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优质红米冬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aoyonghe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桃源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近年来,富硒优质红米冬粘生产发展迅速,栽培模式有一季中稻、双季晚稻2种。介绍了富硒优质红米冬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适时播种、适时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实现桃源县域富硒优质红米冬粘产量的增长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水稻;红米冬粘;优质;富硒;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4-0024-02
  湖南省政府2006年12月启动全民补硒工作项目不久,桃源县于2007年初就制定并下发了《关于促进富硒农业发展意见》。由于桃源县是全国硒资源大县,便提出了开发富硒特色产业、打造中国富硒农产品基地县的发展目标。硒是对抗多种疾病的万能剂,它对人类健康的巨大作用是其他物质无法替代的。为此,硒被科学家誉为“生命的神奇元素”“一个主宰生命的微量元素”。富硒优质红米冬粘贵在含硒,大米的硒含量适度提高后,其可溶性糖分、多种人体必需的磷、钾、钙、镁、铁等矿物质元素和多种维生素都相应提高,是天然的“黄金搭档”,而且风味浓、口感好,既符合食品营养的平衡,也符合人体健康的要求[1]。
  红米冬粘属籼型常规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5 d。该品种株型较矮,株高98.5 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片挺直,分蘖强,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落色好,产量高,米质优,口感佳,很适合人们的口味。2013年桃源县引种在青林、深水港、浯溪河等乡镇列入增硒降镉科研课题试种成功。主要优势:一是产量高(6 750~7 500 kg/hm2)。20世纪70年代红米冬粘产量只有3 750~4 500 kg/hm2;二是米质优、口感佳、米价高,适合消费者食用;三是抗性好;四是可年年留作种用,只需提纯复壮,精心穗选,不需每年购买种子,节约成本;五是既可作双季晚稻种植,也可作中稻区一季中稻栽培。
  为夺取富硒优质红米冬粘高产丰收,现将桃源县富硒优质红米冬粘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种子处理
  大田用种量育苗移栽为30 kg/hm2、直播为45 kg/hm2,提倡软盘抛秧育苗。浸种前抢晴天将种子翻晒1~2 d,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提高种子发芽势。浸种时首先每5 kg水用强氯精1包,浸种10~12 h,再用清水洗净,然后实行三起三落破胸吐芽(稻种白天浸、晚上捞出,连续3 d)[2]。
  2 适时播种
  根据一季中稻、双季晚稻2种栽培模式,确定播种期,一季中稻或直播中稻最佳播期为5月15—20日;连作撒播油菜田应在4月20日以前播种,双季晚稻6月18—22日播种,秧田播量225~270 kg/hm2,要求备足晚稻秧田,秧田施足人畜肥,精心做好苗床,坚持“四个一”(即一斤种子、一包多效唑、一两清水、堆放一小时)多效唑拌种稀播育壮秧。秧龄严格控制在25~30 d之间。
  3 适时移栽
  一季中稻6月15—20日移栽,撒播油菜田4月20日直播或5月15日前后移栽,双季晚稻7月18—22日前移栽,密度以20 cm×23~27 cm为宜,插足基本苗,每蔸3~4粒谷(不含分蘖苗)[3]。
  4 田间管理
  4.1 合理施肥
  按常规搞好大田平整,大田施氨基酸有机肥或袁氏复合肥375 kg/hm2(含直播当天的375 kg/hm2),深施基肥。移栽后4~6 d,施尿素112.5 kg/hm2、氨基酸有机肥或袁氏复合肥225 kg/hm2。
  直播大田要想做到匀播,必须用食用谷22.5~30.0 kg/hm2炒熟或者煮熟再与种子拌均后播种,播种后一定要压谷,前期防鼠、雀害,后期防倒伏。播种2~3 d后喷施除草剂,秧苗2.0~2.5叶时,再用直播净或稗草一次净除草1次。大田晒板1 d,复浅水撒施尿素37.5~45.0 kg/hm2,待稻苗4.5~5.5叶时,用尿素112.5 kg/hm2、氨基酸有机肥或袁氏复合肥225 kg/hm2;圆脚晒田后视情况巧施壮苞肥[4]。
  4.2 水分管理
  前期浅水促分蘖,圆脚期切实抓好晒田防倒伏,抽穗扬花期保持足够水分,乳熟期保持干干湿湿。
  4.3 科学施好硒锶叶面肥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施用或喷施特别研制的专利技术产品——硒锶叶面肥,将无机硒元素成功导入水稻植物体内,通过水稻自身的生命运动转化为有机营养硒,富集到大米中,使大米中硒含量适度增加,达到国家颁发的富硒食品标准,而又不超过食品限量标准的纯天然的农产品。
  施用时期:破口期(即蛇肚皮、田中见穗时)和乳熟期(灌浆初期低头散籽时)。
  施用剂量:硒锶叶面肥用量。一是生产硒含量0.2 mg/kg达标的大米,用量60包/hm2(40 g/包)。在抽穗始期—乳熟期一次施用。即每背包式喷雾器每次用硒锶叶面肥30包/hm2,喷450 kg/hm2硒肥水;二是生产硒含量0.5 mg/kg以上的高硒大米,用量90包/hm2,破口期每桶喷水加2包,喷30桶/hm2。乳熟期每喷桶水加1包,喷30桶/hm2。喷时最好选择无风阴天,应在晴天10:00前或在16:00后进行。
  使用方法:将硒锶叶面肥用水溶化,加足量的水,加有机硅喷雾助剂,充分搅拌均匀后用喷雾器喷洒在水稻叶片和籽实上。
  5 病虫害防治
