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基本都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最终导致数学学习的枯燥和乏味,使学生越来越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严重背离。数学日记,将书本中的数学和学生生活的数学得到一个完美的平衡及和谐的统一,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生活 数学日记 实践 教材 补充 思维 沟通
随着学校数学教育的不断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发现:数学教学注意了概念表述“精确”,却忽视了其实质和实际的背景;强调了定义、定理的字斟句酌的推敲,却忽视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反映的基本事实和现象,强调了演绎推理的严密,却忽视了合情推理以及其他非形式化的思维(如直觉、联想、顿悟等)所具有的数学创造性。特别是难以达成“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目标。数学更多的沦落为一种技巧,而技巧就是将数学的激情、推理、美和深刻的内涵剥落后的产物。我所实践并推行的数学日记就是希望将书本中的数学和学生生活的数学得到一个完美的平衡及和谐的统一。
一、数学日记——教材有效的补充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产生了质的改变,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新教材给老教材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同时也筛除了一些以往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的筛除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单独地添加的,这就会或多或少地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某些素养的丢失。我们班级的李同学一篇小文章,让我眼前一亮,值得全班学习。
深南大道有多宽?
四年一班李胡
今年暑假我去住在深圳的姑妈家玩。
姑妈家门前就是深南大道,深南大道上架着几座人行天桥。我每次去“锦绣中华”游玩,都要经过这些桥。今天,我和奶奶一起去“锦绣中华”。过桥时,奶奶问我:“这座桥架在深南大道上,你能根据这座天桥的长度来估算出深南大道有多宽吗?”我为难地说:“不知道。”奶奶说:“那你动动脑子想个办法呀?”“奶奶,你给我把尺我就能量出来。”我调皮地回答。“尺?尺不就在你脚上吗?”“尺在我脚上?”我疑惑地抬起脚来看看,“没有啊!”“那你走几步试试。”“走就走。”我嘟哝着。一步,两步,三步……我悠悠地走着,突然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一道灵光猛地闪过我脑子,“我明白了,奶奶的意思是让我用步子来测量。”我欣喜地叫了起来。于是我转过身去,站在桥头,重新迈开了步子,一步,两步……234步,235步,终于走完啦!一共235步,我牢牢地记在脑中。
一回到家,我让奶奶找把尺,量了量,发现一步是55厘米,我高兴地跑过来告诉奶奶,奶奶说:“你一步是55厘米,过桥要255步,那深南大道有多宽你应该知道了吧。”我马上说出答案:255×55=12925厘米,可以转化成米做单位就是129.25米,那么深南大道就是大约129.25米。
原来步子也能当“尺”,只怪我平时不在意,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时时都能派上用场。
李玥同学的这篇数学日记应该说和老教材的五年级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测量土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不时地小声议论一下,更多地对李玥同学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最后在同学们的一起努力下推演出了计算公式:路程一平均步长×步数。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而这篇日记的出现,不正是给课堂上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吗?一篇日记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成为课堂智慧的生长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那无穷的探索知识的潜力。
二、数学日记——学生智慧的展示
教师在具体落实教学的过程中,总是面临着教学上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更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难点来源于认知冲突,而认知发展受3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应和平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所谓的“难点”是相对的,即:对某些学生而言是难点,对其他同学而言可能就不是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假如能抓住那些学生的思维特质就能轻而易举地化解难点了。例如下面一篇学生的数学日记:
买菜趣事
四年一班孙磊
今天是星期天。一清早妈妈就带我去菜场买菜。菜场真热闹啊,菜品琳琅满目,商贩们沿路两旁都在大声地吆喝着。我和妈妈走到一个蔬菜摊前,妈妈就边拣菜边询问起价钱来。“西红柿和青椒多少钱一斤?…西红柿一斤5元,青椒2元一斤。”小贩回答说。妈妈从旁边拿过一个塑料袋,装起蔬菜来,5个西红柿,2个大青椒,正好是1斤。小贩一看就说:“正好5元!”这时妈妈正准备过去给钱,我一看就说:“妈妈我们分开装吧,这样比较划算。”妈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说:“好吧,我们分开买,分开算钱。”小贩说:“不都是一样吗!何必分开,真浪费时间。”最后一算,只有2.6元。
在回来的路上,妈妈满脸疑惑地问道:“儿子,你怎么知道这样算才划算的?”我一五一十地把理由告诉了妈妈:“其实商贩说,付5元钱,就表示西红柿和青椒1斤都是5元,显然和他一开始说的单价高了很多,所以由此推算我们肯定多付钱了,因此分开算就公平合理了。”妈妈听了直点头,夸我聪明!
