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3日晚,历时12天的2012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在“广州国际轻纺城杯” 2012广东大学生优秀服装设计大赛的鲜花与掌声中圆满降下帷幕。各类奖项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各归其主,来自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23号选手吴汪洋的作品《refresh》一举摘得桂冠。至此,又一批服装院校的时尚学子怀着服装梦想破茧成蝶,去舞动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
7年前,中国纺织品流通领域的龙头市场——广州国际轻纺城肩负着沉甸甸的行业责任开启了触动青春梦想、蜕变行业的时尚改革,协同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等共同举办了首届广东大学生时装周。从此,广州国际轻纺城的名字便和中国时尚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7年后,2012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再一次发挥其强大的品牌作用,吸引了23所高校热情参与,活动规模创历史新高;国际交流再度起航,韩国建国大学实力之作首次亮相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名瑞杯”中国晚礼服设计大奖赛再次华丽登场!
作为大学生时装周的压轴大戏——“广州国际轻纺城杯” 2012广东大学生优秀服装设计大赛更是精彩纷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广东服装教育发展的最佳成果优秀作品在此一绝高低!与竞争的激烈相对应,胜利者获得的奖励也会更加丰厚。大赛金奖奖金从原来的2万元一跃提升为5万元,其它奖项的奖金也有大幅提高,目前大赛奖金额度已经一跃位居非政府主办的服装设计大赛之首。
高规格的赛事当然离不开顶级的评委团队。“广州国际轻纺城杯” 2012广东大学生优秀服装设计大赛的评判长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当岐担任,评委有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刘洋、香港时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杨棋彬、中国服装设计师最高荣誉“金顶奖”获得者、上海标顶服饰有限公司创意总监武学凯、中国服装设计师最高荣誉“金顶奖”获得者、利郎(中国)有限公司总设计师计文波。
可以说,以广州国际轻纺城为主的主办方就是一个超级操盘手,将大学生时装周这个平台打造成了一个强大的磁场,在这个平台上吸纳了如此多的名校、名师、名企,开创了产业互动、人才选拔、国际交流之潮,经过前六年的不断积累,广州国际轻纺城已经把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打造成为时尚学子们实现梦想的天桥,唤醒了无数年轻设计师的时尚梦想,开创了产学研模式的全新格局,成为推动中国服装设计与国际接轨重要力量。一举改写中国服装产业的未来轨迹,在此,蕴藏着主宰时尚话语权的新生力量,以及一场服装强国之梦正待崛起。
然而,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在行业的巨大影响力及其产生的作用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听听来自参与院校老师的声音!
“校企联动”是关键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杨贤春
“通过本届时装周活动,使我们更加明确了院校培养人才必须走校企联动,深度合作,做到以市场作为服装设计实践的大课堂,企业提供项目院校联动开发。”参加完本届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服装系主任杨贤春似乎更加坚定了自己多年来培养学生的方法,他认为,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着如何解决和完成项目展开,不同培养定位的院校结合自身资源制定方案合作解决和完成市场项目,各得其所。
杨贤春老师强调,“校企联动”的教学理念不仅仅用在学生的就业中,更需要时刻融入到学院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无时不刻感受到不同的企业文化、商业价值和品牌理念等实用知识,而不是闭门造车,等到毕业那天才发现自己适应不了企业的设计环境等等。“平日的教学中应该开展与企业合作完成的课题项目,让学生从上课中就感受到未来的就业环境,更加明确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定位,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潜能和设计风格,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杨贤春老师认为。
通过本次大学生时装周,杨贤春老师从中深深感受到,学生在舞台艺术和实用性市场上的差距,有的学生还是像往常看到的设计大赛中一样一味的追求视觉艺术,而对面料的功能性和工艺的创新都比较忽略;有的学生则认识到了商业价值的重要性,却在舞台效果和市场实用性中徘徊,迷失了设计方向。杨贤春老师认为,舞台创新和商业实用价值,实质就是“文化市场与消费市场”的关系。“文化市场”要求求新、求异,以表现艺术性的审美为目标需求,而“消费市场”则要求求实、求稳满足实用性为目标需求,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以文化市场引导消费市场,以消费市场带动文化市场。”这也一直是他所遵循的教学理念,而本届大学生时装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参赛作品从注重艺术性的文化市场到强调实用性的具有商业价值的消费市场,很好地诠释了教学这一特色,满足了以欣赏为目的和以商业为目的的群体的需求,得到了一些企业的良好反馈。
