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学生对作文心存畏惧,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也不知怎么写。对此,教师在习作指导时,要想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习作”,就是学习写作,与原来的“作文”相比,不仅是一种提法上的改变,更是一种理念上的改变。“作文” 强调的是“会”写。而“习作”强调的则是“学”写。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习作教学应从这几个方面做起。
一、写作素材的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理念告诉我们,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因此我们要创设生活化的作文环境,把学生带进大自然,让学生亲近花鸟虫鱼,让自然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引导学生放眼社会,走向生活,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从生活中汲取原始素材,并学会鉴别、评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放飞灵感,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要让学生多读课外书,把时事引入课堂。要引导学生多阅读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让学生多了解社会,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所积累的材料,要引导学生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势,深入思考,善于发掘,对事物和现象形成自己的认识。
从学生开始接触习作起,我就要求学生开始记日记,把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把课文中的美词佳句写下来;四年级时,要求学生摘录,遇到名言、警句就摘下来,归类积累词语、诗句、格言警句。五年级时要求学生阅读时写一些读书笔记、读后感。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会分析,积累习作素材。
二、引导学生迁移运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不是最终的目的,阅读积累的重要目的是迁移运用。让积累的素材,成为自己习作的源泉。
模仿是人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重要方法。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在习作教学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模仿,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年级书上的习作范文,就是让学生借鉴的。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学生必须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习作具有自己的风格,而不是生搬硬套。小学语文(国标版)第九册的练习中还安排了模仿创作《风儿在哪里》。
提供丰富的词汇,让学生掌握规范的书面语言。小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很少,在每次作文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词汇,那么,学生就不会遇到有所感而无言的情况了。
三、教师下水,取得指导习作的主动权
叶圣陶说过:“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下水”,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原因就是教师不会写作文。教师“下水”,可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取得指导学生习作的主动权,从而能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同时,教师的“下水文”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习作的范例。
四、乐于动手,勤于习作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创作的兴趣。而展示才华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在平时作文中,如有佳作,教师可以挑选出来,或在班级展示,或向杂志社、报社推荐,学生因而产生成功感,自信心,争取继续写出佳作;而其他学生因受到感染也会积极主动地练笔。这样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形成乐于动手,勤于习作的氛围。
小学语文第八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要求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长期坚持写日记,有助于养成乐于动手写作的习惯。另外,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写读书笔记也是一种练习习作的方法。
五、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明确地提出了要学会修改习作的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自能”的新的学习要求。
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 “写”,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增强写作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修改、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文章不厌百回改”。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改意识,通过扎实训练,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自改的方法。在学生自改作文这一环节,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赏识鼓励。给孩子提供一面展示墙,让大多数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佳句、佳段、整篇作品,或者把原稿和修改稿一起展示,让学生享受到作文进步的乐趣,从而萌发想改的需要,真正乐改、想改、能改,形成与发展自改能力。
六、激发学生评价习作的欲望
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有意识、有自觉性、独立性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社会经历及个性特征、知识水平。在作文讲评课上,宣读学生写的作文时,要引导他们聆听,要求他们说出那些作文的优点或不足,启发学生评价。教师要适时地表扬、鼓励。随后,教师再宣读作文评语,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评价与教师的评价有相似时,他们评作的兴趣就更浓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每篇文章的闪光点与所存在的毛病就容易被他们发现。通过师生同评这一环节,学生可以找到习作的纰漏,从而开动脑筋,认真修改,写好自己的作文。
我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爱上习作,提高习作能力。
“习作”,就是学习写作,与原来的“作文”相比,不仅是一种提法上的改变,更是一种理念上的改变。“作文” 强调的是“会”写。而“习作”强调的则是“学”写。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习作教学应从这几个方面做起。
一、写作素材的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理念告诉我们,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因此我们要创设生活化的作文环境,把学生带进大自然,让学生亲近花鸟虫鱼,让自然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引导学生放眼社会,走向生活,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从生活中汲取原始素材,并学会鉴别、评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放飞灵感,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要让学生多读课外书,把时事引入课堂。要引导学生多阅读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让学生多了解社会,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所积累的材料,要引导学生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势,深入思考,善于发掘,对事物和现象形成自己的认识。
从学生开始接触习作起,我就要求学生开始记日记,把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把课文中的美词佳句写下来;四年级时,要求学生摘录,遇到名言、警句就摘下来,归类积累词语、诗句、格言警句。五年级时要求学生阅读时写一些读书笔记、读后感。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会分析,积累习作素材。
二、引导学生迁移运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不是最终的目的,阅读积累的重要目的是迁移运用。让积累的素材,成为自己习作的源泉。
模仿是人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重要方法。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在习作教学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模仿,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年级书上的习作范文,就是让学生借鉴的。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学生必须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习作具有自己的风格,而不是生搬硬套。小学语文(国标版)第九册的练习中还安排了模仿创作《风儿在哪里》。
提供丰富的词汇,让学生掌握规范的书面语言。小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很少,在每次作文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词汇,那么,学生就不会遇到有所感而无言的情况了。
三、教师下水,取得指导习作的主动权
叶圣陶说过:“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下水”,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原因就是教师不会写作文。教师“下水”,可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取得指导学生习作的主动权,从而能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同时,教师的“下水文”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习作的范例。
四、乐于动手,勤于习作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创作的兴趣。而展示才华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在平时作文中,如有佳作,教师可以挑选出来,或在班级展示,或向杂志社、报社推荐,学生因而产生成功感,自信心,争取继续写出佳作;而其他学生因受到感染也会积极主动地练笔。这样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形成乐于动手,勤于习作的氛围。
小学语文第八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要求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长期坚持写日记,有助于养成乐于动手写作的习惯。另外,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写读书笔记也是一种练习习作的方法。
五、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明确地提出了要学会修改习作的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自能”的新的学习要求。
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 “写”,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增强写作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修改、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文章不厌百回改”。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改意识,通过扎实训练,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自改的方法。在学生自改作文这一环节,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赏识鼓励。给孩子提供一面展示墙,让大多数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佳句、佳段、整篇作品,或者把原稿和修改稿一起展示,让学生享受到作文进步的乐趣,从而萌发想改的需要,真正乐改、想改、能改,形成与发展自改能力。
六、激发学生评价习作的欲望
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有意识、有自觉性、独立性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社会经历及个性特征、知识水平。在作文讲评课上,宣读学生写的作文时,要引导他们聆听,要求他们说出那些作文的优点或不足,启发学生评价。教师要适时地表扬、鼓励。随后,教师再宣读作文评语,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评价与教师的评价有相似时,他们评作的兴趣就更浓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每篇文章的闪光点与所存在的毛病就容易被他们发现。通过师生同评这一环节,学生可以找到习作的纰漏,从而开动脑筋,认真修改,写好自己的作文。
我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爱上习作,提高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