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过去单一的中餐业、制衣业逐步涉足外贸、电子、高科技等领域,海外华人经济正呈现出多元化、科技化和资本密集型等发展趋势。海外华人已经不再靠“三把刀”( 剃刀、剪刀和菜刀)打天下,金融、房地产、高新技术、律师、会计师等行业都已成为他们重要的投资领域。而海外华人经济的价值和地位更是不可忽视,他们已成为支持整个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新一轮转型契机,海外华人企业将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加入到全球新经济时代中来?
“是到转型的时候了。”6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华商研究中心主任康荣平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这位长期研究海外华人经济的专家认为,海外华人经济要有根本性的改变需要一个历史契机,而这个契机现在已经出现:海外华人如何与强劲的中国经济共同发展。
作为中国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的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下称“中国侨联”),其经济科技部部长陈桦向《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表述了相同的观点。
陈桦说,长期以来,海外华人经济主要集中在资本和技术程度很低、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的零售业、制衣业及餐饮服务业,这些领域,不利于华人经济向高质量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变。
“要实现转型,道路依然不平坦,但大多数海外华人基本有了转型的共识。” 西班牙西非娜国际集团董事长张甲林结合实际向《中国经济周刊》表述说。
迎来转型契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研究所主任助理马克宁认为,中国的发展壮大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了海外华人的民族自信心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为他们从事经济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据介绍,在欧洲的餐饮业、服装和皮革加工等行业,依然是海外华人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据不完全的统计:英国全国约有中餐馆9000家。荷兰拥有2200多家中餐馆,而德国中餐馆和华人速食店超过7000家。法国的中餐馆已经超过5000家,西班牙目前中餐馆已达3000家,巴塞罗纳就600多家,葡萄牙有中餐馆600多家,奥地利有800多家。
华人服装和皮革加工行业,在南欧尤其是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等国,占有重要地位。如意大利仅普拉托一地,就有华侨华人经营的大小制衣厂近千家,而在法国巴黎,由华人开办的制衣厂就有300多家。
事实上,综合数据显示,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6000万海外华人,经过几个世纪的奋斗与积累,他们掌握的财富总值相当于中国一年的GDP总量。
此外,中央党校教授张大军认为,海外华人经济对中国的意义不仅仅是在有形的资金引进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在引导中国更多地融入全球化经济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推动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后者,从历史和发展的眼光来看,怎样评价都不为高。
事实表明,海外华人经济作为所在国家民族经济的一部分,已成为一支强有力的经济力量,也是中国经济在海外的重要延伸,是中国商品对外输出的重要渠道,是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
张甲林分析说,要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内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发展的障碍。因此,国内的企业走出国门,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利用世界资源来发展中国经济势在必行。而国内企业的国际化,即从内向型经济,转向外向型经济应是国内企业界当前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转型中的海外华人企业,则充当着国内企业,走向海外的重要通道。
“这给海外华人经济带来了转型的契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华商研究中心主任康荣平说,“国内企业与海外华人企业此时也可以进行产业对接,以及资本的筹措与聚集,共同把企业做大做强。”
转型“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目前海外华人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
西班牙西非娜国际集团董事长张甲林,把当前海外华人经济的基本特征高度概括为“在行业上是高度集中,在资金上是高度分散”。
他指出,前者说明经济多元化程度不够,产业集中在劳动密集性的行业,后者则描述了海外华人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体,从事着较原始的经营管理模式。这个基本特征,曾经在华人创业阶段,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华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个特征给华人经济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愈来愈突现出来。
首先,同行业的恶性竞争及粗放的经营模式,迫使商家以降低品质与价格来维持生计。因此,破坏了华人社会的安定与团结,甚至出现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华人犯罪团伙。
其次,迫使商家不规范化经营及违法经营,索取灰色利润,由此破坏了与当地政府与公众的和谐共处。
第三,本土商家以他们强势的资本,最终会挤压海外华人经济生存的空间,加以一些国家的政府为保护本土经济,而对华人经济采取的合理与不合理的打击,更使海外华人经济面临巨大压力。
转型也要“因地制宜”
那么,海外华人经济未来的方向何在?实际上,世界各地区海外华人已经开始了探索。
在除新加坡以外的东盟新兴工业化国家内,华人族群经济以原材料加工、日用工业品生产、商品零售批发为主。这是因为在西方殖民化的时代,华人在那里的经济活动主要限于中间商和矿场及种植园中的简单体力劳动。等到殖民地国淡出、东南亚的民族国家独立时,华人便利用原来积累的资金、技术和商业及社会关系从事进口日用品和初级工业品的生产,并在这些领域形成了较大的经济优势。