杨贤春老师认为,本次时装周也使各院校更明晰了各自的办学方向,为各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教学成果的交流平台,也为众多的服装企业提供了一个供挑选人才的平台。同时本届的指定面料团体创意大赛引入竞争机制,优化了最佳参入院校和最佳面料提供商是一个很大的亮点,提升了新锐设计师对上游企业的认识以及对话合作,对今后正式步入社会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搭起学生与企业的桥梁
广东白云学院 江少容
“服装设计作为一种审美艺术它肯定要有一定的舞台创新效果,才能抓住观众的眼球,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服装的本质,它是穿在人身上的,最终被作为一种消费商品,被大众认可,这样才能体现它的商业实用价值。”广东白云学院江少容老师经常带自己的学生去参加诸如大学生时装周这样的比赛,在她看来,结果远远没有展示过程更加重要。
“作为一个以大学生为主角的时装周,能更好的吸引服装企业的眼球,服装设计是一个年轻化的产业,企业更愿意在这样一个年轻化并具有权威性的赛事中寻找适合本企业的人才,而并不是人们眼中的‘第一名’才是企业喜欢并需要的”,江少容老师认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选拔人才的标准,时装周就是一个学生和企业的‘媒介’,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展现自己的才华,也让企业去发现自己所需的‘千里马’。”
对于自己亲自培养出来的学生,江少容老师也感受到,大学生时装周给学生带来了比校园知识更为独特的东西,“一次这样的赛事就让学生的专业水准更加成熟,通过这个平台,不仅展现了每个学生自身的设计才华,也无不在比拼着综合能力,并不是有着天马行空的设计才华就能赢得掌声,真正落到实地的作品才能被评委和市场所肯定。” 江少容老师表示,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不仅仅是展现自己,也是在学习和认识不足,看到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设计师还有多远的距离。
“能登上这个舞台就是外界对设计师能力的一种肯定,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设计师,能在大学生时装周平台上尽情的展现自己的实力,今后职业道路的起点就比别人高一点,无论这些学生最终的比赛名次如何,” 江少容老师似乎已经看到了这些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这个平台,也让她自己对今后学生的培养计划有了新的启发。
“什么都会”的人才受关注
香港服装学院院长 周世康
“目前服装企业最需要的,是既懂设计又懂工艺,动手能力强、能够把握流行信息、开拓市场、了解市场动态,并能准确表达品牌定位风格的高级专业人才,即我们常说的“什么都会”的复合型人才。”周世康院长在采访中指出,随着服装产业链的整合和品牌升级,那些多方涉猎,重点突出的人才近几年备受企业关注,更符合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谈到本届大学生时装周,周院长称赞部分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突出,有的已经颇具“大师雏形”。据周院长介绍,本次大学生时装周,香港服装学院闯入决赛的三个系列都已经被本地的服装企业订走,一些优秀作品也被与学院的合作企业纳入囊中,“对于这些初生牛犊的学生来说,大学生时装周已经验证了他们的实力,赢得了行业专家和企业的青睐,有的甚至已经创造了市场价值。”周院长感慨道。
一直以来,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是企业青睐的对象,部分企业也表示本届大学生时装周无论从设计风格、面料选取、色彩搭配还是制作工艺上,各院校选手均体现了令人惊讶的创造力和成长实力。周院长指出,今年港院设计作品以2012-2013年秋冬流行趋势为主导,紧扣时尚主题,以高端女装为设计方向,重在突出创意与实用结合,因此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港院学生的“晴系巴洛克”系列仍能脱颖而出,一举斩获铜奖和最具市场价值奖,被很多企业看好。除了本学院的作品,给周院长留下最深印象的作品是来自五邑大学的《树下听壶》,周院长评价认为,“该作品设计轻松明快,剪裁流畅,体现了设计者心灵的自由和淡泊,也能让穿着者感受到精神的释放和快乐,不失为浓缩时尚与市场价值的佳作。”
“大学生时装周对唤醒大学生的市场和就业意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周院长指出,首先,不少学生通过大赛这个平台,加深了对服装设计师这一职业的全面了解,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其次,毕业生与企业通过T台上的霓裳艳影面对面交流,才是学生们参赛的意义所在。鉴于时装周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最终闯入决赛圈的选手,无论能否夺得大奖,均已成为各大服装企业的热门抢手人才,如2010年曾一举斩获金银的港院学子李丹、高瑞芳、洪炎波,还未毕业,已成为多家大型服企的招揽对象;即便未能成功闯关的学员,不少受邀参加大学生时装周的知名企业也主动伸出招贤纳才的橄榄枝。周院长相信,未来的时装周,会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精彩,“随着大学生时装周的推广和普及,相信其商业和社会价值也将越来越深远。”
