必然会导致人人怨恨。
其实,人人都习惯于先严后宽。做领导要吃准这火候,如果一开始绷着脸,脸色还可以逐渐缓和;如果一开始勾肩搭背、称兄道弟,那么以后制度就没法执行了,行为空间也会特别小。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要求要严格,措施要严厉,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适当有所缓和,个别条款可以有所放宽。这个策略就叫作“先严后宽”。
近严远宽 “近严远宽”指的是在日常管理中对身边的人要严格,对隔层乃至更远的基层下属则保持宽厚。身边的人是直接受指挥的,和他们的交往主要是工作关系,往往要亲自进行直接的考核与奖励;隔层的人是没有直接工作关系的,小需要亲自进行考核和奖励。在这种情况下,对身边的人当然要全面细致地提出要求,而且要求要具体,赏罚要分明。而对隔层的人,只要提出原则上的要求就可以了,给他们的直接上级留出行动空间。
另外,身边的人日常和私人接触都很多,容易确立的是感情,不容易确立的是权威;而隔层的人日常和私人接触都很少,容易确立的是权威,小容易确立的是感情。为了保持平衡,防止偏于一端,也需要采取近严远宽的策略。
上严下宽 对上等才智、责任重、位置高、有发展前途的下属要求严,对其他的下属要求宽。为什么呢?上等才智的人最有前途,最容易被塑造成栋梁,对他们的一分教导会产生十分的收获,而日,他们本身往往已经身担要职,属于中流砥柱,容不得半点差池,另外他们能力强、水平高,要求严格了也能理解,而且还会感激领导的栽培,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一定要严格、具体、明确。
而对一般的下属,特别是那些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无足轻重的下属,则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关注。要求多了,他们不但做不到反而不理解,容易闹出很多乱子。这就和打理花园的时候,专门给小树剪枝而不必管旁边的小草是同一个道理。
每个群体都需要一个核心人物。但实际上,我们都生活在弱点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们又都生活在自我设想之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愿和想法。如何让众人心服口服地放弃自己的意愿,而去接受和服从他人的带领,这确实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问题。
如果有一天,你一不小心站到了前排,而你的身后恰是一群并不信服你的人,你该怎么办?
杀鸡还是杀猴
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击齐国的阿、甄之地,而燕国入侵河上,齐国的军队吃了败仗。危急时刻,晏婴向齐景公推荐了司马穰苴,说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于是景公召见了穰苴,然后景公被他的才能折服,决定任命他为将军,带兵迎击燕、晋的军队。
得到景公认可后,穰苴并没有得意忘形,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部队中的权威问题。他很诚恳地对齐景公说:“我出身卑贱,您把我从乡下提拔上来,让我的职位在大夫之上,这个时候,士卒难以接纳我,百姓不信任我,我实在是人微权轻。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希望您能派一个地位比较高的宠臣来做我的监军。”景公很高兴地答应了,派了庄贾做监军。
景公哪里知道,这其实是穰苴的一个计策。想想看,一个乡下的农民,突然被国君提拔成三军统帅。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下属信服,特别是让那些有权有势有功的将领信服,这是穰苴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庄贾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已经变成了司马穰苴的一颗棋子,性命难保。
司马穰苴与庄贾约定:“明日日中在辕门相会。”第二天,穰苴提前到达,并让手下人把计时的沙漏准备好。这哪里是计时,分明是在给还蒙在鼓里的庄贾催命。庄贾平日骄纵惯了,一旦身为监军,那就更加不可一世,他想既然自己是监军,大将军自然要让自己三分,迟到一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亲朋好友来送他,他就和众人喝开了小酒,一直到傍晚才来到军中。穰苴质问他:“你为什么迟到?”庄贾轻描淡写地说:“亲戚和同事来送我,所以耽误了一下。”
穰苴慷慨陈词道:“作为一个将领,接受了任务就要忘记自己的家,执行军法就要忘记感情,冲锋陷阵就要忘记个人安危。现在情况危急,大敌压境,你怎么敢随随便便就因为个人的事情而耽误军务呢?”于是召来管军法的人将庄贾斩首示众。
景公派遣使者来救庄贾,车马奔驰进入军中。穰苴威严地问管军法的人:“在军中跑马,按军法该如何处置?”管军法的军官回报说:“当斩。”穰苴说:“君王的使者不可杀。”于是就把使者的马夫斩了,还杀掉马车左边的马,砍掉左边的立木。此举一出,三军震撼,再没有人敢瞧不起新任统帅司马穰苴了。