以华人族群为主流的港、澳地区以及新加坡形成了国际化程度很高的金融、转口贸易、旅游、房地产、管理服务以及科技产品零部件加工等方面的经济优势。这些地方的华人经济之所以能够突破地域狭小的限制而获得较大的国际经济份额,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它们周边的中国内地市场、东南亚区域市场,由此进而扩大到亚洲和全球市场。
欧洲华人经济如何转型?西班牙西非娜国际集团董事长张甲林先生较为推崇美国华人经济的发展转型,他指出,“在传统产业被挤压之时,正是华人经济转型之日。”
海外华人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新移民国家,最主要的还是美国,形成了比较有特色和潜力的电子高科技产业。
1999年,美国的100多家华人制衣业倒闭,令人意外的是,整个传统行业的萎缩,却促成了华人产业结构调整,转向了更具生命力的高新科技经济。
对于华人经济的转型问题,来自致公党中央办公厅的钱叶用先生认为,华人经济转型首先要从观念转型开始,从点滴的细节入手,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经济学家、中国建设银行董事景学成表示,华人经济和中国经济是紧密联系的,要同中国经济同时实现转型,加强与国内经济的合作,逐步走向世界各地,并进行经济发展的“升级换代”。
中央党校教授张大军则希望海外华人走出自我的“小圈子”,处理好与当地经济的关系,注重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
张甲林认为,目前,如何改造海外华人经济、推动华人经济转型,使其从粗放经营模式走向现代经营模式、使从业者从小农经济的思想转变为现代经济思想,则是当务之急。
3个转型故事我如何引领新侨归国投资
林文镜
新侨,特指改革開放后走出国门的新华侨,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有1000万人左右,平均每人约积累下10万美元的财富。以我的家乡——福建省福清市为例,有大约30万新侨,积累下的资金,就是300亿美元。他们在国外大多从经营餐馆、加油站、小超市起步,而且平均每人每年还通过各种渠道寄回家乡的资金约在1万美元左右。
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老侨,应当有帮助新侨经济转型,促成新侨力量快速壮大的胸怀与责任感,因为这是既利新侨又利中华民族的好事。
回乡帮助家乡脱贫致富的二十年中,我发现正在成长的新侨力量和新侨存在余资被大量浪费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单个新侨的资金是单薄的,无法做很好的项目投资;新侨缺乏经商和创办实业的成功经验;新侨在国内的亲朋也欠缺投资意识和创业经验。
在这基础上,我开始探索如何集合新侨力量参与祖国建设,同时让余资得到保值增值。
12年前,我在家乡发现了一个可以建设国际大港、国际物流中心和大型重化工业基地的江阴半岛。这个前有可建100个以上5万吨至30万吨深水泊位的岸线资源,后有5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新加坡国土面积的平坦腹地,可建堆场、物流中心、重化工业基地的岛。我做过测算,在这里投资建港的成本,仅是新加坡建港成本的1/60。这里是祖国大陆离台湾地区距离最近的建港区,台湾地区的港口已超负荷运转,又找不到可建良港的资源,因此台湾地区的经济要发展必须借助江阴港。因此,我提出将此建成海峡两岸共用大港。
新侨经济转型,目前面临着一大瓶颈就是资金少,难以投资大项目。在组织新侨投资江阴港获得成功后,我又带着新侨走出福建到祖国各地去进行尝试。新侨投资的领域遍及地产、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旅游、第三产业等领域,新侨给这些地方的公益捐款也已突破1亿人民币。
从目前看,先期投资的新侨都获得了成功,这使得新侨投资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几乎每天都有新侨来电或登门希望我给他们推荐投资项目。
为了解决新侨余资,我建议政府按照严格的市场运作模式,成立一个新侨银行,让新侨们把钱投在这个银行里做股东,通过这个银行,把更多的新侨资金都用到祖国的建设中。这样,通过投资银行偿还机制,新侨一方面能使自己的余资得到保值、增值,一方面还能在国外源源不断地赚钱,源源不断地把钱存入新侨银行,通过新侨银行参与到祖国的建设。
现在是成立新侨银行非常好的时机,因为通过这几年的治理,目前,国内银行的效益渐好,多家银行排名都进入了亚洲前十位,在国际上的形象大幅度提升,这对于建立新侨银行的国际认知度和提升海外华侨参与度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我认为,这件事情意义深远,可以惠及全球华侨,只有祖国的公信力才能承担起组建新侨银行的重任,籍此把新侨的心、新侨的钱、新侨的力量都永远留在祖国。当然,如果能够成立世界华侨华人投资总会或联合总会,以此为载体和平台,积极推动积聚华侨,尤其是新侨资金回归,那更是功到自然成的喜事。
我们敢于挑战欧美名牌
张甲林
1990年,在我旅居西班牙第8个年头,开始由饭店经营转行到时装经营。
当时,在巴塞罗纳特娜伐喀大街(即现在的华商批发一条街),开了旅巴华人第一家服装批发公司。公司经营以各种丝绸面料为主的时装,当时进口及批发量极大,被同业戏称为“丝绸大王”。
由于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经营管理粗放,品质控制不严,从1993年开始,便问题丛生,纠纷不断。1995年开始,大量华商进入服装行业竞争加剧,我则利用做工业产品与西工业界建立的联系,很顺利的转入了职业服行业。经营行业的被迫转变,并不代表经营理念及模式的转变。
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公司在外扰内困的情况下面临破产。
面对窘境,我开始总结思考:用营销学中的2/8原理,分析日益萎缩的市场,做出了“重点发展买80%商品的20%大客户身上,放弃购买商品20%的80%小客户”的决定。之后,商品供应、品质、服务,都得到很快的改善,公司开始具有特色,市场日益恢复。
通过经营实践,我看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这也引导公司开始走向品牌战略的道路。
为此,我们制定了同等品质最低价格,同等价格最优品质的价格政策。确定以小搏大的经营战术:把资金集中到劳动保护与安全行业的几个职业板块中。
随后,公司开始了扩大市场份额的计划。我们的体会是:了解该行业的市场结构;了解该行业习惯常用的营销模式;了解该行业产品与价格变化规律;了解该行业的营销网络及确定适合自己的营销网络形式;选择进入市场最佳时期与最佳切入口;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广告方式。
随着品牌战略的实施,公司带来的效用是极其明显的:在许多特大企业以强势资金与规模,进入劳保安全行业,竞争加剧,而不少中小企业一筹莫展时,我们的营业额从2002年开始,连续4年以40%的速度增长。
由于品牌知名度的提高,整个劳保安全业和相关行业,也要求公司能提供更多更广泛的行业商品,使公司出现了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过剩现象。