未来“国货当自强”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刘会明
刘会明老师语言诙谐犀利,观点独到精辟,通过他对自己服装系学生提出的三点要求——“时尚、自恋、八卦”,就能看出他独特的教学思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会明表示自己一直想从教育上改变中国服装产业的面貌,希望如今的“洋品牌入侵”变成将来的“国货当自强”。
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刘会明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作品充满了艺术创意和民族意识。他说,因为“山寨=中国制造”的时代即将结束,2008至2011年的外贸商品的大量萎缩,奢侈品消费能力的强劲成长,世界大牌对中国市场的看好也伴随着洋品牌诸多“质量门”事件,这无一不预示着未来的中国需要大量的国产品牌担任国货当自强的角色。
广东作为南方的服装重地,一直以来都对全国的服装流行趋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广州服装业的“仿造”“造假”现象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广东的纺织服装教育培养方向要一直秉持着原创、实际、实用的原则,这个可以通过北京的“汉帛杯”与东莞的“虎门杯”在评判标准上的区别可见一斑。但是在纺织服装发展三十年之后的今天,整个大的格局与趋势在改变,中国必然会从庞大密集型的加工生产集群中退出,转而向技术研发综合信心型发展。
在今年的广东大学生时装周上,刘会明似乎看到了希望,他发现,许多学生作品都可以直接拿到商铺去挂牌销售,这足以说明这一教育理念与培养观点越来越受到各大院校的一致认同。“不久的将来,就是拼文化底蕴、拼艺术修养、拼对民族历史经典的挖掘能力”,刘会明很乐意早日见到这一刻的到来。
本届广东大学生时装周,最让刘会明老师触动的是韩国建国大学首次亮相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也说明了大学生时装周吸引了韩国院校的目光。刘会明认为,作为在纺织服装领域比中国较为先进的韩国,以其高科技含量的功能性面料运用、富有艺术感与时代感的色彩款式设计,以及一以贯之的实用设计理念领跑于亚洲时尚。“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服装发展历经了苏联、美国、日本、欧洲之后,目光最后落在了韩国上,”刘会明老师认为,“哈韩”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词汇,不仅仅是指韩剧、韩语、韩国明星、韩国歌舞、韩国泡菜和料理,更重要的是韩国文化得益于通过韩剧得到传播,借助纺织服装面料的技术研发迅猛发展这个媒介,带领支撑着韩流占领中国乃至走向世界。“韩国的文化传播模式也值得我们深思,中国的品牌要立足亚洲乃至世界,就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总之,未来‘国货当自强’!”
7年前,中国纺织品流通领域的龙头市场——广州国际轻纺城肩负着沉甸甸的行业责任开启了触动青春梦想、蜕变行业的时尚改革,协同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等共同举办了首届广东大学生时装周。从此,广州国际轻纺城的名字便和中国时尚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7年后,2012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再一次发挥其强大的品牌作用,吸引了23所高校热情参与,活动规模创历史新高;国际交流再度起航,韩国建国大学实力之作首次亮相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名瑞杯”中国晚礼服设计大奖赛再次华丽登场!
作为大学生时装周的压轴大戏——“广州国际轻纺城杯” 2012广东大学生优秀服装设计大赛更是精彩纷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广东服装教育发展的最佳成果优秀作品在此一绝高低!与竞争的激烈相对应,胜利者获得的奖励也会更加丰厚。大赛金奖奖金从原来的2万元一跃提升为5万元,其它奖项的奖金也有大幅提高,目前大赛奖金额度已经一跃位居非政府主办的服装设计大赛之首。
高规格的赛事当然离不开顶级的评委团队。“广州国际轻纺城杯” 2012广东大学生优秀服装设计大赛的评判长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当岐担任,评委有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刘洋、香港时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杨棋彬、中国服装设计师最高荣誉“金顶奖”获得者、上海标顶服饰有限公司创意总监武学凯、中国服装设计师最高荣誉“金顶奖”获得者、利郎(中国)有限公司总设计师计文波。
可以说,以广州国际轻纺城为主的主办方就是一个超级操盘手,将大学生时装周这个平台打造成了一个强大的磁场,在这个平台上吸纳了如此多的名校、名师、名企,开创了产业互动、人才选拔、国际交流之潮,经过前六年的不断积累,广州国际轻纺城已经把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打造成为时尚学子们实现梦想的天桥,唤醒了无数年轻设计师的时尚梦想,开创了产学研模式的全新格局,成为推动中国服装设计与国际接轨重要力量。一举改写中国服装产业的未来轨迹,在此,蕴藏着主宰时尚话语权的新生力量,以及一场服装强国之梦正待崛起。
然而,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在行业的巨大影响力及其产生的作用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听听来自参与院校老师的声音!