有人把这个手段称为杀鸡儆猴。其实,到底是不是杀鸡做猴,还是值得探讨的。我们不妨把这个例子放大来考虑。假如有个新来的领导要给一群大象当头领,为了震慑这些大家伙,这位新领导威风凛凛的从地上抓过一只蚂蚁,然后当着这群大象的面把蚂蚁狠狠捻死了。这样会不会起到震慑的效果呢?当然不会。不但不会起到震慑效果,大象还会嘲笑他的软弱;相反,如果给一群蚂蚁当头领,上来就当众捻死一头大象,那么蚂蚁一定会格外信服领导的威严。所以,我们应该捻死大象给蚂蚁看,只有处罚了有分量的人,才能起到震慑的效果,回过头来看,一般来说鸡是比猴子小的,所以如果真的想取得管理的效果,更好的方法恐怕是杀猴给鸡看。这个策略叫作“罚上立威”。
罚下不能立威。新官上任当天就把门口看自行车的保安给骂哭了,这根本起不到树立威信的作用,相反只会引来大家嘲笑。只有处罚有足够分量的对象,才能有成效。威信威信,有威还要有信、如何树立信用呢?秦同的商鞅变法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
这个策略叫作“赏小取信”,人们的心理是这样的:大家都觉得,大成绩、大事业得到回报是理所应当的,领导者奖励大成绩、大贡献,本身就期理成章。所以这种奖励对群众的影响不大,起到的宣传示范作用也不大:而小事情就不一样了,小事情不起眼,容易忘记、忽略,只要在忽略的环节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就一定能取得大家的关注,从一起到足够的示范作用,让群众信服。
权力符号增加权威性
所谓“权力符号”,就是借助一些外显的、容易被周围人认知的表面信息来获得更多深层次的认同。一般来说,常用的权力符号包括物质符号、行为符号、信息符号、关系符号。物质符号主要包括服装、随身物品、汽车、住房等。行为符号主要包括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模式等。信息符号主要包括专家知识、关键信息、特殊决窍等。关系符号主要包括头衔、社会地位、特殊的人际关系等。
(1)头衔。头衔既是最难也是最容易得到的权威象征。一方面,要得到一个名副其实的头衔,通常需要多年的努力;另一方面,一个没有付出任何努力的人,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以获得人们的尊重也易如反掌。
人们一方面会对一个具有权威头衔的人一味肓从,另一方面也会对缺乏头衔的人机械地加以抵制。心理学家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例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出若干由著名大学的知名作者写的论文,把作者的名字和工作单位改为不知名的个人和单位,然后再把这些文章重新投给那些以前发表过这些义章的期刊。结果,进入正常评审程序的文章90%都被退了稿。
(2)衣着。社会心理学家证实,要拒绝以权威的衣着包装起来的人的确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有一个“比克曼实验”,就是让一个男青年住街上向过路人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要求(比如捡起一个被丢弃的纸袋,或者站在公共汽车停车站牌的反面等)。这个提出要求的男青年有时穿着普通的衣服,有时则穿着安全人员的制服。结果当他穿着安全人员的制服时,答应他请求的人要多得多。
在很多情况下,身穿剪裁合身的西服也能提升人的威信。在一个实验中,研究者让一个31岁的男人在若干个地方违反交通信号穿过马路。在一半时间中,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服,系着领带;而在另一半时间中,他穿着T恤衫。研究者们从远处观察,统计路边等着过马路的人中跟随他穿过马路的人数。结果发现,当他穿西装时,跟在他身后穿过马路的人数,是他穿T恤衫时的三倍半。 (3)外部标志。实验证明,如果一辆旧的经济型在红灯变成绿灯后没有马上启动,后面的司机就会马上按喇叭,而且大多数按了不止一次;而如果前面停着的是一辆崭新的豪华车,后面的司机却愿意等久一点——50%的司机都恭恭敬敬地在后面等候,碰都没有碰一下喇叭,直到它终于开动起来。
(4)信息。信息符号分为三类:一是关键知识,有关完成组织任务的关键知识是一种典型的权力符号,特别是当别人无法掌握这些知识的时候,其符号意义就更加显著。显露这种符号就可以帮助领导者树立和强化自己在下属心目中的权威印象;二是特殊关系,主要是特殊的人脉资源,比如和上级、一些关键人物、一些能对组织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人具有特殊的关系,展示这种关系也可以起到增加威信的作用;三是内幕消息,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之前、之后或者发生过程中,提供一些内幕消息,特别是一些别人无法得到的内幕消息,能起到很明显的强化权力符号的作用。
我们随机访问了五十位在国企或外企中做管理工作的干部,他们在企业工作多年之后又继续攻读MBA学位,通过了解他们对信息符号的想法,我们得到了一些很典型的例子:
