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力資源即劳动力有几个特点,即长期性、可发展性、专有性与创造性。我们国家的高层次人才的不够数量与分布的不均匀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基本上都会交给研究型大学来处理,着力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构建三方积极参与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运行体制,丰富研究生培养形式、深化研究生招生体制改革。
[关键词]人力资源;研究型人才;研究型大学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357-01
前言:我们国家想要发展,在发展劳动力这方面必须得做强,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的。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成小康社会,要追赶上欧美强国,就必须而且非常坚硬的发展劳动力的资源。这一历史使命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力军,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应重新规划人才培养体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人力资源的内涵
所谓人力资源,是有人,是劳动力,与我们所说的物质资源完全不同。也就是说,这个是作用在劳动力上的,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通过各种的输入形成劳动者所特有的知识、技术等。就是表现在劳动力的本身上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源。它可以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培训得到,具有长期性、专有性、可发展性与创造性等特点。如果将劳动者的数量定义为社会中从事各种有用工作的人数及百分比,将劳动者的质量定义为劳动者的能力层次、技术熟练程度的话,可以认为,人力资源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劳动者质量与数量在不同层次人才需要上的和谐完美的结合。
二、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
1、我们国家的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是具有某一项技能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在1978年以来,我们国家实行了很多的政策,我们国家的人才才慢慢多了起来。
2、我们国家在不断的调整它的组成部分,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不平均这种状态一直存在。劳动力的结构情况即其组成部分是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因素。劳动力的资源也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劳动力中的学历分布,都是干什么工作的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 促进了人才资源结构的优化。 高素质人才的比重逐年增加,1982年我国每10万人中有大专以上文凭的615人,2000年达到3611人,增长了近5倍。人才的流动性不断增加,由于放活了管理,放宽了限制,人才在各行业各地区间频繁流动,呈现出勃勃生机。同时,我国人才资源在结构方面还很不均衡。各行业间人才资源分布差距是相当大的。由此可见,与国家创新水平密切联系的研究型人才总量的不足与结构、分布上的不均衡是制约我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主要瓶颈。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促进研究型人才数量的增加与均衡发展,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大力研究的课题。
三、完善制度支持,加快培养研究型高层次人才
战。一方面因这个问题自然就落到大学的肩上了,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研究型的大学而言,更是一个机遇,也是可以培养很多有学问的人才,具有很高层次的人才的培养需要很多因素共同作用在一起,比如需要好的环境,需要很长的周期。从使命与定位来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中,培养创新人才是各类型大学共同的任务,培养研究型高层次人才即创新人才中拔尖的群体、 学术领导人才理应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从规模来看,研究型大学有很多优势,研究型大学有高水平学科群,汇集了优质的师资和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等资源, 能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条件;具有注重学术探索和倡导学术自由的传统,能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良的学术氛围;同时,也是先进文化和创新知识的传播器,能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最前沿知识的源泉。
2.完善制度支持,加快培养研究型高层次人才
现在,我们国家的研究生培养在质量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以至于有的人说现在的研究生不如十年前的本科生。最近做的一项调查也证明了这个问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4年完成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指出,56.9%的硕士生导师和47.8%的博士生导师认为目前的研究生质量出现了下降,认为与过去相比较基本稳定的分别为27%和25%,认为提高的仅占16%和27%。问题主要出在课程的设置不合理性、缺乏刺激创新的动力、培养层次、类型与目标之间关系混乱,学制缺乏弹以及方面。
这几个问题可以说都是非常大的方面,要解决以上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把培养高层次的制度制定好,建立一个创新的基地,不断鼓励学生创新并加上一定的奖励。因为各个学校的研究生院是创新的来源之一,也是主体的部分之一,承担了全国90%以上的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应加快建立以研究生院为主体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努力实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改革教育教育内容,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种类型的科技创新活动,尽快建立适应国家创新体系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创新型人才。(2)将现在一些制度改掉重新建立一些新的制度,多促进自己学习创新的能力。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传统的研究生管理体制抑制培养单位自主性和积极性的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传统研究生管理体制进行重大调整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应该对研究生教育体制进行科学规划,建立更为合理的,政府宏观调控、社会积极参与、单位自主办学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运行体制。
总结: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不断的改进在招收研究生时的政策,多给一些高校在招生时的权利,但是要时时监督。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科研时,要多给导师们和他的团队的自主权,同时也要监督,加快推进以初试、复试和推荐免试等为重点的入学形式改革。招生过程中,以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和学术潜力为重点,更加重视创新人才的选拔。努力建立公平与效率和谐统一的人才选拔机制, 注重激发和调动研究生和导师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程伟,马博林.我国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7,(S2).
