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有七环的城市,北京算是唯一。在不断拓展的城市环路上,车流呼啸而过,二环内四正四方的城像是一个闭环,把各行各业的人、不同的人气儿聚拢在一起,而胡同又把它切成了许多小豆腐块儿,颇有一番“胡同深深深几许”的韵味 —— 里子和面子皆不同,胡同外面十分简单,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
去年夏天,“土气”实体店离开了陆续生活七年的箭厂胡同20号、五道营胡同56号,店主老白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则长文,以此郑重地与胡同说了再见,带着古道具搬去了北六环外。和胡同断舍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这里的老北京传统民居状态对于古器物的甄选尤为重要,而且“土气”曾有很多有趣的邻居:塞餐厅、五金、箭厂空间、小白房子、花治,还有外国超市穿插其间,转头一边儿又贴着卖大饼、切面的招牌,蔬菜水果店的大姐大嗓门儿喊一声“您(在)那儿墙上扫码(付款)”。
就像是老建筑一点点被拆除,这座城市就会没了根,人也像浮萍。这么多年来,胡同里始终“卧虎藏龙”。但在胡同里讲故事的人,换了一拨儿又一拨儿。如今的胡同比之前更适宜生活,和想象中大相径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来。
我们共享艺术
在隆福寺街95号隆福大厦9层的天台上,是用静水、白沙、青石、卧松构建的一座简洁且克制的现代庭院。点缀电子音乐的声波不断灌入你的耳朵,LED屏上是与周边红墙相呼应的红色“囍”的视觉语言,穿着帽衫、短裤的男孩儿踏着滑板,在草坪上跃起。薄粉色的暮日缓缓沉没在北京的城市天际线上,空中一阵“嗡嗡”的鸽哨声响起,由远及近,十分清越。经历过这“四面杵鸽”的大阵仗,清晨放飞的鸽子大部队也要返航了。
2020年春末夏初,隆福寺街区经历了雄心勃勃的改造计划。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社区概念之下,木木美术馆、苏苏、饿鱼、京 A Taproom、%Arabica咖啡、Half Coffee等集合在一个生活区内,也是把打卡文化渗入胡同生活的一个载体。其实早在2008年,这种概念就以艺术园区的形式出现在方家胡同46号院。原先的中国机床厂被改造成一个创意园区,聚集了餐厅、咖啡馆、小剧场、办公空间…… 精酿啤酒北平机器就在这里起家。
東四的改造一直在持续。而胡同自有一套为人处世的生活哲学,在这些豆腐块儿里聚集着人气儿,人们还是习惯性地扎堆儿、串门儿,于是共享艺术片区的意识也陆续被唤醒。
隆福寺往北,窜出钱粮胡同,途径育群胡同,“碰鼻子一拐弯”,就到了南阳胡同6号的南阳· 共享际。这里原来是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审核剧目的地方,1994年一场演出后,整整25年,这里都被闲置弃用,如今被共享际改造成戏剧演出、玩乐、联合办公空间和公寓的综合体。一进门,在右手边的胡同古砖墙面上,贴着七八张色彩跳跃的演出海报,单立人、硬核喜剧、刘天池表演工坊、山下学堂…… 他们以共享的方式,通过戏剧讲座、读书会、影片放映、夜游剧场等活动,唤醒了老剧场,摇身一变,打造了一个“戏剧共享生活社区”。在这里,戏剧成为一面镜子,反照自己的人生。
在一楼南阳剧场,20世纪70年代的地板和顶灯还在,在通向二层看台和控制室的门上贴着“屋里有‘小老虎’,请勿入”,也让戏剧化的幽默融入日常。而在二楼 Downtown,之前的排练厅里现在聚集着一些彼此陌生的面孔,他们从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没有表演基础,没有剧本,根据一个随机的游戏或题目,开始成为胡同里的演员。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即兴表演”在这里被“闹即兴”以不同水平的课程呈现,让南阳胡同里的笑声不断。
共享际的老朋友 Mental Hands铁手咖啡此前趁着前门浩浩荡荡的改造,扎根西打磨厂街和长巷三条交界处那栋百年洋楼里的打磨厂· 共享际,如今又来了南阳胡同。一楼南阳剧场的一侧就是铁手咖啡制造总局,这里有一种糅杂的气息:中外、古今、内外、新旧不同搭配,只有北京才有把各种风格堆叠在一起却相安无事的这个劲儿,透着啥世面都见过。之所以称为总局,也是因为特设的烘焙区每周会完成 2~3次咖啡豆烘焙,再将其送到北京、上海的不同分店。咖啡区的部分椅子是拆自老礼堂的座椅,再往内的餐厅又是另一片天地,“毛坯”房的墙面状态、看似随意打通的不规则形门框,为内屋伦勃朗的油画作创造了一个艺术取景器。