对此,我们开始了有计划的持品牌优势推进企业扩张。先是以现在经营的行业向欧盟国家扩张。
通过对德国、英国、荷兰调查发现:德国对劳保产品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但竞争剧烈,市场非常成熟。而荷兰的制造业不算多,但是餐饮业非常发达,我认为公司最新开发的高科技面料厨师系列就可以在这里打开一个市场。
分析发现,公司在价格和设计上的优势都很明显,比较欠缺的是当地的配送物流和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对此,我们计划与中国的国内公司合作,在鹿特丹港建立北、西欧的配送中心以及子公司,从中国运送到鹿特丹港,再由鹿特丹港分送到荷兰本土、英国和德国北部。
与此同时,在西班牙本土与中国公司合作,建立一个劳保安全商品企业群体,利用现有的市场体系与网络,持现有名牌与新建相关品牌优势将商品种类迅速扩大并推入市场。
崔龙吉把工业园建到了俄罗斯
崔晓林
年初,大量在俄罗斯做零售生意的中国人清货回国的同时,俄远东地区的乌苏斯克市的一大片旷野上,推土机突突的马达声划破了千年的沉寂,一个新型工业园区已见雏形。这是中国企业建设的第一个境外工业园。
工业园的主人是东宁吉信工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吉信集团)总经理崔龙吉,由当初一个从事零售业务的“倒爷”,转而成为企业集团的老总,由集团的老总,再“晋升”为工业园区的实践者,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当时不懂俄语,也没有资金,靠的就是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人家都说我‘胆儿大’。”提起当时的情景,崔龙吉一脸的开心。他说,从1991年末开始,中俄民间贸易真正火了起来,而他也在俄远东地区挖到了生意场上的“第一桶金”:用不到3000元人民币的牛仔服装赚回来6000多元。
之后的10多年里,崔龙吉在边境不知疲倦地奔波往来,生意也越做越大。
2002年9月,崔龙吉的乌苏里斯克市吉信旅游鞋厂正式成立。 该厂总投资279万美元。
鞋厂引进温州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拥有皮鞋生产线、旅游鞋生产线、拖鞋生产线、雪地鞋生产线、胶鞋生产线十四条,年生产各种鞋类1000万双。
对于这种模式,崔龙吉称之为 “南联北开”:“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有效减少成品进口俄罗斯的手续,合理规避‘灰色通关’;二是俄有大量的闲置土地,且建厂的用地成本小;三是可以根据俄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的款式、价格,这要比出口成品鞋灵活得多。”
崔龙吉表示,“针对俄罗斯国情,我们有目的地进行了战略调整,从销售行业向生产企业转变,把企业建在俄境内,这有效地规避了突如其来的商业风险。
吉信集團越做越大,崔龙吉的想法也越来越多。2006年底, 由吉信集团与浙江康奈集团累计出资20亿元联合开发的境外工业园远东康吉工业园在俄罗斯乌苏斯克市开工建设。
崔龙吉说,在俄罗斯建设的经贸合作园区总占地两平方公里,将主要引进浙江温州的皮鞋、眼镜、打火机等制造行业的企业,以及在国内市场饱和、生产能力已经过剩的其他行业企业,这将有力地推动“中国制造”向“世界制造”转变,中国企业将通过发展境外工业贸易园区,迈开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转型3人谈王辉耀:更新“中国制造”内涵
王红茹
“知识创造成就,全球化创造机会。现在海外华人已经不再靠‘三把刀’(剃刀、剪刀和菜刀)打天下,已经开始转向电子高科技、金融等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如果说第一代华人是打工者,那么,第二代已经变成了白领或者金领了。”
5月30日,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商会会长、2005委员会理事长王辉耀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传统意义上支撑海外华人经济的“三把刀”主要是第一代华人从事的职业,目前第二代华人更多从事高科技、经济师、会计师、律师、医生等专业职业。华人经济已经开始转型,并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
在王辉耀看来,海外华人经济是伴随中国人移居海外,从事各种经济活动而形成的,它具有悠久历史。
“十几年前我到美国,无论走到哪个角落,美国人见到我首先会问:‘你是日本人吗?你是韩国人吗?’从来不问我是不是从中国来的。甚至‘中国制造’就代表着低质产品。”
在美国十几年前的经历依然让王辉耀记忆犹新。“现在可不一样了,在美国的商场,‘中国制造’不仅价廉,而且物美。这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海外华人跟中国的联系尤其是跟贸易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海外华人在把中国的产品卖出去的同时,让更多高质量的‘中国制造’走向了海外。”
时过境迁,近年来,随着华人人口的增多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海外华人经济的范围、领域、专业化水准都发生了变化,“中国制造”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华人从事的行业越来越多,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王辉耀分析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华人已经开始融入国外的主流经济社会。 “以前华人主要是在唐人街,现在不只在唐人街,而是在硅谷,在华尔街,在主流社会和跨国公司,可以说世界经济的中心到处都有华人的身影。”
此外,王辉耀还认为,海外华人应该从原来的餐馆、洗衣店、小作坊经济等,向有连锁规模的方向发展,比如美国最大的华人连锁餐馆“熊猫”就是很好的例子。“海外华商应该很好地跟国内结合,组建让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营销网络,这样会发展得更快。”
海外华人有了新的“美国梦”
张理
三十年前,美国人可能认为每一个华人都如李小龙一般,身怀中国功夫绝技。如今,美国人碰到在美华人,可能认为他们都是高科技电脑行业的从业人员,因为现在在美国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亚洲人实在太多。
据统计,如果以最近的人口估算,美国300万华人在2.7亿的总人口中只占1/90,其中有6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代表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硅谷有7000多家公司,其中有近3000家由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工程师主持,在美国国家科学实验室中受聘的科学家有近一半为亚裔,其中又以华人科学家过半,在美国著名的高校中,自然科学系科的主任也有近1/3为华人,全美12万名著名科学家中华裔占3万,华人留学生居世界各国在美留学生之首……
