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晏红
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北京市海淀区教委早教工作室副组长。现于清华大学从事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研究,代表作《培养幼儿好习惯》、《宝宝入园完全手册》、《宝宝入学完全手册》。
辉辉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平时工作很忙,就由退休在家的奶奶照顾着,这孩子在班里是比较出众的,会说汉语和日语两种语言,画画很好,会弹钢琴,经常为小朋友唱歌伴奏。可就是这样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有一天把老师吓了一大跳。外面刮着风,辉辉却站在阳台上,老师让他回来,他说:“我想跳楼。”老师的心咯噔一下,但仍平静地说:“这么高的楼,跳下去,人会摔死的。”“我就想死。”“死了,爸爸妈妈多难过啊!”“我就想让他们难过。”老师想转换一下话题,就劝他:“咱们回班说话,外面太冷,别感冒生病了。”“我想生病。”“生病了,老师就该伤心了。”孩子的回答更让人吃惊:“你们伤心我才高兴呢!”老师把孩子的问题向家长反映,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童年是“情绪脑”发育的关键期
一般情况下,家长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比较重视和熟悉,而认为情感教育是简单的和不重要的,或者认为小孩子还不懂情感,所以对孩子的情绪情感发育缺乏有意识的培养和疏导。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戈尔曼说,孩子的未来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良好的智力发展需要健康的情感来保驾护航,一个自信乐观的孩子会以持续阳光的心态沉浸在学习与生活中,这必然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即使智力很高的孩子,也会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和困难,这时他需要健康的情绪情感来调节自己,否则孩子心情郁闷、思维凝滞,他的快乐与发展将同时受阻。再者,孩子在健康成长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例如任性、攻击、自私、冷漠、孤僻等,都与情绪情感发育不良有很大关系,所以家长要像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一样,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
脑科学家发现,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广泛连接的神经环路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又被称为“情绪脑”。情绪情感与主管智力发育的大脑皮质有密切联系,这种联系在1岁左右迅速形成,以后不断的情绪体验会定型这种联系通道,进而形成稳定的情绪反应习惯,0~6岁是“情绪脑”发育的关键期。
“情绪脑”控制着人的喜怒哀乐,对人的学习、记忆、决策以及生存和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情绪脑”比较脆弱,压力大、慢性病、不良睡眠、噪音污染等因素,都会使之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所以从小呵护孩子的情绪、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管理习惯非常重要。
保护“情绪脑”的4大良策
提高孩子识别情绪的能力
人类有很多情感:快乐、高兴、喜悦、悲伤、害怕、恐惧、难过、伤心、气愤、厌恶……“孩子多多少少都会体验各种情感,但是他说不出来,需要家长为他指点陈述出来,这样他以后才能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为他进一步的情感发育鉴定认知基础。
方法1
当孩子出现情绪了,家长要接纳他,并帮助他表达自己的心态:“你生气了是吗?”“妈妈知道你厌恶这只小虫子。”以后,家长就可以直接询问孩子:“告诉妈妈你怎么了?”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情感。
方法2
孩子平时阅读的图画书上有各种动物和人物的表情,家长跟孩子讨论她们都是什么情绪情感状态。
方法3
用书把照片或图片的一半遮盖起来,让孩子只看到露出来的另一半,猜猜其中的动物或人物是什么情感,这种猜谜的游戏很有趣。
满足孩子对价值的情感需要
现代年轻的父母都比较忙,于是爷爷奶奶或者保姆阿姨代替父母照顾孩子的比较多,但是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要是其他家长不能代替的。所以,家长在业余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共度亲子时光是很重要的,否则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畏缩或者攻击心理,就像案例中的辉辉一样。
方法1
夫妻双方妥善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不要让孩子经受亲情饥渴。白天可以交给他人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但是晚上父母其中一人应该陪孩子一起生活和游戏。同时有些工作忙碌的父母遗憾和补偿心理比较突出,结果可能比较迁就孩子,过分顺应他的要求,为形成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模式埋下伏笔。
方法2
让孩子学会跟父母打电话,这样不但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还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父母实在回不了家,或者回家晚了,父母要向孩子“请假”,让孩子学习理解大人,同时告诉孩子可以随时跟爸爸妈妈打电话,这对孩子的情感需要都具有缓解作用。
