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暗的挽歌r——《失乐园》中的魔鬼形象与原罪意识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_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17世纪的著名清教徒作家约翰?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主要讲述了天堂曾经的光之君主坠落了九个晨昏堕入地狱后引诱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最终导致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的故事.长诗虽然选自《圣经》,但诗中的魔鬼形象却大不相同.本文主要对比《失乐园》与传统基督教中的魔鬼形象并提炼其中所蕴含的原罪意识.
其他文献
摘 要:从《最蓝的眼睛》到《孩子的愤怒》,创伤一直是当代非裔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她塑造的人物在创伤中“努力理解人类生存环境的各个方面:善良、邪恶、爱情、友情、美丽、丑陋、生存以及死亡”[1]。《孩子的愤怒》通过多重叙事视角以及魔幻叙事手法,讲述了奴隶制废除之后依旧笼罩于美国当代黑人的创伤阴霾。基于肤色主义的种族创伤以及不幸童年的家庭创伤是造成女主人公布莱德自我缺失根本因素。  
《红字》讲述了一桩因触犯通奸禁忌而造成的伦理悲剧,展现了清教伦理对新英格兰人民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两位主人公海斯特?白兰和阿瑟?丁梅斯代尔在面
《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这两篇姐妹花小说是德莱塞的经典代表作.两篇小说叙述了两个女性的不同程度的悲惨生活遭遇,小说的主题看似相同却实则不同.本文试对两篇小说进行
《傲慢与偏见》是18-19世纪杰出的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作品,其作品多数都是关注家庭女性的生活,受到广大女性的喜爱.在《傲慢与偏见》作品中,更是通过文章内容揭露了男权社
美国后现代哥特小说家斯蒂芬·金,成名于20世纪70年代,创作并出版了很多部畅销小说.在形式上,他也汲取了当代文学的很多特征,并将其有机地融入自己的哥特创作技巧之中,进而在
基金项目:2018年校级质量工程“认知诗学视域下的日本文学阅读”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作为日本社会派女性作家代表的山崎丰子,视角獨特、文辞犀利,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白色巨塔》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真实而饱满,其中典型女性人物的塑造,展示了日本女性新旧思想的冲突与矛盾。基于此,从认知诗学角度,以图式理论分析小说中三种女性人物形象的差异,进一步探究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关键词:认知诗学;认知图式理
PI3K/AKT/mTOR通路的异常活化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以此通路为靶点的药物已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研究热点,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研究证明,针对PI3K/AKT/mTOR通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