美国是移民国家,一向被喻为“机会之地”。如大多数其他国家的新移民一样,华人来到这片新大陆,都拥有一个美国梦。
过去的典型美国梦大都是类似的故事:主人公千辛万苦来到美国,找到一份卑微的工作,赚取微薄的工资,受尽折磨。几年下来,用手上的一些积蓄,开设自己的生意,如一家小型中餐外卖店或是干洗店,供儿女上大学,待到子女们考取医生或工程师职位,就可以安享晚年了。
如今的美国梦已不同以往。
目前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约300万人,每年合法移民来的华人约6万人,另外估计还有数以万计的非法华人移民。很多华人新移民拥有高等教育学位或很高的电脑操作技能,投身于美国所谓“新经济时代”行业。他们所希望的是一份有发展空间的高科技工作,薪水不一定很高,也不介意规模较小的公司,但一定要有股权,一旦所在公司顺利上市,就有机会成就一批新富翁。
美国华人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股票一族”特别多。
10年前,美国嘉信理财证券公司(下称“嘉信理财 ”)看准华人移民日益增多的商机,在纽约中国城开设分公司,至今,在华人股票投资者身上吸纳资金已高达170亿美元,近年又开设华文交易网站,扩大为华人社区服务的业务。
据估计,美国华人社会中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达2000亿美元。嘉信理财的华人客户平均年收入为9万美元,比非华人客户的平均年收入要高。华人上网族中有一半人拥有股票,而这些投资者的交易有70%在网上进行,可见他们投资水平相当高。
另外一个华人群体是这十年来海归回国创业的群体。这群人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美国名校的高等学位,并有在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工作经历。
将国外和国内的优势结合起来。成功的企业有亚信、搜狐、UT斯达康中国等。
可能不少华人移民都来自经济增长率较高的地区,习惯白手起家,不怕风险。新一代的华人移民相比他们的前辈来说,在想法、遭遇、背景、理财哲学等各方面,都已有根本的变化。
直面困难坚定转型
李鸿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海外华人经济也加快了由当地化、现代化、集团化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步伐,出现了新的经济转型趋势,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优势。
不过,海外华人经济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
一是发展粗放化。华人企业大多是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投入产出比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少。在资源约束强化,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这种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需要进行新的转型。
二是经营家族化。家族企业有决策快、效率高等优势,在华人企业的发展初期有重要的作用。但由其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结合,一旦决策失误就容易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不利于企业的永续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三是利益短期化。尤其是部分新华侨华人企业,由于融入当地化的程度比较低,“客人”心态严重,缺少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在经营上短期利益严重,招致当地人的不满,导致出现西班牙烧鞋,所罗门群岛排华等严重事件。
四是创新瓶颈化。华人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科技投入和高新技术企业都比较少,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经营管理水平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在新一轮的经济转型中,海外华人企业必须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产业。服务业是海外华人经济的优势产业,在所在国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应以华人经济的转型为契机,继续强化服务业的优势地位,并以工业发展相结合,做大做强现有的企业和产业,以取得未来竞争的优势地位。
二是重视科技进步,促进企业转型。要加快应用先进适用型技术,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企业由外延型转向内涵型,实现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和谐发展。
三是增强社会责任,实现融合发展。要把海外华人企业发展纳入所在国的经济体系,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分工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关注当地民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共同维护华族的合法利益,形成融合发展的族群关系新格局。
四是与国际接触,改善家族經营模式。要改变唯人唯亲的管理模式,加强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不断注入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形成“以人为本”,共赢共利的现代企业敢立制度,促进企业向现代化,集团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五是发挥华商网络,与中国经济共成长。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举世看好,已成为国际资本投资最重要的地区,并将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牵引车”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华商网络优势,加强对中国的投资,促进双边贸易合作,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实现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
2010年:华人跨国公司将引领世界百强榜
康荣平