这篇数学日记可以归纳为主要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点,但是明显要比教材的要求高出了很多,而且蕴含小作者的数学推理,思维层次提高了很多。细读之更提示了我,让学生在辨析是否能用乘法分配率时,可以用反证法进行说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运用这一方法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的确,学生的智慧不可小视!
三、数学日记——思维游走的足迹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同时也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必由之路。
水池有多大?
四年一班何燕萍
家里的水池是多少升?这是数学老师给我们布置的家庭作业。这是一个奇怪有趣的问题,但是也是一个难办的问题,因为我一下子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一回到家,我首先把悠闲的爸爸找来,告诉他我的难处,希望他做我的合作伙伴。爸爸一听便点头答应了。但是到底该怎么办呢?我和爸爸一起商量起来,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办法。这时我突然发现墙角里的一个空可乐瓶,计上心来,我兴奋地跑过去拿到爸爸的面前,“我想到办法了!”爸爸疑惑问:“拿个空可乐瓶有什么用啊?”“爸爸你看,可乐瓶容量是1.5升,我们只要往水池里灌水,看看灌满水池需要几瓶,然后乘一下就算出来了。”爸爸一听眉开眼笑:“我女儿真聪明!”说时迟,那时快,我和爸爸一起按照计划干起来,先后一共灌了4瓶,终于灌满了水池, 1.5×4=6(升),“我们家水池的容积大约是6升!”我开心地叫了起来。
这篇数学日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学生在没有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所采取的方法。读之,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孩子在解决问题后的欣喜,更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一个孩子在问题产生到解决问题之路上孜孜不倦的求索。数学日记向我们毫无保留地展示了一条学生绚丽的思维足迹。
四、数学日记——师生共栖的乐园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了五彩缤纷的课堂生活。数学日记使学生敞开了心扉,使教师能更广泛地、更深刻地了解学生。在师生间有了一种良好的沟通,更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生活中的数学课
四年一班居政
盼着,盼着,星期天终于来了。可是爸爸告诉我,他最近工作忙不能带我去玩,不过准备把我寄放在叔叔家。我听了一蹦三尺高,因为我叔叔是开批发市场的,那里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
来到叔叔的批发市场,真热闹啊!来来往往的人有的不时地询问老板价钱,顺便还讨价还价,有的在不停地忙着搬贷卸货,有的则在悠闲地逛着挑选货物……不一会儿,叔叔的门市部就迎来了生意。“老板,这箱牛奶多少钱?”那人问道。“41元,不还价!”叔叔坚定地说。“那我就要150箱,多少钱?你算一下。”叔叔听了,转身去拿计算器。这时,我急忙叫住了他:“叔叔,这个我会算,我们老师刚刚教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个就由我帮你算吧!”我随手便拿起纸和笔算了起来,嘴里默默地背起了乘法口诀。这时,那买牛奶的商人也围了上来,乐呵呵地看着我算。我心里既紧张又快乐,还很骄傲,“数学真有用啊!”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不一会儿,计算结果就出来了,“是6150!”我把答案大声地告诉了叔叔。
“小朋友真聪明,计算得很快很准确!”那商人也夸起我来了,“不过,我们早就知道答案了,因为其实有比列竖式更巧妙的方法。”“什么方法?”我好奇地问。那叔叔两眼眯成一条缝,笑呵呵说:“这个41箱,你可以把它想成40箱还多1箱,那么40箱先算,就是150×40等于?”“6000元!”我抢先答道。“再加余下的一箱就是150元,答案不就是6150元吗?”“咦,真的很简便,而且不打草稿。大叔,你太厉害了!”我惊叫了起来。
星期一一大清早,我就兴奋地把这个奥秘告诉了其他同学,他们都喷啧称奇。老师,你能告诉我是用了什么运算律吗?
“学贵有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难能可贵。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不仅让学生能得到知识上的满足,更增进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让课堂生活更加和谐,更加充满生气。数学日记能让老师更好地面对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学习,让师生在这片自由的乐园里尽情徜徉。
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数学日记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在我看来,数学日记不仅仅是一种评价的手段,更多的是师生倾心的交流的新方式,在这片师生共创的乐园中用文字记录着学习数学的点点滴滴,收获着知识带来的丝丝缕缕的惊喜,这是一种真实的精神的喜悦,一种精神上的亢奋,而正是这种亢奋带领着我和我的学生走得更远!