  重点抓好稻卷叶螟,二、三代稻化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的防治。总的原则:防治卷叶螟,前期不见虫卷叶,后期不见打白旗。防治二、三代稻化螟,前期不见虫钻心,后期不见枯心团。防治稻飞虱,前期不见稻穿眼,后期不见禾死秆。防治纹枯病,前期不见灯火巴,后期不见禾变色;防治稻瘟病,前期不见苗、叶稻瘟,后期不见穗稻瘟;防治白叶枯病,前期不见叶枯边,后期不见枯白叶,同时要注意防治稻曲病。严格把握防治适期、择优选用农药,及时防治。
  卷叶螟幼虫2~3龄期,二、三代稻化螟分蘖盛期喷施拿的全、金鸡甲维盐,稻飞虱喷施水稻专用虱灵,三病防治应以强氯精消毒为主。喷施乙蒜素或160万U农用链霉素或井冈霉素加乙蒜素、食盐少许有效防治穗茎稻瘟和稻曲病。
  6 参考文献
  [1] 袁隆平.实施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的建议[J].杂交水稻,2007,22(4):1.
  [2] 胥瑞,陈正平,罗纹,等.花溪红米发展思路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2017(1):63-64.
  [3] 唐莉越,李前琦,向花香,等.红米稻柳红占211在广西山区三江县种植表现与高产栽培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4(3):168-170.
  [4] 郭庆明.优质有色富硒红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2017(7):5.
其他文献
<正>泰国PTT全球化学公司(PTTGC)于2018年8月8日宣布,它已签署购买协议,收购Siam三井PTA公司74%股权,Siam三井PTA公司是一家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商,并持有泰国PET树脂公司7
摘要 2016—2017年度,江苏省种子管理站针对近年来新审定的17个小麦新品种进行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华麦6号产量最高,其他依次为宁麦23、苏麦8号、宁麦22等。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展示;2016—2017年;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 S512.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033-03  为了便于各级农业部门、种子企业和推广单位对小麦新品种进行
中共湖南省委和全省各级党组织把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当作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取得明显的成效:一是解放思想,深化认识,营造了一个党外干部实职安排的良好环境;二是拓展思路,选贤育
摘要水稻绿色增产栽培模式攻关是指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模式,并应用到水稻生产中。南阳市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试验探索,总结了水稻绿色增产栽培模式的关键技术,以期为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技术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绿色增产技术模式;保障措施;成效;河南南阳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5-0052-02  南阳市地处南北两大
摘要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晋北高寒地区丰富的玉米花粉资源,本文阐述了玉米花粉的营养成分及作用,着重介绍了玉米花粉的采集、干燥处理、贮存方法,分析了玉米花粉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議。  关键词 玉米花粉;开发利用;建议;晋北高寒区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1-0050
摘要 华盛3号为陕西华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6年以华香A为母本、华恢3号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籼型高产优质杂交水稻,2012年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陕审稻2012001。华盛3号为迟熟、高产、抗病品种,适宜在陕南海拔650 m以下丘陵和平川稻区种植。本文主要介绍了华盛3号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在汉中稻区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育秧、择时寄插、整地施肥、抢时插秧、合理
摘要 为筛选适合全膜双垄沟侧播的玉米品种,特进行5个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甘鑫217和科利24 2个玉米品种产量较高,分别达6 071.97、5 734.85 kg/hm2,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全膜双垄沟侧播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7-5739(2019)24-0029-02
本文分析了宁远县轮作模式的有利条件,总结了2017年宁远县烟稻轮作技术的示范推广情况。示范推广实践表明,烟稻轮作技术绿色高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好,在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