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已正式列为我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对这样一门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而开设的新课程,迫切需要相应的教学策略研究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很多专家呼吁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对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而不宜简单地作为一门单纯学科开展教学。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信息技术课也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即教学内容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更新,教学设备也要更新,因为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跟得上科技的发展速度。
2.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比其他任何一门课程都更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上的许多知识,特别是软件的应用,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者演示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通过亲手操作,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才会把概念理解得更好。
3.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就是应用,应用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手段。它只需要一台电脑,而且立竿见影,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使其由消极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学习。
二、任务驱动法,化“学”为“用”
计算机课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但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都存在着“不知道该怎样学·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的知识又能做些什么”的问题。“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任务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实现自我的空间。
在教学Word“图文混排”时,考虑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都有勇于尝试的探索精神,于是笔者预先设置了任务:请同学们自行设计一张贺卡。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搜索各种资料与图片,遇到问题及时请教教师、查阅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与艺术字、如何设计版面。而在“Excel”教学中,笔者先请学生帮助班主任老师在规定时间内,将班级所有同学期末考试的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再将计算机成绩大于95分的筛选出来,老师给予表扬,另外再制作一张课表。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马上积极行动。任务完成后,让学生展示作品,体验自我价值实现与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还要做好作品的评价,评价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发表对作品的看法,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鼓励性语言为主,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再总结出学生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Power Point”时,笔者先做了一个电子相册展示给学生观看,随即布置任务让学生也做一个电子相册。学生的创作灵感马上被激发,随即就去搜集照片以制作。制作完毕进行交流展示,教师给予评价。
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能激发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以下两种方法:
1.引导法。所谓引导法就是指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的方法。引导法可分为理论引导法和实践引导法。理论引导就是教师利用自己对电脑的丰富知识去引导学生打开电脑这个神秘的殿堂。例如教师在讲理论知识时,可以穿插许多正在流行的信息动态,让学生对电脑产生新鲜感,讲些有关电脑的奇闻事如电脑黑客(黑客闯进美国五角大楼安全系统,印尼小神童险进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网上病毒,把学生带入那神秘的殿堂,再打开它。实践引导就是教师利用自己对电脑的熟练操作的优点,以使学生产生兴趣。老师在电脑房里上课,让学生各自坐在电脑前,老师可以运用深蓝公司的易多思软件——网络教室软件来控制学生机,然后老师进行演示操作,这时同学们肯定会欣喜若狂。这里老师可以乘势进行更大难度的操作,使学生不仅想自己操作,而且对老师很佩服。然后老师把一些操作规则及技巧讲给学生们听,再让学生们操作,从而使学生熟练使用鼠标。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操作实践出发,强调的是在学习的整个程中易消化、易吸收。
2.比喻法。所谓比喻法就是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来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喻法可分为故事比喻法和实物比喻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计算机的软、硬件而定的方法。故事比喻法就是把计算机理论知识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传授知识的方法。例如,在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章时,采用一个古老离奇的故事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故事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一位同学相对于电脑来说,就是个古代的人,然后呢,通过穿越时空,来到了现代,他们看到一栋装饰华丽的小楼房(老师停顿,做补充:把电脑比喻成小楼房)。然后想进入小楼房去瞧一瞧(老师解释:我们要学习电脑,那么就要开电脑,进入楼房就是开电脑),他们进入楼房后,来到大厅(windows的桌面),然后走进其中一个房间(打开“我的电脑”),看见衣柜和几个箱子之类的家具(老师解释为:这是A盘、C盘、D盘和控制面板等之类),再打开其中一个箱子(打开其中一个盘符),发现箱子里还有些漂亮的小箱及衣服(解释为:文件夹及文件)……如此精彩的讲解,再加上老师栩栩如生的描绘,同学们定听得如痴如醉,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以上是从教学微观方面讲的,从宏观方面讲就是实物比喻法,即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常用的物体联系起来,以加强无意识中记忆的一种教学法。这样做的目的是用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引导学生不由地想起课本的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要激起学生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向往,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发挥,去探索,为培养更多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信息技术课也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即教学内容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更新,教学设备也要更新,因为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跟得上科技的发展速度。