跨国公司在19世纪末发迹于美国和西欧;二次大战后日本的跨国公司逐渐发展起来,直至鼎立一方;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发展;进入90年代,华人跨国公司逐渐引起工商界和媒体的注意,不但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谈论它们,连世界级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P
“是到转型的时候了。”6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华商研究中心主任康荣平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这位长期研究海外华人经济的专家认为,海外华人经济要有根本性的改变需要一个历史契机,而这个契机现在已经出现:海外华人如何与强劲的中国经济共同发展。
作为中国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的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下称“中国侨联”),其经济科技部部长陈桦向《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表述了相同的观点。
陈桦说,长期以来,海外华人经济主要集中在资本和技术程度很低、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的零售业、制衣业及餐饮服务业,这些领域,不利于华人经济向高质量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变。
“要实现转型,道路依然不平坦,但大多数海外华人基本有了转型的共识。” 西班牙西非娜国际集团董事长张甲林结合实际向《中国经济周刊》表述说。
迎来转型契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研究所主任助理马克宁认为,中国的发展壮大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了海外华人的民族自信心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为他们从事经济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据介绍,在欧洲的餐饮业、服装和皮革加工等行业,依然是海外华人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据不完全的统计:英国全国约有中餐馆9000家。荷兰拥有2200多家中餐馆,而德国中餐馆和华人速食店超过7000家。法国的中餐馆已经超过5000家,西班牙目前中餐馆已达3000家,巴塞罗纳就600多家,葡萄牙有中餐馆600多家,奥地利有800多家。
华人服装和皮革加工行业,在南欧尤其是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等国,占有重要地位。如意大利仅普拉托一地,就有华侨华人经营的大小制衣厂近千家,而在法国巴黎,由华人开办的制衣厂就有300多家。
事实上,综合数据显示,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6000万海外华人,经过几个世纪的奋斗与积累,他们掌握的财富总值相当于中国一年的GDP总量。
此外,中央党校教授张大军认为,海外华人经济对中国的意义不仅仅是在有形的资金引进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在引导中国更多地融入全球化经济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推动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后者,从历史和发展的眼光来看,怎样评价都不为高。
事实表明,海外华人经济作为所在国家民族经济的一部分,已成为一支强有力的经济力量,也是中国经济在海外的重要延伸,是中国商品对外输出的重要渠道,是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
张甲林分析说,要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内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发展的障碍。因此,国内的企业走出国门,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利用世界资源来发展中国经济势在必行。而国内企业的国际化,即从内向型经济,转向外向型经济应是国内企业界当前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转型中的海外华人企业,则充当着国内企业,走向海外的重要通道。
“这给海外华人经济带来了转型的契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华商研究中心主任康荣平说,“国内企业与海外华人企业此时也可以进行产业对接,以及资本的筹措与聚集,共同把企业做大做强。”
转型“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目前海外华人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
西班牙西非娜国际集团董事长张甲林,把当前海外华人经济的基本特征高度概括为“在行业上是高度集中,在资金上是高度分散”。
他指出,前者说明经济多元化程度不够,产业集中在劳动密集性的行业,后者则描述了海外华人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体,从事着较原始的经营管理模式。这个基本特征,曾经在华人创业阶段,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华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个特征给华人经济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愈来愈突现出来。
首先,同行业的恶性竞争及粗放的经营模式,迫使商家以降低品质与价格来维持生计。因此,破坏了华人社会的安定与团结,甚至出现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华人犯罪团伙。
其次,迫使商家不规范化经营及违法经营,索取灰色利润,由此破坏了与当地政府与公众的和谐共处。
第三,本土商家以他们强势的资本,最终会挤压海外华人经济生存的空间,加以一些国家的政府为保护本土经济,而对华人经济采取的合理与不合理的打击,更使海外华人经济面临巨大压力。
转型也要“因地制宜”
那么,海外华人经济未来的方向何在?实际上,世界各地区海外华人已经开始了探索。
在除新加坡以外的东盟新兴工业化国家内,华人族群经济以原材料加工、日用工业品生产、商品零售批发为主。这是因为在西方殖民化的时代,华人在那里的经济活动主要限于中间商和矿场及种植园中的简单体力劳动。等到殖民地国淡出、东南亚的民族国家独立时,华人便利用原来积累的资金、技术和商业及社会关系从事进口日用品和初级工业品的生产,并在这些领域形成了较大的经济优势。