“校企联动”是关键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杨贤春
“通过本届时装周活动,使我们更加明确了院校培养人才必须走校企联动,深度合作,做到以市场作为服装设计实践的大课堂,企业提供项目院校联动开发。”参加完本届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服装系主任杨贤春似乎更加坚定了自己多年来培养学生的方法,他认为,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着如何解决和完成项目展开,不同培养定位的院校结合自身资源制定方案合作解决和完成市场项目,各得其所。
杨贤春老师强调,“校企联动”的教学理念不仅仅用在学生的就业中,更需要时刻融入到学院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无时不刻感受到不同的企业文化、商业价值和品牌理念等实用知识,而不是闭门造车,等到毕业那天才发现自己适应不了企业的设计环境等等。“平日的教学中应该开展与企业合作完成的课题项目,让学生从上课中就感受到未来的就业环境,更加明确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定位,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潜能和设计风格,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杨贤春老师认为。
通过本次大学生时装周,杨贤春老师从中深深感受到,学生在舞台艺术和实用性市场上的差距,有的学生还是像往常看到的设计大赛中一样一味的追求视觉艺术,而对面料的功能性和工艺的创新都比较忽略;有的学生则认识到了商业价值的重要性,却在舞台效果和市场实用性中徘徊,迷失了设计方向。杨贤春老师认为,舞台创新和商业实用价值,实质就是“文化市场与消费市场”的关系。“文化市场”要求求新、求异,以表现艺术性的审美为目标需求,而“消费市场”则要求求实、求稳满足实用性为目标需求,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以文化市场引导消费市场,以消费市场带动文化市场。”这也一直是他所遵循的教学理念,而本届大学生时装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参赛作品从注重艺术性的文化市场到强调实用性的具有商业价值的消费市场,很好地诠释了教学这一特色,满足了以欣赏为目的和以商业为目的的群体的需求,得到了一些企业的良好反馈。
杨贤春老师认为,本次时装周也使各院校更明晰了各自的办学方向,为各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教学成果的交流平台,也为众多的服装企业提供了一个供挑选人才的平台。同时本届的指定面料团体创意大赛引入竞争机制,优化了最佳参入院校和最佳面料提供商是一个很大的亮点,提升了新锐设计师对上游企业的认识以及对话合作,对今后正式步入社会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搭起学生与企业的桥梁
广东白云学院 江少容
“服装设计作为一种审美艺术它肯定要有一定的舞台创新效果,才能抓住观众的眼球,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服装的本质,它是穿在人身上的,最终被作为一种消费商品,被大众认可,这样才能体现它的商业实用价值。”广东白云学院江少容老师经常带自己的学生去参加诸如大学生时装周这样的比赛,在她看来,结果远远没有展示过程更加重要。
“作为一个以大学生为主角的时装周,能更好的吸引服装企业的眼球,服装设计是一个年轻化的产业,企业更愿意在这样一个年轻化并具有权威性的赛事中寻找适合本企业的人才,而并不是人们眼中的‘第一名’才是企业喜欢并需要的”,江少容老师认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选拔人才的标准,时装周就是一个学生和企业的‘媒介’,可以让学生尽情的展现自己的才华,也让企业去发现自己所需的‘千里马’。”
对于自己亲自培养出来的学生,江少容老师也感受到,大学生时装周给学生带来了比校园知识更为独特的东西,“一次这样的赛事就让学生的专业水准更加成熟,通过这个平台,不仅展现了每个学生自身的设计才华,也无不在比拼着综合能力,并不是有着天马行空的设计才华就能赢得掌声,真正落到实地的作品才能被评委和市场所肯定。” 江少容老师表示,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不仅仅是展现自己,也是在学习和认识不足,看到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设计师还有多远的距离。
“能登上这个舞台就是外界对设计师能力的一种肯定,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设计师,能在大学生时装周平台上尽情的展现自己的实力,今后职业道路的起点就比别人高一点,无论这些学生最终的比赛名次如何,” 江少容老师似乎已经看到了这些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这个平台,也让她自己对今后学生的培养计划有了新的启发。
“什么都会”的人才受关注
香港服装学院院长 周世康
