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电梯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载物、载人运行设备。而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性提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也使得国内电梯需求量呈现出了明显上升的趋势,电梯运行与电梯定期检验成为社会各界关注重点。本文将以电梯检验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对电梯检验问题的分析,对电梯定期检验市场化改革展开全面探究,旨在提升电梯检验市场化水平,保证电梯检验整体质量和安全运行。
关键词:检验特点;市场化改革;电梯定期检验;监督机制
电梯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性能故障或损伤,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消除,将会预埋下较大安全隐患,导致电梯所载物品与乘客受到较大安全威胁,所以实施定期检验极为必要。电梯不断增长,老旧电梯不断增加,人机比不断扩大,为更好展开电梯检验工作,保证电梯运行安全性,业界开始推行电梯定期检验市场化改革,期望通过此种改革手段,降低电梯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1.电梯检验特点
电梯检验具有较为明显的强制性、全面性以及公共性三个方面的特征:
1.1全面性
电梯检验全面性是因国内电梯拥有量大,电梯检测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市场规模较大所形成的。
1.2公共性
公共性主要是指电梯安全所涉及到的各项公共利益。因为电梯在城市民众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是较为常见且不可或缺的特种设备,如果发生电梯安全事件,会引起民众极大关注,处理不当甚至会造成民众恐慌【1】。
1.3强制性
由于电梯设备较为特殊,为防止出现个别单位不配合状况,需要对电梯展开强制性检查,会通过设置相应责任机制的方式,保证每台电梯都可得到定期检查,并要在检验合格后,才可继续进行使用,严禁运行检验不合格电梯【2】。
2.电梯检验现状
2.1存在垄断性问题
由于电梯检验具有较为突出的强制性特征,检验工作多处于封闭的状态,多会由专业检验机构展开,存在着特检机构条块分割较为严重的问题,使用单位一般并没有过多选择检验机构的权利。此种单一、封闭的检验机构与检验市场,会加剧检验市场行政垄断问题,并不利于市场良性化发展。
2.2人机之间存在矛盾
每年全国各地市都会增加新装电梯,电梯数量增加,检验人员也需要相应增加,从一名新进人员到一名合格的检验人员需要一段较长时间,那么人机配比问题就会存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在电梯检验时,可能会因为检验人员不足,导致检验工作超负荷等原因,使检验工作开展在全面性、完整性以及精准性上受到了直接影响,甚至会出现一些地区电梯无法及时检验的情况。电梯超期未检,带病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危及民众人身财产安全。
2.3市场竞争力有限
因为受到行业垄断性等因素影响,检验市场竞争力存在着明显不足的问题。没有有效市场竞争,会使行业在技术研究与管理完善等方面受到直接影响,并不利于行业长久性发展,需要引起行业足够重视。
3.电梯定期检验市场化改革策略
3.1保证顶层设计系统性与前瞻性
一方面,坚持政府定位。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落实国务院“证照分离”改革工作部署,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管理制度,积极培育营造公平竞争、良性发展的检验检测市场营商环境,在进行市场化改革时,需要从市场化角度入手,对政府行为原则目标、合理界限展开分析,打破地方检验限制,促进地区之间检验机构的往来,以对检验机构工作范围实施切实拓展,应将市场化观念融入到业务流程与工作规范之中,做好检验机构整合与发展,确保机构服务核心能力,并要通过对政府市场监督职能的合理运用,制定出一系列配套政策,以对检验市场形成有效规范;另一方面,坚持科学引导。因为实施市场化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检验资源展开科学配置,激发市场活力,保证检验工作效能,有效解决人机不匹配矛盾,所以监管部门需要做好科学规划,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合理展开引导,保证各项改革工作实施稳定性、合理性【3】。同时,实施有序推进模式。电梯检验市场化改革是特种设备改革基础与前提,能够为特种设备改革工作开展提供更多实践经验。
整体改革工作需要有序展开,以防出现一哄而上等混乱局面。整体改革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以法定检验机构为核心,结合民营检验机构、行业检验机构,对市场格局展开拓展,逐步增加市场开放程度,增强机构责任感与紧迫感,确保各机构可以主动对自身不足进行审视与调整;第二,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趋势,做好法定检验机构改革,进而通过重组或兼并等手段,建设起一批具有社会化、专业化以及规模化特点的检验机构,应增加民营、行业检验机构竞争实力,在适当时机全面放开市场,形成良性化市场竞争氛围;第三,实施检验和检测分离,防止出现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状况,保证检验工作开展质量。
3.2确定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