2.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比其他任何一门课程都更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上的许多知识,特别是软件的应用,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者演示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通过亲手操作,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才会把概念理解得更好。
3.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就是应用,应用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手段。它只需要一台电脑,而且立竿见影,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使其由消极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学习。
二、任务驱动法,化“学”为“用”
计算机课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但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都存在着“不知道该怎样学·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的知识又能做些什么”的问题。“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任务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实现自我的空间。
在教学Word“图文混排”时,考虑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都有勇于尝试的探索精神,于是笔者预先设置了任务:请同学们自行设计一张贺卡。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搜索各种资料与图片,遇到问题及时请教教师、查阅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与艺术字、如何设计版面。而在“Excel”教学中,笔者先请学生帮助班主任老师在规定时间内,将班级所有同学期末考试的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再将计算机成绩大于95分的筛选出来,老师给予表扬,另外再制作一张课表。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马上积极行动。任务完成后,让学生展示作品,体验自我价值实现与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还要做好作品的评价,评价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发表对作品的看法,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鼓励性语言为主,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再总结出学生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Power Point”时,笔者先做了一个电子相册展示给学生观看,随即布置任务让学生也做一个电子相册。学生的创作灵感马上被激发,随即就去搜集照片以制作。制作完毕进行交流展示,教师给予评价。
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能激发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以下两种方法:
1.引导法。所谓引导法就是指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的方法。引导法可分为理论引导法和实践引导法。理论引导就是教师利用自己对电脑的丰富知识去引导学生打开电脑这个神秘的殿堂。例如教师在讲理论知识时,可以穿插许多正在流行的信息动态,让学生对电脑产生新鲜感,讲些有关电脑的奇闻事如电脑黑客(黑客闯进美国五角大楼安全系统,印尼小神童险进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网上病毒,把学生带入那神秘的殿堂,再打开它。实践引导就是教师利用自己对电脑的熟练操作的优点,以使学生产生兴趣。老师在电脑房里上课,让学生各自坐在电脑前,老师可以运用深蓝公司的易多思软件——网络教室软件来控制学生机,然后老师进行演示操作,这时同学们肯定会欣喜若狂。这里老师可以乘势进行更大难度的操作,使学生不仅想自己操作,而且对老师很佩服。然后老师把一些操作规则及技巧讲给学生们听,再让学生们操作,从而使学生熟练使用鼠标。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操作实践出发,强调的是在学习的整个程中易消化、易吸收。
2.比喻法。所谓比喻法就是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来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喻法可分为故事比喻法和实物比喻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计算机的软、硬件而定的方法。故事比喻法就是把计算机理论知识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传授知识的方法。例如,在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章时,采用一个古老离奇的故事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故事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一位同学相对于电脑来说,就是个古代的人,然后呢,通过穿越时空,来到了现代,他们看到一栋装饰华丽的小楼房(老师停顿,做补充:把电脑比喻成小楼房)。然后想进入小楼房去瞧一瞧(老师解释:我们要学习电脑,那么就要开电脑,进入楼房就是开电脑),他们进入楼房后,来到大厅(windows的桌面),然后走进其中一个房间(打开“我的电脑”),看见衣柜和几个箱子之类的家具(老师解释为:这是A盘、C盘、D盘和控制面板等之类),再打开其中一个箱子(打开其中一个盘符),发现箱子里还有些漂亮的小箱及衣服(解释为:文件夹及文件)……如此精彩的讲解,再加上老师栩栩如生的描绘,同学们定听得如痴如醉,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以上是从教学微观方面讲的,从宏观方面讲就是实物比喻法,即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常用的物体联系起来,以加强无意识中记忆的一种教学法。这样做的目的是用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引导学生不由地想起课本的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要激起学生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向往,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发挥,去探索,为培养更多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