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之间

来源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iddm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虚”与“实”的美学语言关系问题在传统架上艺术时期,主要依靠对二维平面符号进行赋形、着色和构图,从而达到相生融合的统一意境。而在历经了现成品到装置艺术的材料拓展后,当代艺术裹挟在数字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浪潮中,转向对数字装置艺术交互体验的探索。现今,以电子数码、信息科技和生物化学等为主导的新媒介艺术展鳞次栉比,其科技手段在运用和传播过程中,为观众建构出基于互动体验的艺术虚实。这种虚实关系的转变极大地拓展了当代艺术物质材料的探索边界,并在新的互动关系中推进了跨学科、跨媒介实验艺术的多种可能性。
  关键词 当代艺术 科学 互动装置 虚实关系
  0 引言
  数百年来,科学与艺术,竞相纷争演绎。终在文思美育雅集之地,汇通虚拟的知识海洋和现实的物质世界,彼此辉映交合。二十世纪中叶起,艺术渐渐褪去现代主义二元对立的精英视角,倒戈转向“人人都可成为艺术家”的大众化日常。艺术与生活的既定界限由此模糊消散,物质媒材的表现可能也极大拓宽:现场性静态装置、动态机械装置、数字互动装置等接连纷繁出现。其趋进延伸之路,意在“互”与“动”,即调动大众在陌生展场空间内的直接性交互体验感。以“美术化”的虚壳嫁接现代科技实核,为观者带来艺术与人文的双重体验。作为数字互动装置艺术终端的虚拟现实技术,能营造出创作者预期的沉浸式虚拟感观世界,其新颖、开放、仿真的特点,能在短时间内“引起观众之美感,给与深刻之印象”[1]。
  装置艺术的空间特性,易于在展场中营造多感官共存的虚实感,尝试转变传统美学语言的单项设定,激发待探讨、摸索、解决的新问题。本文拟以数字互动装置为切入点,浅析虚拟现实艺术中虚实间所关注的艺术与科学问题、观者心理感观问题和其揭示的存在性真实问题,反思日常生活中科技质感艺术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1 虛实间的艺术与科学
  艺术与科学,分属感性知觉和理性知识这两个截然相对的范畴,却都痴迷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本真原貌。取自然之精髓,假人之灵智,兼容并造,方以可观可赏的艺术载体或实用适用的科技产品进入寻常生活。二者的关系,诚如李政道先生所言,智慧和情感可以携手并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当代艺术“互动”倾向潮起潮涌;二是科技迈入智能人性化探索阶段。
  就前者而言,在杜尚戏谑地把男士小便池推入美术馆展览机制后,古典精英的高雅趣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世可用的任意实物媒材都获得了“选择即艺术”的合理性代言。而后,兴起的激浪派、偶发艺术、行为艺术等新类别纷纷不期而合,多少带有强调观众参与配合的意味,反映社会差异化所牵引而出的个人性与个体性问题。个体创作意识的多样化、大众参与的互动化,于此延展了美术馆单一固化的参选、参评、参展系统,进一步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让创作者与观者的参与互动、交往互涉成为可能。同时,在互联网、多媒体等数字科技的推动下,在美术馆的展览空间陈设内,艺术的互动形式也从动态机械装置过渡到数字互动装置,从简单机械的能动进入人文精神的反思。
  就后者而言,智能人性化时代设计的科技产品在技术上以虚拟精神的舒适度为首,在外观设计上更具备现代视觉美感。而“多媒体技术的终极应用形式”,乃是虚拟现实技术。即借助“头戴立体眼镜、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让观众置身于一个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三维模拟感观世界[2]。世界上被广泛认可的第一个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器系统于1968年,由伊万·萨瑟兰(Ivan Sutherland)创造出来。随后,大卫·艾默(David Em)首创了可视化虚拟世界,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美术方面。
  当下与科技结合的艺术装置作品在各大美术馆均可见其身影。钱学森先生曾推断在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大成智慧的人群中创造力将大大提升,继而产生灵境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并预言“灵境技术是继计算机技术革命以后的又一项技术革命”(见图1)[3]。正如他所预言,虚拟现实技术蔓延了知识学科的各个方面,同样也在艺术领域,开出娇艳美丽之花。
  2 虚实间的他者心理感观
