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名片
南山头是大冶市殷祖镇最边远的山区乡村,是大冶中心县委、大冶县委、大冶县革命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的诞生地,是大冶红色革命的摇篮,有“小井冈山”的美誉。
编者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冶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鄂东南革命斗争的中心。1929年2月,湖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成立中共大冶中心县委,领导大冶、阳新、通山、鄂城(今鄂州)、黄梅、广济(今武穴)、蕲春、圻水(今浠水)等县的革命斗争,其机关就设在大冶南山头金公祠。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将军为南山头英雄纪念碑题词——“英雄大冶 革命摇篮”。在风暖花香的5月,本刊记者走进南山头,踏访这处红色革命遗址。
巍巍南山,峰峦叠翠,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此燎原。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在此诞生。彭德怀、滕代远、何长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留下了战斗的足迹。著名将领余立金、马龙、饶惠谭、徐策等从这块热土走向革命征程。
南山村,俗称南山头,隐于崇山峻岭之中,坐落在幕阜山余脉,与江西罗霄山脉尾端相连,东接阳新,南连通山,西毗邻咸宁,北与大别山隔江相守,可扼住长江水道通往武汉重镇的咽喉。南山头,是易守难攻之地,也是鄂东南革命斗争的战略要地。
革命星火,从地方武装开始
1928年8月,湖北省委为加强对大冶县工作的领导,成立中共大冶县委,隶属于中共湖北省委领导,徐策任书记,许若泉任组织部长,县委机关设在南山村大地胡湾的祠堂——金公祠。县委下辖4个区、11个支部、党员近百人。这是大冶县建立的第一个县委领导机构。
大冶县委成立以后,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清楚地看到:穷人要翻身解放,就必须跟着共产党走,必须拿起枪杆子,同国民党反动派、地主豪绅进行坚决的斗争。1928年10月,一支“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群众地方武装——大冶县委手枪队(亦称盒子炮队)宣布成立。队长余立金,队员有彭济时、饶惠谭等20余人,常驻南山头。他们经常穿着长袍,腰藏手枪,在南山附近的各个村庄活动。白天化装侦察,晚上秘密行动,出其不意地打击豪绅地主。
1929年2月,湖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在鄂东成立中心县委,而鄂东各县的工作,应以大冶为主”的指示精神,在殷祖南山头金公祠成立中共大冶中心县委,吴致民任书记。大冶中心县委领导大冶、阳新、通山、鄂城(今鄂州)、黄梅、广济(今武穴)、蕲春、圻水(今浠水)等10个县的革命斗争工作,成为鄂东南地区革命斗争的中心。
在殷祖镇党委书记柯红云和南山村支部书记郑昌兵的带领下,記者来到南山头当年大冶中心县委所在地金公祠。这是一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初年的老宅,古朴的墙砖上已经爬满了青苔,给人一种沧桑厚重的气息。走进侧门,映入眼帘的是几张方桌拼成的一个大会议桌,几条长凳摆在周围,一盏铁骨架已锈迹斑斑的老式马灯在墙上挂着。就在这个简陋的房子里,中心县委指挥了10个县的革命斗争。
先烈之血,浇灌革命之花
绕过一段柏油路,记者来到南山碑林。雨后的碑林,更增添了一丝庄严和肃穆。在茂密的树林庇荫下,那一座座石碑矗立眼前。经过雨水的洗刷,石碑上的碑文熠熠生辉。尤其是看到彭德怀将军的碑文“先烈之血,浇成了革命之花”,让人为之动容,仿佛昔日的枪声还在耳边回响。
柯红云介绍,“我们南山的石碑有88块。”彭德怀、徐向前、滕代远、何长工、李灿、余立金、马龙、饶惠谭、徐策等人的丰碑屹立南山,他们都曾经过南山头的战火洗礼。
“在鄂东南土地革命中,南山头革命历史有六个最:一是红色历史遗址最多,有60多处;二是开国将军最多;三是组建革命军队最多;四是土地革命开始最早;五是成立鄂东南第一个中心县最早;六是在这里战斗过的将军最多。”柯红云如数家珍。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缕魂。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大冶先后有近10万人血染沙场,其中有名有姓的近5000人,还有更多无名的英雄长眠于此。
“南山有6个无人村,曹家山无人村,冯家山无人村,蔡家岭无人村,李家包、陈家无人村,四股垱无人村,上屋堂无人村。每个无人村,都有一个惨绝人寰、悲痛惊心的故事。”柯红云介绍。
曹家山无人村。曹家山,有一百余口人,1929年,南山头建立革命根据地,曹家人以顽强的革命斗志,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曹家山村毗邻余信垴,而余信垴哨所对敌情了如指掌。因此,敌军在出师屡败后,遂于秋天的一个夜晚,偷袭了余信垴哨所和曹家山,将此村房屋全部烧光,村民全部杀光,物资全部抢光,于是南山出现了第一个无人村——曹家山。
冯家山无人村。冯家山,位于余信垴下端,这里原是冯姓人居住,有石樁为证。此村紧邻哨所,请缨站岗放哨,敌人常常出兵南山,镇压革命运动。因哨所洞察敌情,敌人大都扑空或被击退。敌军遂改变战术,星夜出兵,将冯家山夷为平地,村中百姓无一幸免。从此,南山又多了一个无人村。
