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据媒体报道,常州市朝阳中学校长殷涛拒绝为成绩优异的女儿小升初择“名校”,而是让女儿进入了自己所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了大多数的朝阳中学,这也让他承受了来自身边人的不少压力,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在作秀。最近,殷涛的一篇文章《校长的孩子都去择校了,谁会相信我的教育理想》又让他成为“网红”,殷涛的做法获得了常州市教育局局长的力挺、点赞。当前,在不少地方“领导子女到省城、校长子女出县城”,人人都想方设法送子女到所谓名校的大背景下,常州市这位校长的做法就显得格外“醒目”,甚至其本人都成了“网红”。按理说,校长子女在其所在学校上学,这根本就不算什么新闻。这件事可以说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能观察到什么,又能解读出什么?
理想很丰满,让女儿上自己任职的普通中学,作为校长的殷涛,或许心里并不纠结。看得见的成功之路,通往成功的确定性确实要高一些。只要作为家长的殷涛,没有强制女儿服从自己的决定,我们就应该为他点赞、加油。
理想很崇高,但试验或者实验都有风险。不仅过程中充满了艰难曲折,而且结果还不一定成功。但所有的理想都一样,不愿意“牺牲”自己,也就没有人愿意跟着“牺牲”,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也就很小。
推动教育改革,实践中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除了物质基础条件的保障之外,最根本的就在于需要将“教育家办学”落到实处,因为教育家是先行者、发动者、领导者。在某种程度上说,教育家的成长路径、质量,决定了未来国家教育质量的走向。教育家和教书匠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教育理想。教书匠把从事教育工作当作谋生手段,多盯着脚下;而教育家,仰望星空,有其教育理想,并把自己的教育理想当作事业和人生的追求,可以不计名利、不问报酬。
但现实很骨感,女儿上父亲任校长的学校,都需要教育局专门发文进行解释,都能够成为“网红”,可见我国当前践行教育理想的难度和阻力有多大,可见真正迈出改变的脚步有多难。教育局局长的力挺、点赞是及时的。相比于教育局局长“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解释,笔者更相信“教育行政部门的简政放权让义务教育学校焕发出了内生动力”的说法。如果没有宽松的外部环境,有理想、有追求、敢创新的校长,又怎能把学校当成教育理想的乐土来努力耕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殷涛校长的做法是值得肯定也是值得赞扬的,很多家长说,“我们本來要择校的,知道你女儿在,我们就不走了”,更多家长说,“有你在,我们就来了”,网友也评论,“校长把自己的女儿放在了‘家门口的学校’,我又相信‘优质均衡’了。”可见,真正的改变并没有那么难,难的是有影响力的人带头放弃既得利益,难的是教育理想能够得到彰显和传播。令人欣喜的是,自从殷涛担任校长之后,学校创新动作不少。无论试验结果最后如何,我们都为殷涛校长加油。
“教育家办学”目前对我们来说还太奢侈。没有真正有教育理想的改革者,没有对他们践行教育理想的呵护,怎么可能成长出真正的教育家呢?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我们不能求其一朝改变;但对教育局来说,仅仅对殷涛校长拿自己女儿做“试验”力挺、点赞,还是很不够的。殷涛校长有个愿望:“会有更多的父母带着孩子来这里散步,指着校门对孩子说:孩子,这就是将来你要上学的地方。”我们也有个愿望,愿每一个校长、每一个老师,都如殷涛一样有教育理想并去践行,愿择校现象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尽快消失。
理想很丰满,让女儿上自己任职的普通中学,作为校长的殷涛,或许心里并不纠结。看得见的成功之路,通往成功的确定性确实要高一些。只要作为家长的殷涛,没有强制女儿服从自己的决定,我们就应该为他点赞、加油。
理想很崇高,但试验或者实验都有风险。不仅过程中充满了艰难曲折,而且结果还不一定成功。但所有的理想都一样,不愿意“牺牲”自己,也就没有人愿意跟着“牺牲”,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也就很小。
推动教育改革,实践中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除了物质基础条件的保障之外,最根本的就在于需要将“教育家办学”落到实处,因为教育家是先行者、发动者、领导者。在某种程度上说,教育家的成长路径、质量,决定了未来国家教育质量的走向。教育家和教书匠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教育理想。教书匠把从事教育工作当作谋生手段,多盯着脚下;而教育家,仰望星空,有其教育理想,并把自己的教育理想当作事业和人生的追求,可以不计名利、不问报酬。
但现实很骨感,女儿上父亲任校长的学校,都需要教育局专门发文进行解释,都能够成为“网红”,可见我国当前践行教育理想的难度和阻力有多大,可见真正迈出改变的脚步有多难。教育局局长的力挺、点赞是及时的。相比于教育局局长“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解释,笔者更相信“教育行政部门的简政放权让义务教育学校焕发出了内生动力”的说法。如果没有宽松的外部环境,有理想、有追求、敢创新的校长,又怎能把学校当成教育理想的乐土来努力耕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殷涛校长的做法是值得肯定也是值得赞扬的,很多家长说,“我们本來要择校的,知道你女儿在,我们就不走了”,更多家长说,“有你在,我们就来了”,网友也评论,“校长把自己的女儿放在了‘家门口的学校’,我又相信‘优质均衡’了。”可见,真正的改变并没有那么难,难的是有影响力的人带头放弃既得利益,难的是教育理想能够得到彰显和传播。令人欣喜的是,自从殷涛担任校长之后,学校创新动作不少。无论试验结果最后如何,我们都为殷涛校长加油。
“教育家办学”目前对我们来说还太奢侈。没有真正有教育理想的改革者,没有对他们践行教育理想的呵护,怎么可能成长出真正的教育家呢?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我们不能求其一朝改变;但对教育局来说,仅仅对殷涛校长拿自己女儿做“试验”力挺、点赞,还是很不够的。殷涛校长有个愿望:“会有更多的父母带着孩子来这里散步,指着校门对孩子说:孩子,这就是将来你要上学的地方。”我们也有个愿望,愿每一个校长、每一个老师,都如殷涛一样有教育理想并去践行,愿择校现象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尽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