关键词:生活 数学日记 实践 教材 补充 思维 沟通
随着学校数学教育的不断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发现:数学教学注意了概念表述“精确”,却忽视了其实质和实际的背景;强调了定义、定理的字斟句酌的推敲,却忽视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反映的基本事实和现象,强调了演绎推理的严密,却忽视了合情推理以及其他非形式化的思维(如直觉、联想、顿悟等)所具有的数学创造性。特别是难以达成“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目标。数学更多的沦落为一种技巧,而技巧就是将数学的激情、推理、美和深刻的内涵剥落后的产物。我所实践并推行的数学日记就是希望将书本中的数学和学生生活的数学得到一个完美的平衡及和谐的统一。
一、数学日记——教材有效的补充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产生了质的改变,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新教材给老教材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同时也筛除了一些以往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的筛除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单独地添加的,这就会或多或少地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某些素养的丢失。我们班级的李同学一篇小文章,让我眼前一亮,值得全班学习。
深南大道有多宽?
四年一班李胡
今年暑假我去住在深圳的姑妈家玩。
姑妈家门前就是深南大道,深南大道上架着几座人行天桥。我每次去“锦绣中华”游玩,都要经过这些桥。今天,我和奶奶一起去“锦绣中华”。过桥时,奶奶问我:“这座桥架在深南大道上,你能根据这座天桥的长度来估算出深南大道有多宽吗?”我为难地说:“不知道。”奶奶说:“那你动动脑子想个办法呀?”“奶奶,你给我把尺我就能量出来。”我调皮地回答。“尺?尺不就在你脚上吗?”“尺在我脚上?”我疑惑地抬起脚来看看,“没有啊!”“那你走几步试试。”“走就走。”我嘟哝着。一步,两步,三步……我悠悠地走着,突然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一道灵光猛地闪过我脑子,“我明白了,奶奶的意思是让我用步子来测量。”我欣喜地叫了起来。于是我转过身去,站在桥头,重新迈开了步子,一步,两步……234步,235步,终于走完啦!一共235步,我牢牢地记在脑中。
一回到家,我让奶奶找把尺,量了量,发现一步是55厘米,我高兴地跑过来告诉奶奶,奶奶说:“你一步是55厘米,过桥要255步,那深南大道有多宽你应该知道了吧。”我马上说出答案:255×55=12925厘米,可以转化成米做单位就是129.25米,那么深南大道就是大约129.25米。
原来步子也能当“尺”,只怪我平时不在意,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时时都能派上用场。
李玥同学的这篇数学日记应该说和老教材的五年级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测量土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不时地小声议论一下,更多地对李玥同学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最后在同学们的一起努力下推演出了计算公式:路程一平均步长×步数。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而这篇日记的出现,不正是给课堂上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吗?一篇日记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成为课堂智慧的生长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那无穷的探索知识的潜力。
二、数学日记——学生智慧的展示
教师在具体落实教学的过程中,总是面临着教学上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更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难点来源于认知冲突,而认知发展受3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应和平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所谓的“难点”是相对的,即:对某些学生而言是难点,对其他同学而言可能就不是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假如能抓住那些学生的思维特质就能轻而易举地化解难点了。例如下面一篇学生的数学日记:
买菜趣事
四年一班孙磊
今天是星期天。一清早妈妈就带我去菜场买菜。菜场真热闹啊,菜品琳琅满目,商贩们沿路两旁都在大声地吆喝着。我和妈妈走到一个蔬菜摊前,妈妈就边拣菜边询问起价钱来。“西红柿和青椒多少钱一斤?…西红柿一斤5元,青椒2元一斤。”小贩回答说。妈妈从旁边拿过一个塑料袋,装起蔬菜来,5个西红柿,2个大青椒,正好是1斤。小贩一看就说:“正好5元!”这时妈妈正准备过去给钱,我一看就说:“妈妈我们分开装吧,这样比较划算。”妈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说:“好吧,我们分开买,分开算钱。”小贩说:“不都是一样吗!何必分开,真浪费时间。”最后一算,只有2.6元。
在回来的路上,妈妈满脸疑惑地问道:“儿子,你怎么知道这样算才划算的?”我一五一十地把理由告诉了妈妈:“其实商贩说,付5元钱,就表示西红柿和青椒1斤都是5元,显然和他一开始说的单价高了很多,所以由此推算我们肯定多付钱了,因此分开算就公平合理了。”妈妈听了直点头,夸我聪明!