以华人族群为主流的港、澳地区以及新加坡形成了国际化程度很高的金融、转口贸易、旅游、房地产、管理服务以及科技产品零部件加工等方面的经济优势。这些地方的华人经济之所以能够突破地域狭小的限制而获得较大的国际经济份额,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它们周边的中国内地市场、东南亚区域市场,由此进而扩大到亚洲和全球市场。
欧洲华人经济如何转型?西班牙西非娜国际集团董事长张甲林先生较为推崇美国华人经济的发展转型,他指出,“在传统产业被挤压之时,正是华人经济转型之日。”
海外华人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新移民国家,最主要的还是美国,形成了比较有特色和潜力的电子高科技产业。
1999年,美国的100多家华人制衣业倒闭,令人意外的是,整个传统行业的萎缩,却促成了华人产业结构调整,转向了更具生命力的高新科技经济。
对于华人经济的转型问题,来自致公党中央办公厅的钱叶用先生认为,华人经济转型首先要从观念转型开始,从点滴的细节入手,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经济学家、中国建设银行董事景学成表示,华人经济和中国经济是紧密联系的,要同中国经济同时实现转型,加强与国内经济的合作,逐步走向世界各地,并进行经济发展的“升级换代”。
中央党校教授张大军则希望海外华人走出自我的“小圈子”,处理好与当地经济的关系,注重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
张甲林认为,目前,如何改造海外华人经济、推动华人经济转型,使其从粗放经营模式走向现代经营模式、使从业者从小农经济的思想转变为现代经济思想,则是当务之急。
3个转型故事我如何引领新侨归国投资
林文镜
新侨,特指改革開放后走出国门的新华侨,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有1000万人左右,平均每人约积累下10万美元的财富。以我的家乡——福建省福清市为例,有大约30万新侨,积累下的资金,就是300亿美元。他们在国外大多从经营餐馆、加油站、小超市起步,而且平均每人每年还通过各种渠道寄回家乡的资金约在1万美元左右。
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老侨,应当有帮助新侨经济转型,促成新侨力量快速壮大的胸怀与责任感,因为这是既利新侨又利中华民族的好事。
回乡帮助家乡脱贫致富的二十年中,我发现正在成长的新侨力量和新侨存在余资被大量浪费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单个新侨的资金是单薄的,无法做很好的项目投资;新侨缺乏经商和创办实业的成功经验;新侨在国内的亲朋也欠缺投资意识和创业经验。
在这基础上,我开始探索如何集合新侨力量参与祖国建设,同时让余资得到保值增值。
12年前,我在家乡发现了一个可以建设国际大港、国际物流中心和大型重化工业基地的江阴半岛。这个前有可建100个以上5万吨至30万吨深水泊位的岸线资源,后有5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新加坡国土面积的平坦腹地,可建堆场、物流中心、重化工业基地的岛。我做过测算,在这里投资建港的成本,仅是新加坡建港成本的1/60。这里是祖国大陆离台湾地区距离最近的建港区,台湾地区的港口已超负荷运转,又找不到可建良港的资源,因此台湾地区的经济要发展必须借助江阴港。因此,我提出将此建成海峡两岸共用大港。
新侨经济转型,目前面临着一大瓶颈就是资金少,难以投资大项目。在组织新侨投资江阴港获得成功后,我又带着新侨走出福建到祖国各地去进行尝试。新侨投资的领域遍及地产、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旅游、第三产业等领域,新侨给这些地方的公益捐款也已突破1亿人民币。
从目前看,先期投资的新侨都获得了成功,这使得新侨投资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几乎每天都有新侨来电或登门希望我给他们推荐投资项目。
为了解决新侨余资,我建议政府按照严格的市场运作模式,成立一个新侨银行,让新侨们把钱投在这个银行里做股东,通过这个银行,把更多的新侨资金都用到祖国的建设中。这样,通过投资银行偿还机制,新侨一方面能使自己的余资得到保值、增值,一方面还能在国外源源不断地赚钱,源源不断地把钱存入新侨银行,通过新侨银行参与到祖国的建设。
现在是成立新侨银行非常好的时机,因为通过这几年的治理,目前,国内银行的效益渐好,多家银行排名都进入了亚洲前十位,在国际上的形象大幅度提升,这对于建立新侨银行的国际认知度和提升海外华侨参与度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我认为,这件事情意义深远,可以惠及全球华侨,只有祖国的公信力才能承担起组建新侨银行的重任,籍此把新侨的心、新侨的钱、新侨的力量都永远留在祖国。当然,如果能够成立世界华侨华人投资总会或联合总会,以此为载体和平台,积极推动积聚华侨,尤其是新侨资金回归,那更是功到自然成的喜事。
我们敢于挑战欧美名牌
张甲林
1990年,在我旅居西班牙第8个年头,开始由饭店经营转行到时装经营。
当时,在巴塞罗纳特娜伐喀大街(即现在的华商批发一条街),开了旅巴华人第一家服装批发公司。公司经营以各种丝绸面料为主的时装,当时进口及批发量极大,被同业戏称为“丝绸大王”。
由于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经营管理粗放,品质控制不严,从1993年开始,便问题丛生,纠纷不断。1995年开始,大量华商进入服装行业竞争加剧,我则利用做工业产品与西工业界建立的联系,很顺利的转入了职业服行业。经营行业的被迫转变,并不代表经营理念及模式的转变。
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公司在外扰内困的情况下面临破产。
面对窘境,我开始总结思考:用营销学中的2/8原理,分析日益萎缩的市场,做出了“重点发展买80%商品的20%大客户身上,放弃购买商品20%的80%小客户”的决定。之后,商品供应、品质、服务,都得到很快的改善,公司开始具有特色,市场日益恢复。
通过经营实践,我看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这也引导公司开始走向品牌战略的道路。
为此,我们制定了同等品质最低价格,同等价格最优品质的价格政策。确定以小搏大的经营战术:把资金集中到劳动保护与安全行业的几个职业板块中。
随后,公司开始了扩大市场份额的计划。我们的体会是:了解该行业的市场结构;了解该行业习惯常用的营销模式;了解该行业产品与价格变化规律;了解该行业的营销网络及确定适合自己的营销网络形式;选择进入市场最佳时期与最佳切入口;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广告方式。
随着品牌战略的实施,公司带来的效用是极其明显的:在许多特大企业以强势资金与规模,进入劳保安全行业,竞争加剧,而不少中小企业一筹莫展时,我们的营业额从2002年开始,连续4年以40%的速度增长。
由于品牌知名度的提高,整个劳保安全业和相关行业,也要求公司能提供更多更广泛的行业商品,使公司出现了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过剩现象。
对此,我们开始了有计划的持品牌优势推进企业扩张。先是以现在经营的行业向欧盟国家扩张。
通过对德国、英国、荷兰调查发现:德国对劳保产品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但竞争剧烈,市场非常成熟。而荷兰的制造业不算多,但是餐饮业非常发达,我认为公司最新开发的高科技面料厨师系列就可以在这里打开一个市场。
