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肺内感染与肺外感染ARDS肺部微生态的异同

来源 :广东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ofj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起始感染部位不同的脓毒症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部微生态的差异,寻找肺内感染与肺外感染ARDS肺部微生态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在ICU收治的脓毒症导致ARDS的病例。根据起始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肺内感染导致的ARDS(ARDSp)81例(ARDSp组),肺外感染导致的ARDS(ARDSexp)25例(ARDSexp组)和非ARDS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25例。分析比较3组患者基线水平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结果,探讨ARDSp和ARDSexp肺部微生态的异同。结果 病原微生物方面,ARDSp组的病原微生物多样,包含细菌、真菌、病毒、特殊病原体,而ARDSexp组虽原发感染灶不在肺部,但可能由于菌群移位,出现大肠埃希菌的增多。背景菌方面,ARDSp组比对照组的阳性率减少,减少的菌群可能为呼吸道正常菌群;而ARDSexp组比对照组和ARDSp组的阳性率同时增加,增加的菌群是条件致病菌和肠道菌群。结论 ARDSp患者肺内微生态的特征是病原微生物的增加及正常呼吸道菌群的减少,导致菌群多样性减少;而ARDSexp患者肺内微生态的特征是条件致病菌和肠道菌群的增加,导致菌群多样性的增加。
其他文献
在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中,回弹法被广泛使用并获得认可。文中简述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原理和回弹法检测的特点,分析了影响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并总结了回弹法在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具体操作,包括选择测量样品、抽取测试构件、控制测量区范围、适当结合钻芯法以及数据分析计算,以此展现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可靠性。
该文通过举例和对比分析法对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强度关键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包括回弹检测技术、超声回弹检测技术、拔出检测技术以及钻芯检测技术。经研究发现,通过检测技术的合理选择与应用,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检测质量。希望通过分析,可以为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检测质量的提升和整体工程设计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本文以某道路改扩建工程为例,通过钻芯回弹综合法检测路面混凝土结构强度,并根据相关规范及试验结果得出路面混凝土抗弯拉强度和回弹值的关系曲线,通过钻孔取芯技术验证钻芯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弯拉强度。结果表明:采用钻芯回弹综合法检测路面混凝土结构强度,有效融合了钻芯法和回弹法两种检测技术的优势,检测过程简便可行、结果准确性高,符合公路工程质量监理检测要求。
近年,居民用电增长迅猛,对电网的稳定运行冲击较大。以上海居民参与可中断负荷调控的实证方案为基础,对实证中执行的居民需求响应实施效果进行分析,量化了上海居民参与电网削峰和不同调控手段的实施效果。同时,提炼出适用于居民侧需求响应的典型应用场景,验证居民空调作为可中断负荷参与电网削峰的可行性。
成为广州码尼电子/索尼家用投影机、商显产品经销商不过半年,原力全感视听空间(原力视听)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这自然引发了我们的关注。1月中旬,影音中国专程前往南京走访原力视听,与创始人王凌展开交流。索尼品牌的高认知度,为营销带来便利在艺树家工场3楼展厅里,我见到了王凌和他的同事们——这群年轻人支撑着一家年轻的公司,
期刊
车轮不圆度和踏面接触疲劳是近年来我国高铁普遍遇到的问题。针对我国某型高速动车组踏面,文章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模拟了车轮多边形情况下单个车轮的垂向动力学响应,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计算了轮轨接触应力;基于轮轨接触应力,利用疲劳软件Fatigue计算了车轮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通过与正常车轮进行对比发现,车轮高阶不圆度会显著改变轮轨接触力,影响轮轨接触点的应力交变幅值,导致车轮疲劳
以热改性粉煤灰作为吸附剂,采用固定床吸附装置,探究了床层高度、流量、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u2+动态吸附曲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态吸附模型的研究,分别研究了Thomas、Yoon-Nelson和Adams-Bohart三种吸附模型。同时也探讨了双组分污染物体系中MFA对Cu2+的动态吸附效果。结果表明,Cu2+的穿透时间随初始离子浓度和流量的增加而缩短,随床层高度的增加而延长。MFA吸附Cu2+
一、概述1.被校温度变送器被校温度变送器为0.5级带铂电阻传感器的温度变送器,测量范围0~100℃,输出范围为(4~20)m A。2.计量校准标准本次计量校准标准为本单位建立的计量标准——温度变送器校准装置。其中,采用CST316型多功能温度校验仪作为测量仪表,
期刊
自从生物滞留技术用于净化雨水径流以来,相关研究已经进行了30余年。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中2010—2021年关于生物滞留技术研究成果的文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生物滞留系统的设计构造参数、运行条件、溶解性风险污染物去除和径流控制模型等研究热点与现状进行阐述,提出了生物滞留系统的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