这篇数学日记可以归纳为主要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点,但是明显要比教材的要求高出了很多,而且蕴含小作者的数学推理,思维层次提高了很多。细读之更提示了我,让学生在辨析是否能用乘法分配率时,可以用反证法进行说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运用这一方法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的确,学生的智慧不可小视!
三、数学日记——思维游走的足迹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同时也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必由之路。
水池有多大?
四年一班何燕萍
家里的水池是多少升?这是数学老师给我们布置的家庭作业。这是一个奇怪有趣的问题,但是也是一个难办的问题,因为我一下子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一回到家,我首先把悠闲的爸爸找来,告诉他我的难处,希望他做我的合作伙伴。爸爸一听便点头答应了。但是到底该怎么办呢?我和爸爸一起商量起来,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办法。这时我突然发现墙角里的一个空可乐瓶,计上心来,我兴奋地跑过去拿到爸爸的面前,“我想到办法了!”爸爸疑惑问:“拿个空可乐瓶有什么用啊?”“爸爸你看,可乐瓶容量是1.5升,我们只要往水池里灌水,看看灌满水池需要几瓶,然后乘一下就算出来了。”爸爸一听眉开眼笑:“我女儿真聪明!”说时迟,那时快,我和爸爸一起按照计划干起来,先后一共灌了4瓶,终于灌满了水池, 1.5×4=6(升),“我们家水池的容积大约是6升!”我开心地叫了起来。
这篇数学日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学生在没有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所采取的方法。读之,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孩子在解决问题后的欣喜,更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一个孩子在问题产生到解决问题之路上孜孜不倦的求索。数学日记向我们毫无保留地展示了一条学生绚丽的思维足迹。
四、数学日记——师生共栖的乐园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了五彩缤纷的课堂生活。数学日记使学生敞开了心扉,使教师能更广泛地、更深刻地了解学生。在师生间有了一种良好的沟通,更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生活中的数学课
四年一班居政
盼着,盼着,星期天终于来了。可是爸爸告诉我,他最近工作忙不能带我去玩,不过准备把我寄放在叔叔家。我听了一蹦三尺高,因为我叔叔是开批发市场的,那里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
来到叔叔的批发市场,真热闹啊!来来往往的人有的不时地询问老板价钱,顺便还讨价还价,有的在不停地忙着搬贷卸货,有的则在悠闲地逛着挑选货物……不一会儿,叔叔的门市部就迎来了生意。“老板,这箱牛奶多少钱?”那人问道。“41元,不还价!”叔叔坚定地说。“那我就要150箱,多少钱?你算一下。”叔叔听了,转身去拿计算器。这时,我急忙叫住了他:“叔叔,这个我会算,我们老师刚刚教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个就由我帮你算吧!”我随手便拿起纸和笔算了起来,嘴里默默地背起了乘法口诀。这时,那买牛奶的商人也围了上来,乐呵呵地看着我算。我心里既紧张又快乐,还很骄傲,“数学真有用啊!”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不一会儿,计算结果就出来了,“是6150!”我把答案大声地告诉了叔叔。
“小朋友真聪明,计算得很快很准确!”那商人也夸起我来了,“不过,我们早就知道答案了,因为其实有比列竖式更巧妙的方法。”“什么方法?”我好奇地问。那叔叔两眼眯成一条缝,笑呵呵说:“这个41箱,你可以把它想成40箱还多1箱,那么40箱先算,就是150×40等于?”“6000元!”我抢先答道。“再加余下的一箱就是150元,答案不就是6150元吗?”“咦,真的很简便,而且不打草稿。大叔,你太厉害了!”我惊叫了起来。
星期一一大清早,我就兴奋地把这个奥秘告诉了其他同学,他们都喷啧称奇。老师,你能告诉我是用了什么运算律吗?
“学贵有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难能可贵。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不仅让学生能得到知识上的满足,更增进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让课堂生活更加和谐,更加充满生气。数学日记能让老师更好地面对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学习,让师生在这片自由的乐园里尽情徜徉。
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数学日记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在我看来,数学日记不仅仅是一种评价的手段,更多的是师生倾心的交流的新方式,在这片师生共创的乐园中用文字记录着学习数学的点点滴滴,收获着知识带来的丝丝缕缕的惊喜,这是一种真实的精神的喜悦,一种精神上的亢奋,而正是这种亢奋带领着我和我的学生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