分析发现,公司在价格和设计上的优势都很明显,比较欠缺的是当地的配送物流和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对此,我们计划与中国的国内公司合作,在鹿特丹港建立北、西欧的配送中心以及子公司,从中国运送到鹿特丹港,再由鹿特丹港分送到荷兰本土、英国和德国北部。
与此同时,在西班牙本土与中国公司合作,建立一个劳保安全商品企业群体,利用现有的市场体系与网络,持现有名牌与新建相关品牌优势将商品种类迅速扩大并推入市场。
崔龙吉把工业园建到了俄罗斯
崔晓林
年初,大量在俄罗斯做零售生意的中国人清货回国的同时,俄远东地区的乌苏斯克市的一大片旷野上,推土机突突的马达声划破了千年的沉寂,一个新型工业园区已见雏形。这是中国企业建设的第一个境外工业园。
工业园的主人是东宁吉信工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吉信集团)总经理崔龙吉,由当初一个从事零售业务的“倒爷”,转而成为企业集团的老总,由集团的老总,再“晋升”为工业园区的实践者,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当时不懂俄语,也没有资金,靠的就是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人家都说我‘胆儿大’。”提起当时的情景,崔龙吉一脸的开心。他说,从1991年末开始,中俄民间贸易真正火了起来,而他也在俄远东地区挖到了生意场上的“第一桶金”:用不到3000元人民币的牛仔服装赚回来6000多元。
之后的10多年里,崔龙吉在边境不知疲倦地奔波往来,生意也越做越大。
2002年9月,崔龙吉的乌苏里斯克市吉信旅游鞋厂正式成立。 该厂总投资279万美元。
鞋厂引进温州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拥有皮鞋生产线、旅游鞋生产线、拖鞋生产线、雪地鞋生产线、胶鞋生产线十四条,年生产各种鞋类1000万双。
对于这种模式,崔龙吉称之为 “南联北开”:“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有效减少成品进口俄罗斯的手续,合理规避‘灰色通关’;二是俄有大量的闲置土地,且建厂的用地成本小;三是可以根据俄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的款式、价格,这要比出口成品鞋灵活得多。”
崔龙吉表示,“针对俄罗斯国情,我们有目的地进行了战略调整,从销售行业向生产企业转变,把企业建在俄境内,这有效地规避了突如其来的商业风险。
吉信集團越做越大,崔龙吉的想法也越来越多。2006年底, 由吉信集团与浙江康奈集团累计出资20亿元联合开发的境外工业园远东康吉工业园在俄罗斯乌苏斯克市开工建设。
崔龙吉说,在俄罗斯建设的经贸合作园区总占地两平方公里,将主要引进浙江温州的皮鞋、眼镜、打火机等制造行业的企业,以及在国内市场饱和、生产能力已经过剩的其他行业企业,这将有力地推动“中国制造”向“世界制造”转变,中国企业将通过发展境外工业贸易园区,迈开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转型3人谈王辉耀:更新“中国制造”内涵
王红茹
“知识创造成就,全球化创造机会。现在海外华人已经不再靠‘三把刀’(剃刀、剪刀和菜刀)打天下,已经开始转向电子高科技、金融等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如果说第一代华人是打工者,那么,第二代已经变成了白领或者金领了。”
5月30日,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商会会长、2005委员会理事长王辉耀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传统意义上支撑海外华人经济的“三把刀”主要是第一代华人从事的职业,目前第二代华人更多从事高科技、经济师、会计师、律师、医生等专业职业。华人经济已经开始转型,并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
在王辉耀看来,海外华人经济是伴随中国人移居海外,从事各种经济活动而形成的,它具有悠久历史。
“十几年前我到美国,无论走到哪个角落,美国人见到我首先会问:‘你是日本人吗?你是韩国人吗?’从来不问我是不是从中国来的。甚至‘中国制造’就代表着低质产品。”
在美国十几年前的经历依然让王辉耀记忆犹新。“现在可不一样了,在美国的商场,‘中国制造’不仅价廉,而且物美。这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海外华人跟中国的联系尤其是跟贸易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海外华人在把中国的产品卖出去的同时,让更多高质量的‘中国制造’走向了海外。”
时过境迁,近年来,随着华人人口的增多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海外华人经济的范围、领域、专业化水准都发生了变化,“中国制造”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华人从事的行业越来越多,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王辉耀分析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华人已经开始融入国外的主流经济社会。 “以前华人主要是在唐人街,现在不只在唐人街,而是在硅谷,在华尔街,在主流社会和跨国公司,可以说世界经济的中心到处都有华人的身影。”
此外,王辉耀还认为,海外华人应该从原来的餐馆、洗衣店、小作坊经济等,向有连锁规模的方向发展,比如美国最大的华人连锁餐馆“熊猫”就是很好的例子。“海外华商应该很好地跟国内结合,组建让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营销网络,这样会发展得更快。”
海外华人有了新的“美国梦”
张理
三十年前,美国人可能认为每一个华人都如李小龙一般,身怀中国功夫绝技。如今,美国人碰到在美华人,可能认为他们都是高科技电脑行业的从业人员,因为现在在美国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亚洲人实在太多。
据统计,如果以最近的人口估算,美国300万华人在2.7亿的总人口中只占1/90,其中有6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代表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硅谷有7000多家公司,其中有近3000家由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工程师主持,在美国国家科学实验室中受聘的科学家有近一半为亚裔,其中又以华人科学家过半,在美国著名的高校中,自然科学系科的主任也有近1/3为华人,全美12万名著名科学家中华裔占3万,华人留学生居世界各国在美留学生之首……
美国是移民国家,一向被喻为“机会之地”。如大多数其他国家的新移民一样,华人来到这片新大陆,都拥有一个美国梦。
过去的典型美国梦大都是类似的故事:主人公千辛万苦来到美国,找到一份卑微的工作,赚取微薄的工资,受尽折磨。几年下来,用手上的一些积蓄,开设自己的生意,如一家小型中餐外卖店或是干洗店,供儿女上大学,待到子女们考取医生或工程师职位,就可以安享晚年了。