……
一个个无人村,今天依然保留着原貌。村里的荒芜,仿佛在控诉着敌人的罪恶,也在昭示着后人缅怀先烈。
薪火传承,建设大美南山
英雄的大冶儿女,为了革命胜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浴血奋战。
今天,南山人民传承革命遗志,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依然热火朝天。这里的人们像祖辈一样,虽然一路坎坷,但始终勇往直前。
南山头地处高山,没有田,砂石多,长年缺水,土地贫瘠,看天收成。过去有句民谣:有女不嫁南山头,一日三餐芋头苕。现如今,南山头修建旅游环山公路,启动打井项目,从地底下取水。退耕还林政策,解决了吃粮难;落实农村合作医疗政策,镇医院上门看病治病,解决了就医难;随着道路修通,村民上山下山方便,不少村民下山建房或租房,解决了孩子上学难。
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南山人民还要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借着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南山人民因地施策,发展产业。2019年,村委会参与成立了南山村富林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集采摘、旅游于一体的观光园,以专业养殖带领贫困户致富,引导、鼓励能工巧匠投资入股合作经营。今年新流转土地100多亩,用于种植红美人、梨、杏等。
作为南山村的建档立卡户,饶惠彬告诉记者,他原来是靠政府的兜底生活。去年5月份,村支部书记和精准扶贫工作队队员来到他家,知道他有编竹制品的手艺,帮他成立了竹制品作坊,由他编制成品然后帮忙销售。“去年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1万多元。”饶惠彬笑着说。
雄浑的群山,灵动的碧水,红色的沃土。英雄的南山,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村支部书记郑昌兵说:“我们将依托南山头丰富的红色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动红色文化发展,建设一座集党性初心教育、红色文化研学、绿色康养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体验型红色文旅基地。红色文化产业的落地,将丰富南山的红色旅游业态,带活南山村红色旅游发展,带动村民增收,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我相信,南山头的明天,必将实现革命先烈的遗愿,生态宜居,幸福美好。”郑昌兵看着远方,神情坚定。
南山头是大冶市殷祖镇最边远的山区乡村,是大冶中心县委、大冶县委、大冶县革命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的诞生地,是大冶红色革命的摇篮,有“小井冈山”的美誉。
编者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冶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鄂东南革命斗争的中心。1929年2月,湖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成立中共大冶中心县委,领导大冶、阳新、通山、鄂城(今鄂州)、黄梅、广济(今武穴)、蕲春、圻水(今浠水)等县的革命斗争,其机关就设在大冶南山头金公祠。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将军为南山头英雄纪念碑题词——“英雄大冶 革命摇篮”。在风暖花香的5月,本刊记者走进南山头,踏访这处红色革命遗址。
巍巍南山,峰峦叠翠,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此燎原。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在此诞生。彭德怀、滕代远、何长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留下了战斗的足迹。著名将领余立金、马龙、饶惠谭、徐策等从这块热土走向革命征程。
南山村,俗称南山头,隐于崇山峻岭之中,坐落在幕阜山余脉,与江西罗霄山脉尾端相连,东接阳新,南连通山,西毗邻咸宁,北与大别山隔江相守,可扼住长江水道通往武汉重镇的咽喉。南山头,是易守难攻之地,也是鄂东南革命斗争的战略要地。
革命星火,从地方武装开始
1928年8月,湖北省委为加强对大冶县工作的领导,成立中共大冶县委,隶属于中共湖北省委领导,徐策任书记,许若泉任组织部长,县委机关设在南山村大地胡湾的祠堂——金公祠。县委下辖4个区、11个支部、党员近百人。这是大冶县建立的第一个县委领导机构。
大冶县委成立以后,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清楚地看到:穷人要翻身解放,就必须跟着共产党走,必须拿起枪杆子,同国民党反动派、地主豪绅进行坚决的斗争。1928年10月,一支“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群众地方武装——大冶县委手枪队(亦称盒子炮队)宣布成立。队长余立金,队员有彭济时、饶惠谭等20余人,常驻南山头。他们经常穿着长袍,腰藏手枪,在南山附近的各个村庄活动。白天化装侦察,晚上秘密行动,出其不意地打击豪绅地主。
