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板壳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者之一,系统性、创造性地研究了六类板壳,对航天航空、精密仪表、石油化工、船舶和建筑等工程设计有重大意义。
以上是刘人怀院士为人熟知的成就,而今天我们要记录的是他同样潜心研究与推动,却与主业成绩相去甚远的专业领域——管理科学。
刘人怀院士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从事管理科学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他曾担任上海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科技委管理科学部主任等与管理科学相关的职务;曾参与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并为其长远发展做整体规划;曾在安徽省做省长顾问,并为其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建议……这些经历,不仅让他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更启发了他深入研究管理科学的决心。
多年来,他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提出建立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发表了多篇科学论文;同时,他也在积极推动实践应用:教授学生、设立学科、组织举办“中国管理科学论坛”……等等,成果颇丰。
此次与Emerald出版集团合作出版国际级别刊物《中国管理研究》,则是刘人怀院士的又一次实践,是将我国管理科学推向国际化的有益尝试,同样是提升我国管理科学水平的大好契机。
记者:多年来,您在管理科学研究与应用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您认为研究管理科学的意义何在?
刘人怀: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规律与做好管理工作的知识体系。现代管理科学起源于上世纪初的美国,而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全世界都非常重视管理,国家的管理、行政的管理、军事的管理、工程的管理、科技的管理、教育的管理、卫生的管理都非常重要,管理无处不在。这决定了,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管理人才的培育,都是在大学里培养的,但我们中国却没有。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大学、研究机构都没有管理方面的专业,因此在上世纪50~70年代,学校也就没有为社会提供管理方面的人材。
我是出国(注:1981年3月至1983年4月,刘人怀曾作为联邦德国洪堡基金会学者出国开展研究学习)回来以后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以前也没重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安徽省担任省长顾问的时候,我回过头来看,才发现中国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管理,没有现代化的管理。中国人聪明、能干,但不管理好力量就发挥不出来,就没有效率,只有管理好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培养管理人才至关重要。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在管理方面做了一些事情,教学生、设立本科专业等等。30多年来,我国的管理科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全国已有1000多所高校设立了管理专业。
记者:您怎么想到要和国外的出版集团合作出版杂志的?
刘人怀:做了这么多年的管理科学研究与应用工作,提升我们中国的管理科学水平,是我这几年一直在做的。
我们提出要建立中国管理科学学派,它应该是中国的,包括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科学成果,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是现代的,充分应用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反应世界各国最新的管理科学成就,适用于现代社会各方面的长期发展;是创新的、先进的,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是世界的,具有充分的包容性与普适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而建立这个学派的途径,则是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这个意思是说不仅要借鉴西方的管理,还要汲取我们中国古代的管理智慧,要从我国近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当前和今后的社会实践。
这些关于中国管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智慧和启发,应该与世界上的管理学派多做交流,论文和杂志都是很好的形式。
其实到现在为止,我国已经有很多本管理科学领域的杂志在出版发行,但我发现,这些杂志并没有很好的国际化。
中国的管理杂志、学术杂志应该走向世界,比如自然工程类或其他学科,已经有很优秀的杂志走向国际化,在国际上被认可,但我们的管理杂志仍没有做到。
与英国的出版集团合作办刊,是我们走了一个国际化的捷径。
记者:请您具体介绍一下《中国管理研究》引进的具体情况?
刘人怀:好的。英国有个Emerald出版集团,创立于1967年,专门出版管理学、图书馆学、工程学等专业领域的期刊。他们有上千本杂志,其中有一本叫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CMS),翻译过来就是《中国管理研究》。
CMS已加入汤森路透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有关中国管理研究的的全球知名期刊。我们想把这本杂志引进到中国来,作为一个为中国高级管理学者提供学术文章发布的平台,这是一个让国际认可我们的捷径。
去年,我们达成了合作,我们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这个品牌和Emerald合作。引进后的《中国管理研究》作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官方杂志出版,属国家A类期刊,每年出版4期,有纸版、电子版,全英文全世界发行。
杂志的主编是Emerald出版集团聘用的一位澳大利亚华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出一个副主编、一个编辑,我担任顾问编辑。今年3月初,我们已出版第1期,里面有内地专家学者的文章,也有台湾的,共12篇。
作为我个人,做这件事就是想为中国的管理学者服务,为他们搭建一个连通世界的管理科学论文发布平台,让中国的管理者与世界接轨,同时也让世界知道,中国有自己的管理科学,有自己的管理实践。
记者:据了解,您近期为这本期刊专门做了一个中国管理科学的专题?
