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审美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分析了审美教育的内涵及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探讨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和启蒙,同时也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不仅是音乐教学的内在含义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小学音乐新课改突出强调了音乐教学中的审美体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审美价值是音乐课程的基本价值体现,音乐教学要通过音乐审美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贯彻音乐审美教育,让小学生在音乐中感知美,体验美。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及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审美教育是指借助艺术和各种美好的形态展示丰富而美好的价值,通过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情感世界来提高人们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实现美化心灵、促进个体发展的教育形式。对于音乐审美教育来说,审美教育就是运用音乐这一介质来培养人们对于音乐之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从而不断实现受教者在情感、意志、思想等方面和谐发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它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奠定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首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能够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发听觉感知能力,提高对音高、音速、音色、节奏等的辨别能力,从而奠定良好的音乐能力基础;其次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能够激发小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情感共鸣,使音乐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从而触动小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能够充分发挥音乐的感染和陶冶功能,使小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得到净化和提升,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在歌唱教学中深入挖掘歌曲内涵,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中的基础内容。歌唱活动是伴随着音乐的一种情感活动,歌唱的过程就是对音乐作品鉴赏和审美过程。在歌唱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运用音乐知识、歌唱技巧、乐谱认知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音高、音速和音调变化,体验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内涵,理解音乐节奏、力度等要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首先,教师要注重挖掘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歌曲中的思想、情感等内容准确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充分融入作品之中,在歌唱活动中感知美、欣赏美;其次,教师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歌唱活动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在多种的演唱形式中练习对音乐的感知和控制能力;最后,音乐教师要在歌唱教学中对歌舞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锻炼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在器乐教学中渗透音乐知识,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器乐教学已经成为小学音乐的必修内容,成为和歌唱、音乐欣赏并列的音乐表现手段。器乐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协调发展,在优美的旋律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在器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器乐演奏方法和技巧,還要为学生讲解乐器的历史变革、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作曲家的风格特征等音乐知识,不断加深学生对器乐作品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在器乐演奏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对于不同的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在演奏时通过示范、讲解、视唱、乐谱弹奏及节奏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乐器的整体认知,运用读谱、背谱等练习方法提高演奏的艺术效果,充分发挥器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
(三)在欣赏教学中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音乐欣赏教学是通过直接感知音乐作品产生对于音乐的感情体验,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方式。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更善于形象思维,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和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对欣赏乐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画面中感知作品,在视觉与听觉的互动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感知音乐作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音乐所描述的事物或情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去理解作品的主题、内涵和创作背景,加深对音乐特点的了解,进一步产生联想、想象,形成思想情感的共鸣。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审美教育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深刻认识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这一主题,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修养和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之美。
参考文献:
[1]董静萍.浅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6):12-14.
[2]王秋艳.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6):158-159.
编辑 马晓荣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和启蒙,同时也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不仅是音乐教学的内在含义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小学音乐新课改突出强调了音乐教学中的审美体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审美价值是音乐课程的基本价值体现,音乐教学要通过音乐审美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贯彻音乐审美教育,让小学生在音乐中感知美,体验美。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及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审美教育是指借助艺术和各种美好的形态展示丰富而美好的价值,通过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情感世界来提高人们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实现美化心灵、促进个体发展的教育形式。对于音乐审美教育来说,审美教育就是运用音乐这一介质来培养人们对于音乐之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从而不断实现受教者在情感、意志、思想等方面和谐发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它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奠定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首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能够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发听觉感知能力,提高对音高、音速、音色、节奏等的辨别能力,从而奠定良好的音乐能力基础;其次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能够激发小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情感共鸣,使音乐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从而触动小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能够充分发挥音乐的感染和陶冶功能,使小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得到净化和提升,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在歌唱教学中深入挖掘歌曲内涵,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中的基础内容。歌唱活动是伴随着音乐的一种情感活动,歌唱的过程就是对音乐作品鉴赏和审美过程。在歌唱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运用音乐知识、歌唱技巧、乐谱认知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音高、音速和音调变化,体验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内涵,理解音乐节奏、力度等要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首先,教师要注重挖掘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歌曲中的思想、情感等内容准确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充分融入作品之中,在歌唱活动中感知美、欣赏美;其次,教师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歌唱活动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在多种的演唱形式中练习对音乐的感知和控制能力;最后,音乐教师要在歌唱教学中对歌舞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锻炼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在器乐教学中渗透音乐知识,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器乐教学已经成为小学音乐的必修内容,成为和歌唱、音乐欣赏并列的音乐表现手段。器乐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协调发展,在优美的旋律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在器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器乐演奏方法和技巧,還要为学生讲解乐器的历史变革、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作曲家的风格特征等音乐知识,不断加深学生对器乐作品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在器乐演奏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对于不同的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在演奏时通过示范、讲解、视唱、乐谱弹奏及节奏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乐器的整体认知,运用读谱、背谱等练习方法提高演奏的艺术效果,充分发挥器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
(三)在欣赏教学中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音乐欣赏教学是通过直接感知音乐作品产生对于音乐的感情体验,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方式。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更善于形象思维,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和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对欣赏乐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画面中感知作品,在视觉与听觉的互动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感知音乐作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音乐所描述的事物或情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去理解作品的主题、内涵和创作背景,加深对音乐特点的了解,进一步产生联想、想象,形成思想情感的共鸣。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审美教育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深刻认识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这一主题,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修养和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之美。
参考文献:
[1]董静萍.浅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6):12-14.
[2]王秋艳.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6):158-159.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