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曹斐作为新一代的“中国青年艺术家”,以其敏锐的感知力和艺术表现力运用影像、戏剧、虚拟现实技术和装置等多元媒介,以超现实的表现方法反映了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以及社会的疾速发展对个体生活的影响.作品中也呈现出她对社会的独特见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斐作为新一代的“中国青年艺术家”,以其敏锐的感知力和艺术表现力运用影像、戏剧、虚拟现实技术和装置等多元媒介,以超现实的表现方法反映了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以及社会的疾速发展对个体生活的影响.作品中也呈现出她对社会的独特见解.
其他文献
马宏道的绘画艺术中有浓烈的赣乡情怀.马宏道长期生活在赣东北地区的农村,其作品多以历史画和反映农村纯朴的人物、生活情趣为主体.马宏道的“赣乡情怀的乡土油画”,在他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赣乡情怀作品产生的原因必须同赣鄱地域传统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彰显其艺术创作个性,凸显地域化艺术的重要意义.
在西方美术史中,对女性身体的描绘一直都是一个长盛不衰的主题,时代赋予其一定的语境和含义,不同时期作品中也显示出极大的差异.席勒的绘画选取的都是富有争议且能足够激发人羞耻心的题材.形式上极大地强调主观变形来突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画面善于运用敏感、简练的直线勾勒人物造型.这样的造型具有一定的图案化、符号化且有抽象意味,给人呈现出一种失衡、偏离重心且惶恐不安的情绪.在这些情绪的背后,他真正关切到了艺术与情感,特别是艺术与欲望之间的关系.
题画诗从元代开始进入繁盛阶段,以元初北方诗人刘秉忠为代表.其笔下的山水类、花卉类、人物类题画诗在萧散闲淡的文风下流露出苍凉悲慨之感,表达出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刘秉忠题画诗风下蕴含的归隐情怀,是其人生的真实写照.
童年创伤体验是作家创作灵感的来源,在提供创作题材的基础上,也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双雪涛的作品是以20世纪国企改革为背景自己在东北生活的经历,充分体现了童年创伤体验对其作品的影响.在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中,苦难的环境、苦难中的人物形象以及苦难的主题都和双雪涛的童年创伤体验密切相关.
在艺术表现中肌理无处不在,肌理不仅是艺术实践中的一种表现技法,同时也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价值.在水彩画中,肌理的应用有其特有的呈现方式和效果,依据水彩画家的审美和对客观对象的感悟,运用水、水彩颜料、辅助媒介剂和辅助工具等材料与表现技巧,在有意与偶然之间,形象地表现物象的不同纹理特征,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和趣味性,能够很好地诠释画面质感及画家内心的情怀与感悟.
文学的最大魅力在于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其中自传性作品更由于涵纳着作者极真实极诚挚的情感体会,故能在更高的程度上引起读者的共鸣,自传性小说《巨流河》即是如此.作者齐邦媛在亲情、爱情和家国情的三重变奏中,以温和、平淡而真挚的叙述,将自己跌宕的一生娓娓道来,时代的大幕与风云也依次深沉而哀伤地翻卷.
对于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多数学者都从苏童消解历史角度进行分析,而较少透视苏童个人与客观历史之间的关系.以《我的帝王生涯》为例论述苏童新历史小说中迷茫倾向,可以从苏童对外在历史的难以把握之感出发,探寻苏童在新历史小说中显露出的迷茫感并追根溯源,寻觅这种迷茫的原因.
“脱力”原为医学用词,在日语中意为“四肢无力、四肢无力感”.有相同偏好的观众借用“脱力”一词,引申出“脱力系电影”集合概念,指代传达无聊生活中无力感的一类日本电影.脱力系电影以反常规的叙事和风格,建立了独树一帜的标签,满足特定受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受众的观影口味.
井上靖的诗歌《落日》是其丝路诗歌中匈奴书写的代表作品,其中呈现出来的不同于以往史书建构出来的、具有侵略性且未开化的野蛮形象来源于史书中记载的蒙古的习俗.诗中呈现出来的匈奴形象是富有伦理情怀、紧密联系的族群形象和具有永恒的诗意审美的民族形象的总和,这是作者对丝绸之路上异域游牧民族的无限憧憬和浪漫想象.
网剧《隐秘的角落》凭借其“萨特”式的叙事逻辑以及优良细致的制作方法,在众多剧作中脱颖而出,成为网剧精品.《隐秘的角落》虽为12集的短剧,但每一集都体现出制作方的用心.无论是细节化的暗示,还是配乐、选景,亦或是长镜头的处理方式,都可称之为良心之作,这也宣告了国产剧的高水准制作正逐步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