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lya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7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并且声明:“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的德育理念,因此,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研究小学生德育教育在新时代下的有效性,并且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有效性 德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80-01
  一、小学德育教育在新时代下的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讨论的热点,并且道德品质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现在每个家庭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家人对孩子的爱护也更加突出,就算不是集万般宠爱,也是捧在手心的待遇。未成年人长期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家长也没有及时的纠正教育方式,这样造就了很多孩子骄傲任性的不良性格。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新一代的期望。但是学生在小学时期的思想非常稚嫩,容易受到外界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包括一些不良风气的沾染,所以,从小打好道德品质的基础,能够给学生提供最基本的判断是非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指引方向。对于小学生而言,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及时对道德观念进行引导,不仅可以使其正确的认识社会,也能杜绝在今后的成长中误入歧途,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为学生树立良好形象,以身作则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在我看来这句话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发展阶段,非常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并且经常模仿自己身边成年人的语言和行为。在教育阶段,每天学生有八小时都是在学校度过。所以,老师的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小学生,甚至加以效仿。因此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品德形象,成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模仿的正确典范。
  (二)课上教育融入德育知识,课下活动实践品德作风
  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上的时候老师应该积极融入一些德育知识,将课堂知识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品德的重要性。课下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实践类型的作业,比如:找到一个关于谦逊礼让的历史故事,上课时分享给老师和同学。或者提供一部影片的名字让学生谈一谈感想等。加强德育知识和生活中的联系,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改善和提高并且学会运用到生活中。
  三、加强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学生社会道德的教育始终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教育应该在师生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坚持问题导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原则。道德涵盖我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透着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涵养和道德约束,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也应该将立德树人的道德培养渗透到学生的各个课程中去,将道德教育贯穿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实现立德树人的道德教育与日常文化教育一体化,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德育教育与文化及自然科学相融合。自然和文化科学的学习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占主要地位,要想促进道德教育和文化和自然科学的融合,可以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老师通过讲述真人事迹让学生了解相应知识所涉及的人物形象品德高尚的作风,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第二,将德育教育与体育课程相融合;第三,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相融合。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会在生活中遇到德育教育中所学到的对相应问题的处理办法,通过实践来领会道德教育对自身生活的有益之处。德育課程的构建应该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内涵为目的,以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和尊重教师教学规律为原则,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尊重他人、尊重组织规则、重视自然环境并且维护自然环境和自觉履行社会公德的意识,以做一个高尚的人为自我要求,丰富自身的素养和内涵。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来应用所学知识,增加自身的探索和求知能力,并且在社会实践中来掌握与人为善和与人合作的本领,为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打好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是对于小学德育教育未来发展的分析,就目前而言,教育的意义不仅是对知识的教授,更是要教会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正确认识、价值观、人生观。并且在国家的积极支持和政策的推广下,德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品德素养,才能够有效端正学生的生活态度。“育人先育德”这句话是衡量一个人才的基本标准,是为国家人才计划实施的平台。因此,德育教育的开展不仅是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更是为了国家今后的强胜。
  参考文献:
  [1]方吉庭.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6(33):126-127.
  [2]欧世洪.创新教育方式——试论小学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J].艺术科技,2016(06):359.
  [3]吴苏舒.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才智,2016(01):32.
其他文献
【摘要】文本留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文本留白的特点,了解新课改教学要求,依据小学生学习水平和需求,分析实践教学中文本留白的教学方案,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文本留白 小学 语文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54-01  在文本阅读指导教学中,小学
期刊
【摘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留下很多千古至理名言:教无定法贵在有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在日常教学中贯彻落实这些教育教学的至理名言,深入践行素质教育各项理念,为国家、社会和民族培育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值得每位教师深思。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 策略 问题导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50-01  一、导入策略  兴趣
期刊
【摘要】乡村幼儿园地处经济相对落后的环境中,多媒体设备不足,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的乡村幼儿教师由于性别、年龄、园所性质等因素的差异,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差异明显,欲全面提高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能力,需要制定多媒体教学活动制度、提供信息技术应用成长环境、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关键词】乡村 幼儿教师 信息技术 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53-02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教授的学习方式。一般认为制度化的学徒制出现在中世纪,“学徒制”一词始于13世纪前后。在此之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出现了学徒制这一技能传授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一些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条件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最终其条件基本定位于一个基本点上,即技术过硬、交际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等。这些能力的实现都离不开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语文是学好其他一切科目的基础,也是打开人的思维的法宝。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语文教学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之大,影响之深。高职院校想要开设学生真正喜欢的并受益匪浅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升本校的思政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我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现状,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教学思想,先列举出来,以供参考。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信息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逐渐深入到大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最佳信息传播者,其是否能够对信息进行真实反馈,是否能够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应用到教学中去,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将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利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语文教师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来临的新时代,给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切实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本文以素质教育为背景,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就如何在新时代下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实效性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課堂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摘要】语言运用是语文学习的目的,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重点把握的内容。本文尝试从语言运用的教学出发,探讨和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言运用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53-02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并且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
期刊
【摘要】高校是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加大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意识水平。基于此,本文将以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示范榜样、校园文化熏陶、校园网络引导为切入点,深入探究高校在立德树人视阈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旨在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思想信仰,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凝聚更多的后备力量。  【关键词】立德树人 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