就本质而言,实施电梯定期检验是使用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在电梯检验到期前一个月,使用单位需要向检验机构提出检验申请,否则视为违规【4】。目前,因为法定检验机构会在电梯检验期限到达之前,主动向使用单位提出检验通知,会使其产生依赖感,很容易会出现忘记检查或对检验工作不重视的情况,会逐渐忘记自身责任,所以在进行市场化改革时,需要再次落实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应通过宣传以及专业教育等手段,帮助使用单位形成良好责任意识,改变以往所存在不良习惯,主动进行检验申报。
3.3设置高效改革监管机制
为保证各项改革工作开展质量,相关部门需要按照市场化改革规划与具体检验要求,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配套监督机制,以通过全过程监督管理手段,保证各项改革工作顺利进行。首先,需要做好市场竞争监督,防止出现虚假检验以及随意降低检验费用吸引客户等行为,保证整体市场氛围,防止出现检验形式化问题;其次,严把市场准入机制,做好检验机构、检验人员资质检查监管,应在展开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同时,做好机构行为规范检查,以便及时对错误行为进行纠正;再次设置健全检验管理体系,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合理运用,设置检验人员以及机构等数据信息库,实施智能化监督与管理,邀请专家定期对电梯检验工作开展抽检,做好检验评价与评估,确定是否有错检问题存在;最后设置检验质量评价机制,通过打分评估模式做好检验机构评价与评估,及时对不合规机构展开处理,以对整体行业水平进行保证,防止机构出现严重违法违规行为【5】。 3.4适当向社会开放检验市场
为有效改善检验市场垄断问题,检验市场需要适当向社会进行开放,并要接受社会监督,做好电梯定期检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落实,确保社会人员可以在指定平台中查询到一系列信息,做好基础信息共享与公开,以为市场开放奠定良好基础【6】。同时需要在平台中对检验评价细则、规定进行公示,且要将机构检验信誉情况发布到系统之中,以为社会监督工作开展提供相应数据参考。由于住宅电梯检验质量要求较高,在进行检验市场开放时,需要与业主保持密切联系与配合,邀请其参与到物业公司监督工作之中,以为检验工作高质量展开提供有利支持,从而逐步完成检验市场向社会的开放。
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放开了6家检验机构,试着弥补人机比的不足,但是效果不好,低价竞争、检验质量大打折扣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国家开始在上海等地区设置试点,推行1+1模式,电梯法定检验由原来的1年一检变成2年一检,第一年由有资质的社会检验或者维保电梯超过一定数量的维保单位实施检验,第二年由国家许可的检测机构进行复核,检验效果较为理想。
3.5设置严谨市场准入机制
2019年电梯定期检验机构核准办法(试行)已经出台,對准入的检验机构做了硬性的规定1、固定资产总值不少于200万元,其检验仪器设备原值不少于50万元;2、具有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的固定办公场所;3、机构设技术负责人,具有电梯检验师资格不少于8年,配备持有电梯检验资格人员不少于30人,其中检验师不少于10名,4、注册资金不低于300万元。市场准入机制还需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机构需要拥有充足的事故赔偿金,能够担负起相应赔偿责任,不可将住宅维修资金作为电梯事故赔偿金;②具备科研创新能力,拥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水平,检验制度、技术规范以及仪器设备齐全、完善;③拥有专业检验团队,团队内检验人员以及检验专业工程师综合实力复合相应标准要求,能够专业、高质量完成各项检验工作;④设有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以及检验责任法治机制,能够定期展开总结与反思,可在各项机制约束下,不断约束自身检验行为,把好技术责任关;⑤没有不良竞争经历,能够严格按照规章规定收取检验费用。在完成市场准入机制设置的同时,还应设置市场退出机制、惩罚机制,以对整体市场运行质量进行保证,确保市场化改革工作可以得到顺利实施。
结束语:
相关部门应明确认识到电梯检验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应加强对检验市场化改革工作的研究力度。要在对检验特点与检验现状展开全面分析的前提下,按照分析结果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较为详细的电梯检验市场化改革模式推动措施,以通过提升顶层设计前瞻性、实施高效监督机制以及向社会开放等手段,为各项改革工作顺利落实提供可靠保障,以为国内电梯检验行业发展形成有效带动,保证整体电梯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林祖锋.关于电梯定期检验中易被忽视的问题分析与探讨[J].居舍,2018(32):169.
[2]许景顺.电梯检测市场化的配套机制和思考[J].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17(2):75-76.
[3]刘立磊.关于电梯检验技术发展的几点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18,140(10):208.
[4]蒋鑫鑫,陈辉.试论电梯安全运行的思考及制动性能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01):187.