某公用一位部门经理的丈夫是一个大企业的副总,总公司每年都和那家企业有很大的生意往来。所以这位部门经理在公司中的地位和说话的分量明显比同级别的人要高,大家对她的意见也都很重视、经常会有人私下向她发出邀请,借助一些社交活动,希望了解她先生所在公司的近况。她也会在一些规模小但级别比较高的会议上偶尔透露一些丈夫公司的内幕消息。因此,大家都觉得她是一个有特殊背景、很得领导赏识的权威人物。
参加MBA学习的学员谈起自己的教授,喜欢用的词汇常常是“信息量比较大”、“眼界很开阔”、“有很多消息”、“更了解这个行业”等,与那些不爱使用信息权力符号的教授相比,善于使用这些符号的教授更受学员的肯定。
在商务谈判中,有些管理者为了增加自己的说服力,往往会提前准备一些内幕消息,或者联系一些有特殊关系背景的人,以此作为本方在谈判过程中使用的符号,使对手更信服自己。
所有参加访谈的人都认为,有一些关系背景,了解一些关键信息,可以使自己在下属或者上级面前更有发言的底气。
学会温柔一刀
朋友聊天时问我:“三国里的谋略,你最喜欢哪个?”我特别喜欢的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京剧有出戏叫《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说的就是这段故事。这里有一个很棒的领导策略。
制严语宽其实诸葛亮跟马谡的关系很不一般:马谡的亲哥哥马良是诸葛亮的老乡兼同学,后来马良在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时候,战死在乱军中,死得很惨。作为马良的至交,诸葛亮从工作到生活对马谡都格外照顾,两个人感情很亲密,而且马谡也很有才华,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擒孟获、定南中的策略就是马谡给出的。就是这样一个既有感情又有才华的学生,真的要杀,当然是很心疼的。
在马谡的哀求下,诸葛亮眼泪下来了,他对马谡说:“幼常,我们感情这么好,我真的不忍心杀你啊!可是军令状在此,不是我要杀你,是制度要杀你,我没办法啊!你的身后事,就不用担心了。你家人我来照顾,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你就放心吧!”说完泪流满面把马谡给杀了。
“挥泪斩马谡”很绝,绝就绝在“挥泪”两个宁上。诸葛亮杀完马谡之后收到了两个效果:一方面,全军肃然,大家明白了不能办错事,制度无情啊!另一方面,大家都说:“丞相真是好人啊,真关心下属!”杀了一个人。还能让别人念他的好,这就叫“掉眼泪杀人”。
是真的舍不得杀吗?其实不是。赤壁之战,华容道关羽拦曹操,关羽也立下了军令状,但是他放走了曹操,结果呢,关羽不是照样没事,别说杀,连打都没打,也就是训斥了几句而已。所以可见军令状不是理由,还是诸葛亮真想杀。既然真想杀,还哭什么?这就是奥妙。一定要哭!杀是真心,哭也是真心。
越下狠手的时候就越要掉眼泪,这叫作“用温柔的手段做冷酷的事情”。这样做既强化了制度的权威,教育了众人,也树立了自己的形象,笼络了人心。这才是真正的高水平!
先严后宽人性有一个基本的特征:由坏人好易,由好人坏难。比如穷人富了比较容易承受,富人穷了却很难承受。管理也是一样,一开始严厉些,以后慢慢变得宽和了,这就好比由穷人寓,人人会称赞领导的仁德;相反,如果一开始宽厚,以后越来越严厉,就好比由富人穷,必然会导致人人怨恨。
其实,人人都习惯于先严后宽。做领导要吃准这火候,如果一开始绷着脸,脸色还可以逐渐缓和;如果一开始勾肩搭背、称兄道弟,那么以后制度就没法执行了,行为空间也会特别小。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要求要严格,措施要严厉,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适当有所缓和,个别条款可以有所放宽。这个策略就叫作“先严后宽”。
近严远宽 “近严远宽”指的是在日常管理中对身边的人要严格,对隔层乃至更远的基层下属则保持宽厚。身边的人是直接受指挥的,和他们的交往主要是工作关系,往往要亲自进行直接的考核与奖励;隔层的人是没有直接工作关系的,小需要亲自进行考核和奖励。在这种情况下,对身边的人当然要全面细致地提出要求,而且要求要具体,赏罚要分明。而对隔层的人,只要提出原则上的要求就可以了,给他们的直接上级留出行动空间。
另外,身边的人日常和私人接触都很多,容易确立的是感情,不容易确立的是权威;而隔层的人日常和私人接触都很少,容易确立的是权威,小容易确立的是感情。为了保持平衡,防止偏于一端,也需要采取近严远宽的策略。
上严下宽 对上等才智、责任重、位置高、有发展前途的下属要求严,对其他的下属要求宽。为什么呢?上等才智的人最有前途,最容易被塑造成栋梁,对他们的一分教导会产生十分的收获,而日,他们本身往往已经身担要职,属于中流砥柱,容不得半点差池,另外他们能力强、水平高,要求严格了也能理解,而且还会感激领导的栽培,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一定要严格、具体、明确。
而对一般的下属,特别是那些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无足轻重的下属,则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关注。要求多了,他们不但做不到反而不理解,容易闹出很多乱子。这就和打理花园的时候,专门给小树剪枝而不必管旁边的小草是同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