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区、旅行社、消费者联手撬动的红色旅游市场正方兴未艾
1987年,第一家“毛家饭店”在毛泽东故居对面开门迎客,饭店的主人是曾经和毛泽东合过一张影的韶山媳妇汤瑞仁。如今,80多岁的汤瑞仁,是擁有200多家品牌连锁店的董事长。她偶然发现的商机,也被无数韶山人开发、利用、发展和壮大。韶山人自己开的数以百计的饭店、宾馆、旅游纪念品店和旅行社,每天都在忙碌地迎接四海宾客。数据显示,近年来到韶山的游客每年以30%至40%的速度增长,2010年接待游客将近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7亿元。
而远在河北平山县的西柏坡,这个原本偏僻的小山村,因为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中心而成为重要的红色圣地,每年来旅游参观的人也同样络绎不绝,在“五四”和“七一”这样的特殊日子,载满游客的大巴常常将当地的路堵得水泄不通。数据显示,游客的数量逐年呈跳跃式增长,2006年,64万人次,2010年,300多万人次,2011年预计将突破400万人次。
事实上,不仅仅是湖南的韶山和河北的西柏坡,陕西的延安,江西的井冈山、瑞金,重庆的红岩,贵州的遵义、甘肃的会宁……这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特殊历史价值的地方,都因为与红色历史和红色资源的种种联系,正在旅游市场上炙手可热。
旅游究竟什么时候被加上了红色的标签,我们已经无法确切考证,可以看见的是,景区、旅行社、消费者联手撬动的红色旅游市场正方兴未艾。
旅游市场的“红色”效应
在2011年6月举行的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上,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报告证明了红色旅游正成为我国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报告指出,2004年至2010年的6年间,全国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3.5亿人次,2010年接待游客人数从2004年的1.4亿人次增长至4.3亿人次,年均增长20.4%,已占到国内旅游人数的五分之一。2010年,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91.2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371.1万人。
向上追溯,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下发,是全国红色旅游大幕的开启。按照《纲要》对红色旅游的解释,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在这份规划纲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全国的红色旅游区按照集中资源、主题呈现的方式被分为12大红色旅游区,其中,妇孺皆知的延安、西柏坡、井冈山、遵义等地均分列其中。12大旅游区在纲要中被冠以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形象,如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开天辟地,党的创立”;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革命摇篮,领袖故里”;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百色风雷,两江红旗”;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历史转折,出奇制胜”等等。红色旅游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在纲要的鼓舞下,各地各部门大力推动红色旅游,近年投资数百亿元资助红色景区,使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数百个景点面貌不断改善,吸引越来越多群众走向红色旅游行列。在现实的表现上,红色旅游呈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被有意作为一种政治秀来使用,一种是被作为一种消费符号来使用。
“六七月份,我们与井冈山合作的酒店已经全部客满,如果再接团的话,只能让客户自行解决住宿问题了。”刚刚从井冈山带团回来的导游周宇说。事实上,他知道,如果旅行社都订不到房间,客户解决住宿的困难可想而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条他往返无数次的旅游线路,旅游人数正在高速增长。江西省旅游局旅游促进与国际合作处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11年5月份,井冈山景区接待游客80.99万人次,门票收入2905.8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2.35%和137.84%;而江西省的另一个著名红色景区庐山景区也接待游客48.39万人次,门票收入4655.2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0.98%和75%。2011年,“七一”和建党“九十周年”这两个特殊日子的结合,无疑又让这条线路显现出火爆的态势。
在红色旅游的消费群体中,中小学生、企事业团体和离退休干部是主要对象。老中青三代的消费对象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消费需求,这也对红色旅游提出了富有挑战的要求。
向“红色”要效益
