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连接酶链反应是继聚合酶链反应之后新发展的一种较有前景的核酸扩增技术.本文综述了连接酶链反应诊断沙眼衣原体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与其它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及临床不同标本的分析,表明以长时间不排尿后的首次尿为标本进行连接酶链反应检测在临床上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机 构】
: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接酶链反应是继聚合酶链反应之后新发展的一种较有前景的核酸扩增技术.本文综述了连接酶链反应诊断沙眼衣原体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与其它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及临床不同标本的分析,表明以长时间不排尿后的首次尿为标本进行连接酶链反应检测在临床上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过去长期应用伍氏(Wood)灯来检查皮肤、毛发和尿以资帮助某些皮肤病的临床诊断,如头癣、红癣、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作者报告了伍氏灯的一个新的用途确定黑素在皮肤中的深度。在伍氏灯照射下下述的临床表现与表皮蛋白(在较小的程度上真皮蛋白)的荧光有关:(1)在伍氏灯下,表皮色素变化比在可见光下更为显著。在色素减退区,如白癜风整个表皮缺乏色素,因此很容易用伍氏灯来确认。(2)在可见光下真皮的色素变化不显著。
反复发生广泛多样性血管病变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特点之一.组织学上,血管病变可分为炎症性和血栓性.其发病机理与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免疫复合物沉积、补体激活、抗心磷脂抗体生成等多种因素有关.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是血管病变发作性和变化分布特征的决定因素.
随着海生水族工业的发展和出于个人嗜好的海生物饲养的增多,由此造成的皮肤损害日趋明显。本文介绍了海生水族工业所致常见皮肤损害的临床症状及其处理方法,包括海生物本身所致的毒性作用与皮肤感染,以及与职业环境和设备有关的皮肤危害。
近年来有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白癜风取得色素再生的报告。丙酸克罗倍他索(CP)之血管收缩能力比17-戊酸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17-Valerate)强5倍,因此作者选择25名双侧病损大小、病期相称的白癜风患者,早晚外用一次0.05%CP霜及单纯霜基质作为对照,进行双盲试验治疗。每月评价疗效一次,共4个月。
一、诊断异位性皮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其病史及体征。下面作者初步提出异位性皮炎的诊断标准,当然它还将不断的修改、补充,以日臻完善。若有3条主要的诊断依据或2条主要的诊断依据及一条次要的诊断依据,则异位性皮炎的诊断就可以成立。对表中某些指标至今尚有不同的看法,如血清中、皮肤及淋巴细胞上IgE含量在诊断上的含义就不清楚。
由于沙利度胺在多种原因不明的、难治性疾病,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中所取得的疗效,以及由抗血管生成活性延伸而来的治疗肿瘤的可能,再次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现对1998~2000年间沙利度胺在药效学、作用机制、皮肤病临床应用研究及类似物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晚近在麻醉药成瘾者、应用免疫抑制剂、长期抗菌素治疗、膀胱保留导管及静脉插管等情况下,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然而在播散性念珠菌病及念珠菌心内膜炎患者中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发病率远较脑膜感染为常见。作者报告7例念珠菌脑膜炎,并复习了英文文献中报道的21例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
细胞免疫缺陷已被公认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一个重要发病机理。本文报告23例SLE患者的皮肤试验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对照研究结果。 SLE组23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SLE分类诊断标准,2例过去曾接受类固醇激素治疗,但于受检前3月已停用,其他均从未用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14例病情属轻度活动,另9例病情为中度到重度活动。对照组也是23例,其中13例为健康人,10例为因其他病住院的患者。
美国年轻黑人男男性接触者(BMSM)中的HIV感染在所有危险人群中发病最高.在年轻BMSM中减少HIV传播的两项重要对策是:增加男性察觉到自己已感染HIV的比例及在性活跃男性中坚持使用安全套.但帮助BMSM开展HIV试验并推广安全套计划的信息很少.
作者用感染了麻风杆菌(ML)的小鼠实验模型研究了CD4和CD8T细胞的作用。通过将富含T细胞亚群的淋巴细胞制备液过继转移到感染了ML的无胸腺裸鼠,来评价在宿主对病原菌表现的抵抗力中,CD4和CD8T细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