“目前服装企业最需要的,是既懂设计又懂工艺,动手能力强、能够把握流行信息、开拓市场、了解市场动态,并能准确表达品牌定位风格的高级专业人才,即我们常说的“什么都会”的复合型人才。”周世康院长在采访中指出,随着服装产业链的整合和品牌升级,那些多方涉猎,重点突出的人才近几年备受企业关注,更符合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谈到本届大学生时装周,周院长称赞部分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突出,有的已经颇具“大师雏形”。据周院长介绍,本次大学生时装周,香港服装学院闯入决赛的三个系列都已经被本地的服装企业订走,一些优秀作品也被与学院的合作企业纳入囊中,“对于这些初生牛犊的学生来说,大学生时装周已经验证了他们的实力,赢得了行业专家和企业的青睐,有的甚至已经创造了市场价值。”周院长感慨道。
一直以来,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是企业青睐的对象,部分企业也表示本届大学生时装周无论从设计风格、面料选取、色彩搭配还是制作工艺上,各院校选手均体现了令人惊讶的创造力和成长实力。周院长指出,今年港院设计作品以2012-2013年秋冬流行趋势为主导,紧扣时尚主题,以高端女装为设计方向,重在突出创意与实用结合,因此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港院学生的“晴系巴洛克”系列仍能脱颖而出,一举斩获铜奖和最具市场价值奖,被很多企业看好。除了本学院的作品,给周院长留下最深印象的作品是来自五邑大学的《树下听壶》,周院长评价认为,“该作品设计轻松明快,剪裁流畅,体现了设计者心灵的自由和淡泊,也能让穿着者感受到精神的释放和快乐,不失为浓缩时尚与市场价值的佳作。”
“大学生时装周对唤醒大学生的市场和就业意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周院长指出,首先,不少学生通过大赛这个平台,加深了对服装设计师这一职业的全面了解,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其次,毕业生与企业通过T台上的霓裳艳影面对面交流,才是学生们参赛的意义所在。鉴于时装周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最终闯入决赛圈的选手,无论能否夺得大奖,均已成为各大服装企业的热门抢手人才,如2010年曾一举斩获金银的港院学子李丹、高瑞芳、洪炎波,还未毕业,已成为多家大型服企的招揽对象;即便未能成功闯关的学员,不少受邀参加大学生时装周的知名企业也主动伸出招贤纳才的橄榄枝。周院长相信,未来的时装周,会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精彩,“随着大学生时装周的推广和普及,相信其商业和社会价值也将越来越深远。”
未来“国货当自强”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刘会明
刘会明老师语言诙谐犀利,观点独到精辟,通过他对自己服装系学生提出的三点要求——“时尚、自恋、八卦”,就能看出他独特的教学思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会明表示自己一直想从教育上改变中国服装产业的面貌,希望如今的“洋品牌入侵”变成将来的“国货当自强”。
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刘会明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作品充满了艺术创意和民族意识。他说,因为“山寨=中国制造”的时代即将结束,2008至2011年的外贸商品的大量萎缩,奢侈品消费能力的强劲成长,世界大牌对中国市场的看好也伴随着洋品牌诸多“质量门”事件,这无一不预示着未来的中国需要大量的国产品牌担任国货当自强的角色。
广东作为南方的服装重地,一直以来都对全国的服装流行趋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广州服装业的“仿造”“造假”现象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广东的纺织服装教育培养方向要一直秉持着原创、实际、实用的原则,这个可以通过北京的“汉帛杯”与东莞的“虎门杯”在评判标准上的区别可见一斑。但是在纺织服装发展三十年之后的今天,整个大的格局与趋势在改变,中国必然会从庞大密集型的加工生产集群中退出,转而向技术研发综合信心型发展。
在今年的广东大学生时装周上,刘会明似乎看到了希望,他发现,许多学生作品都可以直接拿到商铺去挂牌销售,这足以说明这一教育理念与培养观点越来越受到各大院校的一致认同。“不久的将来,就是拼文化底蕴、拼艺术修养、拼对民族历史经典的挖掘能力”,刘会明很乐意早日见到这一刻的到来。
本届广东大学生时装周,最让刘会明老师触动的是韩国建国大学首次亮相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也说明了大学生时装周吸引了韩国院校的目光。刘会明认为,作为在纺织服装领域比中国较为先进的韩国,以其高科技含量的功能性面料运用、富有艺术感与时代感的色彩款式设计,以及一以贯之的实用设计理念领跑于亚洲时尚。“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服装发展历经了苏联、美国、日本、欧洲之后,目光最后落在了韩国上,”刘会明老师认为,“哈韩”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词汇,不仅仅是指韩剧、韩语、韩国明星、韩国歌舞、韩国泡菜和料理,更重要的是韩国文化得益于通过韩剧得到传播,借助纺织服装面料的技术研发迅猛发展这个媒介,带领支撑着韩流占领中国乃至走向世界。“韩国的文化传播模式也值得我们深思,中国的品牌要立足亚洲乃至世界,就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总之,未来‘国货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