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事物都是一个多面体。同一座山峰,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可以呈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万物的多面性也启迪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要引导他们多层面、多角度地去观察和认识事物,其次要有意培养和训练他们运用发散思维,创新作文的能力,使其能在多角度思维中选择最佳视角,寻找写作的切入点,写出富有新意的好文章。
所谓发散思维,其实就是一种多角度思维,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客观事物时沿着不同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以获得对这一事物较为全面的认识。
目前,中学生作文的最大困惑就是面对文题,不知该写些什么,即使知道了要写什么,又不知该如何去写。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就可以使他们摆脱传统知识的束缚,打破思维定势,从而眼界大开,妙思泉涌,写起文章来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一、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审题,类推联想立意
针对已定的写作对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拓宽思考领域,多层面、多角度地展开分析,然后顺着每一个写作角度类推联想、延伸立意。所谓类推联想,即由此及彼,推出一个与该角度相关的新立意。有了写作的角度与立意,学生“不知写什么”的困惑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如以普普通通的“砖块”为写作对象,就可以引导学生多方联想,总结出以下多种立意(见图1)。
二、教会学生选定角度构思,依据主旨为文
对写作对象进行多角度思考,多角度联想立意之后,接下来就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角度和立意布局谋篇了。
仍以“砖块”为例,针对图1各个角度,根据写作需要,可选择单一角度使用,也可同类组合成篇。比如将角度10、11同类组合,将角度4、5、12同类组合,将角度8、9同类组合,经过这样的再组合又可引发出一个新角度,确定一个新的立意。还可进行拼贴对比,比如将角度4和角度7相对的两个方面拼贴在一起,可以产生这样的对比描写——有人说砖块出身泥土,为了能承受重压,为民造福,不惜在烈火中锻烧;也有人说砖块出身泥土,为了摆脱“土气”,痴迷洋楼,忘却了土地,爬到了高处……甚至可以全部连缀成文,如将上述由砖块引发的12个角度,稍加条理,连缀起来,不就可以写成《砖块的联想》《漫“话”砖块》之类的优美文章吗?事实证明,只要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发散思维,一个小小的“砖块”在笔下就会千变万化,随着角度选择的不同,可以写出十几篇甚至数十篇富有新意、不同内容的文章。
对写作对象多角度思维发散之后,一旦确定主旨,文体便可以灵活选用。仍以“砖块”为例,任取一个角度,都可以根据需要写成不同体裁的文章。比如,我们以“砖块”为写作对象编写一个寓言故事,可用同类组合法将上述角度4、5、6、10、11有关信息重新组合立意,创作出如下的寓言。
砖块的苦恼
砖块出身于泥土,它想为民造福,不惜经受种种折磨、约束、重压,不惜将自己的身体放在烈火中锻烧,好不容易有一天苦日子熬到了头,跳出了火炉,砖块想:“这下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了,我要用自己的身躯为人们建房盖楼,避风挡雨。” 没想到有些人对其不甚珍惜,将其抛在路上,成了“绊脚石”,绊哭了孩童,致残了老人,摔伤了盲人,落了个众人唾骂的下场。砖块十分苦恼,叹曰:“人都期盼如愿以偿,可为何往往事与愿违呢?”
面对高考作文的新形势,经常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不但可以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还可以解决“怎样写”的难题,对创新写作定会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 山西省新绛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所谓发散思维,其实就是一种多角度思维,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客观事物时沿着不同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以获得对这一事物较为全面的认识。
目前,中学生作文的最大困惑就是面对文题,不知该写些什么,即使知道了要写什么,又不知该如何去写。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就可以使他们摆脱传统知识的束缚,打破思维定势,从而眼界大开,妙思泉涌,写起文章来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一、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审题,类推联想立意
针对已定的写作对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拓宽思考领域,多层面、多角度地展开分析,然后顺着每一个写作角度类推联想、延伸立意。所谓类推联想,即由此及彼,推出一个与该角度相关的新立意。有了写作的角度与立意,学生“不知写什么”的困惑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如以普普通通的“砖块”为写作对象,就可以引导学生多方联想,总结出以下多种立意(见图1)。
二、教会学生选定角度构思,依据主旨为文
对写作对象进行多角度思考,多角度联想立意之后,接下来就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角度和立意布局谋篇了。
仍以“砖块”为例,针对图1各个角度,根据写作需要,可选择单一角度使用,也可同类组合成篇。比如将角度10、11同类组合,将角度4、5、12同类组合,将角度8、9同类组合,经过这样的再组合又可引发出一个新角度,确定一个新的立意。还可进行拼贴对比,比如将角度4和角度7相对的两个方面拼贴在一起,可以产生这样的对比描写——有人说砖块出身泥土,为了能承受重压,为民造福,不惜在烈火中锻烧;也有人说砖块出身泥土,为了摆脱“土气”,痴迷洋楼,忘却了土地,爬到了高处……甚至可以全部连缀成文,如将上述由砖块引发的12个角度,稍加条理,连缀起来,不就可以写成《砖块的联想》《漫“话”砖块》之类的优美文章吗?事实证明,只要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发散思维,一个小小的“砖块”在笔下就会千变万化,随着角度选择的不同,可以写出十几篇甚至数十篇富有新意、不同内容的文章。
对写作对象多角度思维发散之后,一旦确定主旨,文体便可以灵活选用。仍以“砖块”为例,任取一个角度,都可以根据需要写成不同体裁的文章。比如,我们以“砖块”为写作对象编写一个寓言故事,可用同类组合法将上述角度4、5、6、10、11有关信息重新组合立意,创作出如下的寓言。
砖块的苦恼
砖块出身于泥土,它想为民造福,不惜经受种种折磨、约束、重压,不惜将自己的身体放在烈火中锻烧,好不容易有一天苦日子熬到了头,跳出了火炉,砖块想:“这下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了,我要用自己的身躯为人们建房盖楼,避风挡雨。” 没想到有些人对其不甚珍惜,将其抛在路上,成了“绊脚石”,绊哭了孩童,致残了老人,摔伤了盲人,落了个众人唾骂的下场。砖块十分苦恼,叹曰:“人都期盼如愿以偿,可为何往往事与愿违呢?”
面对高考作文的新形势,经常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不但可以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还可以解决“怎样写”的难题,对创新写作定会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 山西省新绛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