方法3
为孩子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是培养积极情感的重要因素,所以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不只是大人的事,还影响孩子积极情感的发育。如果家长在外面受了“窝囊气”,回来不要对孩子发“无名火”,孩子不理解父母,却会对自己全盘否定,这对孩子的情感伤害很大。
培养孩子学会感恩与回报
“我只给孩子充分的爱,根本不需要他的回报。”爱心特别富裕的家长会有这种想法和做法。于是有的妈妈特意从职场上退出来做全职妈妈,有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前来助力,有的请来保姆或阿姨。全家人对孩子高唱“爱的奉献”固然可嘉,但是缺乏“爱的教育”却会延误孩子的情感发展。孩子要学会感恩和回报,他才能长成一个人格健全、品性优异的人。
方法1
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力所能及地为父母做事。有家人生病的时候,要给孩子讲述病人不舒服,需要人照顾,例如说话、走路轻轻的,不要影响病人休息;削好一个水果,递给病人;为病人倒水;说安慰病人的好听的话。平时妈妈工作累了,回家可以直接跟孩子说:“妈妈累了,想躺一会儿,你给妈妈拿一个靠垫吧?”家长时常这样有意地“懒”一下,有利于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情感。
方法2
让孩子为家长过生日。现在的孩子都知道享受家长给自己过生日,却很少想到为家长过生目,但这是培养孩子学会感恩和回报的教育机会。教育孩子为家长做个礼物,为家长做一件事情,或者说句祝福的话语,都是对孩子积极的情感熏陶。
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积极情感
随着孩子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越,但是有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弱,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任凭家长怎样安慰都不依不饶,这样下去将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情绪反应习惯。
方法1
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减少包办代替。挫折之事无论大小,不管是生活、学习还是交友等方面的问题,家长都注意鼓励孩子面对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培养他积极的心理反应模式。
方法2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要让他感到过分自责和内疚。孩子难免出错,家长不要一味地批评惩罚孩子了事,应该态度平静地但是又加强督导和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过分严厉的指责和体罚,会让孩子在挫折面前退缩,不利于健康的情感发育。
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北京市海淀区教委早教工作室副组长。现于清华大学从事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研究,代表作《培养幼儿好习惯》、《宝宝入园完全手册》、《宝宝入学完全手册》。
辉辉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平时工作很忙,就由退休在家的奶奶照顾着,这孩子在班里是比较出众的,会说汉语和日语两种语言,画画很好,会弹钢琴,经常为小朋友唱歌伴奏。可就是这样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有一天把老师吓了一大跳。外面刮着风,辉辉却站在阳台上,老师让他回来,他说:“我想跳楼。”老师的心咯噔一下,但仍平静地说:“这么高的楼,跳下去,人会摔死的。”“我就想死。”“死了,爸爸妈妈多难过啊!”“我就想让他们难过。”老师想转换一下话题,就劝他:“咱们回班说话,外面太冷,别感冒生病了。”“我想生病。”“生病了,老师就该伤心了。”孩子的回答更让人吃惊:“你们伤心我才高兴呢!”老师把孩子的问题向家长反映,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童年是“情绪脑”发育的关键期
一般情况下,家长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比较重视和熟悉,而认为情感教育是简单的和不重要的,或者认为小孩子还不懂情感,所以对孩子的情绪情感发育缺乏有意识的培养和疏导。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戈尔曼说,孩子的未来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良好的智力发展需要健康的情感来保驾护航,一个自信乐观的孩子会以持续阳光的心态沉浸在学习与生活中,这必然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即使智力很高的孩子,也会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和困难,这时他需要健康的情绪情感来调节自己,否则孩子心情郁闷、思维凝滞,他的快乐与发展将同时受阻。再者,孩子在健康成长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例如任性、攻击、自私、冷漠、孤僻等,都与情绪情感发育不良有很大关系,所以家长要像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一样,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
脑科学家发现,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广泛连接的神经环路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又被称为“情绪脑”。情绪情感与主管智力发育的大脑皮质有密切联系,这种联系在1岁左右迅速形成,以后不断的情绪体验会定型这种联系通道,进而形成稳定的情绪反应习惯,0~6岁是“情绪脑”发育的关键期。
