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Action
Another action
Something else here
Separated link
One more separated link
vip购买
不 限
期刊论文
硕博论文
会议论文
报 纸
英文论文
全文
主题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期刊论文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急性动脉栓塞的诊断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急性动脉栓塞的诊断
来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ep
【摘 要】
:
<正> 我们于1990年至今应用此项技术检查了42例急性动脉栓塞(AAE)患者,代替了血管造影,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现报导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42例AAE患者,男27例,女15例,年龄30~72
【作 者】
:
李淑芬
陈立光
唐力
龚传斌
【机 构】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功能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功能科沈阳110001,沈阳110001,沈阳110001
【出 处】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发表日期】
:
1993年2期
【关键词】
:
多普勒
超声波
血流显像
动脉栓塞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
赞助VIP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们于1990年至今应用此项技术检查了42例急性动脉栓塞(AAE)患者,代替了血管造影,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现报导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42例AAE患者,男27例,女15例,年龄30~72岁,平均50.9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9例
其他文献
康妇炎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疗效
目的对康妇炎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共计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
期刊
盆腔炎
康妇炎胶囊
疗效
盆腔积液
患者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临床应用价值
所用设备为东芝SSH-65A及SSH-1b0A多功能心血管病超声诊断仪。检查对象为本院1986~1989年门诊及住院病人6000例,其中已经手术者1023例。结果一、对全部检查成功的病例的心脏结
期刊
心脏结构
彩色多普勒
流束
临床应用
检查对象
全部检查
二维超声
心血管病
超声诊断仪
诊断符合率
临床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
期刊
临床路径
慢性心力衰竭
健康教育
应用
应用CT定向穿刺抽吸术治疗164例脑出血分析
期刊
脑出血
CT
穿刺抽吸
治疗
法乐氏三联症的X线诊断(附115例分析)
法乐氏三联症的X线诊断(附115例分析)李小坵,朱运汉,马云志本文对115例经手术证实的法乐氏三联症的平片及造影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本症的特征性X线表现。1材料与方法1.1115例病人中,男64例,女51例
期刊
法乐氏三联症
X线诊断
病例分析
声学定量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
声学定量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张梅,张运,姚桂华,赵玉霞,范觉新1一般资料1.1研究对象和方法随机选取正常人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42岁(平均23.3岁),受试者均为窦性心律。使用惠普SDNOS1500型电脑超声
期刊
左室舒张功能
窦性心律失常
超声波诊断
DSA图像测量技术在脑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在脑动脉瘤栓塞治疗过程中,给操作医生提供准确的瘤体定位、显示瘤蒂宽度、瘤体体积等尺寸的大小就至关重要。精确的测量对于
期刊
脑动脉瘤
栓塞治疗
DSA
图像测量
右半结肠肿瘤的X线诊断:X线造影征象分析
右半结肠肿瘤的X线诊断(X线造影征象分析)杜兴亚,魏景存,段建英,高俣在全部消化道肿瘤中结肠肿瘤居第3位,以癌为例仅次于食管癌和胃癌。我国每年结肠癌死亡35400人。左半结肠发病为多。右半
期刊
结肠肿瘤
X线诊断
X线造影
超声多普勒鉴别肝良恶性肿瘤的初步研究
资料和方法我院从1989年10月至1990年4月用二维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77例(男67例,女10例)肝占位性病变,年龄平均48.9±11.4岁,(12~71岁)。包括原发性肝癌46例,转移性肝癌8例
期刊
良恶性肿瘤
小肝癌
转移性肝癌
肝血管瘤
血流信号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造影
动静脉分流
超声多普勒
肝占位性病变
基于纳米材料共混超滤膜亲水改性与特性研究
高分子聚合物聚偏氟乙烯(PVDF)由于其良好的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固有的表面能低和表面强疏水性较易与截留的污染物质相互作用,导
学位
聚偏氟乙烯
超滤膜
共混
纳米氧化铝
纳米二氧化钛
氧化石墨烯
与本文相关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