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适的专家就像一位贵人,给学校带来很多帮助。
随着学校自主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专家引领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有效策略。而术业有专攻,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很专业的事情,学校应该善于借助专家力量来深化发展。但有的时候,学校所请来的专家并没有形成推动力,反而拖了自己的后腿,让特色“掉坑”。那么,这一现象缘何产生呢?大概就是没有请到对的人吧!
“三板斧”吓唬谁
有的专家说起特色建设就口若悬河,给学校提供了很多发展建议或意见,旁人听起来也感觉头头是道。但学校按此规划就发现没法实施了,有颇多逻辑不能自洽的地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这些专家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学校,只是以其“三板斧”走天下,将缺乏学校特色理论修养与实践经验的校长给唬住了。
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内在生成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特色必须根植于校情,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工具对资源进行分析和整合,从中找出可能的定位与方向,再进一步研讨、论证优势和可行性,进而才开始文化重构、课程规划、课堂改造、德育创新、环境设计等一系列建设策略。
在借助外脑帮忙时,校长要考虑他们到学校调研的时间,看他们的调研流程,及其过往执行项目的科学性。我曾看过某所学校的发展规划,光是理念系统就能把人看晕:办学理念、育人理念、管理理念、德育理念、教学理念、课程理念、校本理念、文化理念、社团理念、课改理念等。这样的规划文本很难提出具体的实施办法,一看就知道是专家闭门造车,自然不得人心。
名气大又怎样
很多学校邀请专家只看名气的大小,而不看其主攻的研究领域。几年前,我就听说一所潜在的特色学校差一点被专家毁了!那是一个关于特色定位的研讨会,学校准备依托所在地域的某一特色民俗活动来挖掘、延伸教育内涵,而某位专家则坚决反对,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校长的决心与信心。所幸的是,那位校长经过再三研究及其得当的实施办法,特色建设现已小有成就,且态势优良。
按名气说,上述那位专家在当地教育界是一位挺厉害的人物,但特色学校建设并非他的长处,或许这就是造成其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名气绝对不是邀请专家的第一指标,最重要的是能否做出精准指导。
消化吸收很必要
除此之外,还有这样的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请对了专家,专家也给出了“接地气”的解决方案,但具体实施起来仍旧很困难。出现这样的情况,极有可能是校长没有充分消化专家的智慧。对专家提出的某些观点,学校应该辩证地对待,与师生代表一起讨论,得出合理的解读,即转换为学校文本,便于大家领悟。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策划部记者)
随着学校自主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专家引领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有效策略。而术业有专攻,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很专业的事情,学校应该善于借助专家力量来深化发展。但有的时候,学校所请来的专家并没有形成推动力,反而拖了自己的后腿,让特色“掉坑”。那么,这一现象缘何产生呢?大概就是没有请到对的人吧!
“三板斧”吓唬谁
有的专家说起特色建设就口若悬河,给学校提供了很多发展建议或意见,旁人听起来也感觉头头是道。但学校按此规划就发现没法实施了,有颇多逻辑不能自洽的地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这些专家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学校,只是以其“三板斧”走天下,将缺乏学校特色理论修养与实践经验的校长给唬住了。
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内在生成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特色必须根植于校情,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工具对资源进行分析和整合,从中找出可能的定位与方向,再进一步研讨、论证优势和可行性,进而才开始文化重构、课程规划、课堂改造、德育创新、环境设计等一系列建设策略。
在借助外脑帮忙时,校长要考虑他们到学校调研的时间,看他们的调研流程,及其过往执行项目的科学性。我曾看过某所学校的发展规划,光是理念系统就能把人看晕:办学理念、育人理念、管理理念、德育理念、教学理念、课程理念、校本理念、文化理念、社团理念、课改理念等。这样的规划文本很难提出具体的实施办法,一看就知道是专家闭门造车,自然不得人心。
名气大又怎样
很多学校邀请专家只看名气的大小,而不看其主攻的研究领域。几年前,我就听说一所潜在的特色学校差一点被专家毁了!那是一个关于特色定位的研讨会,学校准备依托所在地域的某一特色民俗活动来挖掘、延伸教育内涵,而某位专家则坚决反对,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校长的决心与信心。所幸的是,那位校长经过再三研究及其得当的实施办法,特色建设现已小有成就,且态势优良。
按名气说,上述那位专家在当地教育界是一位挺厉害的人物,但特色学校建设并非他的长处,或许这就是造成其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名气绝对不是邀请专家的第一指标,最重要的是能否做出精准指导。
消化吸收很必要
除此之外,还有这样的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请对了专家,专家也给出了“接地气”的解决方案,但具体实施起来仍旧很困难。出现这样的情况,极有可能是校长没有充分消化专家的智慧。对专家提出的某些观点,学校应该辩证地对待,与师生代表一起讨论,得出合理的解读,即转换为学校文本,便于大家领悟。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策划部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