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数字经济是其中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猛的领域.数字科技的成熟、应用、扩散与融合,推动制造业在产品形态、生产方式、客户关系等方面发生深刻的改变.随着制造业形态的变化,产业链价值链各环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从单一供给侧条件转向更加多元化,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格局也随之改变.中国应抓住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的机遇,发挥数字经济发达、制造体系完善的优势,完善数字化发展环境、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重构顾客价值链等,以进一步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高在全球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基金项目】
: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布局研究"(项目编号:2019GJS02); 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产业经济学)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数字经济是其中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猛的领域.数字科技的成熟、应用、扩散与融合,推动制造业在产品形态、生产方式、客户关系等方面发生深刻的改变.随着制造业形态的变化,产业链价值链各环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从单一供给侧条件转向更加多元化,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格局也随之改变.中国应抓住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的机遇,发挥数字经济发达、制造体系完善的优势,完善数字化发展环境、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重构顾客价值链等,以进一步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高在全球分工地位和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掌控力.
其他文献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共同体是处于一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现实的人生存生活的聚合状态.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共同体先后经历了"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和"虚幻共同体"形态,其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是"真正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克服虚幻共同体、走向真正共同体的当代观照,是在以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失衡的国际社会背景下,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发展旨趣的新全球治理方案;是在民族尚未消亡,国家依旧作为国际社会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衔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真正的共同体历史阶段的人间正道;是在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逻辑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内容上根植于生产力与普遍交往的社会基本矛盾,体现了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趋向于个人与共同体相统一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建构社会共同体的实践方式、关注人类命运的终极眷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宏大视野,而且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在向度重塑、路径重铸、价值重释三个方面开辟并展现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新境界,为推动现代社会朝向人类社会的转变绽放出一种具有开放性、可能性与未来
意识形态承载着国家治理的价值内核,是治国理政的思想资源和重要方式.以意识形态功能的提升为抓手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是发挥意识形态作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生命线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的空泛化的治理场域、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治理方式的法治化和制度化等本质特征,则对意识形态的批判辩护、规范整合功能以及制度化建构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必须从优化内容供给,贯通政党、国家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强化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等方面建构意识形态功能提升的新理念.
迄今为止,世界市场共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两个平行市场"、经济全球化三个阶段.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认为,第一阶段的世界市场是资本关系支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难言正义;第二阶段的世界市场出现分裂,实践中产生了"两个平行市场"和市场姓"资"姓"社"等方法论误区,给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发展自身带来了障碍;第三阶段的世界市场重新回归统一,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市场的公共产品属性强化,给各国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依然逃脱不掉资本逻辑的束缚.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方案寻求建立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营造合作共赢的发展
以2003—2021年间CNKI数据库中CSSCI期刊收录的有关数字化治理研究的1727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可从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两个维度,考察国内数字化治理研究的发展历程、热点主题及演进趋势.国内数字化治理研究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影响力不断提升,热点主题涵盖对数字化本身的治理和利用数字化技术治理两个维度,但研究合作网络有待进一步加强.
跨境数据流动对主权国家发展具有双重悖论.一方面,在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强化国家创新实力和增进社会福祉等方面,数据的跨境流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涉及隐私保护、产业竞争、国家安全等多维度议题交织与互动,特别是在数字地缘政治等方面,数据的跨境流动又存在被操控的风险.事实上,在经历三次发展浪潮和变革之后,全球跨境数据流动治理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运演逻辑,当前正处于多元主体参与、多层次规则支撑的完善期.然而,从发展趋势来看,发达国家主导的规则体系背后却有着明显的数字地缘政治和数字经济竞争意图,这对我国参与和构
互联网平台企业凭借技术优势为基层提供更加便捷的商业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基层服务的不足,但其资本渗入的方式对基层社会的价值属性产生了影响,使其服务基层的功能和定位发生了偏离.互联网平台企业在提供基层服务中存在资本逐利替代治理善治、效率至上冲击社会公平以及资本增殖异化技术治理等风险.优化互联网平台企业基层服务须提升企业社会理性、完善企业科层架构、设立信用担保制度,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行业自律,完善企业声誉评比.
治理体系设计是实现社会企业双重目标的一种复杂制度安排.治理目标的双重性、治理结构的复杂性、治理机制的创新性和治理绩效的双元性是社会企业治理区别于传统商业企业治理的显著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企业独特治理体系的重要依据.社会企业治理体系不仅需要遵循利益相关者的多重制度逻辑,框定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内部员工和志愿者等多重主体的基础治理结构,更需要考量影响双重目标实现的各种悖论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基于双重目标导向的社会企业治理体系研究将为未来多重目标导向的混合组织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缓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学术界公共服务研究的重要主题,探索并解析行政区层级对公共服务资源的空间配置效应,对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具有现实意义.基于福建省的实证研究表明,行政区划及其层级作为国家权力结构的空间配置,会对公共服务资源的空间布局产生影响.政府未来应妥善运用行政力量,推动公共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为不同行政区层级的人民创造公平的生活环境.
我国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机制正处于构建和完善的关键时期.目前国内主要存在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不同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其发起方式、借款对象、参与主体、贷款条件和风险管控等存在不同.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资源丰富程度、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以及农村金融市场成熟度是影响不同贷款模式应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各地区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区域的贷款模式,并从培育区域农业主导产业、明晰土地权属关系、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和加强政府增信作用等方面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提供支撑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