对景区而言,原有的红色资源正随着旅游人数的增长,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滚滚金元,无论是对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还是对基础设施的改善,都呈现出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表现在对革命老区品牌的再次提升,更表现为经济效益的大幅增加,并直接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品销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以甘肃会宁为例,这个因为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此胜利会师而出名的西北小城,有着20多处战斗遗址、1000多件革命文物。随着红色旅游知名度的提高,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加。仅2011年1至5月份,就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多元。
正因为如此,在精神的号召和市场的推动双重作用下,曾经贫穷、闭塞、被人遗忘的革命老区逐步发现了自身的价值,积极梳理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推出特色品牌。如湖南长沙和湘潭打“领袖牌”,重庆积极打造“红岩联线”,江西瑞金推出“红都之旅”,陕西主打“红色之旅在延安”等。
游故里、看展览、拜陵园、听讲座是传统的红色旅游项目,全国的红色旅游线路尽管地点不同、人物有异,但是几乎全都有这些必备项目。久而久之,对游客来讲,也逐渐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进而兴趣大减,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此,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小乔深有体会,每年单位安排的旅游都要和红色沾点边,前年是西柏坡,去年是遵义,据说今年是南昌,由于每次都是差不多的内容,她显得兴味索然。如果按照传统景区的模式,对红色历程以纯粹的纪念场所、参观说教的形式定位,不可能取得广阔的市场,表现在产业内,红色旅游无法与产业内的其他旅游产品构成体系,不能形成特色的反应和体验。
正是看到红色旅游资源很有说头,很有看头,没有玩头的普遍现状,红色旅游景区在依托传统的历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上,不少地方还结合自身特点,打起了影视外景地经济的算盘,希望通过参与性的、互动性的延伸项目带动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占地1129亩,总投资达2.6亿元的沂蒙影视城位于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这里是著名的红嫂之乡,也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原型明德英,沂蒙母亲,电视剧《沂蒙》中于宝珍的原型王换于都是马牧池人,她们的故居也都在这里。正是看到这些资源的价值,影视城里剧组来往不断。目前,这里已经先后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沂蒙》、《反抗之真心英雄》、《地道英雄》、《娘》、《平原枪声》,电影《沂蒙六姐妹》、《斗牛》、《诱杀》等十余部影视片。
而在其他的红色景区,影视城建设也接二连三。
2008年11月30日,“中国瑞金红色影视基地”在瑞金沙洲坝革命旧居旧址内挂牌成立。
2010年,广安市广安区成功引进总投资20亿元红色影视文化城项目。
2011年4月,湖南韶山红色文化影视拍摄基地完成初步规划。
2011年的5月10日,“新四军红色影视基地”在安徽马鞍山市濮塘风景区也正式揭牌。
一部影视剧的拍摄,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以一个普通大小的剧组为例,一个剧组差不多100多人,每人每天起码要花费60元,三个月就是近60万元。这还不包括大项支出,譬如宾馆和场地的租用费、道具的费用、交通费、群众演员和场工的费用等等,综合计算,外景地带来的剧组经济也不可小视。
而时下在旅游时候比较火爆的大型实景演出也在红色旅游中有所尝试,这些动用大量物力和人力的大型演出耗资不菲,资金来源既有政府支持和投资的,如井冈山市投资了《井冈山》,也有作为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进行招标引进的,如浙江民营企业家诸显益投资的《延安保卫战》。这些演出突出了实景性和现场感,具有一定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因而比较受欢迎,特别吸引青年游客。
风光背后的隐忧
韶山的毛主席像章,张家界的帅斗,遵义的辣椒,西柏坡的毛主席铜像,瑞金的拥军三宝(斗笠、布鞋、红薯)……作为旅游市场的另一重要收入来源——旅游纪念品让红色景区收获不少。但是,和一般的旅游市场一样,红色旅游纪念品仍然存在着开发不足的现象。从国际水平来看,一般纪念品收入会占整个旅游行业收入比例的标准是30%,少数旅游贸易发达的地区如香港可达到60%,而在中国大陆仅占大约20%。
整体来看,我国各红色旅游景点纪念品眼花缭乱、但大同小异,真正能反映各地特色、体现红色旅游特色、具有地方标志性艺术的旅游纪念品却极少。能够展现地域特色,具有收藏效果的纪念品更是不多,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文化价值都不高。此外,.红色旅游纪念品市场无序竞争,缺乏规范的现状也导致了管理的困难。
在红色旅游表面红红火火的背后,隐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景区内容趋同化现象严重,基础配套设施发展滞后,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等都是红色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是贩卖历史还是贩卖体验?是固守资源还是探索创新?是专一发展还是多元开发等诸多问题都在困扰着红色旅游的发展。而针对一些红色景区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地贪大求全,过度进行商业开发,不惜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行为,也使得红色旅游在风光背后潜伏着隐患。
