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达飞:拒绝劝降的黄埔精英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hen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1年1月初皖南事变发生,冯达飞在突围时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大腿,紧急处理后,由战士架着突出重围,在南陵县南村保的一户人家隐蔽养伤。此时,国民党顽固派正在四处搜剿新四军的残余力量。冯达飞的腿伤愈合后,日夜想着渡江北上,与同志们汇合。于是,他通过南村保的养伤人家在村里找到一位农民帮他送信。他想让组织派人到南村保护送自己到江北,同时组织收容散落在皖南的新四军离散人員。谁知送信的农民在到达繁昌县境内时被自卫队的一个哨兵盘获。国民党繁昌县政府密派便衣队员星夜前去抓捕,不料国民党中统局的特工先一步将冯达飞逮捕。
   冯达飞,字洵。广东省连县东坡(今连州市东陂)镇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共党员。1934年参加长征。 1938年调新四军皖南军部,历任教导总队教育长、副总队长、新四军二支队副司令员等职。
   冯达飞被押送到了上饶集中营。很快,嗅觉灵敏的第三战区司令部的情报部门弄清了冯达飞的身份,向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做了汇报。顾祝同知道冯达飞是蒋介石的学生,不敢擅自作主,就赶紧打电话向蒋介石报告。蒋介石一听冯达飞被捕,就对顾祝同说:“你立即派人去狱中劝降。”顾祝同想了一下,派什么人去呢?有了,他拿起电话,把邓文仪喊了过来。邓文仪是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也是黄埔生,是冯达飞的校友,由他去劝降最合适不过了。谁知,冯达飞一见到邓文仪就知道他来的用意,主动开口说:“你也不用费口舌了,你既然晓得我是黄埔军校毕业的,那我反对蒋介石并不是盲目的;我到过苏联,我也晓得共产主义是怎么回事。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邓文仪在劝降前已经知道冯达飞在狱中的表现,他在狱中居然开设马列主义讲座,被狱友称为“冯老师”。邓文仪知道劝说无用,临走说了句:“那你好自为之吧。”
   一天,一个特务走进牢房,递给冯达飞一张纸,冯达飞接过来一看,是“悔过书”,他双眉紧蹙着往下看:我等受共产党欺骗,误入歧途,现表示悔过,从今以后与共产党脱离一切关系。看完后,冯达飞盯着来人说:“这是‘悔过书’吗?这就是投降书!”特务说:“冯司令,管他什么书,只要你在上面签上名字,你立马可以出去”。冯达飞看着对方,将手里的“悔过书”一撕两半,平静地反问道:“你说说看,我们新四军打日本鬼子有什么过要悔的吗?”特务被问得无话可说。
   顾祝同一直关注着冯达飞的态度,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又派张超亲自去劝降。张超原是第三战区司令部情报室少将专员,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生,与冯达飞也是校友,一直从事特工行当,是戴笠的得意门生,当时任上饶集中营主任。那天下午,张超走进冯达飞的牢房,一个随从对冯达飞说:“冯司令,张专员亲自来看你了。”张超一边伸出手,一边说:“老同学,你还好吗? ”冯达飞知道张超的到来并非跟他叙同学之谊,于是他坐着没有起身,也没有伸手。张超看出冯达飞的态度,知道他也不可能完成司令长官的任务了。于是说:“冯将军,你是一个军事教头,又是一个纵队副司令员,新四军违反军令你也应该有一部分责任吧。”他看着冯达飞,拿出一支烟递给他。冯达飞烟瘾很大,看着递过来的烟,强忍着自己的烟瘾,没有接他的烟。张超把伸出去的手又收了回来,自己抽了起来。他又说开了:“委座和顾长官宽大为怀,也很赏识将军的才干,特地把你送到这里来静思反省。你的老同学邓文仪也和你说过,校长对黄埔的学生是很宽容的,只要你悔过自新,发表个声明,宣布脱离共产党,他将推荐你为三战区政治部少将副主任。你看……”听到这里,冯达飞忍不住说:“你们口口声声说我们违反军令,这不是事实。事实是,我们根据你们的要求,按照你们指定的路线渡江北上抗日,而你们却对我军突然袭击,用重兵包围我们,打死打伤我们那么多战士。你们的这种行为……”
   张超的脸涨得通红,没有回答冯达飞的话,只是很不耐烦地说:“我只问你一句,你到底签不签这悔过书?”