  他者,乃较“自我”之谓。言及他者心理感观,史上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濠梁辩争。确如此,“我非子,固不知子矣”,他者的感受虽可察于其言辞表达间、眉宇流露处,然始终无法完全真切地直接感应到。艺术所涉架上绘画同样如此,虽已运用笔法、色调、留白等技法表现三维空间境像虚实,填补想象上的理解空隙,但依旧宛如纱幔遮掩。而启用虚拟现实技术创作,其“互动”可直达个体私人意识领域:预设的感知场景,幻如海市蜃楼,以可视化景象,阐释渴望被理解的期许;当空旷展厅内所陈设的展品,不再能一望了然,观者对创作者“互动”的原设定,便默然接受了。同时,戴上虚拟现实头显,观者的欣赏时间等量替换为作品的体验时间,情绪和感受也随之延长。他者视角的世界,透过三维虚拟空间,在时间里发酵,直至感觉记忆,深刻难忘。
  为还原他者视角,营造完全式心理体验,创作者在技术上进行了延展性探索,扩展了听觉和触觉的沉浸式互动,如英国MLF工作室的虚拟现实艺术装置“动物眼中的世界(In the Eyes of the Animal)”,便加入类似蝙蝠接受音频系统的声音设备,音频可直接传播到人体的骨骼和肌肉系统。参与者可在森林里,选择蚊子、蜻蜓、蛙和猫头鹰四种不同动物的观看视角。每一种动物视角都有其特点,如蛙的视角折射出黑白灰高级硬调,细部呈现出从紫罗兰色到水墨色的颜色渐变,所有轮廓都宛如铅笔线刻,自带高冷美感;蜻蜓复眼则折射出斑点重影,事物轮廓以简约的形状重合,聚散不一。在视觉、听觉、错觉的同时复合下,能感觉到动物飞翔时身体的振动,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过程,重新审视和思考现实世界。
  新媒体艺术家刘彧文创作了“Family Video”这件作品,其将手稿绘画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借助电子显示器显现。整个创作以作者自身家庭的迁徙经历为背景,展现了四川一个工业小镇从1969年三线建设入川,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其间的土地变化。参观者可根据自身所处地点,观看这片土地过去与现实的对比,提醒人们时间和岁月中的改变,展示人们城镇原本的历史面貌。虚拟现实装置艺术,以“互动”为存在,降低公众品赏的难度,改变观者的欣赏和体验时间,以多元、轻松、易感知的形态在公共场域中传播,正为公众所广为接受。   3 虚实间的存在性真实
  虚拟现实技术的英文为Virtual Reality,其中“Virtual”一词除计算机用语“虚拟的”释义外,还可译为“实质上的,实际上的”——几乎很接近描述的事物,以至于有细微的差异也不再重要。既有虚拟,又为实质,可以假乱真,在虚拟中复刻实景。
  其在展厅内所营造的短暂性空间体验,可溯源到佛教长久性石窟艺术。佛教利用石窟特殊的地形位置,具体泥塑的故事刻画以及信众的虔诚向善,營造出符合传教者和受教者接受心理的神秘空间,产生沐浴佛光的逼真感受。若置身其间,庞大庄重的佛像雕塑、色彩绚丽的佛经故事和长年不断的烛台香薰,视觉、嗅觉、听觉等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仿佛真的和佛祖有了虚拟和现实的连接桥梁。
  而现世的虚拟现实装置,在没有佛教信者坚定虔诚的信仰慰藉下,主要成为了创作思想直接陈设展示、交流互动的私人场域。一种依赖空间特性和科技手段进行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传统平面绘画相比,艺术品鉴者不再需要美术史、美学背景等宏观理解的框架,空间内无限放大的直觉、感观和感受成为深刻体悟的直接源头。
  以非裔女艺术家的虚拟现实装置“树”为例,观众能在互动体验中完整感悟到创作者的思想预期,而不再被束缚于专业品鉴的条例。进入装置前,观众会得到一个装有土和树种的小盒子。然后戴上头显等设备进入,观众随即将看到并感受种子如何萌芽,成长为雨林中一棵树的完整过程。其间,当树种破土而出时,迎面会吹来清风(模拟雨林中的空气);而当森林被砍伐时,观众能听到电锯的噪音,感受到火焰的炽热以及树木倒下的震动。摘下头显时,将看到自己刚刚栽下树种的位置,出现了一棵树的投影。之后观众还会获得另一棵可带回家的树种,小小的树种能随时提醒观众这个艺术体验。[5]
  此装置将平时忽视的大自然生长现象和人为破坏自然情形等展示出来,给个人心灵带来强大的摄动。树的成长过程,浓缩了时间;人的破坏行为,强化了个体的欲念——虽非自己所为,但感受依旧强烈。个体行为同自然、人类集体融合起来,关注并放大个体感受,揭示人对真实现状的诉求,叩问当下人存于现世对问题的反省和反思。其反应的真实性,正如虚拟现实本身一样,在虚中有实,以实辅虚,即自然与个体、永恒与刹那,都完全诠释于虚晃之间。
  4 结论
  以科技为传播手段的数字互动装置艺术,拓展了公共领域艺术材质使用的边界,在艺术的互动形式上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其虚实关系的转变,为观众理解公共场合装置艺术作品提供了更简单方便的可能性。同时,数字装置艺术包含科学和艺术两种不同学科知识,在其中间的临界点上,既有科学提供的养分,又有艺术细心的浇灌。而艺术所具有的启迪作用,正如美国学者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所言,可将描写城市混沌的话语经过诗意般净化成为教科书里的字字珠玑;而人类自私的、不肯与人分享的经验也能用“假设—解释”范式达到统一同化[6]。科学可在艺术的熏陶下,追求灵活多变的形式和反思当下的诉求。在电子信息化的大时代背景下,艺术跨学科的融合发展,必将成为一个更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万万.美术馆的历史[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6.