刘人怀:是的,专题是2017年开年做的,由我和客座主编覃大嘉副教授共同主办,题目是《中国转型期的重大管理问题:多视角探讨战略与创新》,刚刚发表在CMS第11卷。
专题的第一篇论文由我执笔,题目是《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研究》。我在论文里把“GUAILI”一词当作了描述中国特色管理的科学术语,它包含“management”、“administration”、“governance”等。同时,“GUAILI”还有许多派生单词,GUANLIOLOGY(管理学,i.e. some knowledge of GUANLI),GUANLIST/GUANLIER(管理者,包容manager,administrator,president,executive,head,commander,conductor,etc.),GUANLIWORK/GUANLIJOB(管理工作,i.e. the work of GUANLI或者the job of GUANLI),等等。我提出这些词,是为了弥补外语词汇无法准确表达中国管理理念这一不足。
中国的发展形成了中国模式,中国模式这一词由外国人提出,已经成为了众多外国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我们中国学者也应该进行积极研究。
中国模式是中国学派的实践形态,中国学派是中国模式的学术形态。我认为,研究与创建the Chinese School of Modern GUANLI Science(CSMGS,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机遇与历史使命。其中,构建中西合璧的GUANLI Science话语体系是CSMGS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們应该积极跟进。
第二篇论文,主要是从多个角度说明了中国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立足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北京,精心挑选了10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论文。这些论文有的关注技术创新,有的聚焦于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还有的关注中层管理者、关注新的营销模式商业模式,都非常有创新意义。
中国的GUANLI还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但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做这些,研究理论也好,合办杂志也好,都是为了促进国际学术界对“中国管理科学”的理解,为了推动中国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全球化进程,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跟我们一起,将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发扬光大。
以上是刘人怀院士为人熟知的成就,而今天我们要记录的是他同样潜心研究与推动,却与主业成绩相去甚远的专业领域——管理科学。
刘人怀院士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从事管理科学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他曾担任上海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科技委管理科学部主任等与管理科学相关的职务;曾参与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并为其长远发展做整体规划;曾在安徽省做省长顾问,并为其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建议……这些经历,不仅让他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更启发了他深入研究管理科学的决心。
多年来,他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提出建立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发表了多篇科学论文;同时,他也在积极推动实践应用:教授学生、设立学科、组织举办“中国管理科学论坛”……等等,成果颇丰。
此次与Emerald出版集团合作出版国际级别刊物《中国管理研究》,则是刘人怀院士的又一次实践,是将我国管理科学推向国际化的有益尝试,同样是提升我国管理科学水平的大好契机。
记者:多年来,您在管理科学研究与应用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您认为研究管理科学的意义何在?
刘人怀: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规律与做好管理工作的知识体系。现代管理科学起源于上世纪初的美国,而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全世界都非常重视管理,国家的管理、行政的管理、军事的管理、工程的管理、科技的管理、教育的管理、卫生的管理都非常重要,管理无处不在。这决定了,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管理人才的培育,都是在大学里培养的,但我们中国却没有。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大学、研究机构都没有管理方面的专业,因此在上世纪50~70年代,学校也就没有为社会提供管理方面的人材。
我是出国(注:1981年3月至1983年4月,刘人怀曾作为联邦德国洪堡基金会学者出国开展研究学习)回来以后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以前也没重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安徽省担任省长顾问的时候,我回过头来看,才发现中国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管理,没有现代化的管理。中国人聪明、能干,但不管理好力量就发挥不出来,就没有效率,只有管理好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培养管理人才至关重要。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在管理方面做了一些事情,教学生、设立本科专业等等。30多年来,我国的管理科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全国已有1000多所高校设立了管理专业。
记者:您怎么想到要和国外的出版集团合作出版杂志的?
