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工作中,其中的内部控制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不少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财产的安全和健全发挥了保障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内部控制系统还不够健全。因此,本文就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探索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为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障自身相关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单位的经营管理策略能够得以执行,并见实效。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事业单位也对内部控制工作加以重视和关注,可以说内部控制不力的事业单位往往会导致自身面临一个较大的经营管理风险,甚至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运转效率。综上所述,本文就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进行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不科学
我国事业单位在推行内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不够,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当前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单位自身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对于进行内部控制的动力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内部控制给事业单位所带来的利益是间接性的,甚至一些单位认为进行内部控制对于自身发展没有发挥明显作用。这些都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不科学,甚至十分薄弱。比如一些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设置十分不科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再比如一些事业单位还没有对自身进行内部审计,单位内部没有审计部门对相关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导致单位内部相关工作呈现杂乱现象。
(二)缺少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一般而言,在实施内部控制活动中,风险评估是其中的基础,在内部控制活动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事业单位有效进行风险防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仍然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还没有建立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甚至很少有单位设置有风险评估部门。比如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没有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风险评估,而当发生了财务风险以后,由于单位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做出反应,即便采取措施进行事后控制,这不仅增大了单位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难度,而且还很有可能给单位已经带去了严重的财务损失,进而影响到事业单位运营管理效率。
(三)控制活动的设计不够合理
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控制活动的设计不够合理,具体表现在单位的控制活动存在不相容职务分离问题就是较为常见的问题。
(四)对于职工素质工程不够重视
当前,事业单位在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方面还不够重视,一些单位没有采取有效的办法强化对职工素质提升,即使一些单位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也是零散、短暂的,而没有形成一个长效化的职工素质工程机制,这就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的职工的综合素养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这给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也是十分不利的。
二、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健全优化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
在内部控制中,内部环境应该属于内部控制因素的先决条件,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战略发展、社会责任、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等。从这些组成部分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和事业单位运营和管理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因此,事业单位要健全内部控制措施,首要条件就是健全优化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
对于健全优化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方面,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事业单位可以制定优化内部控制的工作细则,并且落实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督导监督工作细则的落实,并且积极在单位内部推行董事会体制和法人管理体制,对相关规章制度加以及时地建立和完善,做到奖惩分明,倘若单位中有员工存在工作违规或者错误,对其进行相应惩罚,有员工工作效率明显并且为单位带来利益,则给予相应的奖励。二是完善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事业单位在完善自身组织结构之前,应该对组织结构进行一个全面、科学地评价和衡量,倘若组织结构存在缺陷,并且已经影响到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就应该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处理。在优化和升级组织结构,应该注意秉承“少层级、高效能”的原则,也就是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内部相关部门和机构,尽量做到减少管理层级,避免管理机构复杂现象,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提高经营管理质量和效率。三是事业单位可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也就是说可以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落实专人负责对单位的审计工作,确保对单位中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公正、客观地监督。事业单位应该注意的是定期对审计部门和相关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并且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以防止其他相关部门对审计部门存在干扰的现象,进而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二)建立高效的内部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部分,对于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看到,事业单位进行经营管理中,难免会遭受各个方面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即遭受风险。为了有效避免风险,事业单位就应该积极地开展风险评估,要形成一个对风险长效防治机制,事业单位需要建立高效的内部风险评估体系,全面、充分地识别单位自身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而提升单位的经营管理效率。
从总体上来看,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内部风险主要有管理因素风险、人力资源风险、财务风险、自主创新风险以及安全环保风险等,而外部风险则主要有社会经济风险、政治法律风险、技术变革风险等等。事业单位不管是对内部风险还是外部风险的评估,建议建立或者设置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并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单位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类别进行识别,并且就风险对于单位自身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做出科学地判定,比如可以采用VAR模型,同时根据分析对相关风险做出科学的评估。 (三)完善内部控制活动