   冯达飞说:“我们新四军一心抗日救国,一不投降二不卖国,有什么过可悔?”张超站了起来,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顽固不化,真是顽固不化。”身边的特务王锡恩看出长官已放弃冯达飞了,就派人把冯达飞押到茅家岭。
   1942年6月,日军进攻浙赣线,国民党急于逃命,在8日的那个漆黑夜晚,他们把冯达飞押到茅家岭雷公山麓,将其秘密杀害。这年,冯达飞41岁。
   (本栏目责任编辑 孙月红)
其他文献
战新型冠状病毒  方祖岐  奇疴天降,大地风云变幻。  疫情突发,更多关注武汉。  中央传令,全民投入作战。  令行禁止,亿万人心不乱。  会战三镇,白衣天使功显。  控制人流,何惧病毒扩散。  春节拜年,中华传统可变。  迎接胜利,难得有此检验。  啊!  灾难面前压不倒,  越是艰险越向前。  这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  這就是中国的今天!  赞抗冠疫逆行英雄  朱文泉  
期刊
2018年金秋,六朝古都南京被金黄的梧桐和层层叠叠的红枫覆盖。穿过北京西路两侧一排排古老的梧桐林荫大道,我们来到华东饭店。在这里有幸见到了享誉乡里,驰名华夏的大画家吕恩谊先生。眼前的吕老: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虽已年届耄耋,但岁月的年轮,依旧难掩老艺术家谦谦君子的儒雅和从容。  十帅油画 蜚声画坛   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
期刊
2010年11月下旬,重庆市涪陵区委党史研究室收到一封来自江苏泗洪县的信,信中说:在涪陵的郊外,长眠着一位革命先烈,他的名字叫黎纯一。  江苏来信唤起怀念   涪陵区委党史研究室收到的这封信为陈子兵所写。陈子兵是江苏泗洪县淮北中学历史教师,也是泗洪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那些年,他一直致力于黎纯一在皖东北领导开展抗日斗争的历史研究。2010年,陈子兵偶然在网上查寻到黎纯一唯一的女儿——中国社科院
期刊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的被俘人员多数被关进了上饶集中营。上饶集中营,成了失去自由的新四军将士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另一个战场。本期刊登的几个故事,就是新四军英烈与将士们在上饶集中营与敌人斗争的缩影。   还记得电影《上饶集中营》中那位坚强、美丽的年轻女共产党员吗?她的原型就是新四军军部机要员、有“丹娘”之誉的施奇。   施奇原名施美云,1922年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县,从小家境贫寒,几岁
期刊
典雅、隽永、刚毅,九十七岁高龄的肖寒让人联想起雪中的梅花。老人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翻开尘封的往事,办《路东报》的日子历历在目。   那是1941年的冬天,日寇疯狂地向我边区扫荡。为了宣传抗日,同时向上级和兄弟战区通报情况,新四军鄂皖边区党委把王正林、肖寒夫妇调回机关创办《路东报》。《路东报》的名稱,就是因为当时所在区域属于津浦路路东。王正林担任主编,同时又是记者、编辑,肖寒负责排版、刻印和发送
期刊
讲政治是理论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天职。讲政治最忌讳那些空洞的口号和枯燥的说教,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挖掘历史和现实中栩栩如生、群众喜闻乐见、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故事循循善诱,用故事讲政治。我们生活在这个风云际会、如火如荼的时代,如何面向14亿中国人民,面向国际社会,用中国故事讲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是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崇高政治责任和全新实践课题。   “用故事讲政治”一代伟人毛泽东是翘楚。
期刊
六月的一天,菲利普和阿黛尔结婚了。那天多云,刮着风。后来出了太阳。距离阿黛尔上次结婚有段时间了。她穿一身白:白低跟鞋,紧裹臀部的长色自裙,轻薄上衣下穿白色胸罩,脖子上一串淡水珍珠。他们在她的房子里举行了婚礼——她从上次婚姻中得到的房子。她的朋友都来了。她信赖友谊。房子里很拥挤。  “我,阿黛尔,”她清晰地说,“把自己完完全全交予你——菲尔,做你的妻……”当伴郎的是她的小男孩儿,此时表情淡漠地站在她
期刊
失去父亲   张一阳1923年出生时,父亲张太雷正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父亲在外革命,他与母亲及两个姐姐生活在老家常州。张一阳4岁时,父亲组织领导了广州起义,起义的第二天,张太雷遭敌人伏击不幸牺牲。这一年,张太雷也就29岁。   张太雷牺牲的消息,家里人并不知道。直到第二年初,张一阳的母亲陆静华接到从上海寄来的一封信,说张太雷病重,让她赶紧去上海。到了上
期刊
在皖南事变中,新四军政治部敌工部长林植夫被俘,关进了上饶集中营。   林植夫是福州人,早年留学日本。在东瀛,他认识了同在日本留学的崇安人、同盟会会员朱尔英,与当时在日本的蒋介石也有一面之交。   1931年4月,闽北红军第一次解放崇安县城时,朱尔英带着妻子和儿子到了福州。此时,林植夫在福州担任福建学院院长,经林植夫推荐,朱尔英在福建学院中文系任教。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在福州发动“
期刊
十二月临近圣诞的时候,我写下了这个故事,我身在安大略省的西南部,那是第一场雪之后的第三天。雪是在晚上或者清晨悄悄落下的。半夜我们上床睡觉的时候,并没有看到雪。清展时分,我们听到孩子们在走廊对面的房间里唱起了圣诞歌曲。天色依然昏暗,我翻了个身,看看时间,凌晨四点三十分。肯定有个孩子醒来了,望向窗外,看到了雪,便迫不及待地把别人也叫起来了。孩子们为了圣诞节的承诺有点疯狂,这下看到了雪,更是叉惊又喜,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