“情绪脑”控制着人的喜怒哀乐,对人的学习、记忆、决策以及生存和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情绪脑”比较脆弱,压力大、慢性病、不良睡眠、噪音污染等因素,都会使之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所以从小呵护孩子的情绪、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管理习惯非常重要。
保护“情绪脑”的4大良策
提高孩子识别情绪的能力
人类有很多情感:快乐、高兴、喜悦、悲伤、害怕、恐惧、难过、伤心、气愤、厌恶……“孩子多多少少都会体验各种情感,但是他说不出来,需要家长为他指点陈述出来,这样他以后才能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为他进一步的情感发育鉴定认知基础。
方法1
当孩子出现情绪了,家长要接纳他,并帮助他表达自己的心态:“你生气了是吗?”“妈妈知道你厌恶这只小虫子。”以后,家长就可以直接询问孩子:“告诉妈妈你怎么了?”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情感。
方法2
孩子平时阅读的图画书上有各种动物和人物的表情,家长跟孩子讨论她们都是什么情绪情感状态。
方法3
用书把照片或图片的一半遮盖起来,让孩子只看到露出来的另一半,猜猜其中的动物或人物是什么情感,这种猜谜的游戏很有趣。
满足孩子对价值的情感需要
现代年轻的父母都比较忙,于是爷爷奶奶或者保姆阿姨代替父母照顾孩子的比较多,但是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要是其他家长不能代替的。所以,家长在业余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共度亲子时光是很重要的,否则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畏缩或者攻击心理,就像案例中的辉辉一样。
方法1
夫妻双方妥善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不要让孩子经受亲情饥渴。白天可以交给他人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但是晚上父母其中一人应该陪孩子一起生活和游戏。同时有些工作忙碌的父母遗憾和补偿心理比较突出,结果可能比较迁就孩子,过分顺应他的要求,为形成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模式埋下伏笔。
方法2
让孩子学会跟父母打电话,这样不但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还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父母实在回不了家,或者回家晚了,父母要向孩子“请假”,让孩子学习理解大人,同时告诉孩子可以随时跟爸爸妈妈打电话,这对孩子的情感需要都具有缓解作用。
方法3
为孩子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是培养积极情感的重要因素,所以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不只是大人的事,还影响孩子积极情感的发育。如果家长在外面受了“窝囊气”,回来不要对孩子发“无名火”,孩子不理解父母,却会对自己全盘否定,这对孩子的情感伤害很大。
培养孩子学会感恩与回报
“我只给孩子充分的爱,根本不需要他的回报。”爱心特别富裕的家长会有这种想法和做法。于是有的妈妈特意从职场上退出来做全职妈妈,有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前来助力,有的请来保姆或阿姨。全家人对孩子高唱“爱的奉献”固然可嘉,但是缺乏“爱的教育”却会延误孩子的情感发展。孩子要学会感恩和回报,他才能长成一个人格健全、品性优异的人。
方法1
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力所能及地为父母做事。有家人生病的时候,要给孩子讲述病人不舒服,需要人照顾,例如说话、走路轻轻的,不要影响病人休息;削好一个水果,递给病人;为病人倒水;说安慰病人的好听的话。平时妈妈工作累了,回家可以直接跟孩子说:“妈妈累了,想躺一会儿,你给妈妈拿一个靠垫吧?”家长时常这样有意地“懒”一下,有利于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情感。
方法2
让孩子为家长过生日。现在的孩子都知道享受家长给自己过生日,却很少想到为家长过生目,但这是培养孩子学会感恩和回报的教育机会。教育孩子为家长做个礼物,为家长做一件事情,或者说句祝福的话语,都是对孩子积极的情感熏陶。
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积极情感
随着孩子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越,但是有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弱,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任凭家长怎样安慰都不依不饶,这样下去将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情绪反应习惯。
方法1
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减少包办代替。挫折之事无论大小,不管是生活、学习还是交友等方面的问题,家长都注意鼓励孩子面对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培养他积极的心理反应模式。
方法2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要让他感到过分自责和内疚。孩子难免出错,家长不要一味地批评惩罚孩子了事,应该态度平静地但是又加强督导和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过分严厉的指责和体罚,会让孩子在挫折面前退缩,不利于健康的情感发育。