刘人怀:做了这么多年的管理科学研究与应用工作,提升我们中国的管理科学水平,是我这几年一直在做的。
我们提出要建立中国管理科学学派,它应该是中国的,包括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科学成果,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是现代的,充分应用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反应世界各国最新的管理科学成就,适用于现代社会各方面的长期发展;是创新的、先进的,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是世界的,具有充分的包容性与普适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而建立这个学派的途径,则是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这个意思是说不仅要借鉴西方的管理,还要汲取我们中国古代的管理智慧,要从我国近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当前和今后的社会实践。
这些关于中国管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智慧和启发,应该与世界上的管理学派多做交流,论文和杂志都是很好的形式。
其实到现在为止,我国已经有很多本管理科学领域的杂志在出版发行,但我发现,这些杂志并没有很好的国际化。
中国的管理杂志、学术杂志应该走向世界,比如自然工程类或其他学科,已经有很优秀的杂志走向国际化,在国际上被认可,但我们的管理杂志仍没有做到。
与英国的出版集团合作办刊,是我们走了一个国际化的捷径。
记者:请您具体介绍一下《中国管理研究》引进的具体情况?
刘人怀:好的。英国有个Emerald出版集团,创立于1967年,专门出版管理学、图书馆学、工程学等专业领域的期刊。他们有上千本杂志,其中有一本叫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CMS),翻译过来就是《中国管理研究》。
CMS已加入汤森路透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有关中国管理研究的的全球知名期刊。我们想把这本杂志引进到中国来,作为一个为中国高级管理学者提供学术文章发布的平台,这是一个让国际认可我们的捷径。
去年,我们达成了合作,我们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这个品牌和Emerald合作。引进后的《中国管理研究》作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官方杂志出版,属国家A类期刊,每年出版4期,有纸版、电子版,全英文全世界发行。
杂志的主编是Emerald出版集团聘用的一位澳大利亚华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出一个副主编、一个编辑,我担任顾问编辑。今年3月初,我们已出版第1期,里面有内地专家学者的文章,也有台湾的,共12篇。
作为我个人,做这件事就是想为中国的管理学者服务,为他们搭建一个连通世界的管理科学论文发布平台,让中国的管理者与世界接轨,同时也让世界知道,中国有自己的管理科学,有自己的管理实践。
记者:据了解,您近期为这本期刊专门做了一个中国管理科学的专题?
刘人怀:是的,专题是2017年开年做的,由我和客座主编覃大嘉副教授共同主办,题目是《中国转型期的重大管理问题:多视角探讨战略与创新》,刚刚发表在CMS第11卷。
专题的第一篇论文由我执笔,题目是《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研究》。我在论文里把“GUAILI”一词当作了描述中国特色管理的科学术语,它包含“management”、“administration”、“governance”等。同时,“GUAILI”还有许多派生单词,GUANLIOLOGY(管理学,i.e. some knowledge of GUANLI),GUANLIST/GUANLIER(管理者,包容manager,administrator,president,executive,head,commander,conductor,etc.),GUANLIWORK/GUANLIJOB(管理工作,i.e. the work of GUANLI或者the job of GUANLI),等等。我提出这些词,是为了弥补外语词汇无法准确表达中国管理理念这一不足。
中国的发展形成了中国模式,中国模式这一词由外国人提出,已经成为了众多外国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我们中国学者也应该进行积极研究。
中国模式是中国学派的实践形态,中国学派是中国模式的学术形态。我认为,研究与创建the Chinese School of Modern GUANLI Science(CSMGS,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机遇与历史使命。其中,构建中西合璧的GUANLI Science话语体系是CSMGS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們应该积极跟进。
第二篇论文,主要是从多个角度说明了中国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立足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北京,精心挑选了10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论文。这些论文有的关注技术创新,有的聚焦于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还有的关注中层管理者、关注新的营销模式商业模式,都非常有创新意义。
中国的GUANLI还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但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做这些,研究理论也好,合办杂志也好,都是为了促进国际学术界对“中国管理科学”的理解,为了推动中国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全球化进程,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跟我们一起,将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