1987年,第一家“毛家饭店”在毛泽东故居对面开门迎客,饭店的主人是曾经和毛泽东合过一张影的韶山媳妇汤瑞仁。如今,80多岁的汤瑞仁,是擁有200多家品牌连锁店的董事长。她偶然发现的商机,也被无数韶山人开发、利用、发展和壮大。韶山人自己开的数以百计的饭店、宾馆、旅游纪念品店和旅行社,每天都在忙碌地迎接四海宾客。数据显示,近年来到韶山的游客每年以30%至40%的速度增长,2010年接待游客将近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7亿元。
而远在河北平山县的西柏坡,这个原本偏僻的小山村,因为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中心而成为重要的红色圣地,每年来旅游参观的人也同样络绎不绝,在“五四”和“七一”这样的特殊日子,载满游客的大巴常常将当地的路堵得水泄不通。数据显示,游客的数量逐年呈跳跃式增长,2006年,64万人次,2010年,300多万人次,2011年预计将突破400万人次。
事实上,不仅仅是湖南的韶山和河北的西柏坡,陕西的延安,江西的井冈山、瑞金,重庆的红岩,贵州的遵义、甘肃的会宁……这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特殊历史价值的地方,都因为与红色历史和红色资源的种种联系,正在旅游市场上炙手可热。
旅游究竟什么时候被加上了红色的标签,我们已经无法确切考证,可以看见的是,景区、旅行社、消费者联手撬动的红色旅游市场正方兴未艾。
旅游市场的“红色”效应
在2011年6月举行的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上,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报告证明了红色旅游正成为我国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报告指出,2004年至2010年的6年间,全国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3.5亿人次,2010年接待游客人数从2004年的1.4亿人次增长至4.3亿人次,年均增长20.4%,已占到国内旅游人数的五分之一。2010年,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91.2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371.1万人。
向上追溯,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下发,是全国红色旅游大幕的开启。按照《纲要》对红色旅游的解释,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在这份规划纲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全国的红色旅游区按照集中资源、主题呈现的方式被分为12大红色旅游区,其中,妇孺皆知的延安、西柏坡、井冈山、遵义等地均分列其中。12大旅游区在纲要中被冠以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形象,如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开天辟地,党的创立”;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革命摇篮,领袖故里”;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百色风雷,两江红旗”;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历史转折,出奇制胜”等等。红色旅游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在纲要的鼓舞下,各地各部门大力推动红色旅游,近年投资数百亿元资助红色景区,使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数百个景点面貌不断改善,吸引越来越多群众走向红色旅游行列。在现实的表现上,红色旅游呈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被有意作为一种政治秀来使用,一种是被作为一种消费符号来使用。
“六七月份,我们与井冈山合作的酒店已经全部客满,如果再接团的话,只能让客户自行解决住宿问题了。”刚刚从井冈山带团回来的导游周宇说。事实上,他知道,如果旅行社都订不到房间,客户解决住宿的困难可想而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条他往返无数次的旅游线路,旅游人数正在高速增长。江西省旅游局旅游促进与国际合作处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11年5月份,井冈山景区接待游客80.99万人次,门票收入2905.8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2.35%和137.84%;而江西省的另一个著名红色景区庐山景区也接待游客48.39万人次,门票收入4655.2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0.98%和75%。2011年,“七一”和建党“九十周年”这两个特殊日子的结合,无疑又让这条线路显现出火爆的态势。
在红色旅游的消费群体中,中小学生、企事业团体和离退休干部是主要对象。老中青三代的消费对象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消费需求,这也对红色旅游提出了富有挑战的要求。
向“红色”要效益