[5]何调良,李伟.物联网技术在电梯维保检验监管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No.271(17):233.
[6]曲鹏.电梯现场检验危险因素与防范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8,No.393(08):231-232.
关键词:检验特点;市场化改革;电梯定期检验;监督机制
电梯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性能故障或损伤,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消除,将会预埋下较大安全隐患,导致电梯所载物品与乘客受到较大安全威胁,所以实施定期检验极为必要。电梯不断增长,老旧电梯不断增加,人机比不断扩大,为更好展开电梯检验工作,保证电梯运行安全性,业界开始推行电梯定期检验市场化改革,期望通过此种改革手段,降低电梯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1.电梯检验特点
电梯检验具有较为明显的强制性、全面性以及公共性三个方面的特征:
1.1全面性
电梯检验全面性是因国内电梯拥有量大,电梯检测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市场规模较大所形成的。
1.2公共性
公共性主要是指电梯安全所涉及到的各项公共利益。因为电梯在城市民众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是较为常见且不可或缺的特种设备,如果发生电梯安全事件,会引起民众极大关注,处理不当甚至会造成民众恐慌【1】。
1.3强制性
由于电梯设备较为特殊,为防止出现个别单位不配合状况,需要对电梯展开强制性检查,会通过设置相应责任机制的方式,保证每台电梯都可得到定期检查,并要在检验合格后,才可继续进行使用,严禁运行检验不合格电梯【2】。
2.电梯检验现状
2.1存在垄断性问题
由于电梯检验具有较为突出的强制性特征,检验工作多处于封闭的状态,多会由专业检验机构展开,存在着特检机构条块分割较为严重的问题,使用单位一般并没有过多选择检验机构的权利。此种单一、封闭的检验机构与检验市场,会加剧检验市场行政垄断问题,并不利于市场良性化发展。
2.2人机之间存在矛盾
每年全国各地市都会增加新装电梯,电梯数量增加,检验人员也需要相应增加,从一名新进人员到一名合格的检验人员需要一段较长时间,那么人机配比问题就会存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在电梯检验时,可能会因为检验人员不足,导致检验工作超负荷等原因,使检验工作开展在全面性、完整性以及精准性上受到了直接影响,甚至会出现一些地区电梯无法及时检验的情况。电梯超期未检,带病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危及民众人身财产安全。
2.3市场竞争力有限
因为受到行业垄断性等因素影响,检验市场竞争力存在着明显不足的问题。没有有效市场竞争,会使行业在技术研究与管理完善等方面受到直接影响,并不利于行业长久性发展,需要引起行业足够重视。
3.电梯定期检验市场化改革策略
3.1保证顶层设计系统性与前瞻性
一方面,坚持政府定位。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落实国务院“证照分离”改革工作部署,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管理制度,积极培育营造公平竞争、良性发展的检验检测市场营商环境,在进行市场化改革时,需要从市场化角度入手,对政府行为原则目标、合理界限展开分析,打破地方检验限制,促进地区之间检验机构的往来,以对检验机构工作范围实施切实拓展,应将市场化观念融入到业务流程与工作规范之中,做好检验机构整合与发展,确保机构服务核心能力,并要通过对政府市场监督职能的合理运用,制定出一系列配套政策,以对检验市场形成有效规范;另一方面,坚持科学引导。因为实施市场化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检验资源展开科学配置,激发市场活力,保证检验工作效能,有效解决人机不匹配矛盾,所以监管部门需要做好科学规划,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合理展开引导,保证各项改革工作实施稳定性、合理性【3】。同时,实施有序推进模式。电梯检验市场化改革是特种设备改革基础与前提,能够为特种设备改革工作开展提供更多实践经验。
整体改革工作需要有序展开,以防出现一哄而上等混乱局面。整体改革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以法定检验机构为核心,结合民营检验机构、行业检验机构,对市场格局展开拓展,逐步增加市场开放程度,增强机构责任感与紧迫感,确保各机构可以主动对自身不足进行审视与调整;第二,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趋势,做好法定检验机构改革,进而通过重组或兼并等手段,建设起一批具有社会化、专业化以及规模化特点的检验机构,应增加民营、行业检验机构竞争实力,在适当时机全面放开市场,形成良性化市场竞争氛围;第三,实施检验和检测分离,防止出现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状况,保证检验工作开展质量。
3.2确定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
就本质而言,实施电梯定期检验是使用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在电梯检验到期前一个月,使用单位需要向检验机构提出检验申请,否则视为违规【4】。目前,因为法定检验机构会在电梯检验期限到达之前,主动向使用单位提出检验通知,会使其产生依赖感,很容易会出现忘记检查或对检验工作不重视的情况,会逐渐忘记自身责任,所以在进行市场化改革时,需要再次落实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应通过宣传以及专业教育等手段,帮助使用单位形成良好责任意识,改变以往所存在不良习惯,主动进行检验申报。