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活动,就是要求事业单位要根据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结果,积极采取相关的控制措施,确保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进而使得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促进单位更好地发展。另外,控制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事业单位的职工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工作指南,杜绝一些不利事件的发生和出现,甚至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对相关存在的问题进行事前识别。由此可见,加强完善内部控制活动是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的重要手段。
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这些控制活动可以帮助事业單位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相关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比如单位中一个领导担任了几个职务,这就很容易导致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因此,为了有效避免这一问题,事业单位应该分派不同人员分管不同业务。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强化对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确保最大限度地保证事业单位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得以顺利有效进行,促进事业单位发展更好。
(四)提升单位职工的素质
对于任何一个事业单位,倘若单位中的职工的综合素养和相关业务水平较低,这毋庸置疑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甚至可以说着导致事业单位难以实现自身的长远战略规划。因此,要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还应该注意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单位职工的综合素质综合素养和业务素质。
具体来说,提升单位职工的综合素养和业务素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事业单位可以在单位内部大力实施人力资源策略,比如可以注重人才引进、加快激励机制建设和完善等方面,选拔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员工,并且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调整单位自身的人力资源配置,并且有效释放单位自身的人力资源能量,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积极发扬单位文化,也就是说在单位内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单位职工打造成为一个学习型团队,让职工充分地了解单位文化,并且能够主动融入这个文化氛围之中,让职工在学习中得以不断发展和成长,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和单位文化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促进单位更好地进行内部控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所存在的内部控制环境不科学、缺少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的设计不合理以及单位职工素质工程不够重视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建议事业单位从健全优化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高效的内部风险评估体系、完善内部控制活动、提升单位职工的素质这四个方面强化单位内部控制措施的健全,相信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定能见实效,提高单位管理效率,确保单位得以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德详.完善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7(1):24- 26.
[2]彭玉龙.关于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时代金融(下旬),2017(8):188-190.
[3]姚小菊.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J].经济视野,2017( 11):76.
[4]李锦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研究,2012,(8).
作者简介:
刘娟,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障自身相关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单位的经营管理策略能够得以执行,并见实效。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事业单位也对内部控制工作加以重视和关注,可以说内部控制不力的事业单位往往会导致自身面临一个较大的经营管理风险,甚至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运转效率。综上所述,本文就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进行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不科学
我国事业单位在推行内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不够,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当前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单位自身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对于进行内部控制的动力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内部控制给事业单位所带来的利益是间接性的,甚至一些单位认为进行内部控制对于自身发展没有发挥明显作用。这些都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不科学,甚至十分薄弱。比如一些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设置十分不科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再比如一些事业单位还没有对自身进行内部审计,单位内部没有审计部门对相关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导致单位内部相关工作呈现杂乱现象。
(二)缺少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一般而言,在实施内部控制活动中,风险评估是其中的基础,在内部控制活动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事业单位有效进行风险防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仍然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还没有建立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甚至很少有单位设置有风险评估部门。比如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没有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风险评估,而当发生了财务风险以后,由于单位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做出反应,即便采取措施进行事后控制,这不仅增大了单位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难度,而且还很有可能给单位已经带去了严重的财务损失,进而影响到事业单位运营管理效率。
(三)控制活动的设计不够合理
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控制活动的设计不够合理,具体表现在单位的控制活动存在不相容职务分离问题就是较为常见的问题。
(四)对于职工素质工程不够重视
当前,事业单位在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方面还不够重视,一些单位没有采取有效的办法强化对职工素质提升,即使一些单位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也是零散、短暂的,而没有形成一个长效化的职工素质工程机制,这就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的职工的综合素养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这给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也是十分不利的。
二、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健全优化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