对景区而言,原有的红色资源正随着旅游人数的增长,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滚滚金元,无论是对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还是对基础设施的改善,都呈现出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表现在对革命老区品牌的再次提升,更表现为经济效益的大幅增加,并直接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品销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以甘肃会宁为例,这个因为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此胜利会师而出名的西北小城,有着20多处战斗遗址、1000多件革命文物。随着红色旅游知名度的提高,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加。仅2011年1至5月份,就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多元。
正因为如此,在精神的号召和市场的推动双重作用下,曾经贫穷、闭塞、被人遗忘的革命老区逐步发现了自身的价值,积极梳理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推出特色品牌。如湖南长沙和湘潭打“领袖牌”,重庆积极打造“红岩联线”,江西瑞金推出“红都之旅”,陕西主打“红色之旅在延安”等。
游故里、看展览、拜陵园、听讲座是传统的红色旅游项目,全国的红色旅游线路尽管地点不同、人物有异,但是几乎全都有这些必备项目。久而久之,对游客来讲,也逐渐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进而兴趣大减,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此,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小乔深有体会,每年单位安排的旅游都要和红色沾点边,前年是西柏坡,去年是遵义,据说今年是南昌,由于每次都是差不多的内容,她显得兴味索然。如果按照传统景区的模式,对红色历程以纯粹的纪念场所、参观说教的形式定位,不可能取得广阔的市场,表现在产业内,红色旅游无法与产业内的其他旅游产品构成体系,不能形成特色的反应和体验。
正是看到红色旅游资源很有说头,很有看头,没有玩头的普遍现状,红色旅游景区在依托传统的历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上,不少地方还结合自身特点,打起了影视外景地经济的算盘,希望通过参与性的、互动性的延伸项目带动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占地1129亩,总投资达2.6亿元的沂蒙影视城位于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这里是著名的红嫂之乡,也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原型明德英,沂蒙母亲,电视剧《沂蒙》中于宝珍的原型王换于都是马牧池人,她们的故居也都在这里。正是看到这些资源的价值,影视城里剧组来往不断。目前,这里已经先后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沂蒙》、《反抗之真心英雄》、《地道英雄》、《娘》、《平原枪声》,电影《沂蒙六姐妹》、《斗牛》、《诱杀》等十余部影视片。
而在其他的红色景区,影视城建设也接二连三。
2008年11月30日,“中国瑞金红色影视基地”在瑞金沙洲坝革命旧居旧址内挂牌成立。
2010年,广安市广安区成功引进总投资20亿元红色影视文化城项目。
2011年4月,湖南韶山红色文化影视拍摄基地完成初步规划。
2011年的5月10日,“新四军红色影视基地”在安徽马鞍山市濮塘风景区也正式揭牌。
一部影视剧的拍摄,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以一个普通大小的剧组为例,一个剧组差不多100多人,每人每天起码要花费60元,三个月就是近60万元。这还不包括大项支出,譬如宾馆和场地的租用费、道具的费用、交通费、群众演员和场工的费用等等,综合计算,外景地带来的剧组经济也不可小视。
而时下在旅游时候比较火爆的大型实景演出也在红色旅游中有所尝试,这些动用大量物力和人力的大型演出耗资不菲,资金来源既有政府支持和投资的,如井冈山市投资了《井冈山》,也有作为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进行招标引进的,如浙江民营企业家诸显益投资的《延安保卫战》。这些演出突出了实景性和现场感,具有一定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因而比较受欢迎,特别吸引青年游客。
风光背后的隐忧
韶山的毛主席像章,张家界的帅斗,遵义的辣椒,西柏坡的毛主席铜像,瑞金的拥军三宝(斗笠、布鞋、红薯)……作为旅游市场的另一重要收入来源——旅游纪念品让红色景区收获不少。但是,和一般的旅游市场一样,红色旅游纪念品仍然存在着开发不足的现象。从国际水平来看,一般纪念品收入会占整个旅游行业收入比例的标准是30%,少数旅游贸易发达的地区如香港可达到60%,而在中国大陆仅占大约20%。
整体来看,我国各红色旅游景点纪念品眼花缭乱、但大同小异,真正能反映各地特色、体现红色旅游特色、具有地方标志性艺术的旅游纪念品却极少。能够展现地域特色,具有收藏效果的纪念品更是不多,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文化价值都不高。此外,.红色旅游纪念品市场无序竞争,缺乏规范的现状也导致了管理的困难。
在红色旅游表面红红火火的背后,隐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景区内容趋同化现象严重,基础配套设施发展滞后,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等都是红色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是贩卖历史还是贩卖体验?是固守资源还是探索创新?是专一发展还是多元开发等诸多问题都在困扰着红色旅游的发展。而针对一些红色景区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地贪大求全,过度进行商业开发,不惜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行为,也使得红色旅游在风光背后潜伏着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