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世界变成流动的大图书馆

来源 :百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urry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书放生”运动肇始于2001年,几年来,这一运动在全世界逐渐风行,在多个国家兴起放生书籍的风潮。整个世界已经俨然成为一个流动的图书馆
  “我是一本特别的书。就像你看到的,我正在旅行,并且结交新朋友。希望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到我们的网站,利用我的ID帮我写下我的游记。你也可以同时看到我去过哪些地方,和哪些人做了朋友。然后让我的梦想继续——阅读我,然后帮我送行。”这段话印在一枚书签上,它是一本书的自述,一本书的旅行宣言。
  最近,3本贴着类似标签的书正在“浪迹江湖”,一个德国人将它们不经意地“遗忘”在咖啡店、超市的货架上或许是公园的长椅上,等待陌生人来分享。这是一个近年流行于西方的名为“将书放生”(Bookcrossing)的读书运动。
  “将书放生”这个创意2001年诞生于美国,罗恩·霍恩贝克建立了bookcrossing.com网站,开启了一个网络读书的新时代。“把整个世界变成一个流动的大图书馆”的梦想吸引了全球数十万人的热情与想像力,各国语言的放生书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且这些数字正以爆炸般的速度迅速膨胀。目前该网站已经拥有会员286,159名,注册的漂流书籍1,362,800册。
  “将书放生”活动是一个不断的循环:读一本好书;到相关网站登记此书;放生该书使他人阅读。在网站上为即将放生的书申请一个独一无二的序号,将带有序号的贴纸贴在书内封上。然后书籍们便可以带着这个身份证自由地去旅行。所有接待过这本书的有缘人可以根据书的序号到网站来为这本书写下它的游记——在何时何处发现的它,阅读它的感想,读完后会将它放生到何处……而同时你就会收到电子邮件,被告知书的行程。
  “将书放生”不同于传统的读书活动之处是,它在地球即将成为一个大村落的时候,利用了互联网的迅速便捷和网友们出人意料的广泛参与,实现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更重要的是世界的不同角落里的人相互间感受到温暖。这个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读书运动甚至放大了我们的梦想,“让全世界来读一本书”。
  “将书放生”有很多浪漫而离奇的故事,比如,尼克·霍恩比的单行本《关于一个男孩》仅两个月便从美国的拉霍亚,经法国的卡利夫,至德国的慕尼黑,到希腊克里特岛的渔村餐馆,最后懒洋洋地漫步至英国,开始其大不列颠之旅。它甚至还出现在《关于一个男孩》的电影上映时的电影院内,面对银幕,躺在椅子上“自我陶醉”。
  最近,“将书放生”的历史上又诞生了最新、最不可思议的传奇。一本《欧洲漂流书日记》,每个偶遇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文字为其作传。这本有着“国际身份”的书辗转数十人之手,足迹遍及意大利、荷兰、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十几个城市,记满了各国网友对书的热爱及对“创作”这本特殊的书的热情。
  就像把信塞到漂流瓶里“把一本书送给陌生人,再看它会在哪出现,这是一个很酷的想法。我渴望知道这些书的命运。”美国人这么说。
  “让我所拥有的书本,能跟着想阅读她的人去旅行。不就是这样子吗?人,通过思考而存在;而,书,通过被阅读而存在。”台湾人如是说。
  “国人不爱读书,这样的活动既解放了书,也在改变韩国读书的风气,让更多的年轻人用兴奋的心情来阅读。”韩国人说。
  每当一本书被放生后,爱书人都乐此不疲地追踪着自己那本书的命运,“它就像小男孩把信塞在漂流瓶里一样,紧张又兴奋”,来自英国利文斯顿的一位放生者如此描述。心情随着书旅行探索的美妙感觉是让很多人痴迷这项活动的理由。
  “上一个看这本书的是我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却因为这样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心理上变得接近,或许是一种缘分。”也有人如是说。网络平台让这种奇妙的心情轻松地表达出来。通过阅读书在网上的漂流日记,看到别人跟自己读同一本书而产生的共鸣或心得,往往比自己拿到书的瞬间更令人雀跃。
  不时的读书聚会也总是会有不少人参与,他们经由书的旅行而互相认识,通过网络结识、相约,“书籍让我们如此接近”。
  而即使没有参与放生书也没有捡到书的人,仍然可以上网阅读别人留下的纪录。有些书评可以作为自己选书阅读的参考,有些留言本身即是相当值得一读的小品,而有些书的旅行故事更是奇特有趣。
  当然将书放生可以做得更艺术些,比如在麦当劳里放上《快餐王国》,在冰淇淋店留下一本《节食食谱》,在食品店放生一本《写食主义》都别有一番情趣。
  “将书放生”的身影也曾出现在中国大陆。但粗糙的后工业时代商业行为的搀和更多的是“焚琴煮鹤”的不解风情,结果自然是应者寥寥。
  “将书放生”的潜台词是“我喜欢不如你喜欢,流行是因为我们喜欢”,只有爱书的人才能让心爱的书走遍天下。
其他文献
保险业务员黄军为了推销婚姻保险,利用自己的“网络”,多方搜集情报,得知某花园A楼一、二、三、四楼的业主皆在业务范围内,于是择一风和日丽的休息日上门游说。  一楼的女人堵在门口听黄军介绍说新婚夫妇只要一次性支付少量的钱,结婚40周年便可领取一笔喜庆金后,嘻嘻嘻地笑了,说:“有这种新鲜事?你不会骗我吧?”黄军见有戏,不失时机地鼓动起来。女人显然有些心动了,皱眉想了一会,说:“这保险划不来,我和他怎么可
期刊
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关中西府文化积淀甚厚,地下文物丰富,一直是盗墓贼青睐的重点地区,从而产生了盗墓这个行当。到21世纪,民间地下盗墓活动呈猖獗之势,盗墓贼人数越来越多,仅在凤翔一个县,就活跃着一支2000余人的盗墓大军;他们盗墓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胆子越来越大,对地下文物的探测也越来越广。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认识了盗墓贼老Z,他向笔者讲述了这个行当的真实内幕。    被盗的地下文物到底有多少    
期刊
巴黎、米兰和纽约的大街上,常有穿着趋时、模特儿姿态般的美女穿梭其间,婀娜、妩媚,当中不乏具明星风采的。比较起来,还是巴黎女人最有看头。穿上露背装,实力分明,平均来说,法国女人的背肌比美国女人柔细得多,蝴蝶骨也没那么隆厚。走路时,巴黎女人的膝盖向内侧打拍子,纽约女人则向外侧打拍子,你说妙不妙?   一个国家的女权是高是低,我认为从女人走路的姿势和神情,便可看出大概。依我看,德国女人最神气,她们走起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