3.3设置高效改革监管机制
为保证各项改革工作开展质量,相关部门需要按照市场化改革规划与具体检验要求,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配套监督机制,以通过全过程监督管理手段,保证各项改革工作顺利进行。首先,需要做好市场竞争监督,防止出现虚假检验以及随意降低检验费用吸引客户等行为,保证整体市场氛围,防止出现检验形式化问题;其次,严把市场准入机制,做好检验机构、检验人员资质检查监管,应在展开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同时,做好机构行为规范检查,以便及时对错误行为进行纠正;再次设置健全检验管理体系,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合理运用,设置检验人员以及机构等数据信息库,实施智能化监督与管理,邀请专家定期对电梯检验工作开展抽检,做好检验评价与评估,确定是否有错检问题存在;最后设置检验质量评价机制,通过打分评估模式做好检验机构评价与评估,及时对不合规机构展开处理,以对整体行业水平进行保证,防止机构出现严重违法违规行为【5】。 3.4适当向社会开放检验市场
为有效改善检验市场垄断问题,检验市场需要适当向社会进行开放,并要接受社会监督,做好电梯定期检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落实,确保社会人员可以在指定平台中查询到一系列信息,做好基础信息共享与公开,以为市场开放奠定良好基础【6】。同时需要在平台中对检验评价细则、规定进行公示,且要将机构检验信誉情况发布到系统之中,以为社会监督工作开展提供相应数据参考。由于住宅电梯检验质量要求较高,在进行检验市场开放时,需要与业主保持密切联系与配合,邀请其参与到物业公司监督工作之中,以为检验工作高质量展开提供有利支持,从而逐步完成检验市场向社会的开放。
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放开了6家检验机构,试着弥补人机比的不足,但是效果不好,低价竞争、检验质量大打折扣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国家开始在上海等地区设置试点,推行1+1模式,电梯法定检验由原来的1年一检变成2年一检,第一年由有资质的社会检验或者维保电梯超过一定数量的维保单位实施检验,第二年由国家许可的检测机构进行复核,检验效果较为理想。
3.5设置严谨市场准入机制
2019年电梯定期检验机构核准办法(试行)已经出台,對准入的检验机构做了硬性的规定1、固定资产总值不少于200万元,其检验仪器设备原值不少于50万元;2、具有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的固定办公场所;3、机构设技术负责人,具有电梯检验师资格不少于8年,配备持有电梯检验资格人员不少于30人,其中检验师不少于10名,4、注册资金不低于300万元。市场准入机制还需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机构需要拥有充足的事故赔偿金,能够担负起相应赔偿责任,不可将住宅维修资金作为电梯事故赔偿金;②具备科研创新能力,拥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水平,检验制度、技术规范以及仪器设备齐全、完善;③拥有专业检验团队,团队内检验人员以及检验专业工程师综合实力复合相应标准要求,能够专业、高质量完成各项检验工作;④设有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以及检验责任法治机制,能够定期展开总结与反思,可在各项机制约束下,不断约束自身检验行为,把好技术责任关;⑤没有不良竞争经历,能够严格按照规章规定收取检验费用。在完成市场准入机制设置的同时,还应设置市场退出机制、惩罚机制,以对整体市场运行质量进行保证,确保市场化改革工作可以得到顺利实施。
结束语:
相关部门应明确认识到电梯检验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应加强对检验市场化改革工作的研究力度。要在对检验特点与检验现状展开全面分析的前提下,按照分析结果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较为详细的电梯检验市场化改革模式推动措施,以通过提升顶层设计前瞻性、实施高效监督机制以及向社会开放等手段,为各项改革工作顺利落实提供可靠保障,以为国内电梯检验行业发展形成有效带动,保证整体电梯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林祖锋.关于电梯定期检验中易被忽视的问题分析与探讨[J].居舍,2018(32):169.
[2]许景顺.电梯检测市场化的配套机制和思考[J].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17(2):75-76.
[3]刘立磊.关于电梯检验技术发展的几点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18,140(10):208.
[4]蒋鑫鑫,陈辉.试论电梯安全运行的思考及制动性能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01):187.
[5]何调良,李伟.物联网技术在电梯维保检验监管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No.271(17):233.
[6]曲鹏.电梯现场检验危险因素与防范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8,No.393(08):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