如今的美国梦已不同以往。
目前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约300万人,每年合法移民来的华人约6万人,另外估计还有数以万计的非法华人移民。很多华人新移民拥有高等教育学位或很高的电脑操作技能,投身于美国所谓“新经济时代”行业。他们所希望的是一份有发展空间的高科技工作,薪水不一定很高,也不介意规模较小的公司,但一定要有股权,一旦所在公司顺利上市,就有机会成就一批新富翁。
美国华人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股票一族”特别多。
10年前,美国嘉信理财证券公司(下称“嘉信理财 ”)看准华人移民日益增多的商机,在纽约中国城开设分公司,至今,在华人股票投资者身上吸纳资金已高达170亿美元,近年又开设华文交易网站,扩大为华人社区服务的业务。
据估计,美国华人社会中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达2000亿美元。嘉信理财的华人客户平均年收入为9万美元,比非华人客户的平均年收入要高。华人上网族中有一半人拥有股票,而这些投资者的交易有70%在网上进行,可见他们投资水平相当高。
另外一个华人群体是这十年来海归回国创业的群体。这群人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美国名校的高等学位,并有在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工作经历。
将国外和国内的优势结合起来。成功的企业有亚信、搜狐、UT斯达康中国等。
可能不少华人移民都来自经济增长率较高的地区,习惯白手起家,不怕风险。新一代的华人移民相比他们的前辈来说,在想法、遭遇、背景、理财哲学等各方面,都已有根本的变化。
直面困难坚定转型
李鸿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海外华人经济也加快了由当地化、现代化、集团化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步伐,出现了新的经济转型趋势,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优势。
不过,海外华人经济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
一是发展粗放化。华人企业大多是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投入产出比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少。在资源约束强化,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这种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需要进行新的转型。
二是经营家族化。家族企业有决策快、效率高等优势,在华人企业的发展初期有重要的作用。但由其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结合,一旦决策失误就容易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不利于企业的永续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三是利益短期化。尤其是部分新华侨华人企业,由于融入当地化的程度比较低,“客人”心态严重,缺少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在经营上短期利益严重,招致当地人的不满,导致出现西班牙烧鞋,所罗门群岛排华等严重事件。
四是创新瓶颈化。华人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科技投入和高新技术企业都比较少,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经营管理水平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在新一轮的经济转型中,海外华人企业必须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产业。服务业是海外华人经济的优势产业,在所在国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应以华人经济的转型为契机,继续强化服务业的优势地位,并以工业发展相结合,做大做强现有的企业和产业,以取得未来竞争的优势地位。
二是重视科技进步,促进企业转型。要加快应用先进适用型技术,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企业由外延型转向内涵型,实现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和谐发展。
三是增强社会责任,实现融合发展。要把海外华人企业发展纳入所在国的经济体系,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分工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关注当地民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共同维护华族的合法利益,形成融合发展的族群关系新格局。
四是与国际接触,改善家族經营模式。要改变唯人唯亲的管理模式,加强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不断注入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形成“以人为本”,共赢共利的现代企业敢立制度,促进企业向现代化,集团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五是发挥华商网络,与中国经济共成长。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举世看好,已成为国际资本投资最重要的地区,并将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牵引车”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华商网络优势,加强对中国的投资,促进双边贸易合作,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实现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
2010年:华人跨国公司将引领世界百强榜
康荣平
跨国公司在19世纪末发迹于美国和西欧;二次大战后日本的跨国公司逐渐发展起来,直至鼎立一方;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发展;进入90年代,华人跨国公司逐渐引起工商界和媒体的注意,不但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谈论它们,连世界级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