1929年2月,湖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在鄂东成立中心县委,而鄂东各县的工作,应以大冶为主”的指示精神,在殷祖南山头金公祠成立中共大冶中心县委,吴致民任书记。大冶中心县委领导大冶、阳新、通山、鄂城(今鄂州)、黄梅、广济(今武穴)、蕲春、圻水(今浠水)等10个县的革命斗争工作,成为鄂东南地区革命斗争的中心。
在殷祖镇党委书记柯红云和南山村支部书记郑昌兵的带领下,記者来到南山头当年大冶中心县委所在地金公祠。这是一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初年的老宅,古朴的墙砖上已经爬满了青苔,给人一种沧桑厚重的气息。走进侧门,映入眼帘的是几张方桌拼成的一个大会议桌,几条长凳摆在周围,一盏铁骨架已锈迹斑斑的老式马灯在墙上挂着。就在这个简陋的房子里,中心县委指挥了10个县的革命斗争。
先烈之血,浇灌革命之花
绕过一段柏油路,记者来到南山碑林。雨后的碑林,更增添了一丝庄严和肃穆。在茂密的树林庇荫下,那一座座石碑矗立眼前。经过雨水的洗刷,石碑上的碑文熠熠生辉。尤其是看到彭德怀将军的碑文“先烈之血,浇成了革命之花”,让人为之动容,仿佛昔日的枪声还在耳边回响。
柯红云介绍,“我们南山的石碑有88块。”彭德怀、徐向前、滕代远、何长工、李灿、余立金、马龙、饶惠谭、徐策等人的丰碑屹立南山,他们都曾经过南山头的战火洗礼。
“在鄂东南土地革命中,南山头革命历史有六个最:一是红色历史遗址最多,有60多处;二是开国将军最多;三是组建革命军队最多;四是土地革命开始最早;五是成立鄂东南第一个中心县最早;六是在这里战斗过的将军最多。”柯红云如数家珍。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缕魂。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大冶先后有近10万人血染沙场,其中有名有姓的近5000人,还有更多无名的英雄长眠于此。
“南山有6个无人村,曹家山无人村,冯家山无人村,蔡家岭无人村,李家包、陈家无人村,四股垱无人村,上屋堂无人村。每个无人村,都有一个惨绝人寰、悲痛惊心的故事。”柯红云介绍。
曹家山无人村。曹家山,有一百余口人,1929年,南山头建立革命根据地,曹家人以顽强的革命斗志,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曹家山村毗邻余信垴,而余信垴哨所对敌情了如指掌。因此,敌军在出师屡败后,遂于秋天的一个夜晚,偷袭了余信垴哨所和曹家山,将此村房屋全部烧光,村民全部杀光,物资全部抢光,于是南山出现了第一个无人村——曹家山。
冯家山无人村。冯家山,位于余信垴下端,这里原是冯姓人居住,有石樁为证。此村紧邻哨所,请缨站岗放哨,敌人常常出兵南山,镇压革命运动。因哨所洞察敌情,敌人大都扑空或被击退。敌军遂改变战术,星夜出兵,将冯家山夷为平地,村中百姓无一幸免。从此,南山又多了一个无人村。
……
一个个无人村,今天依然保留着原貌。村里的荒芜,仿佛在控诉着敌人的罪恶,也在昭示着后人缅怀先烈。
薪火传承,建设大美南山
英雄的大冶儿女,为了革命胜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浴血奋战。
今天,南山人民传承革命遗志,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依然热火朝天。这里的人们像祖辈一样,虽然一路坎坷,但始终勇往直前。
南山头地处高山,没有田,砂石多,长年缺水,土地贫瘠,看天收成。过去有句民谣:有女不嫁南山头,一日三餐芋头苕。现如今,南山头修建旅游环山公路,启动打井项目,从地底下取水。退耕还林政策,解决了吃粮难;落实农村合作医疗政策,镇医院上门看病治病,解决了就医难;随着道路修通,村民上山下山方便,不少村民下山建房或租房,解决了孩子上学难。
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南山人民还要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借着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南山人民因地施策,发展产业。2019年,村委会参与成立了南山村富林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集采摘、旅游于一体的观光园,以专业养殖带领贫困户致富,引导、鼓励能工巧匠投资入股合作经营。今年新流转土地100多亩,用于种植红美人、梨、杏等。
作为南山村的建档立卡户,饶惠彬告诉记者,他原来是靠政府的兜底生活。去年5月份,村支部书记和精准扶贫工作队队员来到他家,知道他有编竹制品的手艺,帮他成立了竹制品作坊,由他编制成品然后帮忙销售。“去年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1万多元。”饶惠彬笑着说。
雄浑的群山,灵动的碧水,红色的沃土。英雄的南山,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村支部书记郑昌兵说:“我们将依托南山头丰富的红色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动红色文化发展,建设一座集党性初心教育、红色文化研学、绿色康养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体验型红色文旅基地。红色文化产业的落地,将丰富南山的红色旅游业态,带活南山村红色旅游发展,带动村民增收,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我相信,南山头的明天,必将实现革命先烈的遗愿,生态宜居,幸福美好。”郑昌兵看着远方,神情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