[2]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 [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 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普查资料[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874-877.
[4]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R].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人力资源;研究型人才;研究型大学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357-01
前言:我们国家想要发展,在发展劳动力这方面必须得做强,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的。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成小康社会,要追赶上欧美强国,就必须而且非常坚硬的发展劳动力的资源。这一历史使命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力军,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应重新规划人才培养体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人力资源的内涵
所谓人力资源,是有人,是劳动力,与我们所说的物质资源完全不同。也就是说,这个是作用在劳动力上的,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通过各种的输入形成劳动者所特有的知识、技术等。就是表现在劳动力的本身上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源。它可以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培训得到,具有长期性、专有性、可发展性与创造性等特点。如果将劳动者的数量定义为社会中从事各种有用工作的人数及百分比,将劳动者的质量定义为劳动者的能力层次、技术熟练程度的话,可以认为,人力资源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劳动者质量与数量在不同层次人才需要上的和谐完美的结合。
二、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
1、我们国家的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是具有某一项技能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在1978年以来,我们国家实行了很多的政策,我们国家的人才才慢慢多了起来。
2、我们国家在不断的调整它的组成部分,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不平均这种状态一直存在。劳动力的结构情况即其组成部分是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因素。劳动力的资源也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劳动力中的学历分布,都是干什么工作的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 促进了人才资源结构的优化。 高素质人才的比重逐年增加,1982年我国每10万人中有大专以上文凭的615人,2000年达到3611人,增长了近5倍。人才的流动性不断增加,由于放活了管理,放宽了限制,人才在各行业各地区间频繁流动,呈现出勃勃生机。同时,我国人才资源在结构方面还很不均衡。各行业间人才资源分布差距是相当大的。由此可见,与国家创新水平密切联系的研究型人才总量的不足与结构、分布上的不均衡是制约我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主要瓶颈。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促进研究型人才数量的增加与均衡发展,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大力研究的课题。
三、完善制度支持,加快培养研究型高层次人才
战。一方面因这个问题自然就落到大学的肩上了,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研究型的大学而言,更是一个机遇,也是可以培养很多有学问的人才,具有很高层次的人才的培养需要很多因素共同作用在一起,比如需要好的环境,需要很长的周期。从使命与定位来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中,培养创新人才是各类型大学共同的任务,培养研究型高层次人才即创新人才中拔尖的群体、 学术领导人才理应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从规模来看,研究型大学有很多优势,研究型大学有高水平学科群,汇集了优质的师资和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等资源, 能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条件;具有注重学术探索和倡导学术自由的传统,能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良的学术氛围;同时,也是先进文化和创新知识的传播器,能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最前沿知识的源泉。
2.完善制度支持,加快培养研究型高层次人才
现在,我们国家的研究生培养在质量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以至于有的人说现在的研究生不如十年前的本科生。最近做的一项调查也证明了这个问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4年完成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指出,56.9%的硕士生导师和47.8%的博士生导师认为目前的研究生质量出现了下降,认为与过去相比较基本稳定的分别为27%和25%,认为提高的仅占16%和27%。问题主要出在课程的设置不合理性、缺乏刺激创新的动力、培养层次、类型与目标之间关系混乱,学制缺乏弹以及方面。
这几个问题可以说都是非常大的方面,要解决以上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把培养高层次的制度制定好,建立一个创新的基地,不断鼓励学生创新并加上一定的奖励。因为各个学校的研究生院是创新的来源之一,也是主体的部分之一,承担了全国90%以上的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应加快建立以研究生院为主体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努力实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改革教育教育内容,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种类型的科技创新活动,尽快建立适应国家创新体系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创新型人才。(2)将现在一些制度改掉重新建立一些新的制度,多促进自己学习创新的能力。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传统的研究生管理体制抑制培养单位自主性和积极性的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传统研究生管理体制进行重大调整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应该对研究生教育体制进行科学规划,建立更为合理的,政府宏观调控、社会积极参与、单位自主办学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运行体制。
总结: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不断的改进在招收研究生时的政策,多给一些高校在招生时的权利,但是要时时监督。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科研时,要多给导师们和他的团队的自主权,同时也要监督,加快推进以初试、复试和推荐免试等为重点的入学形式改革。招生过程中,以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和学术潜力为重点,更加重视创新人才的选拔。努力建立公平与效率和谐统一的人才选拔机制, 注重激发和调动研究生和导师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程伟,马博林.我国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7,(S2).
[2]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 [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 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普查资料[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874-877.
[4]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R].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