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这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大碰撞、大爆发的时代,也许身处于正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国家,也许和我们媒体行业有关;我发现,周围充满着创业者。
现今的中国,与《乔布斯传》中描写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也许有种种形势的不同,但有一点很相似:年轻人都有个梦,想着做一番事业来,都敢于去创业。
不过,显然中国创业者比国外的更为辛苦,这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我们的税负较国外明显偏重;国家对于创业公司的各种配套服务,特别是金融支持非常薄弱;对于创业者来说,无论是实现公司成功后的价值兑现(上市等),还是承担创业失败的风险(失去基本的社会保障),都很难。
这一背景下,也许我们更要好好看看这本《精益创业》(The Lean Startup),“精益”的理念最早是针对丰田汽车而言。它特指在生产领域,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
如果用一句俗话介绍丰田的精益制造,就是“多快好省”地把车给造了。同理,精益创业就是多快好省地把“业”给创了。《精益创业》的作者埃里克·莱斯表示,“我发现,把精益生产的想法加以小小的变化和改动,运用到我自己的创业挑战中,这样整个理论框架就开始有了意义。”
莱斯本人是一位技术背景出身的创始人,创业生涯中经历过很多惨痛的失败。在不断失败和偶尔成功中,他希望找到一种稳定状态,找到一剂良方,得以消除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巨大浪费:比如,新创企业可能制造出一些毫无市场的产品。
这是技术背景创业者的通病,他们沉醉于技术与产品,却忘记了市场与客户需求。精益中的“益”就表示利益、效益,它意味着杜绝冲动之下的战略方向和未经验证的产品。
按照传统的创业过程,产品开发按照需求、设计、实施、验证、维护五个阶段来进行;而按照精益创业的思路,开发涉及两大模块:寻找业务和业务发展。
其中,“寻找业务”包括顾客开发和顾客验证两部分,也就是说在项目的初始阶段,顾客是第一推动力,如果没对顾客深入研究,项目无法启动。同时,在顾客开发和顾客验证阶段的任何一个点上,项目均可被终止,此时打住最节约成本。
此外,在“业务发展”阶段包括创造顾客和公司开发两部分,即让产品超越顾客需求,同时引入到正式开发流程。其中,“创造顾客”阶段在于论证项目的想象空间,项目也可以被终止;而进入到公司开发阶段后,这个项目实际已被反复验证。
看到如此复杂的“Startup”很多人对于“精益创业”要吐槽一句:这玩意会不会扼杀伟大创意。事实上不仅普通读者要吐槽,专家们也在吐槽。知名投资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就是坚定地瞧不上“精益创业”。安德森以苹果的麦金塔电脑为例,指出该产品必须一次性达到功能完善,才能获得人们的青睐。安德森还以SpaceX的联合创始人艾伦·穆斯克(Elon Musk)为例,称他的公司只能一鸣惊人,不能逐步完善,因为他的目标是把火箭送上天空。
然而看到这里,诸位读者尽可以不用管安德森的吐槽,因为不管乔布斯还是穆斯克,都诞生在硅谷——那个全球创业环境最好的地方,这个“好”是指对超前性想法和失败风险的宽容度,“好”到可以不追求精益,忽略创业的低效率。让他们在中国试试看?乔布斯还不得在父母逼迫下先把大学读完,然后因为没找到可以创业的车库,遂去做了公务员……
现今的中国,与《乔布斯传》中描写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也许有种种形势的不同,但有一点很相似:年轻人都有个梦,想着做一番事业来,都敢于去创业。
不过,显然中国创业者比国外的更为辛苦,这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我们的税负较国外明显偏重;国家对于创业公司的各种配套服务,特别是金融支持非常薄弱;对于创业者来说,无论是实现公司成功后的价值兑现(上市等),还是承担创业失败的风险(失去基本的社会保障),都很难。
这一背景下,也许我们更要好好看看这本《精益创业》(The Lean Startup),“精益”的理念最早是针对丰田汽车而言。它特指在生产领域,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
如果用一句俗话介绍丰田的精益制造,就是“多快好省”地把车给造了。同理,精益创业就是多快好省地把“业”给创了。《精益创业》的作者埃里克·莱斯表示,“我发现,把精益生产的想法加以小小的变化和改动,运用到我自己的创业挑战中,这样整个理论框架就开始有了意义。”
莱斯本人是一位技术背景出身的创始人,创业生涯中经历过很多惨痛的失败。在不断失败和偶尔成功中,他希望找到一种稳定状态,找到一剂良方,得以消除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巨大浪费:比如,新创企业可能制造出一些毫无市场的产品。
这是技术背景创业者的通病,他们沉醉于技术与产品,却忘记了市场与客户需求。精益中的“益”就表示利益、效益,它意味着杜绝冲动之下的战略方向和未经验证的产品。
按照传统的创业过程,产品开发按照需求、设计、实施、验证、维护五个阶段来进行;而按照精益创业的思路,开发涉及两大模块:寻找业务和业务发展。
其中,“寻找业务”包括顾客开发和顾客验证两部分,也就是说在项目的初始阶段,顾客是第一推动力,如果没对顾客深入研究,项目无法启动。同时,在顾客开发和顾客验证阶段的任何一个点上,项目均可被终止,此时打住最节约成本。
此外,在“业务发展”阶段包括创造顾客和公司开发两部分,即让产品超越顾客需求,同时引入到正式开发流程。其中,“创造顾客”阶段在于论证项目的想象空间,项目也可以被终止;而进入到公司开发阶段后,这个项目实际已被反复验证。
看到如此复杂的“Startup”很多人对于“精益创业”要吐槽一句:这玩意会不会扼杀伟大创意。事实上不仅普通读者要吐槽,专家们也在吐槽。知名投资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就是坚定地瞧不上“精益创业”。安德森以苹果的麦金塔电脑为例,指出该产品必须一次性达到功能完善,才能获得人们的青睐。安德森还以SpaceX的联合创始人艾伦·穆斯克(Elon Musk)为例,称他的公司只能一鸣惊人,不能逐步完善,因为他的目标是把火箭送上天空。
然而看到这里,诸位读者尽可以不用管安德森的吐槽,因为不管乔布斯还是穆斯克,都诞生在硅谷——那个全球创业环境最好的地方,这个“好”是指对超前性想法和失败风险的宽容度,“好”到可以不追求精益,忽略创业的低效率。让他们在中国试试看?乔布斯还不得在父母逼迫下先把大学读完,然后因为没找到可以创业的车库,遂去做了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