  [2]张燕翔.当代科技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王雷.科学和艺术:同源与互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4.
  [4]钱学敏.钱学森关于科学与艺术的新见地[J].民主与科学,1998,3(3):3-9.
  [5]圣丹斯2017:AR、震动套装、装置艺术让VR进入3.0时代[EB/OL][2017-01-21].http://www.sohu.com/a/124887834_505777
  [6]HUXLEY A. Literature and science[M]. New York: Harper
其他文献
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成为重要国策,新的发展途径怎么走?随着去年中国不断强化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支持力度,新能源汽车目前已经获得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度,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必将是一个十分值得期待而且充满魅力和变数的市场,同时作为全新领域,新能源汽车也面临大量需要探讨问题。  任勇(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传统情况下,电池是电池,对于新能源汽车,只有电池单体跟整车的对接还不够,必须要有一个
摘 要 提升中国设计类产品创新性与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创造力的培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学院从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优化课程体系、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途径,以项目实践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以跨界整合养成学生创造性方法,以智慧学习环境塑造学生创造性人格,使学生养成了创造性行为习惯。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造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动漫与艺术设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
济钢公司把培养造就高级技能人才纳入人才战略规划。一是实行校企合作管理,按专业需求新编“济钢班”,实施技能人才“订单”培养。二是全面推行师徒培养机制,通过师傅以老带新、言传身教,帮助新员工迅速融入公司、提高实际操作能务。三是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形式,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四是结合新建项目,通过外籍专家讲授及技术工人演练等,提高生产工人技能操作水平。五是选派技术骨干到先进国家和同类企业进修、考察学习。六是加
得益于欧元走低、油价下跌以及劳工改革等因素推动,欧洲南部车市进一步回升,菲亚特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等汽车公司都已经或将在该地区扩大产能。  为了降低失业率(其中超过四成是年轻人),意大利于近期更新了劳动法,允许企业与工人签订更灵活的合约。此外,油价下跌、欧元贬值等因素对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CA)的增长也有促进作用。  FCA生产Jeep Renegade和菲亚特500X的意大利梅尔菲(Mel
注意事项  1 银行汇款  户名:上海《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杂志社  账号:1001234609014418345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南京东路第一支行  2 邮局汇款  收款单位:上海《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杂志社  收款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2000号上海科技馆2号楼  邮政编码:200127  3 支付宝汇款:15000677288ns@sina.com  4 填写完毕后,请将征订回
摘 要 职教师资班学生是中职教师的储备军,建立良好的专业认同感是职教师资班学生乐学好教的基础,同时也是直接影响其学习质量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构建包含专业行为、专业情感、专业适切、职业意愿、专业认知五个维度的职教师资班学生专业认同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全国518名职教师资班本硕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兴趣普遍较低,部分学生从事中职教师工作意愿低。培养层
近年国内科技馆的建设热潮迭起,前往科技馆参观的人数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诸多问题引起了相关领域的关注。比如观众在场馆中做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是否发生了有意义的学习,存在哪些阻碍学习发生的现实因素,如何充分释放博物馆的教育潜能等。《解读科学中心与博物馆中的互动:走向社会文化视角》一书为我们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答案。该书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有关博物馆互动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为理解博物馆学习提供
编者按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明确指出“要继续完善长三角地区合作协调机制,加强专题合作,拓展合作内容,加强区域规划衔接和前瞻性研究,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可见,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确立的重大发展战略,上海要发挥好世界级城市群核心
摘 要 对博物馆观众的参观行为进行观察是了解观众行为特点和展览是否具有吸引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博物馆进行展览评估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上海自然博物馆“灭绝:并非世界末日?”展览中的200位观众,以非干预式观察法记录观众的参观行为,并辅以访谈的方式来了解观众的实际学习效果。研究发现,互动型展品和大型标本对观众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展品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展品的位置陈列会影
新一代奥迪Q7采用了奥迪最新的外观设计理念,使得新车看起来很有力量感。新Q7配备了三排座,其中第三排座椅可以进行电动折叠。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5050×1970×1740(mm),轴距达到2990mm。  新一代奥迪Q7的前后悬架由现款车型的前后双叉臂结构变为前后五连杆结构。配备了自适应悬架系统,可根据车辆行驶状态的不同调整车身高度。  Q7e-tron3.0 TDI 搭载由3.0TDI柴油机和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