胡同里的槐树遮天蔽日,遇到风大的时候,树干被撼动,木头和风撞击在一起,会发出汩汩的响动。定神儿听,是景涛一样的回响;抬头看,会怔住片刻,为这额外的孤岛奖赏而侥幸。北京城中竟有一片不可见的“海”。共享际顶层的露台就是我遇到的一片“海”。刚刚完成改造的 Joyland乐园二层露台,以热带海岛的姿态努力迎接夏天。水池吧台、热带绿植、遮阳伞、大沙发取代了简易桌椅,坐在蓝天小絮儿云下,喝着威士忌或特调“胡同”系列鸡尾酒,不管“隆福寺花火”“美术馆怪兽”还是“夕阳鸽哨”,时而还能听到蝉鸣和鸽哨声。三层的室内区域延续了日本爵士乐喫茶店的概念, 有上万张黑胶唱片和五脏俱全的 DJ台。就像卡尔维诺写道“掌握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各种声音交响出胡同生活的另一面。 从筹办乐童音乐 —— 国内第一家专注音乐的众筹服务平台,到北新桥板桥胡同 Live house乐空间,再到南阳胡同6号楼顶的这间音乐喫茶店,马客的胡同生活没有离开过音乐。马客是在北京音乐圈被喊了很多年的“艺名”,来源于他最喜爱的英国乐队 Dire Straits主音 Mark Knopfler的英文名。鼓楼东大街也沉寂了,曾经一条龙走在街上看 Live 现场、买游戏机、买唱片和乐器、二手古董的日子过去了。如今只剩下乐空间、School和糖果。对于马客而言,打造一个以音乐为灵魂的消费方式空间是一种更成熟的方式。“东四的街道改造还在继续,据说在不久的将来,有一条路直接从隆福寺通到南阳胡同。”马客还是充满期待且信心满满。
胡同内外,走走停停
“每一个早晨都像是一个愉快的邀请。”当然,这是梭罗说的。
视觉艺术家詹姆斯· 特瑞尔(James Turrell)留在北京城中的永久性装置 Gathered Sky日落观景台,成了在胡同里迎接日出的新方式。在东景缘Temple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寺庙中,凌晨四点多,透过房顶上的开放天井,你能看到人造光和自然光浪漫切换,流云走着走着,天就亮了。
胡同里的清晨就这样开始了。沿着护城河晨跑的人会遇到有人给他加油,虽然互不认识,但微笑点头那一刻他们并不陌生。卖早点的小摊儿六点钟就摆了出来,清洁工人身上的橙色环卫服老远就看得到。
途径东皇城根大街上的艺术8,绕到美术馆后街77号的文创园,这里原为北京胶印厂,如今改造后更像是一个工业化的四合院 ——几层高的红砖楼、彩色的大烟囱、高低叠错的楼梯,而蜿蜒曲折的游廊上是厚重的铁制楼梯,将园区内孤零零矗立的楼房连成一体。在这个小而美的艺术工厂, 有77剧场、77排练厅、脱口秀剧场、无用空间、画廊等,星罗棋布。而大酉· The Merchants早已成为爱酒之人的聚集地,一间功能齐全的WineHouse“挥发”浪漫酒精无限。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酒庄的葡萄酒、自然酒和特调鸡尾酒,加上带着本土 DNA的下酒菜的加持,附近工作的年轻人在这里办公或会谈,还有大师分享会、不同酒庄和酒文化主题展。
住在胡同里的人大多不愿意出胡同,二环内就是一个生活舒适区。在北京的这些年,大酉创始人高梓清一直住在鼓楼;另一位创始人 Paulode Souza是西班牙和秘魯混血,则住在后海边上。大酉第一家店 —— 大酉· The Merchants开在胡同里便也不足为奇。胡同常被比作北京的毛细血管,又是北京的具体象征。“很多人会怀念胡同里野蛮生长的氛围,但单纯用‘你有酒我有故事’的方式经营一家店还是过于单薄。胡同里的商业竞争会愈加激烈,现在在胡同里开店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更多的智慧。”2020年年底,大酉开始了胡同外的冒险之旅,第二家店 MNatural来到了三里屯那里花园,炭火烤制餐食搭配口感轻盈的自然酒,热闹满座。
而2021年年初在三里屯开新店、经历“水土不服”的渔芙南,在白塔寺附近的四年老店依旧被维护得稳当。曾经有人说“渔芙南是离不开胡同的”,渔芙南带着沉淀稳当、不忘本的湖南衡阳味,一路从大栅栏、白塔寺到了什刹海。极简色调空间搭配大量绿植装饰,尽量营造家之感,以融入胡同生活。但可能擂辣椒皮蛋、湘锦口味鸭、小炒黄牛肉等菜品的辣度,在三里屯商业区接受着更直接的考验 —— 面对不同年龄段“众口难调”。
来自五道营箭厂胡同的元古,在过去一年内,开辟着新的美学边界:东至三里屯,西至后海,南至南锣鼓巷。隐于沙井胡同3号的元古酒馆是最新破土而出的空间,未经打磨的石头和老木保留着胡同建筑的拙美,借窗与院中自然相处也恰如其分。应季而生的甜品和限定酒始终遵循着古老智慧中的食味,一切也都归于与夏天有关的所有美好意向。你会时而想到童年在外婆家,躺在树下听着潺潺溪水声做梦的自己。而这一切都与钻进胡同希望寻找的慢生活不谋而合。
和西城白塔寺区域的初识源于大约2016年好朋友的一次周末“离家出走”。从小在西三环边上长大的她跑去白塔寺附近找了一间民宿清净一番,那会 Staycation还没成为一种风潮。她提前熟悉了半天,不开导航,带着我们在这一片随意走着,走到了白塔寺、鲁迅故居…… 北京国际设计周在2017年首次把白塔寺作为分会场,大量胡同建筑有机会被改造和唤活,借此探寻都市人和胡同之间的邻里关系。也许是从那时期,咖啡和胡同成为一种标配。楼上露台则被树叶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