在内部控制中,内部环境应该属于内部控制因素的先决条件,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战略发展、社会责任、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等。从这些组成部分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和事业单位运营和管理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因此,事业单位要健全内部控制措施,首要条件就是健全优化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
对于健全优化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方面,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事业单位可以制定优化内部控制的工作细则,并且落实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督导监督工作细则的落实,并且积极在单位内部推行董事会体制和法人管理体制,对相关规章制度加以及时地建立和完善,做到奖惩分明,倘若单位中有员工存在工作违规或者错误,对其进行相应惩罚,有员工工作效率明显并且为单位带来利益,则给予相应的奖励。二是完善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事业单位在完善自身组织结构之前,应该对组织结构进行一个全面、科学地评价和衡量,倘若组织结构存在缺陷,并且已经影响到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就应该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处理。在优化和升级组织结构,应该注意秉承“少层级、高效能”的原则,也就是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内部相关部门和机构,尽量做到减少管理层级,避免管理机构复杂现象,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提高经营管理质量和效率。三是事业单位可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也就是说可以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落实专人负责对单位的审计工作,确保对单位中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公正、客观地监督。事业单位应该注意的是定期对审计部门和相关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并且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以防止其他相关部门对审计部门存在干扰的现象,进而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二)建立高效的内部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部分,对于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看到,事业单位进行经营管理中,难免会遭受各个方面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即遭受风险。为了有效避免风险,事业单位就应该积极地开展风险评估,要形成一个对风险长效防治机制,事业单位需要建立高效的内部风险评估体系,全面、充分地识别单位自身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而提升单位的经营管理效率。
从总体上来看,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内部风险主要有管理因素风险、人力资源风险、财务风险、自主创新风险以及安全环保风险等,而外部风险则主要有社会经济风险、政治法律风险、技术变革风险等等。事业单位不管是对内部风险还是外部风险的评估,建议建立或者设置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并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单位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类别进行识别,并且就风险对于单位自身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做出科学地判定,比如可以采用VAR模型,同时根据分析对相关风险做出科学的评估。 (三)完善内部控制活动
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活动,就是要求事业单位要根据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结果,积极采取相关的控制措施,确保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进而使得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促进单位更好地发展。另外,控制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事业单位的职工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工作指南,杜绝一些不利事件的发生和出现,甚至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对相关存在的问题进行事前识别。由此可见,加强完善内部控制活动是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的重要手段。
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这些控制活动可以帮助事业單位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相关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比如单位中一个领导担任了几个职务,这就很容易导致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因此,为了有效避免这一问题,事业单位应该分派不同人员分管不同业务。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强化对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确保最大限度地保证事业单位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得以顺利有效进行,促进事业单位发展更好。
(四)提升单位职工的素质
对于任何一个事业单位,倘若单位中的职工的综合素养和相关业务水平较低,这毋庸置疑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甚至可以说着导致事业单位难以实现自身的长远战略规划。因此,要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还应该注意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单位职工的综合素质综合素养和业务素质。
具体来说,提升单位职工的综合素养和业务素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事业单位可以在单位内部大力实施人力资源策略,比如可以注重人才引进、加快激励机制建设和完善等方面,选拔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员工,并且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调整单位自身的人力资源配置,并且有效释放单位自身的人力资源能量,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积极发扬单位文化,也就是说在单位内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单位职工打造成为一个学习型团队,让职工充分地了解单位文化,并且能够主动融入这个文化氛围之中,让职工在学习中得以不断发展和成长,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和单位文化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促进单位更好地进行内部控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所存在的内部控制环境不科学、缺少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的设计不合理以及单位职工素质工程不够重视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建议事业单位从健全优化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高效的内部风险评估体系、完善内部控制活动、提升单位职工的素质这四个方面强化单位内部控制措施的健全,相信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定能见实效,提高单位管理效率,确保单位得以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德详.完善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7(1):24- 26.
[2]彭玉龙.关于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时代金融(下旬),2017(8):188-190.
[3]姚小菊.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J].经济视野,2017( 11):76.
[4]李锦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研究,2012,(8).
作者简介:
刘娟,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